人物
时段
朝代
“释鉴韶” 相关资源
人物库 宋朝
释惟政北宋 986 — 1049
政黄牛者。
钱塘人
馀杭功臣山。
幼孤为童子。
有卓识。
词语皆出人意表。
其师称于人。
大檀越奇之。
以度牒施之。
跪奉谢而不受。
其师问故。
曰。
恩不可轻受。
彼非知我者。
特以师之言。
施百千于一童子。
保其终身。
能施物不责报乎。
如来世尊。
大愿度生。
则有慈荫。
今妙法莲华经是也。
当折节诵持。
恩并归一。
于义为安。
其师自是益奇之。
年十八。
果以其志。
为大僧。
游方问道三十年乃罢。
其居功臣山。
尝跨一黄犊。
蒋侍郎堂
出守杭州
为方外友。
每来谒。
必巾持挂角上。
市人争观之。
自若也。
至郡庭下犊。
而谈笑终日而去。
一日郡有贵客至。
蒋公留曰。
明日府有燕饮。
师固奉律。
能为我少留一日。
因款清话。
诺之。
明日使人要之。
留一偈而去矣。
曰。
昨日曾将今日期。
出门倚杖又思惟。
为僧只合居嵓谷。
国士筵中甚不宜。
坐客皆仰其标致。
又作山中偈曰。
桥上山万层。
桥下水千里。
唯有白鹭鸶。
见我尝来此。
又作送僧偈曰。
山中何所有
岭上多白云。
秖可自怡悦。
不堪持赠君。
冬不拥炉。
荻花作毬。
纳足其中。
客至共之。
夏秋好玩月。
盘膝大盆中。
浮池上自旋其盆。
吟笑达旦。
率以为常。
工书笔法胜绝。
如晋宋间风流人。
尝笑学者临法帖曰。
彼皆知翰墨为贵者。
其工皆有意。
今童子书画。
多纯笔可法也。
秦少游字画。
必收畜之。
有问者曰。
以禅师名。
乃不谈禅何也。
曰徒费言语吾懒。
宁假曲折。
但日夜烦万象。
为敷演耳。
言语有间。
而此法无尽。
所谓造物。
无尽藏也。
九峰鉴韶禅师
尝客
坦率不事事。
每窃笑之。
一夕将卧。
使人呼。
不得已。
颦頞而至。
曰。
月色如此。
劳生扰扰。
对之者能几人。
唯唯而已。
呼童子使熟炙。
方饥意作药石。
久之。
乃橘皮汤一杯。
匿笑去。
曰无乃太清乎。
风调高。
老益清癯。
尝自赞其像曰。
貌古形疏倚杖
分明𦘕出须菩提。
解空不许离声色。
似听孤猿月下啼。
惟政
秀州华亭黄氏子。
幼从钱塘资圣院本如肄业。
且将校艺有司如。
使祷观音求阴相。
师谢曰。
岂忍独私于己哉。
郡人朱绍安。
闻而嘉叹。
欲启帑度之。
师慨然曰。
古之度人。
以清机密旨。
今反是。
去古远矣。
吾堕三宝。
数当有其时。
已遇祥符覃恩。
得谐素志。
独拥毳袍且弊。
同列慢之。
师曰。
佛乎佛乎。
仪相云乎哉。
僧乎僧乎。
盛服云乎哉。
后有愿输奉岁时用度。
俾继如之院务。
亦复谢曰。
闻托钵乞食。
未闻安坐以享。
闻历谒诸祖。
未闻废学自任。
况我齿茂气完正在筋力为礼。
从事屋庐之秋也。
于是提策东引。
学三观于天台
复旋径山
咨单传旨于老宿惟素。
素董临安功臣净土院
师辅相之久。
而继其席。
然为人高简。
律身精严。
名卿巨公。
多所推尊。
蒋侍郎堂钱塘
与师为方外友。
师每谒之。
则跨一黄牛。
以军持挂角上。
市人争观之。
师自若也。
至郡庭。
始下牛。
笑谈终日。
一日蒋公留师曰。
适有过客。
明日府中。
当有会。
吾师固奉律。
为我少留一日。
因[款-士+止]清话。
师诺之。
明日使人要之。
留一偈而去矣。
曰。
昨日曾将今日期。
出门倚杖又思惟。
为僧只合居岩谷。
国土筵中甚不宜。
坐客皆叹其标致。
又作山中偈曰。
桥上山万重。
桥下水千里。
惟有白鹭鸶。
见我常来此。
平生制作三十卷。
曰锦泾集。
且工书笔法胜绝。
秦少游
见必收畜之。
师冬不拥炉。
荻花作毬。
纳足其中。
客至共之。
清论无穷。
秀气逼人。
夏秋好玩月。
盘膝大盆中浮水上。
自旋其盆吟笑。
达旦以为常。
九峰韶禅师
尝客于院将卧。
师挽之曰。
月色如此。
劳生扰扰。
对者几人。
唯唯。
而已久之。
呼童子使热炙。
方饥。
意作药石。
既乃橘皮汤一杯。
笑曰无乃太清乎。
或问曰。
以禅师名。
而不谈禅。
何也。
曰。
徒费言语吾懒。
宁假曲折。
但烦万象敷演耳。
言语有间。
造物无尽藏也。
皇祐元年孟夏八日
语众曰。
夫动以对静。
未始有极。
吾一动历年六十有四。
今静矣。
然动静本何有哉。
遂泊然而逝。
禅客寻常入旧都。
黄牛角上挂瓶盂。
有时带雪穿云去。
便好和云画作图。
蒋侍郎赠师诗也。
师自有诗曰。
貌古形疏倚杖
分明画出须菩提。
解空不许离声色。
似听孤猿月下啼。
二作佳致。
正相对会。
一时禅悦之盛。
可想见也。
释祖镜北宋
全宋诗
释祖镜俗姓张明州(今浙江宁波)人。
明州大梅,称法英祖镜禅师
乃青原下十一世,九峰韶禅师法嗣。
徽宗宣和初,上《道德经解》。
高宗绍兴初卒。
五灯会元》卷一六有传。
今录偈六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