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库 当代
培风楼诗·江东云史杨圻序
余避乱天南半载矣。山居岁晚,幽寂寡欢。邵子潭秋投书见枉,录诗示我,越数日辄相过谈诗文,所见契合若符节,于是益相得。潭秋尝尽读《全唐诗》,辑《全唐诗选》。又以绝句实先于律诗,其体直接乐府,曾著《绝句通论》二卷,分类辨体,论析精微,以饷学者,而后知潭秋诗学之闳且精也。记曰「不学诗,无以言」,则学诗尚矣。虽然,诗有正轨焉,有化境焉,有至情焉,执此以求其工,盖亦难言矣。夫清真丽则,准古开今,正轨也。文必己出,言无不宜,化境也。诚中形外,啼笑皆真,至情也。循正轨,臻化境,秉至情,而后其人之志气事业,行藏穷达,与夫时代隆污,家国治乱,莫不见于其诗,后之人亦于诗求而得之。故曰诗以言志,故曰诵其诗而后论其世。准是以论,盖代不数人也。潭秋具湛深博通之学,抱雄俊特达之才,于诗神而明之,致力甚深。无唐宋门户之见,博览而精守。于李、杜、韩愈、少伯、长卿五家,尤所寝馈。故所为诗,闳肆健举而气骨清峻,不染时尚后山、遗山之病。七古刚健浑厚,五古高秀,近体清真而婉约。其尤足多者,气厚而骨实,刚中健外,言皆有物。盖所蓄者富,而所发者茂也。虽然,此言潭秋今日之诗,而非潭秋之至也。盖潭秋今方壮岁,功业未就,经历未老,他日所成就,其必与时进益,随境变化。使其由是而之也,十年,我不知其所至也,二十年,我莫测其所止也。是可得而推之者也。我于是乎厚望潭秋矣。且我既诵潭秋之诗,潭秋亦尽观余诗,虽阿誉在口,而能匡我所短,检我之失。曰某篇宜删,某注宜削,曰某章招尽言之过,某句非寡尤之道。其于我葆身淑子孙者,盖再三致意焉。余则憬然惧,翻然喜,尽从其言而删削之,是潭秋真知我且真爱我者矣。嗟乎!今天下誉我者亦夥矣,而能规我箴我者,未之闻也。有之,其惟潭秋。是潭秋不独我之诗友,抑亦我之诤友。我性喜闻己过,其欣感为何如哉!潭秋今将入川,且刊其诗。告曰:请为序之。我交潭秋至暂,而获益良多。乃论其续存之今诗,及其论我之诗,书之以识邂逅,而勉潭秋异日之成就,且以为券。己卯元旦江东云史杨圻序于九龙之山楼。
人物简介
1913-1994,号寿翁,湖南湘潭人。历任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中华诗词学会、湖南诗词学会、湖南楹联学会、湘潭市楹联学会顾问,湘潭白石诗社社长,民革湘潭市委员会顾问,湘潭市政协委员、常委,湖南省第七届政协委员。少年时从师王伯良、许笃斋学诗,弱冠即为报人,曾任《湖南衡报》等报社编辑。抗战期间,先后任西南游击干部训练班科员,桂林军官学校(黄埔后期)中校政治教官,国民党南京政府国防部上校秘书等职。1949年,投身革命,加入湘潭地下民革组织,是湘潭民革创始人之一。以诗、词、联著名,与诗坛名宿宗子威、叶恭绰、杨云史、赵朴初、钱钟书、李可染、程千帆等就诗词创作均有过书信往还,与知名学者马璧、郑拾风、肖艾、彭靖、周士一、赵甄陶等结下深交。1944年,客黔阳与彭靖唱和,刻有《龙标酬唱集》传世,辑有《东游纪事诗》1卷,收入诗词100余首。1983年,出版《翠竹诗稿》(湖南文艺出版社),1994年出版《晚晴楼名胜古迹楹联集锦》(天津人民出版社)。其诗作曾收入《太平洋鼓吹集》、《五四以来诗词选》、《中国当代诗词选》等书。美国白宫档案馆藏有其诗作,亦为美国纽约诗社名誉社长。
人物简介
李猷(一九一四—一九九六),字嘉有,号龙涧,常熟人。早年入金松岑、章太炎、杨云史等人门下习诗文。后移居台湾,任淡江大学教授、中华学术院研究所所长等职。善诗文,工书法、篆刻。有《红并楼诗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