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明朝
徐贲元末明初 1335 — 1393
字幼文,其先蜀人,徙常州,再徙吴。
张士诚辟为属,已谢去,居湖州蜀山。
吴平,谪徒临潦。
洪武初用荐奉使晋冀,还授给事中,改御史,出按广东
刑部主事,迁广西参议,再迁河南左布政使,以事下狱死。
有《郭集》六卷。
(《国雅》:除方伯幼文,词彩遒丽,风韵凄朗,殆如楚客丛兰,湘君芳杜,每多惆怅。
皋亭山作全佳,当似耿湋
余尝爱其《折莲子》绝句云:「柔丝零落芳心苦,未及秋风已断肠。
」读之颇增悲慨。
中有《送曾伯滋赴河将幕》云:「上将初分阃,儒官解习兵。
风旗春猎野,雪帐夜归营。
洮水从岷下,祁山陇平
知公能载笔,草檄报边声。
」中二联并佳。
王稚登吴郡丹青志》:除幼文画山水林石,濯濯可爱。
六砚斋三笔:徐幼文作绘,清润恬雅,所题楷笔,亦秀整端慎,不为遝拖自恣。
今得睹其草书《泰山纪游》三诗,雄紧跌宕,出入、素,无不淋漓快健,乃知古人之不可则也。
诗云:「万仞峰头上帝居,紫宸绛节接清虚。
昆仑尚想周王制,屃赑犹传秦相书。
盘礴三齐横地轴,孤根西北接天枢。
自是仙人真窟宅。
愿得安期一起予。
」其二曰: 「山下更衣路渐难,岩岩高上历欲岏。
天关遥控三千里,烟磴斜悬十八盘
复殿尚留元狩碣,老松仍挂祖龙官。
怪来爽气清人骨,玉峡流云瀑布寒。
」其三曰:「翠削芙蓉倚碧霄,盘空霞磴度飞轺,绝壁金银双阙迥,澄空钟磬万山岧。
天门过雨岚光合,日观标霞海色遥。
穹碑读罢占遗迹,欲共玄晖问泬㵳。
」《画史会要》:《陈仲醇》云:「幼文字学晋王廙,画法董源,曾于项氏见之。
」 《木事诗》:杨孟载《梦绿轩序》曰:「馀与劝文同谪钟离,结屋四楹,幼文居东,馀居西。
诗云:『去年吴城正酣战,却忆危楼望葱茜。
今年放逐到长淮,万绿时于梦中见。
』因题其室曰梦绿。
幼文《纪梦》诗云:『梦里绿阴芳草,画中春水人家。
何处江南风景?
莺啼小雨飞花。
』又《听歌》云:『才得听歌便泪垂,眼前不似旧题时。
青春多半遭离乱,白发能消炎许悲?
』」知其身伤离乱,又遭逢迁谪,故间情之作,亦复凄楚。
田按:季迪幼文投契不浅。
季迪《送徐七往蜀山书舍》诗云:「获君乃瑚琏,顾我犹斗筲。
高怀矫衰薄,雅音变哇咬。
谈诗辨六义,读易穷诸爻。
情亲岂殊意,气合真同胞。
因依像轮辐,畅和谐埙匏。
妓席夜留宴,僧扉昼携敲。
要抄送讴唱,澜翻杂诙调。
」《北郭徐幼文远来兼送南归》云:「东海徐君同里,日共周旋接冠履。
斯人自是真可人,不见心忧见之喜。
」《怀徐七》云:「客行日已远,我思日已积。
东南望归棹,鸟去烟波夕。
忧来不成言,满抱空戚戚。
」《徐记室钟离归后同登东丘亭》云:「同上高亭一赋诗,喜逢君是谪归时。
不然此日登临处,应望天涯有远思。
」可谓情溢言外。
幼文诗才,不及高、杨、张,而蹈矩中规,亦自善用其短。
诗集称北郭,而吕志学《跋幼文惠山图》云:「幼文所制乐府诗文若干卷,签题《悟澹集》。
」此又读幼文诗者所当知也。)
李晢
维基
李晢字仲白一字叔明河南归德府永城县人
进士出身
李皙多髯,自称髯生
万历十三年乙酉河南乡举人,旋举十七年己丑进士,因作勤学励政箴,除庐州府推官,明司李陪巡,权与御吏等。
公下车谓僚属曰:古言明察之官,忠信之长,是忠信为本也。
且谳狱曰审,具狱曰详,以明不可造次也。
故虽有成,输必服念,五六日至于旬时,然后定之。
至其廉访官职之贤否,公出其衡鉴,杜一切夤缘之弊,一时守令悉禀约束。
故例都御史御史或共值一郡,则先谒都御史
御史先出莅,公谒之,白事久,失谒都御史,夕甫入谒,同事曰:宜谢过。
公曰:以政务羁耳,
为署六安守,公曰:署虽暂,亦一州利弊之所依也。
锄强扶弱不小宽假。
司李例先巡方查盘,公所临处,案牍细为研度,疑者驳之。
冬夏常燃烛,达曙不寐。
擢南户部主政,当是时吏等分为九一,北铨九,南五部,公之戆直竟居九。
公欲请养家居,封公止之曰:季子诸孙皆在左右,且尔兄京师,勉赴白下,官有要散,皆靖共之地也。
公遵命往,以仲冬病卒滁州
无子,封公命以季子子之。
公长于诗,有开元大历之风沙。
吕公坤永城,初馆于封公家,公甫八岁,英伟不凡,吕公异之。
及后登贤书,常谓吕公曰:穷通命也,利钝时也,须自立根基,不随人俯仰,然后可以天下为己任。
吕公推重之。
柳是明末清初 1618 — 1664
戊寅草·序
余览诗上自汉魏,放乎六季,下猎三唐。
其间铭烟萝土之奇,湖雁芙蓉之藻,固已人人殊,而其翼虚以造景,缘情以趋质,则未尝不叹神明之均也。
故读《石城》《京岘》《采菱》《秋散》之篇,与《宁墅》《麻源》《富春》之咏,致莫长于矣。
现《白马》《浮萍》《瑟调》《怨歌》之作,情莫深于陈思矣。
至巉岩骏发,波动云委,有君父之,具黯怨之志,文莫盛于杜矣。
后之作者,或短于言情之绮靡,或浅于咏物之窅昧,惟其惑于形似也。
故外易而内伤,惟其务于侈靡也。
故貌丽而神竭,此无论唐山班蔡之所不逮,即河朔汉南之才,雕而多蒙密之失,深谋而益拟议之病,亦罕有兼者焉。
故有嫒远之略,而失在于整栗,此其流逸之患矣。
有割曳之姿,而失在于壮溟,此其轻脱之患矣。
夫言必诡以肆,气必傲以骋,文必奔腾而涌浏,义必澄泓而取寂,此皆非其至也。
然可语于学士大夫之作,不可论于闺襟之什焉。
乃今柳子之诗,抑何其凌清而瞷远,宏达而微恣与?
夫柳子非有雄妙窅丽之观,修灵浩荡之事,可以发其超旷冥搜之好者也。
其所见不过草木之华,眺望亦不出百里之内,若鱼鸟之冲照,驳霞之明瑟,严花肃月之绣染,与夫凌波盘涡,轻岚昼日,蒹葭菰米,冻浦岩庵烟火之袅袅,此则柳子居山之所得者耳。
然余读其诸诗,远而恻荣枯之变,悼萧壮之势,则有曼衍漓槭之,细而饰情于潴者蜿者,林木之荡,山雪之脩阻,则有寒澹高凉之趣,大都备沉雄之致,进乎华骋之作者焉。
盖余自髫年,即好作诗。
其所见于天下之变亦多矣。
要皆屑屑,未必有远旨也。
至若北地创其室,济南诸君子入其奥,温雅之义盛,而入神之制始作,然未有放情暄妍,即房帷亦能之矣。
迨至我地,人不逾数家,而作者或取要眇,广遂一起青琐之中,不谋而与我辈之诗竟深有合者,是岂非难哉?
是岂非难哉?
因足而欲以水竹之渺濛,庭阶之荟翳,遂可以伏匿其声援,而震怵其意气,此实非矣。
庶几石林淙舍之寂,桂栋药房之艳,天姥玉女、海上诸神山之侈以巨,使子游而不出焉者可也。
夫灵矫绝世之人,非有以束之,固不可。
笱天下有以束之,亦非处子最高之致也。
则意者挟沧溟之奇,而坚孤栖之气乎?
夫道之不兼,斯遇之不两得者也。
故舍飙驰而就淡漠,亦取其善者而已。
使繇是焉,寰中之趣,其亦可眇然而不睹也夫。
陈子龙
王应斗
凌沧草·序
人才在天地间,有盛衰,无先后。
先者能善乎其为先,后者能善乎其为后。
前辈巨公,如严冬之日,宗庙之器,自为其可亲可敬,而后辈亦亲不失亲,敬不失敬,求免于狂躁浅露之讥也。
天喉先生为吾乡前辈中早达名流,计自壬戌登制科以迄今日,凡四十五年
山河陵谷,朝市沧桑,业数易矣。
而所以为先生者弗易,何也?
其说在易之明夷,内文明而外柔顺,文王以之。
以今观先生,前后大著,裒然一家,言先生之文明也。
然何以刚而不折,高而不危,出入于惊风震雨之中,而不失其耸壑昂霄之度,则先生能以柔顺善藏其文明,而不为文明用也。
甲辰季夏,奂一艇游隽水,始得登先生堂而拜之。
一见推诚,颇有蔡中郎倒屣王粲谢玄晖折简孔闿之意。
奂退而语人曰:乡之卿大夫如王先生其人可事也。
先生少年以文章魁海内,正色立朝,屹然系风采之重。
施设未既,而丘壑旋甘。
度必如百尺孤桐,无枝可附。
而顾此昵一萍踪寥落如奂者,先生亦何爱于奂哉。
奂以中年遭乱离,弃去制举业,专精声律,意欲以诗见而弗敢信。
顾海以内传。
其片羽微屑,多有赏贵者,而乡之卿大夫反薄而不道。
甚且忌之诽之。
以为鬼怪轻薄子。
大抵如刘豫州袁术,见孙伯符从东阶下,转顾一视,足不能前,未免英雄忌人。
而不知奂今巳发种种。
非伯符英少时矣。
王先生见而许之。
醉之以醇醪,飨之以钟鼓,诲之以金针玉屑。
谓当世舍袁子无可□语。
而且出其凌沧小帙,命之序。
两汉来一家之著,多不用他人序。
左太冲三都,求序于皇甫,而洛阳为之纸贵。
乃后辈之有求于先达,未闻以先达而假重于后辈者也。
李供奉不云乎:“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啸傲凌沧洲
”若先生以凌沧名帙。
而有取于啸傲之义,则又先生转柔顺而正用之也。
能为绕指者,自能百炼。
能为蠖屈者,自能天飞。
先生之人在,先生之诗文斯在。
康熙乙巳秋白露日襄阳后学袁奂顿首题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