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余大成” 相关资源
人物库 明朝
释如学明 ? — 1633年7月22日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十一
释如学字无为晚号五峰
姓任氏临潼人
降生之辰,白光满室,与佛生同日,故莲胎含素,鹤骨出尘,有自来也。
年二十,恃怙并失,薙发五台,从天齐师观修净业,昼夕思维向上,以了生死,斯心未安,决志行访。
始谒熊耳无言,即往圆戒于澄律师,依止律堂,勤披藏卷。
复遍游金刚台、虎跑、伏牛、终南,行力艰深,境界叠更,自得解释。
历抵黄檗匡庐、云门、径山,还至龙池密云悟,深契法旨,及从入天台通玄,亲承煆炼,屡临血捧,机不放过。
久之,入室请辞,握拂云:“唤作拂子则触,不唤作拂子则背,不得拈起不得放下,不得下语不得无语,不得错举,若不错举即分付汝。
即跃起云:“不要不要。
云:“犹是乱叫乱跳,更试举看。
”乃转身云:“今去也。
即付之,承受记别去。
后省金粟
崇祯辛未,来主大沩同庆,斩石诛茅,仅蔽风雪,从侣朋兴,宗绪丕振。
癸酉,出山将行化于五台,至金陵,为余集生中丞请说法祗陀林,吼声弘亮,四众惊服,东南望为大法幢。
无何,自期厌世,是秋七月二十二日示寂。
先以手书入山属法于养拙明使主沩山,示众偈云:“痛举钳锤为阿谁?
可怜漆桶自狐疑。
为伊结下来生债,五夜霜花开玉墀。
”依法阇维,塔于大沩,羊城陶汝鼐为之铭。
先是,崇祯戊辰有圆上座者,骑犊披榛,把晏坐,觇枯杏复芽之异。
年,大宗伯李公 腾芳来访白牛寻源黄木,与圆公一宿树下而去,属同游者陶子汝鼒作记,胡子懋选造庵得前令周公瑞豹所请,复官田三十馀亩供香积,咸钦聚石之风,颇忆画灰之语。
俄而至,才举南宗,遽还中印。
时有金铜瑞像,宫绣幢幡,赍自行僧,出于大内,诸方闻者莫不谓“大沩之山兴复有日也”。
徐从治明 1574 — 1634
维基
徐从治(1572年—1632年)字仲华号肩虞浙江承宣布政使嘉兴府海盐县(今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人,灶籍。
谥烈悯
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浙江乡试中举。
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丁未进士,授桐城县知县
顺天武学教授,转国子助教,迁南京礼部主事、升任至郎中
万历四十七年,累升任济南府知府
因政绩卓然,天启元年(1621年),升任山东兖副使,驻沂州
同年,徐鸿儒进攻郓城,连陷邹县滕县峄县
徐从治逮捕党羽,并逐步征讨成功。
天启三年,担任山东右参政,分守济南
右布政使,督漕江南,因病归乡。
天启七年(1627年)徐从治任山西参政,同年兼任山西按察司副使
崇祯初,担任山西副使蓟州道
后升任山西左布政使司
因病归乡。
崇祯四年(1631年)孔有德谋反,巡抚余大成率兵监军
余大成因征伐不利,被罢免;改由徐从治右副都御史山东右布政使代理,与登莱巡抚谢琏共同征讨,驻守青州
不久,中炮身亡,享年六十一岁。
朝廷追赠兵部尚书,予谥烈悯
荫一子为锦衣卫千户
释圆信
雪峤圆信禅师者。
四明人
姓朱氏
龙池传禅师之门。
首住径山
终于会稽云门。
诸方服其神骏。
推尊之曰信公
高怀无我。
至性不羁。
笑骂自繇。
人天罔测。
卸胜劣之戈甲。
劈今古之藩篱。
纵饶一问十答。
而紫罗帐里。
不撒真珠。
假使未闻先悟。
千丈岩门。
尤遭点额。
大有伤弓之鸟。
见形高飞。
所以短贩之徒。
望风足。
故虽独据胡床
不啻冲霄野鹤。
以至屡迁名刹。
仍然本色山翁也。
公生九岁。
闻弥陀经。
即知有出世法。
于是。
读书常诺诺。
而罢之。
然词语绝尘。
风仪潇洒。
犹王谢之玉壶冰映。
又爱与方客游。
游必领益。
年二十九。
竟去家矣遂。
访妙祯禅宿。
秦望峰下。
祯举古激之。
公反覆研究。
连七日不知寝食。
忽仆于石。
前后际断。
如日轮迸空。
天地一色。
冲口得偈。
势不自禁。
欲往天台寻印證者。
若耶溪
忽翘首。
见古云门三字。
大休歇。
乃曰。
一上天台云更深。
脚跟踏断草鞋。
比丘五百无踪迹。
见得他时打断筋。
遂别策。
入双髻峰萝龛石室。
灰世忘缘。
间发新声。
豪吟达旦。
而刀斧无痕。
诸方景焉时有云栖高弟闻谷者。
雅相敬善。
一日谷行脚回。
幻有传和尚相见机缘。
且称传公葆重。
有类明教嵩
枯淡过于馀杭政
其接人真西河狮子也。
公乃三诣龙池
契其机。
与悟修二禅师
为雁行焉。
后悟主天童。
修主磬山。
公独庵居。
垂三十载。
黄公端伯
余公大成
请就径山祖庭。
升座拈提临济宗旨。
端伯西江
崇祯庚辰
庐山开先寺迎公。
诸山宿衲俱集。
公一以胎风簸雨之舌。
振其拈花落草之机。
或不耐公笑詈而去。
或经公指唤。
而心旷神怡。
公忽拽杖还旧隐。
众惊遮挽之。
不可。
时往来衲子
天童规制宏壮。
条令斩新。
乃至运瓦搬石。
伺杵负薪。
无不彻底为人。
公独骂之。
逮天童讣至。
公又恸之。
侍僧曰。
大师昔何骂。
今何恸也。
公良久。
抚膝而起曰。
咦。
我掌宁独鸣乎。
遂躬至天童。
书挽章而奠之。
词曰。
同出龙池入路长。
吴兴分袂过钱塘
多年挂锡玲珑石。
今已藏身寂寞乡。
云面揭开红日。
眼山眉愁断白花。
香离离一片苦心事。
且道何人在影堂。
北还。
又入龙池
传公塔前。
拈香曰。
桐棺山下养龙池
步入凉风觅我师。
当户娑罗空腹树。
迎阶芳草昔人眉。
追思滴血曾留偈。
会写传灯嗣法诗。
今日塔前成九顿。
流源千载继孙儿。
耆旧乃请示众。
公曰。
我昔第三度登龙池
先师曰。
你草鞋犹未脱也。
我道。
何处见草鞋来。
先师微笑而止。
我即呈偈曰。
数载龙池三度登。
重重问话舌生冰草鞋分付虎狼去。
双髻峰头一个僧。
又思。
当初在山阴
看云门语录。
得他的力。
又在云栖。
亦有机录。
岂可忘却。
所以云门云栖一齐拈香供养。
诸方便道径山遥嗣云门。
径山以为不然。
瓜有根树有叶。
树高千尺。
叶落归根。
岂可孤负禹门先师。
断断无此理也。
然宗门事。
把住也繇我。
放行也繇我。
有时作宾。
有时作主。
有时宾主齐彰。
有时宾主双忘。
此乃临济家机用。
人天莫测。
庸人岂得知也。
还双径。
禾城道俗。
东塔禅林。
坚致于公。
公为笑留。
名缁贵素。
日绕枝
公眼幻青白。
众益心惊。
晚住云门
公年七十有六矣。
机用益峻。
精神益劲。
自号曰青狮翁
或称语风老人
又曰迦那尊者
每携童子山游。
人见访。
或打觔斗。
人拟议。
叱退之。
雏禅窃论公弗恤也。
顺治丁亥中秋
谓弟子曰。
古人立化的也有了。
坐亡的也有了。
至倚杖倒卓都有了。
毕竟老人。
怎生去好。
语讫大笑。
书片纸曰小儿曹生死。
路上须逍遥。
皎月冰霜。
晓吃杯
坐脱去了。
乃入寝室。
憨卧数日。
忽起坐。
而啜。
连唱雪花飞之句。
擎杯脱去。
世龄七十七。
瘗全身于云门。
庚子朝廷。
慕之赐帑全五百。
并委书弘觉忞禅师
而新公之塔。
临公顶相于宫中。
而事焉。
公居开先时。
弘觉为西堂。
洎嗣天童。
而公独钟爱之。
弘觉禅师
以犹子。
纪公千秋之纲目。
甚详也。
赞曰。
整齐法运
临渊履冰。
爰师笃慎其心也。
蠡测者谓。
师蹶弛自了则优。
为人则寡。
盖明之中叶。
少室宗风。
循规蹈矩。
如喑若聋。
非师濯之以清泉。
激之以霜钟。
则天方梦梦耳。
新续高僧传·净读篇第八之四
释圆信字雪峤
姓朱氏鄞人也。
年二十九,始为僧进具。
欲往天台访寻知识印證,忽举头见古云门三字,豁然大悟。
遂返缚双髻峰,复以偈谒云栖,更参龙池,室中机契。
万历间径山,复住庐山,尝作《净土诗》,自叙云:“甲子,游黄山,直上危峰绝顶,若升忉利,忽空中人语:‘比丘久隐,时当弘法,众生差异,善调伏之。
’”知净土百咏,成于黄海光明顶也。
崇祯八年中丞余大成司理黄端伯访径山,即请开法。
丁亥八月二十六日示疾,书偈端坐,索,饮半盏而寂。
张时雍明末
维基
张时雍锦衣卫籍,湖广武昌府蒲圻县人
明末政治人物。
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丙午顺天乡试举人四十一年(1613年)癸丑进士,授兵部主事天启元年(1621年)以代辅臣刘一燝递私书,为余大成所发,被山西道御史侯恂弹劾,俟计典议处。
后任刑部山东司主事天启五年八月二十八日熊廷弼被下令处斩,由张时雍入狱传旨,廷弼知不能免死,从容盥栉整衣而出,曰:吾大臣也,岂容草草。
洗漱毕,欲上书,时雍曰:公不读李斯传乎?
囚安得上书?
廷弼张目怒视,曰:此赵高语也!
时雍语塞。
六年正月任漕运理刑刑部分司(驻淮安府主事崇祯时河南府知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