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董承诏” 相关资源
人物库 明朝
李廷龟明 1564年10月8日 — 1635年4月29日
予以今皇帝之年。
衔命朝鲜
未旬日。
复以他命行。
独馆伴李君周旋差久。
一日。
月沙手诗一帙。
属予序之。
余既卒业。
作而叹曰。
美哉彬彬乎。
我国家之文治
于斯为盛矣。
昔人有言。
声诗污隆。
关乎世运。
岂不然哉。
三百篇
圣臣名佐之笔。
即田畯红女之词。
大以昭其功德。
微以写夫性情。
初未尝抽绘章句。
临摹绳墨。
思欲争千秋于艺苑也。
然而质契神明。
休符造化。
后之才人词客。
镂心刻肾。
曾不得窥其堂奥焉。
揆厥所由。
时则大和元气盎溢。
在三代宇宙间故也。
惟我国家号称极治。
文德之矢于今二百馀年。
沕潏曼羡。
郁郁乎焕哉。
直与唐虞三代比烈矣。
风美所扇。
人文郁流。
云蒸霞变。
说者谓诗道极衰于宋元而大备于昭代。
非虚语也。
东国沐浴文化。
比于时夏元气之所鼓荡。
故其学士大夫率能振和平之响。
以鸣一代之休。
李君以家学渊源。
素称此中名宿。
其大业彬彬。
见推中朝宗匠。
不亦宜乎。
遇臻变。
独造真境。
汪先生斯为不佞矣。
且夫诗道。
岂易言哉。
胸情直举。
多任流移。
则气格不振。
法律严持。
好作矜庄。
则风趣顿伤。
是以两家各以所长。
交相为讥。
卒亦不相为用。
何人鲜备善。
亦元气既漓。
天实生才。
有至有不至也。
宗自然之说者。
哆口关关睢鸠出于何典。
得毋受人之形。
复求人道于空桑乎。
然衣冠土木而即具然命以为人。
亦诚有所不可。
何则。
以其君形者不存焉耳。
此则仿古之过也。
原其所指宗。
以究其所踵。
受两家疵累。
斯可得而论也。
夫惟有温柔敦厚之旨。
而无卑靡纤促之习。
难矣哉。
三百篇
往往可歌可咏。
所以为盛世之元音也。
李君者。
庶几近之矣。
诗曰。
凤凰鸣矣。
于彼高冈。
言瑞应也。
凤凰锵锵之鸣。
中律中吕。
谁为为之。
感于其气然耳。
元气所召。
有物来相。
声歌之发。
不求工而自工。
所谓作者不自知其所至而工焉者。
顾失之乎。
李君于是乎能凤鸣矣。
夫陈诗达俗。
使臣之职也。
予持是编。
归将藉手以献明庭。
登诸纪载。
用昭我国家之文治
腾衍海外者如此。
呜呼。
岂不盛哉。
皇明进士第钦差正使翰林院编修起注经筵展书官南州姜曰广
拜撰。
马鸣世明末清初 ? — 1643
维基
马鸣世(?—1643年)字声希号岫旭陕西西安府武功县人
明朝官员。
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进士,担任洪洞知县,撰有《圣臣志》。
因为官清廉,徵拜浙江道御史
天启年间巡按山东,再视京营,因忤魏忠贤,削职归里。
崇祯元年(1628年)复官,七月巡视京营,寻升顺天府,迁通政使五年壬申(1632年),升操江副都御史八年乙亥(1635年),官至右都御史
不久归里,崇祯十六年(1643)十月李自成西入潼关时鸣世居家,因不肯归顺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