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陈赞化” 相关资源
人物库 明朝
张凤翼明末清初 ? — 1643
维基
张凤翼(?
—1643年),字异羽山东东昌府堂邑县人
张道情,字和夫,孝弟力田,好行其德,岁祲捐赈贷,立义塾,施棺构,闻义冢,凡力所任,无不周举
邻人受诬坐大辟,卖宅营救。
道情初受其券,事解复还之,不责直。
里有斗讼,片言立散,人呼为张父云云。
以子凤翔封文林郎广平府推官,累赠资政大夫工部尚书
万历辛丑进士兵部尚书张凤翔(字稚羽)弟。
天启元年(1621年)辛酉山东乡试人,天启五年(1625年)乙丑进士,授兵部主事,历武库司郎中,出为河南参议,转湖广下湖南道副使
崇祯六年刑科都给事中陈赞化弹劾宜兴周延儒,引凤翼为证,周衔之刺骨,左迁霸州右参议,寻免职。
再起宁夏兵备道崇祯十六年延绥巡抚,甫入境,李自成已陷延安府凤翼兼程赴援,至柳树涧遇寇,死之。
秦堈明至南明
维基
秦堈(16世纪—17世纪),字器新号俨海又号任城直隶常州府无锡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秦堈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举人天启二年(1622年)进士,获授泽州知州,但因父丧归乡未赴任;之后出任福宁知州,解决人民赋税问题,又以劝告代替恐吓处理案件。
很快他入朝担任户部山西司员外郎,管理京城粮厅;宦官张彝宪巡视户工二部,金铉抗疏弹劾冯元飏,他和何楷慷慨支持,忤逆张彝宪而辞官。
弘光年间他得起用为郎中,和葛遇朝张弘弼吴国斗雍鸣鸾、赵明远许承钦任弘震、区志远、夏时泰曹玑陆禹思、张大章、何应璜方岳朝、周宪申蔡元宸、陈宗大赵翼心、盛黄、周伯瑞张永禧、刘世斗、侯鼎铉、傅如汤、张鼎隅、赵悦心、王泰际、章甫、徐懋贤、倪元善一同共事,张有誉上疏让他改任通政,但未通报南京已经失陷,最后到东皋居住终老。
周延儒明末 1593 — 1644
维基
周延儒(1593年—1644年)字玉绳号挹斋直隶宜兴县宜城镇人,明末政治人物、状元东阁大学士
因贻误军机,被赐死。
周延儒少时聪颖,被誉为神童,有名文。
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癸丑科连中会元、状元
时年二十余岁,又与同年冯铨友善,其后结为姻亲。
天启中升迁右中允,掌管司经局事务。
冯铨罢相后,周延儒少詹事掌南京翰林院
崇祯帝即位,诛魏忠贤,召延儒礼部右侍郎
周延儒“性警敏,善伺意指”,且为复社领袖,曾深得崇祯信任,屡蒙召对,崇祯二年(1629年)崇祯帝周延儒密议,“漏下数十刻乃出,语秘不得闻”,崇祯三年正月韩爌致仕,三月李标致仕,九月成基命致仕,延儒得以任首辅。
崇祯六年(1633年)三月,刑科都给事陈赞化周延儒“招权纳贿、游客李元功借丛威人”,又揭发延儒尝告诉李标云:“今上羲皇上人也”。
六月周延儒温体仁逐出京城温体仁把持了内阁,民间的对联说“礼部重开天榜,状元探花榜眼,有些惶恐。
内阁翻成妓馆,乌龟王八篾片,总是遭瘟”。
崇祯十年(1637年)温体仁被罢免。
周延儒再度入阁。
崇祯十四年,重任首辅的周延儒在其门生张溥的劝说筹划下,悉反温体仁时的弊政,凡周延儒所请减税、施恩、恤民、用心等事,崇祯帝皆忻然允许。
周延儒又言「老成名德,不可轻弃。
」于是当时被罢免的名臣郑三俊吏部刘宗周都察院范景文工部倪元璐兵部
其他如李邦华张国维徐石麒张玮金光辰等,布满九列
又释放在狱的傅宗龙等,追赠已故文震孟姚希孟等荣誉,中外一时都说周延儒贤能。
崇祯十五年(1642年)周延儒又劝皇帝剥夺东厂的权力,史称“都人大悦”,东厂特务恨之入骨,当时崇祯皇帝十分重视尊敬周延儒,曾经在新年时向他一揖说:「朕以天下听先生」,但是周延儒实际上庸驽无材略,且性贪,根本不能勉救局势。
同年五月山东兵备佥事雷演祚弹劾周延儒门生范志完督师山东时纵兵淫掠,并赴京与其对质。
崇祯十六年(1643年)八旗压境,震动燕都
内阁首辅周延儒请求督师抗击清兵,并明言说「但言愿捐躯报国,援兵事实非所长」。
周延儒带兵出京后,驻军通州,不敢迎战。
每日与部属饮酒作乐,“每日幕客攒集,午后始开门收文书,应故事”,向朝廷谎报军情,伪造胜绩。
崇祯不知内情,对周延儒褒奖有加。
后来,周延儒得知清军兵退,遂谎报战功。
朝廷论功加周延儒太师
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上疏揭发真相,其他的官员也相继弹劾延儒
崇祯大骂:“最恨周延儒对朕使乖(玩弄计谋欺瞒)。
崇祯十六年七月崇祯在中左门召见群臣,亲自审讯范志完,最后范遭诛杀,并逮治董廷献,而周延儒的地位受到动摇。
崇祯十七年(1644年)周延儒受命缢死。
骆养性持圣旨及吊绳至延儒官邸时为酉时,周延儒向家人一一哭别,拖延至第二天清晨近卯时才自缢,相隔两个月后,崇祯也在此黎明破晓时分自缢。
清廷列周延儒入《明史·奸臣传》。
陈鸣珂
维基
陈鸣珂(?
1640年代),字锵鸣赓垣东昌府濮州范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陈鸣珂天启七年(1627年)举人崇祯元年(1628年)联捷进士,获授中书舍人,看到范县乱象频生而上疏天下即将大乱,文武兼全士尹;崇祯帝准许,但铨司则因为他未先行通报,以越位廷杖他。
后来他改任梁山知县李青山在当地作乱,他和陈赞化力求整治;到弘光时倪嘉庆曹景参沈应旦郭充蒋鸣玉、刘天斗、左光明同时任命,迁官刑科给事中,很快去世。
光时亨明末 1599 — 1644
维基
光时亨(1599年—1645年)字羽圣号含万直隶桐城县(其故里今属安徽枞阳县)人。
明末政治人物,崇祯十七年(1644年)给事中
李自成大军逼近京师之际,力阻崇祯帝南迁之议。
京师城破后南归,次年,被弘光朝廷以「阻迁」之罪处死。
天启四年(1624年)光时亨登甲子科应天乡试举人崇祯七年(1634年)中式甲戌进士,授四川荣昌县知县
崇祯帝光时亨京师,在左掖门御前廷对。
光时亨慷慨陈词,认为「近事之误,莫如抚贼」,主张「布大信以倾贼党」,将乱军中剽悍者,招募为兵,将乱军中携裹之饥民,安置归农。
官兵、刑二科给事中
半月之间,上疏百馀封,弹劾权贵、建言军国大事,又请求免除老家桐城漕粮。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李自成陷大同,京师震动。
词臣李明睿倡议南迁,内阁大学士陈演魏藻德反对,并指使光时亨激烈谏阻,坚决主张固守京师
四月京师陷落。
城破之时,光时亨御史王章巡守阜成门,王章杀。
桐城耆旧传》称,光时亨摔断左腿,爬进尼姑庵自缢获救,又与御史金铉同投御河,金铉身死,光时亨再次为人救起。
而《甲申传信录》等野史则称时亨开城迎降,留任兵科谏议给事中)。
李自成败,光时亨南归,至宿迁大帅刘泽清派人关押。
弘光元年(1645年)南京朝廷权臣马士英称:“给事中光时亨力阻南迁,致先帝身殒社稷;而身先从贼,为大逆之尤。
”与降闯之臣周钟武愫同时弃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