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库 明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江西安福人,字廷实,号西峰。弘治三年进士。授工部主事。出为济南知府,选诚实之民教以律令,取代猾吏。正德初迁顺天府丞。刘瑾恶之,下狱除名。瑾死,复职。迁佥都御史。世宗即位,以工部侍郎掌部事,裁革内府费用巨万。进尚书,值帝初政,锐意厘剔,每有营建,削减经费颇多。后论执不止,诸权幸嫉之者众,帝亦疏璜,遂乞致仁。十一年召复故官,未上卒,谥庄靖。
麟字元瑞,本安仁人,世为南京广洋卫千户,因家焉。弘治丙辰进士,授刑部主事。历员外、郎中,出知绍兴府,以忤刘瑾罢为民。瑾诛,起知西安府,历陕西参政、云南按察使,谢病归。召拜太仆卿,进右副都御史,巡抚保定,再引疾归。起大理卿,擢工部尚书,勒致仕。以殿工追论落职。卒赠太子少保,谥清惠。有集十二卷。
(《四库总目》:麟集长兴朱凤翔为序,称其诗「骎骎韦、杜」,未免太过,至称其标格高入云霄,胸中无一毫芥蒂,故所发皆盎然天趣,读之足消鄙吝,则得其实矣。
《艺苑卮言》:刘元瑞诗如闽人强作齐语,多不辨。
田按:坦上翁人品高洁,居朝日,永陵以冰清玉洁目之,可谓知臣莫如君也。前后罢官及谢病凡四,退归皆寓长兴之渎。南坦尝与太白山人孙太初、龙霓、吴充、陆昆结社于苕溪,号苕溪五隐,所著兴趣天然,颇似《击壤》一派,今录其少矜炼者。性好楼居,贫不能构。八十初度,文徵仲绘《神楼图》赠之,兼系以诗。朱射陂、杨升庵相继有作,并录于此。徵仲云:「仙人谩说爱楼居,咫尺丹青足卷舒。坐守黄庭幽阙迥,读残《真诰》夜窗虚。游心物外疑无地,寄迹空中乐有馀。一笑阑干不成倚,浮云奄忽意何如?」射陂云:「神楼一何峻,神楼峻而安。胡不京洛游?畏彼峡路间。峡路诚崎岖,险于太行山。歌以言志,神楼峻而安。」升庵云:「安期昔制神楼散,射陂今作《神《楼典》。神楼主人南坦翁,欲往从之限空谷。吾闻仙家五城十二楼,樊桐方丈绕赢洲。长风引舟不可到,环中根像空神游。坦翁元是神仙流,何年飘然下丹丘?天庭摛𧂈掞鸾鹤,云屏立仗鸣驿骝。北斗南宫不肯住,挂冠归来营菟裘。碧澜罨昼开苕霅,紫烟萦带彩云夹。新波菱榜泛青翰,过雨蘋风爽乌袷。人间九罭播声诗,天上五龙传睡法。《青李》遥看尺牍来,雀罗净埽昏眸开。尻轮神马驰万里,坐我赤明龙汉台。一气孔神存中夜,手翳华芝海若诧。中有真人巾金巾,授以灵文老复姹。玄珠累累苍玉鸣,烽沈析阒歌太平。丰屋天翔鬼瞰室,庙谟何用谈佳兵。游仙梦觉闻清啸,载赓清润连清调。愿从广成顺下风,肯许襄童窥末照。咸池蒙泛纷如驰,扶起混沌须神医。他年合遇神楼散,约公海上寻安期。」)
维基
刘麟(1475年—1561年),字元瑞,一字子振,号南坦,江西安仁县(今江西省馀江县)人,南京广洋卫官籍。弘治丙辰进士,官至工部尚书。世为南京广洋卫副千户,因占籍南京上元县。自幼博学能文,与顾璘、徐祯卿被誉为“江东三才子”之一。弘治五年(1492年)壬子科应天乡试举人。弘治九年(1496年)丙辰科进士,言官庞泮下狱,其与陆昆上疏论救。授刑部主事,进刑部员外郎,任内平反京畿地区冤狱三百九十馀人。正德年间,晋刑部郎中,出为浙江绍兴府知府。克己奉公,被越地之人称道。刘瑾因恨其不谒谢,借口“录囚过细”逮捕其并下罪为民。刘瑾被诛后,起用西安府知府。父丧丁忧,居住在湖州。与吴琬、施侃、孙一元、龙霓结苕溪社,号为“苕溪五隐”。起补西安,起用为陕西左参政,升云南按察使,因病辞职。嘉靖初年,召为太仆寺卿,进为右副都御史,巡抚保定等地,因兵饷事与中官耿忠所争,再次借病辞职。此后起用为大理寺卿,拜为工部尚书,因淘汰浪费与官员而得罪权贵,嘉靖七年(1528年)强令致仕。家居三十多年。卒赠太子少保,谥清惠。两袖清风,无资回乡。又与文征明等交游唱和,朱凤翔序其集。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84—1520
【介绍】:
明人,自称关中(今陕西)人,字太初,自号太白山人。风仪秀朗,踪迹奇诘,乌巾白帢,铁笛鹤瓢,遍游名胜,足迹半天下。善为诗,正德间僦居长兴吴珫家,与刘麟、陆昆、龙霓、吴珫结社倡和,称苕溪五隐。有《太白山人稿》。
一元字太初,自称秦人,或曰安化王孙,或曰蜀人,莫得其详也。有《太白山人漫稿》八卷。
(《四库总目》:王世贞《题孙一元墓》诗云:「死不必孙与子,生不必父与祖。突作凭陵千古人,依然寂寞一抔土。」盖其纵迹诡异,当时即莫之详也。尝栖太白之巅,故称太白山人。又尝西入华,南入衡,东登岳,又南入吴,与刘麟、吴琉、陆昆、龙霓称苕溪五隐。一元才地超轶,其诗排奡淩厉,往往多悲壮激越之音。《静志居诗话》谓其办香在黄庭坚,体格固略相近,然庭坚之诗沈思研炼而入,故蟠孥崛强之势多;一元之诗轩豁披露而出,故淋漓豪宕之气盛,其意境亦小殊也。
(《国宝新编》:太初风仪秀朗,踪迹奇谲,玄巾白袷,混游贵贱。常以铁笛鹤瓢自随,遇所会心,辄一倾倒,盖隐沦之高逸。性好吟诗,初谈导引,人疑其仙。晚婴婚娶,入司空刘公湖南雅社。诗辞备极苦心,所乏天才也。
殷云霄《石川集》:太白山人诗喜为盛唐人音节,凡感佚思作,可喜可愕,可悲可嗔,一以寓之,发之以豪纵恣肆,时出人畦径。
方豪《棠陵集》:山人以其雄壮浑厚之资,肆之以诡怪佳丽之观,若甘和白采之合美。故其诗往往为人所传。
《艺苑卮言》:孙太初诗如雪夜偏师,间道入蔡。又如鸣蜩伏蚓,声振月露,体滞泥壤。太初玉立美髯,风神俊迈,尝寓居武林。费文宪罢相东归,访之,值其昼寝,孙故卧不起,久之,少师坐益恭,孙乃出,又了不谢。送之及门,第矫首东望,曰:「海上碧云起,遂接赤城,大奇大奇!」文宪出,谓驭者曰:「吾一生未尝见此人。」
《楼溪集》:太白诗秀洁而出尘。
《国雅》:太白山人才清趣逸,颇擅诗名。曾寓先公蓉湖别墅,时与殷靖江近夫游,先公每论其高致。浪游西湖、苕溪间,一时名士咸钦其风。其佳句有「山根晴亦湿,湖气夜难昏」,「长天下远水,积雾带岩扉」,「僧归虹外雨,云抱水边楼」,「浪花迎棹尾,山影上人衣」,「清流梳石发,远雾著山巾」,「酒醒灯晕里,秋堕叶声边」。又「百年知己长镵在,万事无心拄杖间」「远江天入星河湿。曾木溪回风露稀」。严仪卿曰:「诗有别才,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岂不然哉!大都孙诗五言得孟襄阳幽处,七言得张句曲旷处,遂致径庭悬绝。
《明诗选》:陈卧子曰:「山人诡迹尘外,清放自居,故有俊调而鲜深思,终近浅俗。」
田按:山人诗激宕处亦是摹杜,而炼句炼字,时出入于王摩诘、孟襄阳、岑嘉州诸公间。长歌气魄稍弱,律、绝固是一时之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