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库 明朝
君主 | 庙号 | 谥号 | 年号 | 统治时间 | 注 |
---|---|---|---|---|---|
朱元璋 | 太祖 | 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高皇帝 | 1367年—1398年 | ||
吴 | 1367年—1368年正月 | 吴二年正月初四日,定有天下之号,曰大明。以吴二年为洪武元年 | |||
洪武 | 1368年—1402年六月 | 三十一年闰五月明惠宗即位沿用。高丽王朝自1370年起始行大明年号,朝鲜王朝1392年建立后沿用大明年号 |
太祖姓朱氏,讳元璋,字国瑞,濠州钟离人。元至正十一年辛卯起兵,丁未称吴元年,戊申建元洪武。在位三十一年崩,葬孝陵。有文集五十卷,诗五卷。
(黄瑜《双槐》《岁钞》:洪武八年秋八月,上览川流之不息,陋尹程《秋水赋》言不契道,乃亲更为之。赋成,召禁林群臣观之,且曰:「卿等亦各撰赋以进。」宋濂率同列研精覃思,铺叙成章,诣东黄阁次第投献。上皆亲览焉。复置品评于其间。已而赐坐,敕大官进天厨奇珍,内臣行觞。觞已,上顾濂曰:「卿何不尽饮?」廉出,跽奏曰:「臣荷陛下圣慈,赐以醇酎,敢不如诏?第臣年衰迈,恐不胜杯杓,志不摄气,或愆于礼度,无以上承宠光尔。」上曰:「卿姑试之。」濂即席而饮。将彻,上复顾曰:「卿更宜酹一觞。」濂再起固辞。上曰:「一觞岂解醉人乎?卒饮之。」濂举觞至口端,又复瑟缩看三。上笑曰:「男子何不慷慨为?」对曰:「天威咫尺间,不敢重有所渎。」 勉强一吸至尽。上大悦。濂颜面变赪,顿觉精神遐漂,若行浮云中。上复笑曰:「卿宜自述一诗,朕亦为卿赋醉歌。」二奉御捧黄绫案进。上挥翰如飞,须臾成《楚辞》一章,曰:「西风飒飒兮金张,特会儒臣兮举觞。目苍柳兮袅娜,阅澄江兮水洋洋。为斯悦而再酌,弄清波兮永光。玉海盈而馨透,泛琼斝兮银浆。宋生微饮兮早醉,忽周旋兮步骤跄跄。美秋景兮共乐,但有益于彼兮何伤?」濂既醉,下笔欹倾,字不成行列。甫缀五韵,上遽召濂至,命编脩官朱右重书以遗濂。遂谕濂曰:「卿藏之以示子孙。非惟见朕宠爱卿,亦可见一时君臣道台,共乐太平之盛也。」濂五拜叩首以谢。上更敕侍臣应制,赋《醉学》《士歌》者四人:考功监丞华克勤、给事中宋善、方徵、彭通闻。而续赋者五人:秦府长史林温、太子正字桂彦良、翰林编修王琏、张唯、典籍孙蕡。彭与孙皆吾广人也。)
黄佐《翰林记》:太祖尝出御制诗文,以示词臣。太子正字桂彦良即于上前大声诵之琅然,左右惊愕,学士承旨詹同私戒之。上知之,谓曰:「儒者事君,正当诚意,毋事矫揉也。」
廖道南殿阁词林记:丙午年六月,上祷雨钟山获应,赋七言喜雨诗,命待制黄哲等赓和。已而诸将告捷,多令翰林诸臣应制赋诗,上亲加品评。洪武十年十二月,上制十题,命典籍吴伯宗赋之,援笔立就,词语峻洁。上嘉其才敏,赐织金绵衣。尝幸清流关,赋诗,命扈从儒臣和之。起居注刘季道有「治定不教生纵逸,功成犹遣历间关」之句。上叹赏曰:「可谓安不忘危。」赐以白金文绮。又起居注蒋子杰应命即物赋咏,立成。上大悦,特宠赐和章。一日命群儒撰《豢鹤文》,吴府伴读王骥操觚立就,学士宋濂为之进呈。上称善。及日将南至,大祀于园丘,上复命群臣赋七言律十二韵,冠以三百言序。骥与黄昶先成,跽读禦榻前。上听毕,加奖励,命进学禁林云。
解缙《春雨轩集》:洪武二十有八年,北平永清卫之龙门,禾有异茎同穗之祥。今上皇帝遣皮来进,群臣上表贺。太祖高皇帝亲禦翰墨,为诗一章,以赐今上皇帝。其诗首言创业之艰,天命之不易,除暴禁乱之师,抚民致治之略。中言天锡丰登之屡,史书垂示之严,明堂里禋荐之重。末示谦冲戒谨之意。为善不足之诚,大矜下民之惠。与民同乐之盛心,滋于言表。盖不以嘉禾之祥为可矜,而以为可惧,而思以自勉,圣不自圣,兢兢业业,足以垂讯于千万年。今上皇帝服膺圣训,念手泽之存,飒诵追维,不能自已,乃永乐三年用摹勒于石。拓本装治成轴,分赐诸王及近臣。于是臣缙亦得与赐焉。
杨慎《艺林伐山》:吾蜀解元王孝忠,乡试《贺平西蜀表》中有云:「川四巴三,收弹丸黑子之地;傅一廖二,成大统函夏之天。」傅一廖二乃太祖御制《平西蜀颂》中谓「傅友德之功第一,廖永忠之功第二」也。人咸服其博洽。董谷《碧里杂存》:宋太史濂乞归时,彻制诗二首饯之云:「白下开尊话别离。知君此后迹应稀。」濂续云:「臣身愿作衡阳雁,一度秋风一度归。」上悦,赐白金、缗币、文绮,曰:「与汝作百岁衣也。」自是岁一朝焉。
田按:《尧山堂外纪》:「洪武十年,宋学士景廉乞骸骨归,华亭朱孟辨纪其事,作诗送之:『城上春云暖更飞,念卿此地迹应稀,臣身愿作随阳雁,一度秋来一度归。』」据此则又为孟辨诗,而非太祖与濂赓续也。诗亦小有异同。周亮工《闽小纪》:林廷纲洪武初,承太祖亲擢吏科给事中,宠遇日隆。尝侍游江间殿。太祖首唱诗二句曰:「江间小殿与云齐,梁上新添燕子泥。」公承旨足成三联曰:「雉尾晓开红日近,龙衣春湿彩云低。旌旗影裹貔貅息,斧钺门前骐骥嘶。簪笔诗成同拜舞,太平天子赐新题。」后赐名恒忠。
王世贞《艺苑卮言》:高皇帝神武天授,生目不知书。既下集庆,始厌马上,长篇短歌,操笔辄韵,有魏武乐府风,制词质古,一洗骈偶之习。
王世贞《弇山堂别集》:《草木子》谓上有佳句云:「乌啼红树裹,人在翠微中。」天下诵之。又皇太子《新月诗》云:「昨夜严陵失钓钩,何入移上碧云头?虽然未得团圆相,也有清光照九州。」野史附之。谓为太祖及懿文不享国之證。《草木子》乃元遗民国初所著书,谓上者,顺帝也;皇太子者,爱猷识理达腊也。盖以其不获有天下,而在东宫颇擅权,故记之耳。《高帝集》无此二句。
田按:《明史艺文志》:太祖文集五十卷、诗五卷。《四库》著录二十卷。自汉祖以马上得天下,《大风》一歌,妙合音节。明祖起自布衣,与汉合符,御制篇章,炳为巨集。野史所载,最为繁杂,兹择其可信者著于编,以瞻一代之风尚焉。)
王惠王公锡子,康王孙,太祖来孙。自号宾竹道人。弘治元年以镇安王袭封,十一年薨。有《经进小鸣稿》十卷。
(《四库总目》:诚泳诗,古体清浅而质朴,近体谐婉可诵,七绝尤为擅场。如《秋夜》诗云:「霁月满窗明似昼,梧桐如雨下空庭。」又云:「空庭久坐不成寐,明月满阶砧杵声。」又《山行》诗云:「啼鸟无声僧入定,半岩风落紫藤花。」皆风骨戌削,往往有晚唐格意。尔时馆阁之中,转无此清音矣。
《列朝诗集》:王年十岁,康王妃陈教以小学,日记唐诗一章。惠王闻吴人汤潜,名能诗,请为教授,传声律之学。嗣位,日赋一诗,积三十年。王醇雅有简押,博通群书,布衣蔬食,延揽文儒,竟日谈论不倦。护仪子弟得入黉宫,自王始也。诗曰《宾竹小鸣集》。嘉靖元年,王孙定王惟焯表上之,诏送史馆。
田按:秦简王诗色丽音婉,不傀日课一诗之目。)
维基
马昊(1465年—1534年),本名邹昊,字宗大,致仕定居西安后,因自号“东溪居士”。陕西都指挥使司宁夏卫(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人,明朝右都御史四川巡抚。墓志载其先世随宋高宗南渡,定居句容县来苏乡。曾祖保保,洪武二十三年解马长,受军丁于宁夏,不能归,遂从马姓。祖马豫,父马俊。生母杨氏。弘治乙卯乡试举人,十二年(1499年)己未科进士,授行人,三年任满改江西道监察御史,巡按山西。正德初年,升任山东按察司佥事,因事连坐谪真定推官,之后在因事连坐贬开州通判,因真定百姓伏阙请留,遂被免谪。之后,复升为四川按察司佥事,任期内训练部队,并跟从巡抚林俊击退贼乱。升四川兵备副使,与总兵官杨宏击败曹甫义军。此后代替巡抚高崇熙,升佥都御史、四川巡抚,平定民变,因功进右副都御史。正德十年,马昊督参将张杰等修筑墙栅抵抗亦不剌进犯。正德十二年,其督指挥曹昱等平定乌蒙、芒部府等番民暴乱,因功升右都御史。正德十四年,因民变势力扩大,南京给事中孙懋与巡按御史卢雍、黎龙先后弹劾马昊。正德十四年,明武宗遣官逮捕,行至河南时,其上疏称疾笃,留于家中。明世宗即位后,方才逮捕,寻削籍归还。杨一清、胡世宁等均举荐,但为桂萼所驳回。其在家久之去世。嘉靖七年(1528年),马昊上疏请求复姓邹氏,得到允许。嘉靖十三年卒,享年七十。夫人陈氏,有子三人:邹梦鹤、邹梦龙、邹梦阳。
维基
顾锡畴(1585年—1646年),字九畴,号瑞屏,南直隶苏州府昆山县(今江苏省昆山市)人,明末政治人物,万历己未进士。弘光时任礼部尚书。隆武时,加太子太师东阁大学士。因欲弹劾总兵贺君尧被杀。顾锡畴十三岁时,以诸生身份参加应天府乡试,魏国公徐弘基将女儿许配给他。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中式顺天乡试第二名。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联捷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授检讨。天启四年(1624年),与给事中董承业为福建乡试主考,取中五经奇才颜茂猷。魏忠贤党羽指责他们是东林党人,两人一起降职。最后,被削夺官籍。崇祯初,得崇祯帝召见,官复原职。升任国子监祭酒。他奏请恢复积分法,礼官阻挠不予施行。顾锡畴又申诉此事,并请求选择监生担任州县长官。此后,奏请订正陪祭祀者的位次,担当国子博士的进士能参与考核、录用。崇祯帝均同意。之后他母丧回乡,并请求不再出仕。丧期满后,起用为少詹事,晋升詹事,加封礼部左侍郎,负责部中事务。皇帝曾经召见他面商国事,询问理财用人的问题。顾锡畴告退后,陈述了用人方面的五点失误,称:“考察选官没有法度,文网太严峻,议论太多,太拘泥于资格,对人没有鼓励效果。请使先用人的地方清正源流。精心鉴别,依照才能任用,这是好处一。赦免小过失而不完全废弃,这是好处二。减少议论而专门责其成事效率,这是好处三。选择奇异人材而不拘泥于平常规章,这是好处四。积极奖励而宽缓督察、责备,这是好处五。”最后极力陈述耗靡钱财的弊端,仍然归其根源在于用人。皇帝对他的奏疏称好。杨嗣昌奏疏请求招抚流寇,其中有“乐天者保天下”和“善战者服上刑”的话。顾锡畴争辩,称这是诸侯间交战的事情,引用不合伦理,与杨嗣昌互相攻击。杨嗣昌当时主持政务,诸位言官都攻击他,杨嗣昌很怀疑顾锡畴所为。遇上驸马都尉王奁犯罪,顾锡畴准备从轻发落,杨嗣昌借机攻击,便削夺了他的官籍。崇祯十五年,朝廷大臣交相举荐,皇帝召他回朝。御史曹溶、给事中黄云师又称不应该任用他。皇帝不听,任命他为南京礼部左侍郎。甲申国难后,福王朱由崧立位,顾锡畴升任本部尚书。福王尊奉福恭王为恭皇帝,准备商议庙祀,顾锡畴奏请另外设立专门的庙宇。不久,请求增补建文帝的庙祀谥号、明景帝的庙号和建文朝忠臣的赠封与谥号,均获准施行。东平伯刘泽清称:“宋高宗在南京即位,靖康二年五月即改建炎纪元,以遵从民望。我请求从今年五月改为弘光纪元。”顾锡畴明确地说诏令已经颁布,不能追悔更改,方才作罢。当时确定大行皇帝的庙号为思宗,忻城伯赵之龙称“思”不是美称,引经据典核证,顾锡畴也认为如此,上奏请求更改。大学士高弘图因为前面提议极力坚持,于是事情搁置。温体仁去世,特谥文忠,而文震孟、罗喻义、姚希孟、吕维祺都没有获得谥号。顾锡畴称:“温体仁得皇上信任,行使政令最为专横而且长久,他对先帝所负的罪大且深重,请求将文忠谥号,或者删削或者更改,而增补文震孟等大臣的谥号,使普天下奖惩有度。”答复可以。于是增补诸臣的谥号,剥夺了温体仁谥号。吏部尚书张慎言离职,顶替的徐石麒没有到任,朱由崧命令顾锡畴负责事务。当时马士英掌握国政,顾锡畴一向与他不和。给事中章正宸、熊汝霖弹劾他,于是他请求到南海祭祀而离去。弘光元年(1645年)春,御史张孙振极力颂扬温体仁的功绩,请求恢复他原来的谥号。便勒令顾锡畴退休。五月,清军破南京,昆山也被攻占。顾锡畴的正遭父丧,由小路赴福建。唐王命令他就任原职,他极力推辞,在温州江心寺寓居。总兵贺君尧鞭挞侮辱诸生,顾锡畴准备弹劾,被贺君尧乘夜色派人杀害,尸体投入江中。温州人寻找多日,方得收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