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释云林” 相关资源
人物库 明朝
杨承鲲
先生字伯翼
父美益,官太仆卿
先生少有异质,嗜书,尤喜读班、马二史,工于诗。
年十五六,为诸生
沈嘉则先生一见奇之,欣然曰:今日建五丈旗,当以杨生居吾前,所谓猘儿难与争锋也。
因作戏赠杨伯翼诗,呼为德祖
先生以是有重名。
为诗日益高,每传一篇,诸宿老无不叹服。
先生为人守古独行,执廉隅于当世。
少所许,每言是是非非,贤贤黜不肖,此古今儒者大权,断断不可枉。
尝以年家子谒王弇州司寇,弇州见其行卷,绝惊赏,先生默然竟别去。
退与人言:以吾诗求王先生一序有馀。
王先生博大心慈,客持片楮求誉,辄津津不休,即孺儒贾竖,人人谓王先生知已。
其知已多矣。
仆尚容厕其间耶。
又曰:王先生论历下忠笃有馀。
朗鉴不足。
历下持诡道。
所得者古人匡郭耳。
闻者莫不咋舌。
既以太学生北上作蓟门行。
一日名满京师
客辐辏至。
不胜款对。
病百馀日,即谢归。
居里中,布袍芒屩,翛然逸尘。
性爱佳山水,不极幽险不止。
尝夜半过送骨岩,雾黑林深,风飒飒竖毛骨,怡然也。
于城南小筑曰翛园,日啸咏其中。
与友人书云:家有遗业一区,白栗,隐映若碧城,风涛几席间,菱菰荷芰、蹲鸱薯预之属,至死不饥。
伏腊之暇,想足老矣。
其高致若此。
文章高妙,诗于五言律更为长城。
少善法书,萧疏似晋人沙门亦多从受业。
其高弟曰传慧云林和尚,最能诗,诸所从交游,尽名士第一流。
先生早死,哭之最恸。
遗集二种传于世。
先生论文,自谓守古尺度满不敢溢,卑者必有当于先民。
盖先民彀率备至,不入其彀即手发百函口尽万卷,亦于斯道无当。
又曰:古今诗文,自有真黄口执笔,字剽句窃,百缀成篇,遂抗手高引,前无古人,此不以溺自照耳。
又曰:今海内一二大老为声诗,未尝不轰轰盛,顾暗中摸之,知其今人诗也。
使读之不谓为今人,而无一蹈乎古人,斯善之善矣。
譬如学书然,方其精心毕力,必尽肖古人乃已及其成也,必尽不肖乃成家。
先生所论俱绝精,故备录于此。
里中余君房尝曰:国家诗如伯翼有几人?
屠长卿亦曰:今世灵心伟手,吾伯翼是也。
吴门刘子威曰:明卿诸君附王、李而起,蛮夷,大长老耳。
伯翼,打天下手也。
余谓三君子于论伯翼,斯可谓知言矣。
僧德宝明 1512 — 1581
德宝
字月心
金台锦衣卫族。
父吴公。
母丁氏。
举师于正德壬申年
既冠。
偶过讲肆。
闻法师讲华严大疏。
至十地品初地菩萨舍国城妻子头目髓脑处。
发愤叹曰。
千古犹今。
同一幻梦。
富贵功名。
纵得奚益。
遂投广慧能长老出家。
既祝发具戒。
知有向上事。
不自便休。
必期真悟
即腰包行脚。
一时老宿。
号称明眼者。
罔不蒙参而户谒。
指点功夫。
揩磨见地。
造诣日益深密。
后因宝峰指。
见关于岭和尚
入室次。
连下语数十转。
皆不契。
师心路俱绝。
一日因洗菜水边。
忽一茎堕水。
随水圆转。
捉之不著。
忽有省。
喜甚。
提篮归。
立檐下。
问师是甚么。
曰一篮菜。
曰。
何不别道一句。
师曰。
请和尚别问来。
复诘以灵云桃花
赵州柏子。
皆随问而答。
复问玄沙不肯话。
师随声便喝。
拂袖而出。
次早入室。
问讯侍立。
顾视傍僧曰。
汝等欲解作活计。
上座
便是活样子也。
师即震喝而出。
后复同爽庵。
参襄西大觉圆和尚
觉门庭孤峻。
自办粥饭。
始许挂搭。
亲炙四五月。
语言无滞。
觉曰。
若以今时诸方。
子当绝类为不可测人。
今则不然。
老僧将你烂熟底一则因缘问你。
外道问佛。
不问有言不问无言。
世尊良久。
外道便大悟佛旨。
且既不涉有无。
良久亦是閒名。
正恁么时。
外道大悟个甚么。
师儗答。
觉急以手掩师口曰。
止止。
犹更挂齿在。
师豁然顿省。
乃曰。
可谓东土衲僧
不如西天外道。
自是名震海内。
海内禅子。
皆奔走座下矣。
师随缘开化
定所居。
有语录四卷。
笑岩集。
笑岩
师别号也。
邓定宇曰。
笑岩上堂。
棒喝纵横矣。
卒无一人承当。
笑岩不失利安在。
为时雨而化。
无亦婆子心切欤。
晚年屏居京师柳巷
几至结舌亡锋。
而具真实。
为生死心者。
亦不惜为一见。
如师者。
固末世之光明幢也。
万历辛巳正月示寂。
阅世七十。
僧腊四十有九。
塔全身于城西之北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