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明朝
方孝孺明 1357 — 1402
孝孺字希直一字希古临海人
洪武中以荐授汉中教授
建文中召为文学博士,靖难师入,召草诏,不屈死。
有《逊志斋集》二十四卷。
(《四库总目》:孝孺学术纯正,而文章乃纵横豪放,颇出入于东坡龙川之间。
盖其志在于驾轶,锐复三代,故其毅然自命之气,发扬蹈厉,时露于笔墨之间。
燕王篡立之初,、黄诸人为所切齿,即委蛇求活,亦势不能存。
孝孺深欲藉其声名,俾草诏以欺天下,使稍稍迁就,未必不接迹三杨
而致命成仁,遂湛十族而不悔,语其气节,可谓贯金石动天地矣!
文以人重,则斯集固悬诸日月不可磨灭之书也。
) 《吾学编》:皇太子即位,廷臣交荐孝儒,侍讲筵,备顾问。
孝孺德望素隆,一时倚重。
上好读书,每有疑,即召使讲解。
临朝奏事,臣僚面议可否,必命孝孺就扆前批答。
孝孺尝作《书事》诗曰:「斧扆临轩几砚间,春风和气满龙颜。
细听天语挥毫久,携得香烟两袖还。
」又曰:「风软彤庭尚薄寒,禦炉香绕玉栏杆。
黄门忽报文渊阁,天子看书召讲官
」 (《南濠诗话》:方正学先生集,传之天下,人人知爱诵之,但其多杂以他人之诗,如勉学二十四首,乃陈子平作,《渔樵》一首乃杨孟载作,又有《牧牛图》一绝,亦元人诗。
《梦蕉诗话》:方孝孺《过严子陵钓台长短句》云:「正人先正己,治国先齐家。
如何废郭后,宠此阴丽华
糟糠之妻尚如此,贫贱之交安足拟!
羊裘老子早见几,独向桐江钓烟水。
」直于子陵心上说出。
宋诗不及于唐,固也。
或者矮观声吠并谓不及于元,是可笑欤!
正学论诗云:「前宋文章配两周,盛时诗律亦无俦,今人未识仑派,却笑黄河是浊流。
」「天历诸公制作新,力排旧习祖唐人,粗豪未脱风沙气,难诋熙丰作后尘。
」 田按:希直文章渊源出于宋景濂,而学术街纯正则过之。
姚江明儒学案》云:「景濂氏出入于二氏,希直以叛道者莫过于二氏,而释氏尤甚,不惮放言驱斥,有明之学祖也。
」诚为确论。
太祖诛戮功臣,至末年文武名臣几尽,使得一二旧勋如宋国公颍国公者,靖难之师,孰胜孰负未可知也。
希直《送诚意伯士端括苍》诗云:「海内只今无盗贼,幽州兴兵恼邦国。
庙堂谋议岂无人,我怀中丞泪沾臆。
呜呼志士古所稀,留侯武乡今是谁?
九原招公傥可作,为解四海苍生危。
」盖亦有慨于是,诵汉祖猛士之歌,兹三叹。)
应典
维基
应典(?—?
年),字天彝号石门浙江金华府永康县人,民籍。
正德八年(1513年)癸酉浙江乡试举人九年(1514年)联捷甲戌科二甲第二十一名进士,授兵部职方司主事,与江山人周支兴论学有悟,遂称疾归乡。
仙居应良黄岩黄绾交往密切,互相切磋学问。
又师从王守仁,授致良知之旨,建丽泽祠于寿山,以祭祀朱文公吕成公陈龙川三贤(知县洪垣改为五峰书院),召集诸生讲学。
再起车驾司主事,因念母亲有眼病,引疾归,朝绅论荐不起。
陆铨明 1492 — 1542
先生字选之按察副使称之第二子也。
美风仪,质性英锐过人。
读经史百家言,一览辄解,解辄能不忘。
操笔为文,即奇气横发,率出自胸中,所造直追古人,时论目为柳柳州苏文忠一流。
进士刑部主事,值大礼议起,先生哭谏,廷杖几绝而苏。
寻以才推典十三司章疏,数断大狱,若绳沈藩不法,处分哈密情罪,举朝不能决。
先生直以片词折之。
改武库员外郎
是岁朝廷初命内臣司外文柄。
先生出主福建考,称得人。
礼部仪制郎中
上方稽古礼文、更新制作、创四郊亲、籍亲蚕诸议。
内降、旁午
先生讨论陈奏、须臾凡数四。
宗伯大臣尽倚以为办。
上特颁白金采币旌其才。
竟以永嘉所忌,出为福建按察副使,摄海道
漳故利窟,先生严立法禁,诸射利奸人无不敛迹。
河南参政,值岁旱蝗,民多流徙,先生劳心招恤,所复业数百万人。
寻迁广西按察使,时弩滩猺贼侯公丁杂处胡、蓝二姓间,共为寇。
当事议大举,兵歼之。
先生曰:是坚贼党而分我兵力也。
且顺逆难尽明,不若讨渠首而释其馀,弩滩果定。
尚书毛公秉钺至安南,知先生才,密与谋。
先生为画征抚之策,安南遂平
随迁广东布政使,以内艰归,卒于家。
先生少负才,雄视当世豪杰,每诵陈同甫人中之龙,文中之虎,意以自许。
居官判棼解剧,应之常有馀。
时方以丰功巨绩期之,竟赍志而殁,识者憾焉。
所著诗文集藏于家。
余尝手录先生诗七十一首,序之。
曰书,曰诗,曰志,谓诗在能宣其志所欲言也。
由是谐之成声,束之中律,此论诗之本也。
三百篇言孝子之志莫如蓼莪七章,言忠臣之志,莫如北山六章,彼亦尽其志所欲言而止,初不知有自我先,有自我后也。
以至司马长卿所夜诵,苏属国所赠,枚生所唱叹铜雀,三祖所歌,尚仍各言其志也。
钟嵘作诗品,于一人下必系曰其源出于某家,形似彷佛,可发一笑。
后人祖其说,遂谓确有所本,然初未尝显然剽窃也。
西涯之后,北地勃兴,一时词人尽宗之,转相拟议,刻画字句,以能作楚相衣冠,抵掌足欺新丰犬鸭,便谓得附正宗。
于是天下之诗,俱言人所言,不复自言其志矣。
吾乡诸先生耻之。
白斋文懿文定十馀家,并能卓荦自持,不同于流俗。
而吾石溪陆先生,更以奇气激亢,横绝其间。
先生少负异才,意历落自许,睨视一世,慕古人仗节死义事,所过奇山水必登望。
既以廷诤大礼受杖,每言及永嘉长鬣竖儒,辄欲横唾其面。
试读其挽罗峰李中溪叙别诸诗,执义忼慨,声詈并发,浩然沛然,直写其志所欲言,而莫能禦,正使懦夫读之,亦有起色。
先生论诗,专以性情为主,尝曰:宋不能唐,唐不能汉魏
其似者,宋之唐,唐汉魏耳。
斯其持论独立若此,以俯视世人闭气噎声,句䜈字割,毕身作诗,未得吐心吐意,自作一语,真𪘏𪘏可怜虫也。
仲长统曰:百家杂碎,请用从火。
唐荆川先生曰:若付祖龙,当使南山竹木减价,差快人意矣。
先生诗惟家乘写本一卷,故词家无知先生者。
其后人陆珍俟出此卷相示。
余谓家藏神剑,长闭室中,使龙身虎气不得腾出人间,亦奚贵世有风胡子邪。
因为手录其诗一卷,序而传之。
万生允诚曰:先生方选白斋二集。
今复录石溪诗,其伯仲若何?
余曰:白斋高士,石溪奇男子,风格微不同。
白斋力去陈言,确以作者自命。
石溪则无意求工,而言宿气亦能摆落。
要诸两先生,真诗家之乌获也。
董琳
字廷瑞号木石,以进士南京监察御史
时户、刑、兵、工四部尚书国子祭酒俱不职,公抗疏论之。
掌锦衣都指挥刘敬父子怙势横虐,言官为结舌,公独疏其下,法遂逮夺官,子论戍,一时风裁凛然。
出为山东按察佥事,在职劳瘁,遂以疾请老,卒于家。
子钥,亦为名御史,见后传。
从子鳌,官户科都给事中
余近选此集,于诸世家遗文最所加意,万允诚更走访不遗力。
一日,余谓允诚曰:城西董氏,其先有父子名御史,而里中诸诗选绝不及,岂两公俱无文辞耶?
复念董工部德镛,吾家婿也,为公后,因遣侄辈往从,问其家颇有所藏先世遗集否。
次日,董甥从旧簏中觅得一册来,前后剥落数纸,喜中尚完好,发视,即工部所刻先世两御史集也。
诗各一卷,数十首,俱华健有奇气,不愧作者。
余读之嗟赏竟日。
工部诚所谓贤子孙也。
工部刻此集在崇祯癸未九月
不及半年,国难作,工部亦下世,诗板俱毁,今仅存一二册,即御史子孙,俱未得见。
若失此一时前辈,风雅竟不可复问矣。
余因简与公同时,若薛司税纪善服耘诗,则从薛氏所刻世风录之。
陈太守本深诗,则吾友陈同亮持示其家乘所抄副使公炳诗,亦得诸张氏家乘中。
钱布政奂诗,则余为吾友钱稚廉序定其家集,选此数首。
董氏两御史诗,则得工部所刻本也。
前此七公,俱自二百年后始登作者之堂,为桑梓增重。
夫诸公久以名位显闻于世,家有遗文,而诸选家草草,且绝无问之者,何况布衣草野,金石之声,不出蓬户,更谁为发潜德之辉耶?
梨洲先生曰坐视先辈佳文字埋没,是为忍人。
三复斯言,能无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