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明朝
李应祯明 1431 — 1493
应祯名甡,以字行,更字贞伯长洲人
景泰癸酉举人,授中书舍人
迁南兵部郎中尚宝司卿太仆寺少卿
有《李氏遗集》。
(《甫田集》:太仆书《府君碑》,谓徵明曰:「吾学书数十年,今始有得,然老无益矣。
子其及目力壮时为之。
」因极论书之要诀,凡运指凝思、吮毫濡墨,与字之起落、转换、小大、向背、长短、疏密、高下、疾徐,莫不有法。
公虽潜心古法,而所自得为多,其尤妙能三指尖搦管,虚腕疾书,今人莫能及。
《艺苑卮言》:少卿书,人有求者,多怒不应,故传世者少。
书史会要》:少卿真行草隶皆清润端方,如其为人。
文震孟姑苏《名贤小记》:范庵公入太学中官牛玉闻其名,延为弟子师,公不往。
以善书选中书舍人
故事,中书班列给事御史上,近辄易其次。
公上书争,不报。
中旨诏诸舍人书佛经。
公言:「天下国家有九经,未闻佛经也。
」上恚,廷杖,公几死,致仕归。
郡守刘某征敛苛急,人呼「白面虎」。
公作《虎渡河》诗致之。
公博学能诗,书法自成家,然每耻以是名,清强果毅,侃侃终始,真吴人士之神砭已。)
郭谏臣明 1524 — 1580
臣等谨案:鲲溟诗集四卷,明郭谏臣撰。
谏臣字子忠长洲人
嘉靖壬戌进士,官至江西参政
初为袁州推官时,愤严氏乱政,乃密籍严世蕃奸逆不道事,因御史林润上之,世蕃遂伏法。
及转吏部主事,迁员外郎
数上书论列时事,语多切直。
又与张居正忤,乃有江西之命。
三月,即自劾归。
其生平抗直,不愧其名与字
而其诗乃婉约閒雅,有范成大陆游之遗。
虽十首以外,不免语意略同,如高仲武之论刘长卿者。
然当太仓历城主持坛坫之时,能毅然不随风气而转,亦足见其孤介矣。
是集为其子元望所编,凡诗六百七十一首,又附奏疏二篇。
集中无与王世贞唱和诗,故世贞作序,谓交久而几失之。
复称其词咸调畅清丽,句稳而字安,不露蹊径,而近体尤沨沨可咏。
盖亦重其为人,不以门户之异为嫌也。
世贞谓其诗可千馀首。
此集不知谁所刋定,其亦出世贞之手欤?
初刻于万历中,此本为其五世孙鸾重刋,而陈鹏年为校定云
林古度明末清初 1580 — 166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80—1666 【介绍】: 明末清初福建福清人,寓居江宁字茂之号那子
旧家有亭榭池馆,明亡,悉化为车库马厩,居陋巷中,贫甚。
儿时有一万历钱,佩之终身。
工诗。
曾序刻郑思肖《心史》。
诗稿悉付王士禛
士禛为刻《林茂之诗选》。
张煌言明末清初 1620 — 1664
奇零草·序
余自舞象,辄好为诗歌。
先大夫虑废经史,每以为戒,遂辍笔不谈;然犹时时窃为之。
及登第后,与四方贤豪交益广;往来赠答,岁久成箧。
会国难频仍,余倡大义于江东,敹甲敿干,凡从前雕虫之技,散亡略尽矣。
于是出筹军旅、入典制诰,尚得于余閒吟咏性情。
及胡马渡江,而长篇短什与疏草代言,一切皆付之兵燹中;是诚笔墨之不幸也!
余于丙戌始浮海,经今十有七年矣。
其间忧国思家、悲穷悯乱,无时无事不足以响动心脾。
或提槊北伐,慷慨长歌;或避虏南征,寂寥低唱。
即当风雨飘摇、波涛震荡,愈能令孤臣恋主、游子怀亲!
岂曰亡国之音,庶几哀世之意。
丁亥春,舟覆于江,而丙戌所作亡矣;戊子秋,移节于山,而丁亥所作亡矣;庚寅夏,率旅复入于海,而戊子己丑所作又亡矣。
然残编断简,什存三、四。
辛卯昌国陷,而笥中草竟靡有孑遗;何笔墨不幸一至于此哉!
嗣是缀辑新旧篇章,稍稍成帙。
丙申昌国再陷,而亡什之三;戊戌又覆舟于羊山,而亡什之七。
己亥长江之役,同仇兵熸,余以间行得归;凡留供覆瓿者,尽同石头书邮:始知文字亦有阳九之厄也!
年来叹天步之未夷、虑河清之难俟。
思借声诗,以代年谱;遂索友朋所录、宾从所钞次第之。
而余性颇强记,又忆其可忆者,载诸楮端,共得若干首;不过如全鼎一脔耳。
独从前乐府歌行不可复考,故所订几若广陵散
嗟乎!
国破家亡,余谬膺节钺;既不能讨贼复仇,岂欲以有韵之词求知于后世哉!
少陵当天宝之乱,流离蜀道,不废风骚,后世至名为诗史;陶靖节丁晋乱,解组归来,著书必题义熙;宋室既亡,郑所南尚以铁匣投史眢井中,至三百年而后出:夫亦其志可哀、其精诚可念也已!
然则何以名「奇零草」?
是帙零落凋亡,已非全豹;譬犹兵家握奇之余,亦云余行间之作也。
永历十六年(岁在壬寅)端阳后五日张煌言自识。
寿镛谨案:先生之诗,诗史也。
一再散亡,仅存者此耳。
顾「奇零草」为先生手订,时在壬寅端阳后五日;凡在是年是月是日以前始得入之,乃见真面目。
而拾残剩于散亡之余,当以最初之本为依据;虽全谢山亦后定者也。
今寿镛幸得海滨遗老高先生允权录本于先生后人,先生诗文略备。
谨依其所注年岁,分年编定,不复分体;更参校张丈让三谓「得钞本于黄东井后人,徐闇公孚远各印朱色烂然、尚是永历间旧帙、余杭章太炎据以付印者」为之互勘,次其后先。
丁亥「閒居」为始、壬寅「北回示将吏」为终,以复先生手编「奇零草」之旧。
寿镛谫陋,譬诸画家力求神象之肖,而能肖与否,惟力是视;倘更得画工润色之,使褒鄂皆真,尤所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