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明朝
释崇裕元末明初 1304 — ?
新续高僧传·灵感篇第六之二
释崇裕字约之
姓陈氏毗陵人也。
母梦庞眉异僧乘舆而入,直叩寝门,觉而生子。
四岁 始能学步,七岁入小学
资识明敏,迥超群童。
年十六,解通儒家言。
然体素尪羸,十日九疾。
父母以其兆应,冀邀灵释氏,命从寿昌院东林晓为沙弥
院有大,三十年不花,及来,花开满枝,结实大如斝。
东林知为祥徵,度为大僧,受具足戒。
俄而出,登双径山谒寂照端,鞠明究曛,唯以观心为务。
越二年,未有證入。
偶游东坡池,操觚成偈。
寂照见之,喜云:“此龙象器也。
”命为侍者,使便于咨叩。
乃未几,复走天目山见佛慧义,佛慧授以万法归一语,淬砺益力,佛慧亦期其有立,所以警发者甚至。
又二年,急于求證,复步中天竺山参广智䜣。
一造户庭,如胶投漆合,即决以超脱死生。
广智为举临济无位真人之言,且诘之云:“尔还知否?
不觉下拜。
广智云:“尔何所见而作礼。
曰:“拜者非是他人。
广智云:“从门入者,岂家珍耶?
曰:“慎毋欺人。
广智首肯者久之。
越五年,元文宗诏建大龙集庆金陵,召广智开山,复往依焉。
主藏室,留左右者十馀年,尽传其法。
张御史中丞起岩,尝问广智曰:“选佛场中,僧伽如此众多,其有弗悖般若者乎?
广智云:“戒律精严,言行不相背,唯崇裕一人。
自受度以来,胁不沾席者,三十载矣。
”张公深加赞叹,自是声施烂然,日起丛林中。
朵儿只国王,时以浙江行省右丞相行宣政院事,遴选诸方住持,命出主太平南禅报恩光孝禅寺,瓣香之祝,盖嗣广智
既履主席,接物以诚,缁素翕然。
一日令圬人涂壁,壁中隆然如有物,抉之,获悉达多太子像,为佛骨刻成。
因召工傅以黄金,金忽迸裂,舍 利从中涌出,以小香殿奉之。
风声所播,檀施云集,日新月异,数载之间,百废具举。
帝师大宝法王闻之,钖以“扶宗弘辩禅师”之号。
寻迁九江圆通崇胜禅寺,寺在宋初有神僧道济德公将示寂,汇青石为塔,语其徒曰:“此塔若红,即吾再来。
”塈圆机旻公来镇法席,塔色果红,人异之。
旻公号为“古佛”,及其临终,复尔悬记,有“三百年后大兴佛事”之谶。
入院之夕,众僧梦旻公至,而其塔烨然有光者弥月,人尤异之。
先是,寺之师子岩大树皆枯,涧泉亦渴,至是树则重荣,泉则再涌。
识者谓“自旻公至是,正符三百年之数。
”其能感物盖非偶然。
寺当灾毁后,唯佛殿法堂尚存,馀皆瓦砾。
会岁入,节其浮资,庀材鸠工,创僧寮旃坛林以居学子。
新梵音阁,造大士像,他若黥音楼经藏宝阁及塔院,莫不竭力经营,轮奂并美。
荣国公火尔赤以重臣总戎江西,慕其慈行,荐请敷演大法,申弟子礼,受持五戒而退。
有明初兴,崇筒佛旨。
洪武元年,开善世院统摄释教,选大浮屠,主诸名蓝。
四明阿育王山寺,居五山之一。
继席颇难其人,闻至,香华接踵,天乐远闻,万口称颂。
及其接引未悟,单提向上之功,棒唱纵横,逢者胆落。
两序之众自庆获所凭依,相与戮力,振废起衰,备臻完美。
五年春太祖饬仪曹建广荐法会于钟山,遣使者徵。
已年七十馀矣,至则召见便殿,咨以佛法。
以偈献,览之大悦,命书天界寺额,赐赍有加。
后数年,弟子师秀宋文宪濂铭其塔,文具《芝园前集》。
贝琼元末明初 ?年2月13日 — 1379
字廷琚一字廷珍别号清江初名阙字廷臣崇德人
少颖异,师同邑黄次山会稽杨廉夫,而学益进。
年四十八,始领元乡荐。
张士诚据吴,累徵不就,隐居殳山教授生徒。
洪武初,徵修元史同官李敏卿辈服其史才文重京师
壬子,校士浙省,入为国子助教,乞归。
其在史馆时,与金华宋景濂友善,凡有撰著,互相推让,亦一时两雄也。
黄岩方行赠诗有云:殳山仙翁发如雪,胸蟠太和吐日月。
手中鍊石轻女娲,五色曾将补天裂。
其推重如此。
著有清江集。
其诗博大警敏,矫然不群,评其质,当不在高、杨以下。
有明一代,吾郡诗人林立,以清江冠之,斯无愧焉。
郑真
字千之鄞人
洪武壬于乡试第一,授临淮教谕
秩满入,迁广信教授,引年归。
有《荣阳外史》一百卷。
(《四库总目》:与兄驹弟凤并以文学擅名,尤以古文著。
初与金华宋濂声价相埒,尝与共作《裴中著存堂记》,文先成,为之阁笔。
致位通显,黼黻庙廊。
偃蹇卑栖,以学官没世。
故声华阗寂,传述者稀。
今观所作,虽不能与并骛词坛,而义有根柢,词有轨度,与实可肩随,未可以名位之升沈,定文章之优劣也。
(《李邺嗣甬上耆旧诗传》:千之先生博极古今。
吴草庐尝发策十二事,对者十不得一,先生年甚少,为尽是有重名,尝采摭乡先生方行文章,撰《四明文献录》,后学称之。
田按:荣阳外史邃于经学,以文名家;诗亦清俊,不愧雅音。)
朴宜中元末明初 1337 — 1403
贞斋先生逸稿卷之二·本传
朴宜中字子虚
初名实
密阳人。
父仁杞。
版图总郎。
宜中恭悯朝擢魁科。
典仪直长
累转献纳,司艺。
王祦时
除门下舍人
左司议大夫
与郑釐上疏曰。
近日宪司所申数事。
允合公论。
而殿下未尽俞允
玆竭愚衷。
冒言之。
书曰。
明王奉若天道。
树后王群公
承以大夫师长
不惟逸豫。
惟以乱民。
是以。
古之人君。
无轻民事而惟难。
无安厥位而惟危。
怵惕惟厉。
中夜以兴。
坐以待旦。
自朝至于日中昃。
不遑暇食。
用咸和万民。
奚暇为逸豫哉。
我国家自圣祖创业已来。
列圣相承。
持盈守成。
殿下以明睿之资。
幼冲嗣位。
亦克持守。
九年于玆。
比年以来。
倭贼日炽。
深入为寇。
杀掠天民。
焚毁庐舍。
州郡凋弊。
田野荒芜。
加之水旱饥馑荐臻。
而饿殍相望。
仓廪虚耗。
而用度不足。
又草贼窃发。
私相屠戮。
人民离散。
父子不保。
祸乱之极。
莫此为甚。
矧惟上国不许通好。
屯兵近境。
窥伺衅隙。
又况天灾人妖地怪与夫鸟兽泉鱼之异叠见谴告。
一国人民。
大小战慄。
罔不忧惧。
殿下诚宜兢兢业业。
无敢逸豫。
广延众论。
以图治安。
以消变异。
不可一日之或怠。
一事之或忽。
况可为不急之务。
纵耳目之娱。
恣心志之欲。
而盘乐怠仿哉。
昔在有夏。
太康尸位。
以逸豫灭厥德。
厥弟五人。
大禹之戒以作歌曰。
训有之。
内作色荒。
外作禽荒。
甘酒嗜饮。
峻宇雕墙。
有一于此。
靡或不亡。
大禹之训如是其严。
太康乃盘游无度。
罔有悛心。
卒以不保。
商之太甲
欲败度纵败礼。
伊尹训之日。
敢有恒舞于宫。
酣歌于室。
时谓巫风。
敢有殉于货色。
恒于游畋。
时谓淫风。
敢有侮圣言逆忠直。
远耆德比顽童。
时谓乱风。
惟玆三风十愆。
卿士有一于身。
家必丧。
邦君有一于身。
国必亡。
太甲以是为戒而克终允德
为商之令王。
太甲太康之所以有间者。
顾训之行与不行耳。
先儒谓以此二训。
揭之座隅。
铭之楹席。
若古圣人俨临乎前。
则保国之金汤。
全生之药石也。
伏望殿下以太甲为法。
太康为戒。
日以二训。
三省于身。
辍酒色歌舞之乐。
绝鹰犬游畋之戏。
无侮圣言。
无逆忠直。
无远耆德。
无比顽童。
崇素俭戒逸豫。
远谗听谏。
任贤去邪。
夙夜孜孜。
小心翼翼。
以敬天勤民为务。
则可以答上天立君之意。
可以胜祖考付托之
可以慰臣民期望之心。
而盈成之业。
可永保矣。
不报。
迁成均大司成
密直提学
京师请还铁岭迤北。
恭悯朝奉使者多赍金银土产。
市彩帛轻货。
虽有识者。
迫于权贵所托。
私装居贡献十分之九。
中国人以为高丽人假事大。
贪贸易来耳。
及林,廉用事。
其弊尤甚。
宜中不赍一物。
辽东护送镇抚徐显索布。
宜中倾橐视之。
解所着苧衣与之。
叹其清白。
以告礼部官。
天子引见。
待之有加。
出语人曰。
宰相以下。
吾所见高丽使臣多矣。
至尊待礼。
未有如朴宰相者。
帝又命礼部官享宜中于会同馆。
坐之前元平章院使上。
遂寝铁岭立卫之议。
张子温死于锦衣卫
其从行二人。
尚未东还。
帝附宜中遣之。
行数日。
辽东以崔莹举兵闻。
宜中到辽海。
从者恐为辽东所执。
中路皆逃。
宜中单骑到辽东
略无惧色。
王昌立
赐推诚补祚功臣号。
恭让王时同知经筵
一日王御经筵
谓侍讲官曰。
予年齿已暮。
虽读圣经。
恐无益也。
宜中对曰。
晋平公师旷曰。
吾年七十七。
歚学恐年耆矣。
师旷日。
何不秉烛乎。
平公曰。
安有为人臣戏其君者乎。
曰。
盲臣安敢戏其君乎。
吾闻之。
少而好学。
如日出之阳。
壮而好学。
如日中之光。
老而好学。
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
孰与昧行。
平公然之。
今殿下春秋尚富。
学未晚也。
王嘉纳。
书云观上疏曰。
道诜密记。
有地理衰旺之说。
宜幸汉阳
以休松都地德。
王谓宜中曰。
卿以迁都为如何。
对曰。
古昔人君。
以谶纬术数。
保其国家。
臣未之
况今下民多疑。
有书来自上国。
则曰必有事西北界。
有报牒急骑。
则曰天兵将至。
禁宫门阑入。
则是必有以也。
民心既如是。
又动众以迁。
则下民尤惑矣。
供亿之费。
搔扰之弊。
不可胜言。
书曰。
匹夫匹妇。
不获自尽。
人主罔与成厥功。
愿殿下察焉。
王曰。
吾非不知其弊。
阴阳之说。
岂可尽诬也。
不听。
寻拜艺文馆提学兼成均大司成
入本朝。
检校参赞政府事。
不就卒。
年六十七。
天资明敏
学问笃实。
廉清慷慨。
夷险一节。
为文章。
精深典雅。
殷奎
字孝章一字孝伯昆山人
洪武初以荐除咸阳教谕
门人私谥文懿先生
强斋集十卷。
(《四库总目》:元、明之间,承先儒笃实之馀风,乘开国浑朴之初运,宋末江湖积习,门户流波,湔除已尽,故发为文章,虽不以华美为工,而训词尔雅,亦颇有经籍之光。
殷奎等在当时不以词翰名,而行矩言规,学有根柢,要不失为儒者之言,视后来雕章绘句,乃有径庭之别矣。
姑苏》:殷奎文章精审有法,尤深于性理,勤于纂述,所著有《道学统绪图》、《家祭仪》,《昆山志》、《咸阳志》、《关中名胜集》,《陕西图经》、《娄曲丛稿》、《支离槁》、《渭城寐语》。
田按;孝章以荐试高等将授郡县职,母老请近地,忤旨,除咸阳教谕
其之官也,王常宗赠以序,高季迪秦文仲方明敏袁子英各有赠诗。
季迪诗云:「独抱遗经出,秋风匹骑入关迟。
用儒幸际千年会,造士欣为一县师
鸿雁云低秦垒角,牛羊草没汉陵碑。
宦游兼得观形胜,莫向尊前叹别离。
文仲诗云:「西上长安跋涉劳,三千里外朔风号。
地连渭水秦川近,山接终南华高
故国总消龙虎气,断碑犹打骆驼膏。
一官莫笑儒林选,曾捧琅函觐赭袍。
明敏诗云:「博士才名成老翁,又随声教向关中
百年礼乐亦重见,万国车书嘉会同。
泰华云开仙掌出,昆明水冷劫灰空。
他时太史瞻星地,应说奎光聚井东。
子英诗云:「圣代崇文化,贤良起草莱。
凤鸣阳谷日,鱼跃禹门雷。
匠石无遗弃,洪纤在剪裁。
咸阳秦赤县,博士楚宏材。
话别嗟吾老,横经羡子才
渡江淮浦迥,溯颍蔡河开。
红树迎官肪,黄华映酒杯。
纪行应俊逸,览古定徘徊。
遵陆由梁苑,冯虚自吹台。
京城岌岌,艮岳石巍巍。
蹋月车鸣铎,嘶风骑卷埃。
吴音伧父讶,儒服虏人猜。
应为青山住,知悬白日聩。
解鞍依近郭,纵马龁枯荄。
风急狂狐啸,天高鸿雁哀。
诗情共澹,乡梦晓同催。
喜见烽烟息,愁听驿鼓槌。
虎牢悲战骨,缑岭觅仙胎。
岳仰嵩高峙,河看砥柱栽。
山川犹巩固,风物亦奇侅。
鸡唱函关,龙飞太华来。
碑亭矜汉好,浴殴吊唐灾。
多士争先迓,诸生获后陪。
献菹芹实豆,舍菜酒崇罍。
五传遗经在。
三馀万卷该。
尊王明大义。
抑伯黜渠魁。
寒榻皋比设,朝盘苜蓿堆。
树萱思奉母,援念提孩。
有弟能调膳,何邮不寄梅。
五陵还突兀,八水自萦回。
胜筇扶手,遐观笏拄颏。
坏基留宿草,断础长荒苔。
异域多佳处,兹游实壮哉!
丈夫四海志,肯使寸心摧?
孝章曾与顾阿瑛玉山雅集,《西游览古》诸作,情韵不匮,亦是琅琅雅音。)
释道谦明初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九
释道谦字巽中一号牧庵南昌人
生质明敏,幼离麈溷,学通内外,妙彻真如。
元季住杭之报国寺
明初诏至京师,泐公方主天界,分座演法,寻授左阐教,住灵谷
洪武二十九年十一月,示微疾,端坐而逝。
徐琦明 1386 — 145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86—1452 【介绍】: 宁夏卫人,其先钱塘人,其祖谪戍宁夏字良玉
永乐十三年进士
授行人。
正统末官至南兵部尚书
明敏有断。
居官务持大体,军卫原无学校,始请依府州县例立学,从之。
卒谥贞襄
释普慧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五
释普慧字喜云潞人也。
明天顺初燕京,与彭城张守忠惠安伯张元善大学士李东阳万安相友善,重建西刘村寺。
宗风丕振,名闻九重,赐额广济,后遂奉为初祖云。
先是景泰间,有得佛像及石础于土中者,知为西刘村寺故址。
宋末有刘望云者,自谓天台刘真人之苗裔,得炼气法。
一日有僧号且住者过之,望云出迎。
僧以佛理砭之。
云深折服,执其手曰:“且为我说法。
”因为之建寺曰“西刘村寺”,说法二十年。
元末为兵火焚燬,荡然无遗,至是慧重为兴筑,金碧辉映,水云会萃,都闉宝坊,斯为第一。
天姿明敏,性复沈静。
虽日默默而机锋所触,犀利莫当。
涅盘后,塔于玉泉山二圣庵侧。
成化六年庚寅,帝遣礼部郎中孙洪谕祭于万寿戒坛,诛 曰:“尔早通释典,克特戒律。
正期阐扬宗风,何遽一疾而逝。
爰昭锡典,特赐以祭。
尔灵有知,尚其歆兹。
”弟子大海为立碑塔院,用垂久远。
弟子明仁、明宗,皆能祖述宗旨,不坠禅风。
Dynasty明
谢士元明 1425 — 149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25—1494 【介绍】: 福建长乐人字仲仁号约庵,晚更号拙庵
景泰五年进士
户部主事,擢建昌知府
莅事明敏,民有持伪券讼田宅者,士元察其券为今式,而所讼乃二十年事,立知其伪。
弘治初累官右副都御史巡抚四川
坐事下狱。
事白,遂致仕。
有《咏古诗集》。
刘英
维基
刘英字孟玉山东莱州府掖县人,民籍。
同进士出身
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丙午山东乡试举人
弘治十二年(1499年),登己未科三甲一百三十名进士,授束鹿县知县,调雄县,刚直明敏,慷慨敢言。
礼士爱民,令行禁止。
官至知州
朱节明 1476 — 152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浙江山阴人字守中号白浦
正德九年进士历官御史巡按山东
王守仁游,治良知之学,守仁称其明敏
任洛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河南钧州人字仲伊
正德六年进士,任桐乡知县,有循良之称。
明敏公廉,修举废坠,兴学校,辑邑志。
三年以丁忧去,李萧然。
后迁监察御史,累官至都御史
俎琚明 1489 — 1543
维基
俎琚(1489年—1543年)字佩章河南彰德府磁州人,民籍。
俎琚生质奇伟,明敏通博。
早年受学于太学生刘君机,并娶其女。
正德十四年(1519年)中式己卯河南乡试第六十名举人正德十六年(1521年)联捷第三甲第二百一十名进士
初观政通政司,奉命出使辽东
户部山西司主事,奉命差江西九江分司监税,升本部云南司员外郎湖广司郎中
嘉靖三年(1524年)大礼议中,俎琚参与左顺门事件,忤旨下狱,后放归。
陈圭明 1503 — ?
全粤诗·卷二四八
陈圭(一五〇八 — 一五七一),字禹成号罗江
化州人
陈禧之子。
明世宗嘉靖八年(一五二九)进士
历任瓯宁元城德化知县
嘉靖三十三年,升刑部主事,为官刚方明敏
严嵩当权,绝不私谒。
嫉之,谪青州推官
败,起为南京户部郎
出任江西右布政,迁浙江左布政
历仕楚闽江浙,所至皆有政声。
后以忤少保胡宗宪,辞归。
宗宪败,屡谢不复出仕。
穆宗五年病逝。
有《罗江集》。
明史》卷一四六、清阮元道光刊《广东通志》卷二九八有传。
陈圭以中山图书馆所藏清抄本《罗江集》为底本。
维基
陈圭(1503年—?
),字禹成号罗江广东高州府化州人,民籍。
广东乡试第三十一名举人
嘉靖八年(1529年)中式己丑科会试第二百十四名,登第三甲第一百一十名进士
历知瓯宁元城德化三县,擢刑部主事,刚方明敏
严嵩当国,绝不私谒,嫉之,谪青州府推官
败,起南京户部主事
嘉靖三十六年山西布政司参政,分守冀南,三十七年江西按察使
扬历楚闽江浙,官至左布政,所在有声。
后以忤少保胡宗宪归,御史扁其门曰“藩臬清风”。
孟雷明 1503 — ?
维基
孟雷(1503年—?
),字孔敬别号石盟山西泽州人,民籍。
山西乡试第九名举人
嘉靖八年(1529年)中式己丑科会试第二百六十六名,登第二甲第九十四名进士
扬州府同知,裁革内使夫役逮狱。
改调州,明敏卓荦,剖决如流,清苦自若,贪墨敛迹,历官和州知州陕西按察司佥事
著有《修趾集》。
凌立明 1520 — 157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浙江钱塘人字子中
嘉靖三十二年进士
刑部主事
迁知建昌府
才思英发,决狱明敏,狱无冤滞。
后为忌者所中,罢职归田。
杜门教子,谢绝请托。
宋学朱明末 1594 — 163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39 【介绍】: 苏州府长洲人字用晦
崇祯四年进士
御史
曾抗疏劾论杨嗣昌等人。
十一年巡按山东
方行章丘,闻清兵逼济南,驰还,预守城事。
城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