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明朝
宋濂元末明初 1310 — 1381
人物简介
宋濂(一三一零—一三八一)字景濂浙江浦江人
早年师从柳贯黄潜元时翰林院编修,隐居不赴。
明初,官至翰林学士承旨制诰,任《元史总裁,以老致仕。
谥“文宪”。
有《宋学士集》。
字景濂浦江人
元末,以翰林院编修徵,不就。
太祖婺州,召见,还金陵,徵为江南儒学提举,授太子经,改起居注
洪武初,充《元史总裁官,除翰林学士
编修,迁国子司业,谪安远知县
召为礼部主事,迁赞善大夫,擢侍讲学士,进学士承旨,致仕归。
以孙慎得罪,安置茂州,道卒。
正德中追谥文宪
有《潜溪》、《銮坡》、《芝园》、《萝山》、《朝天》诸集七十五卷。
王世贞《艺苑卮言》:高帝尝谓宋濂:「浙东人才,惟卿与王祎耳。
才思之雄,卿不如;学问之博,不如卿。
」又尝与刘诚意论文,诚意谓:「宋濂第一,其次臣不敢多让。
徐泰《诗谈》:宋景濂王子充诗亦纯雅,以文名。
沈士谦《明良录略》:尝奉制咏鹰,令七举足即成,有「自古戒禽荒」之言。
诗薮》:宋承旨不喜作六朝语,而《思春曲十韵》如「南浦沈书传素鲤,东风将恨与新莺」,「物华半老胭脂苑,春雾轻笼翡翠城」,「因弹《别鹤》心如剪,为妒文鸳绣懒成」,「阳台树密朝霞迥,巫峡潮回暮渚平」等句,特精工流丽。
田按,景濂自幼嗜学,家贫无书,每假藏书家,手自笔录。
大寒,砚冰坚,手指不能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不敢逾期约。
又尝入青萝山,不下书屋者屡年。
得郑氏所畜书数万卷,无不尽阅,阅无不尽记。
师事吴渊颖黄文献柳待制,皆元代耆宿。
学既刻苦,授受复有渊源,故所著文章,雄峙一代。
遭时遇主,司制作之柄,为开国文臣之首。
蛮夷朝贡,数问宋先生安否,日本得《潜溪集》,雕板国中。
当其恩遇优浓,醉学士之诗歌,甘露百岁衣之赏赐,论者传为盛事。
暨乎安置茂州,侘傺于荒江野寺,投缳以殁。
方希古祭文云:「公之厌斯世而不居,甘远迹于峨岷,盖将吊重华九疑,唁屈子于江滨。
吁!
可悲也!
」集中小诗,犹是元习;长篇大作,往往规模退之,时亦失之冗遝。
盖兼才为难,自唐以来如韩退之苏长公世不多见,正不必美备难具也。)
释土璋元 1315 — 1360年六月十七日
释士璋
字原璞
郡之海宁王氏子也。
生即伏犀贯顶
目炯炯黑如点漆。
幼即膻荤弗御。
父母或阴试之辄呕不止。
喜读佛书。
邻有寺僧。
请其父曰。
此释氏种也。
盍乞师我。
父怒曰。
吾儿如芬陀花。
非若伦也。
遂舍入传法寺受五戒。
翰林侍制柳贯尝憩寺舍。
爱师乃授以经史。
亲为敷绎奥义。
师闻迎刃即解。
年十九薙发为大僧。
我庵无法师上天竺
师将担簦趋侍。
忽梦游宝所。
有大菩萨教其胡跪作礼口宣忏文。
觉而思之乃普贤净行品偈文。
果见我庵刮目视之。
天台教观一家章义以次授师。
而志虑专一力学怠至忘寝食。
我庵阴鉴其勤常以远大期之。
时有天心莹素亢不服人。
世称义虎
亦艳师行约共灯火。
日与磨切诘难极于毫芒。
众曰双璧。
久之我庵化去。
东溟日公补其席陶冶学者。
选师为开科。
命知宾客继领忏摩事。
元至正十三年受命住持栖真。
而寺与南竺演福二刹相邻。
时有大用才绝宗继二老居之。
师尤以学未足往扣焉。
凡教观之奥偏圆本迹之微一一不条柝。
所以尝对众叹曰。
佛法教藏渺如烟海。
固非独善所能究尽。
使吾自画而不进。
其能免于孤陋之诮乎。
二十年移主旌德
元季天下兵戈大乱。
人咸计自藏。
师独专心寺事。
不以世难自易厥志。
其彰善瘅恶风彩为之改观。
众讲演经疏。
虚晷。
至我皇明洪武集庆虚席。
郡守李公请就提唱教乘。
未几中书被旨。
俾浙之东西五府名刹住持咸集京师
共甓天界立善世院
以统僧众同监董其役。
诸方耆德皆莫知所为。
师独出方略具有条叙。
时十万之众咸仿法之。
是年六月既望预知时至。
召弟子嘱以后事。
至十七日安然坐蜕。
寿四十六。
腊二十八
阇维其弟子圆觉一印升元克勤等函其骨。
建塔于龙井辩才法师塔南。
师之器局潇洒论议慷慨据直道而不徇流俗。
每徵诸刹而树徒植党者皆为怨府。
师乃誓不薙畜弟子。
学者谒欲依附。
必励言拒之。
不妄录一人。
戴良元末明初 1317 — 138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17—1383 【介绍】: 元明间浦江人字叔能号九灵山人又号云林
通经、史百家暨医、卜、释、老之说。
初习举子业,寻弃去,学古文于黄□、柳贯吴莱
学诗于余阙
元顺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金华,召之讲经史。
旋授学正
不久逃去。
顺帝授以淮南江北等处儒学提举
后避地吴中,依张士诚
士诚将败,挈家泛海,抵登、
欲行归扩廓军,道梗,侨寓昌乐
元亡,南还,变姓名,隐四明山
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师,试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辞,忤旨。
逾年自杀。
为诗风骨高秀,眷怀宗国,多磊落抑塞之音。
有《九灵山房集》。
字叔能浦江人
少学文于柳待制贯黄侍讲溍,学诗于余忠宣阙,皆得其师承。
起为月泉书院山长。
至正辛丑,以荐授淮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儒学提举
然时事已不靖,无可行其志。
乃携家浮海至中州,欲与豪杰交,而卒无所遇,遂南还四明
四明多山水,耆儒故老往往流寓于兹,因相与宴集为乐,酒酣赋诗,击节歌咏,闻者悲而壮之。
洪武壬戌,召至京师,试文词若干篇,留会同馆,命大官给膳,欲官之,以老病固辞,忤旨待罪。
次年四月,卒于寓舍,年六十七。
叔能世居九灵山下,自号「九灵山人」。
有《九灵山房集》三十卷。
王袆谓其诗质而敷,简而密,优游而不迫,冲澹而不携,上追汉魏之遗音而自成一家。
叔能自元亡后,故国旧君之思,往往见于篇什。
其自赞曰:处荣辱而不二,齐出处于一致,歌黍离麦秀之诗,咏剩水残山之句,则于二子,庶几无愧。
苏伯衡赞其画像曰:其跋涉道涂也,类子房之报韩,其傍徨山泽也,犹正则之自放,叔能殆欲终其身为有元之遗民者欤!
释士璋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三
释士璋字原璞海宁王氏子也。
生有异骨,直贯额顶,目炯炯黑如点漆。
幼勿茹膻,父母或阴试之,辄呕不止。
喜读佛书,邻有寺僧,请其父曰:“此释氏种也,盍乞师我。
”父怒曰:“吾儿如芬陀花,非若伦也。
”遂舍入传法寺受五戒。
翰林侍制柳贯尝憩寺舍,赏其聪慧,乃授以经史,亲为敷绎奥义,闻,迎刃即解。
年十九,薙发为大僧,我庵无法师上天竺将担簦趋侍,忽梦游宝所,有大菩萨教其胡跪作礼,口宣忏文,觉而思之,乃《普贤净行品》偈文。
及见我庵,果刮目相视。
天台教观一家章义,以次授之。
而志虑专一,力学怠,至忘寝食。
我庵阴鉴其勤,常以远大期之。
时有天心莹,素具高志,亢不下人,世称“义虎”,独羡其能,约共灯火,日与磨切诘难,极于毫芒,众曰“双璧”。
久之,我庵化去,东溟日公补其席,陶冶学者,选为开科,领忏摩事。
元至正十三年,受命住持栖真,而地与南竺、演福二刹相邻。
时有大用才绝宗继二老居之,自视欿然,以为未足,往扣焉,凡教观之奥,偏圆本迹之微,不条析。
尝太息曰:“佛法教藏,渺如烟海,固非独善所能究尽,使自画而不进,其能免于孤陋乎?
二十年,移主旌德
元季天下大乱,兵戈扰攘,人咸计自藏,独专心寺事,不以世难,自易厥志。
其彰善瘅恶,风彩为之改观,众,讲演经疏,时虚晷。
至明洪武集庆虚席,郡守李公请就提唱教乘。
未几,中书被旨,俾浙之东西五府名刹住持咸集京师,共擘天界,立善世院,以统僧众,同监董其役,诸方耆德皆莫知所为,独出方略,具有条叙,时十万之众咸仿法之。
是年六月既望,预知时至,召弟子嘱以后事,至十七日安然坐蜕,寿四十六,腊二十八
阇维,其弟子圆觉一印、升元克勤等函其骨,建塔于龙井辩才法师塔南。
器局潇洒,论议慷慨,据直道而不徇流俗,每惩诸刹之树徒植党者,皆为怨府,乃自誓不薙蓄弟子,学者渴欲依附,必励言拒之,不妄录一人。
金涓元末明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即刘涓
元明间义乌人字德原
先世避吴越王钱镠嫌名,改姓金
尝受经于许谦,学文章于黄溍
虞集柳贯所知,交荐于朝,皆辞不起。
明初州郡辟召,亦坚拒不赴,教授乡里以终。
学者称青村先生。
有《青村遗稿》。
字道原义乌人
本姓刘,先世避秦武肃王嫌名,改姓金,生于元季。
尝受经于白云先生许谦,学文于黄侍讲溍
淹贯经传,卓识过人,虞文靖公集柳文肃公贯交荐之,不起。
洪武初,州郡荐辟,辄恳辞谢。
隐居教授青村,夷犹云山水石间以终。
所著有《湖西》、《青村》二,共四十卷,兵燹之馀,散佚莫存,嘉靖间,六世孙魁搜得遗稿,付其子江为之梓。
王子充尝赠诗云:「惜哉承平世,遗此磊落姿。
宋景濂谓青村气雄而言腴,发为文章,尤雅健有奇气,不但长于诗而已。
青村与王、宋同里而为同门生,相知最深,而推许如此,知非溢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