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明朝
王越明 1423 — 1498
维基
王越(1426年12月3日—1499年1月12日)字世昌直隶大名府浚县(今河南省浚县)人,景泰辛未进士,官至兵部尚书
封威宁伯
景泰元年(1450年)庚午顺天乡试第三名举人景泰二年(1451年)联捷辛未进士,授监察御史,出按陕西
父亲去世时,王越因为不等待继任者来接任就回乡,被都御史弹劾,得到景帝宽免。
天顺初年,启用掌管道章奏,拜为山东按察使
天顺七年(1463年)大同巡抚都御史韩雍召还,明英宗感叹继任人选难觅,大学士李贤遂举荐王越英宗召见,晋为右副都御史赴任。
方行即遭母丧,夺情视事。
王越到任后,修缮器甲,精简兵卒,减课劝商。
成化三年(1467年)抚宁侯朱永毛里孩王越理军务,同年,兼任宣府巡抚
成化五年(1469年)蒙古军侵犯河套地区,延绥巡抚王锐求援,王越率军赶赴,在榆林,派遣游击将军许宁出西路龙州、镇靖诸堡,范瑾出东路神木镇羌诸堡,而自己与中官秦刚守榆林城为声援。
各路部队均获胜,敌军撤退。
次年,归程途中抵达偏头关,延绥告警。
兵部弹劾其擅自撤兵,明宪宗下诏不降罪,命其赶赴延绥为援,随后破军。
后晋升为右副都御史,之后与朱永共同讨伐阿罗出,在开荒川获胜,之后论功升至右都御史
成化六年,加总督军务,负责西方战事,之后与敌军交战。
成化七年,遣侍郎叶盛至军商议,当时明军疲劳,请求休兵,与叶盛归还。
廷臣认为河套地区不平,三边终无日。
当时虽然派遣八万部队,但将权不一,迄无成功,宜专遣大将调度。
于是拜武靖侯赵辅为平虏将军,敕陕西、延绥三镇兵皆受节制,王越总督军务
但战事不利,王越赵辅纷纷上书蒙古势力强大,必须调遣至少精兵十五万,否则应当退到内地。
当时科道纷纷弹劾两人欺谩,恰逢赵辅得病召还,命宁晋伯刘聚代任。
成化七年王越刘聚在温天岭击败蒙古军,晋升为左都御史
当时明朝三次调换大将,但都以王越总督军务
经过数次战斗蒙古军决定大举进攻。
同年九月,满都鲁及孛罗忽、癿加思留妻子老弱于红盐池,大举深入,直抵秦州安定
王越则绕道率延绥总兵官许宁游击将军周玉各将五千骑为左右哨,出榆林,逾红儿山,涉白盐滩,进攻其后方,并大获全胜。
满都鲁等因丧失妻子畜产,自此不敢再居河套地区,西陲从此数年安定
成化十年廷议设总制府固原,举定西侯蒋琬总兵官王越提督军务,控制延绥、甘肃三边,总兵巡抚均听从其节制。
后下诏罢免蒋琬,以王越代任,至此三边设总制
后论功加封为太子少保
当时纪功郎中张谨兵科给事中郭镗等弹劾其滥杀冒功,王越方自以功大赏薄,遂怏怏,称疾还朝。
次年左都御史李宾同掌都察院事,兼督十二团营。
汪直掌管西厂用事,与王越结交。
王越在朝廷上遇到大学士刘吉刘珝,称「汪直行事亦甚公。
如黄赐专权纳赂,非直不能去。
、万在事久,是非多有所忌惮。
二公入阁几日,何亦为此?
刘珝则答道「吾辈所言,非为身谋。
使值行事皆公,朝廷置公卿大夫何为?
王越不能回答。
兵部尚书项忠罢免,王越应当升迁,但朝廷却授予陕西巡抚余子俊王越感到不平,请解营务,优诏不许,御史自陈屡次战功,被以前兵部尚书白圭压下,乞求加官行赏。
余子俊亦称王越赏不酬功,于是王越兵部尚书,仍掌都察院事,加太子太保封威宁伯
明年,寇犯延绥,王越调兵援助,颇有斩获,后因调兵与汪直结怨。
次年,下诏夺爵除名,谪居安陆,三子以功荫得官者,皆削籍。
弘治七年尚书讼冤,诏复左都御史,致仕。
给事中季源御史王一言交章论。
弘治十年,达延汗寇犯甘肃廷议复设总制官,先后会举七人。
吏部尚书屠滽举荐王越,于是王越复原职,加封太子太保总制甘、凉边务兼巡抚
王越言甘镇兵弱,非用延、宁两镇兵难以克敌,后请兼制两镇
次年分兵进攻获胜。
后加少保,兼太子太傅
之后朝廷制置哈密事宜。
恰逢李广得罪死,后连坐至王越
王越闻忧恨,同年卒于甘州
太傅谥襄敏
弘治十二年,新科进士王阳明奉旨送王越灵柩回浚县安葬,奉工部委派监督营造王越的坟墓。
浚县流传有王阳明梦中得王越宝剑的传说。
胡爟明 ? — 1501
维基
胡爟(?
—1501年),字仲光直隶太平府芜湖县人,民籍。
弘治五年(1492年)壬子科应天乡试第十四名举人六年(1493年)联捷癸丑进士
翰林院庶吉士,改户部浙江司主事
十年(1497年),进言建议明孝宗清理中官李广杨鹏等人,疏留宫中。
李广不久去世,胡爟并未因此得罪。
十四年(1501年)春,奏乞养病,卒于家。
王华明 1446 — 152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46—1522 【介绍】: 浙江余姚人字德辉号宝庵晚号海日翁学者称龙山先生
守仁(阳明)父。
成化十七年进士
编修
弘治中累官学士少詹事,在讲幄最久,太监李广贵幸时,讲《大学衍义》,指陈甚切。
终南吏部尚书
罗玘明 1447 — 1519
维基
罗玘(1447年—1519年)字景鸣号圭峰江西南城睦安乡磁圭人,是明朝中叶政治人物和学者,成化丁未进士
他曾官至南京吏部右侍郎
见陈学霖《宋明史论丛》(2012年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出版)第185页「明朝「国号」的缘起及「火德」问题」。
学者称他为圭峰先生
罗玘出生于仕宦家族,在家中四兄弟之中(罗网、罗坦、罗经、罗纯)排行第二
罗玘自幼敏而好学,博览群书。
年少时,他入国子监
祭酒丘浚试其文章,结果令人甚为叹服。
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罗玘中式顺天乡试解元。
次年进士,并被选为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一职,进侍读黄佐翰林》(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卷九〈筵恩赉〉)第966页:「正德元年〔1506〕,开筵,赐宴及白金䌽币有差。
知经筵事者,太师太子太师英国公张懋,‧‧‧‧‧‧太常少卿侍读费宏左春坊左庶子侍读毛澄左春坊左谕德侍讲毛纪傅圭右春坊右谕德侍讲蒋冕侍读罗玘,修撰石宝也。」。。
他从此更加钻研古文,常手不释卷,诵读不辍。
另外,罗玘为人严谨,勤政务实,勇于直言正谏,所以为世人敬畏。
弘治九年(1496年)武冈知州刘逊被岷王膺鉟诬陷下狱。
给事中庞泮御史刘绅等前来进谏,同囚于狱中。
见《明史》(四库全书本)卷15:「夏四月戊子以岷王膺鉟奏逮武冈州知州刘逊给事中御史庞泮刘绅等諌下锦衣卫狱」。
于是,罗玘进言应以宽容态度去处理国家事务。
弘治十一年(1498年)宦官李广得罪太皇太后而自杀身亡。
他遗下一书记述群臣与其交往之事。
明孝宗阅后十分震怒,于是下令捉拿其党羽。
罗玘上疏言孝宗不能只靠一李广的遗书去治大臣罪,否则延祸无辜。
他建议只要密加查访就可以迫使确实牵涉在内的人引疾而退或者以其他事宜斥责他们,以免人人自危,有失朝尊。
到了弘治十八年(1505年)户部郎中李梦阳应诏上书,却遭寿宁侯张鹤龄诬陷下狱。
罗玘为其申诉得以保全。
及后罗玘升为侍读
见《明史》(四库全书本)卷286:「罗玘传臣请降敕密谕使引疾退或斥以他事庶,不为朝廷羞而仕路亦清。
李梦阳下狱,寿宁侯托肺腑当有以保全之。
梦阳不保为侯累,帝深纳焉,秩满进侍读。」。
正德元年(1506年)罗玘升为南京太常寺少卿
时正值宦官刘瑾乱政,大学士李东阳依附权势,逢迎刘瑾
但朝政多有微言。
罗玘虽然为李东阳所推荐,反而能弃私交而不毁大义。
他修书予李氏,责备他助纣为虐,并与他断绝交往。
不久,他升为太常寺卿
直至正德二年(1508年),他又升为南京吏部右侍郎
当时宦官刘瑾明武宗享乐、矫旨行事,以致国库空虚。
朝臣亦上疏劝谏,言辞激切。
明武宗不纳谏,罗玘因此而常常忧虑国事。
四年后,即正德七年(1512年),他入京考绩,托病辞官归隐,从此潜心学问。
他于《红梅》一诗曾抒发了他当时托病辞官的心境:「西湖残雪候多时,却恨前年被雪欺。
且学杏花红似锦,暂邀啼鸟到南枝。
」另外,罗玘辞官后看到地方官吏对百姓不断加重苛捐杂税而深感不安。
正德九年(1514年)宁王朱宸濠图谋叛逆,他因素仰罗玘名声,便派人送来厚礼以结交罗玘
罗玘坚拒不受,避居金溪深山。
正德十四年(1519年)朱宸濠发动叛乱。
罗玘虽然抱恙,仍然修书一封声讨宁王,并与朝廷守臣相约讨伐之事。
但是还未成事罗玘便病殁。
其遗体葬于金溪三十一都张公岭项山寺左侧。
以上资料根据罗玘文肃公圭峰罗先生文集》整理而成。
罗玘在家乡创办了圭峰书院,著书立说。
其一生著有《圭峰文集》18卷,《续集》14卷,《类说》2卷及《圭峰奏议》等。
徐沂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浙江永康人字希曾
弘治六年进士
刑科给事中
皇后寿宁侯张鹤龄等恃恩冒荫,中官李广矫命干政,改南京工科,奏罢岁取苏州细密苧布、福建改机、陕西驼绒,民称便。
广副使卒。
丘天祐明 1454 — ?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福建莆田人字恒吉
成化十七年进士
瑞安知县,改饶平知县,下车即访陈献章于白沙,究性命之学。
秩满召入,授监察御史,弹劾不避权贵。
威宁伯王越汪直,复附李广
天祐率同列抗疏极言,忤旨下狱。
寻得释,出按广西,又按南北畿郡,居台凡十三年。
何鼎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浙江馀杭人一名文鼎
宦官
弘治初在内廷为长随,上疏请革传奉官。
又奏言寿宁侯张鹤龄兄弟出入宫禁,“大不敬,无人臣礼”。
皇后激帝怒,下锦衣狱。
后命太监李广杖杀。
吕献明 ? — 151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17 【介绍】: 浙江新昌人字丕文
成化二十年进士
刑科给事中
弘治初出使安南,不受赠金。
中官李广选尚主者受贿,发其事。
顺天府,寻为府尹
正德中,终南京兵部右侍郎
涂升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江西丰城人字卿仪
涂观子。
成化十四年进士
盐亭知县,改蒲台,擢监察御史
弘治间,疏劾太监李广及其党羽。
官至广按察副使
正德初奉命采珠,以拒刘瑾私请,衔之。
后以他事,罚米输边。
有《南巡录》。
王缜明 1464 — 1524
维基
王缜(1463年—1523年)字文哲广东承宣布政使广州府东莞县(今广东省东莞市)人,官至户部尚书
王缜中式广东乡试第四十四名举人
弘治六年(1493年)中式癸丑科三甲第二十四名进士,选庶吉士,授兵科给事中
弹劾三边总制王越依附汪直李广,出理南畿屯田。
累升至工科都给事中
明武宗继位,王缜反对以营造加恩内府工匠。
正德元年(1506年),出任山西右参政,历福建布政使,迁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苏、诸府
协同平定江西王浩八叛乱,调郧阳巡抚,迁南京刑部右侍郎
嘉靖二年(1523年),升任户部尚书,同年卒于任。
王云凤明 1465 — 151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65—1517 【介绍】: 山西和顺人字应韶号虎谷
成化二十年进士
礼部主事
太监李广,下狱,降知州
后升陕西提学佥事,历副使按察使,召为国子祭酒,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宣府。
王琼乔宇同科中进士,号称河东三凤。
云凤字应韶和顺人
成化甲辰进士,授礼部主事
员外郎中,以劾太监李广诬下狱,谪陕州知州
陕西提学副使,历山东按察使,召为国子祭酒,以佥都御史巡抚宣府。
有《博趣斋稿》。
(《国史唯疑》:刘瑾末年欲收罗人望蔡清王云凤俱以致仕起两京祭酒
蔡末闻命卒。
王辄太学,如鱼朝恩故事,复请校刻近行法例,永俾遵守。
云凤甫释褐,知礼蔡清为师,中缘忤李广谪,生平可观,不意末路披猖至此。
人犹以侣乔宇王琼并称「三凤」,不知何说
田按:河东三凤,白岩学政续称最,晋溪虎谷俱以交纳嬖幸为玷。
虎谷文采较晋溪差优。
如「洮水南分羌部落,铁城西控汉山川」,「天连瀚海云常惨,风起龙沙客自愁」,「草侵战血秦王垒,尘没雕梁窦氏宫」,「老僧相见坐无语,一院野花山寺」,皆可诵也。)
维基
王云凤(1465年—1518年)字应诏号虎谷山西辽州和顺县人
南京户部尚书王佐之子。
成化十九年(1483年)癸卯山西乡试举人二十年(1484年)联捷甲辰科二甲第七十四名进士
二十三年(1487年)礼部主客司主事弘治四年(1491年)祠祭司员外郎九年(1496年)祠祭司郎中,因弹劾太监李广寿宁侯,被下锦衣卫诏狱。
弘治十一年(1498年)三月,贬河南陕州知州,十二年入觐京师,升陕西按察司佥事、奉敕提督学校,十四年副使,奉敕整饬洮河岷州兵备十七年七月考绩,都御史用宁御史季春交荐,乃复改提学副使
正德二年(1507年)正月,升山东按察使八月丁母忧归。
服阕,以吏部尚书张䌽举荐,依附刘瑾门下。
正德四年(1509年)十一月起复为国子监祭酒,曾去拜会刘瑾刘瑾诧异其胡子茂密,叱曰:何物祭酒,一嘴猪毛耶。
王云凤惶恐跪谢。
后来上章请求以刘瑾所行法例,刻板永著为令,又欲请刘瑾前去太学视察,如唐鱼朝恩故事,被士论所鄙视。
刘瑾倒台后,王云凤科道官员弹劾,正德五年(1510年)九月请求致仕,不被允许,改任南京通政司右通政十月因弹劾而致仕,回籍养病。
七年八月御史邦珍通政使丁凤都御史石玠等举荐,起升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宣府,赴任两月后父亲去世而归。
十年二月服阕,八月除职如故,清理浙江福建盐法,十一年正月再次以养病辞职。
正德十三年(1518年)七月卒。
盛应期明 1474 — 1535
维基
盛应期(1474年—1535年)字思徵别号值庵直隶苏州府吴江县(今江苏苏州吴江)人。
弘治六年进士,历仕三朝,几经起落。
官至都察院右副都御史
盛应期盛寅四世孙。
弘治六年(1493年)癸丑进士,授工部都水司主事,管理济宁诸闸。
太监李广家人贩卖私盐到济南,因畏惧应期将私盐投水逃走。
李广因此怀恨,借南京进贡内官诬陷盛应期阻荐新船,逮应期主事范璋下诏狱。
谪官云南驿丞,迁禄丰县知县
正德初年历官震南佥事
御史张璞副使晁必登抵制镇守太监梁裕,梁裕弹劾三人,全部下诏狱,张璞被拷打致死。
此后,乾清宫火灾,盛应期得以复职。
历官陕西右布政使,擢右副都御史巡抚四川,任内讨平天全六番招讨使文林
正德十四年(1519年)丁忧归里。
嘉靖二年(1523年)起故官,巡抚江西
宸濠之乱后,江西满目疮痍,盛应期奏免杂税数十万,并请留转输南京米粮四十七万、银二十万,赈济饥民。
次年,进兵部右侍郎总督两广军务
御史许中弹劾应期暴虐,御史郑洛书又劾应期贿结权贵。
应期已迁工部侍郎,引疾去官。
嘉靖六年(1527年),黄河决堤,流入沛县之北的庙道口,淤积泥沙数十里,运河不能行,侍郎章拯不能治。
尚书胡世宁詹事霍韬佥事江良材建议在昭阳湖之东另开漕渠,为长久之计。
随即按御史吴仲之言召章拯还,即家拜盛应期右都御史,前往治理。
盛应期开挖新河,从昭阳湖东北到留城口
未成撤职,后来遇赦,复官致仕卒。
应期罢官后三十年新河朱衡接续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