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库 明朝
维基
俞谏(1455年—1524年),字良佐,浙江承宣布政使司严州府桐庐县(今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人,官至右都御史。俞荩之子。弘治二年(1489年)己酉科浙江乡试第二十九名举人。弘治三年(1490年)联捷庚戌科三甲第三十二名进士,授山东长清县知县,升任南京监察御史。正德初,出为河南按察使司佥事,剿捕嵩县雪花崖起事首领吕梅。不久,改山西佥事。正德三年(1508年),升江西布政使司参议,平定大帽山民变。再升广东按察使司副使,途中召为大理寺少卿。正德六年(1511年),升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治理苏州、杭州等地水患,修治圩塘,百姓享其功劳。进右副都御史,提督操江。正德八年,姚源王浩八率众民变,明武宗命俞谏替代陈金督江西、浙江、福建诸军讨伐。当时王浩八有一万余部队,屯兵于浙江开化,被同知伍文定等所败,随后逃亡江西德兴,以所执都指挥白弘、江洪为任职,求按察使王秩招抚。王秩接受,但王浩八反悔,佔领贵溪裴源山,收复余众,连营十里。俞谏于是下令王秩与副使胡世宁、参政吴廷举佔领各地要害,而亲自与都督李鋐乘夜冒雨进攻,攻破并俘虏斩杀数千人,并生擒王浩八。其党羽溃走玉山,俞谏则与南赣巡抚周南、江西巡抚任汉再次进攻并斩获七百馀人。剩下叛军逃亡姚源,俞谏则命吴廷举等进剿逼擒。民变之事仍然不休,王垂七、胡念二等继续叛变,杀害按察使司副使李情、及饶州通判陈达、秦碧,指挥邢世臣等,俞谏随后再次率兵平乱。随后兼任江西巡抚,次年出击临川民变,升都察院右都御史,仍兼江西巡抚。群盗悉平。宁王朱宸濠命张鳌山谏,正德十一年(1515年),俞谏被召还,致仕归乡。嘉靖元年(1522年),因举荐,俞谏得到起用并担任故职,并任漕运总督。青州矿盗王堂等起义,在东昌、兖州、济南等地流窜抢劫。都指挥杨纪及指挥杨浩等进攻,杨浩战死,杨纪被免。世宗责怪山东将吏,御史诸臣分道逐贼,义军流劫金乡、鱼台间。突然进攻曹州,准备渡过黄河,但未能实现,遂再次掠夺考城等黄河西岸。而当时王友贤等率众掠祥符、封丘,南抵徐州。河南及保定等地纷纷告急。廷议以诸道巡抚权位相埒,命俞谏与都督鲁纲并提督两畿、山东、河南等军务,节制各地军队。当时,义军在考城再次出现,官军欲追缴,而河南义军张进引三百骑驰至,双方交战,官军大溃,将士死者八百余人。俞谏于是改用连营相进之计,义军势力遂消亡。同年秋,召回掌管都察院事。又过一年后去世,赠太子太保,谥庄襄。
维基
刘昭(1461年—?),字仲贤,江西吉安府庐陵县人,民籍。江西乡试第七十五名举人。弘治六年(1493年)中式癸丑科会试第九十一名,二甲第五十二名进士。官至嘉兴府知府,正德六年(1511年)正月考察以不谨闲住。十四年宁王朱宸濠叛乱,王守仁起兵进讨,经过庐陵,与知府伍文定延请刘昭入幕府,参谋军事。著有《东崖传》、《东征忠义录》。
字公辅。生有异质,体文弱,然善方略,喜身任天下事,慷慨。由进士知松溪县,入为刑曹,出知武昌府,奏治行第一。以患痞,乞休归。里居二年,再用,荐起知抚州。疾复作,力请告,得许。而宸濠反报至郡,东鄙盗王浩八先受濠金及马,约为内应,是日即啸聚,人情益讻讻。公已在告五十日,丞久摄事,家人趣公曰:可以行矣。公奋然起曰:国家有急,若以解官为辞,臣罪当死。即出缚濠使斩之,手焚伪檄于通衢。是夜发兵袭杀浩八,濠游兵遂不敢复南。时郡县意怀观望,尚称宁王。公移檄斥言逆濠倡乱,神人共愤。凡知人臣大义,宜共戮力,即请都御史王公节制,愿为犄角。会王公巳檄会诸道兵讨贼,公遂更募义勇四百人,率所部驰赴军门。而王公已破南昌城,次日方发兵迎击宸濠湖上,而公适至,即用公为领哨官,复密授方略,使潜分所部之半,设伏黄家渡八字脑诸处。及前锋既交,伏兵呼噪并起,贼遂大溃。公陈擒首贼瑞昌王拱枅将军觐铤等七人,斩首三百馀级。又遣公提兵转战沿湖诸处,遮截宸濠,所俘斩千馀。复九江郡,抚其民。事平,王公身献俘至浙。时公巳迁江西按察副使,尚留在军,而王公更奉命还抚江西,谓惟公可任事,使押发宸濠诣行在。公至留都献俘,面奏目前急务,宜表死节,录遗功,宽胁从,恤民困。上嘉纳之。时公泊舟江上,太监张永夜遣少监王文招公过其舟,密语曰:上欲得内外官交通宸濠姓名,吾已得其籍,犹未上,事当若何?公力陈其不可,谓史载光武烧吏人交关王郎书,使反侧子自安。近日李文达公奏请内外官与曹钦通者不问。此俱圣主贤相事,上宜远法光武,公宜近学李文达,为万世所颂。若此事竟行,非但祸延天下,即公亦身为怨薮,将悔无及矣。次日,永再招公轨手曰:夜来思先生言,诚大爱我。即尽取箧中交通书籍,对公焚之,惟以钱宁、陆完六人名上。公复进与永言群小导。上至欲航海观普陀,且闻圣体违和,呕血者三,此诚可寒心。太皇太后命公扈驾,正在今日,公宜力劝上回跸,此万世勋也。永乃以危言胁江彬辈,上遂班师。值辰州苗反,改公湖广兵备。上念公劳,使扈从至京,将用之,未果。会上崩,大学士杨公延公至室中,曰:久知公才,烦为议遗诏所当行。公为条列八事,杨公复不果用,公亦疾作引归。而御史杨材者,初为公武昌属吏,有宿憾,乃论公前在郡观望,坐落职。嘉靖初,录平濠功,仅得赐金绮。胡公世宁、伍公文定前后力宣其功于朝,王公再辞封爵疏,亦极言其事,有曰:诸臣闻臣檄召提兵而来,甘粉齑之祸,蹈必死之地,忠义显然可见。今平难以来,群憎众疾,或虚受升职之名,而因使退閒,或冒蒙不忠之号,而随以废斥,曾无鸣其不平者,公即其一也。已而王公亦被人言事,竟不直公。里居复二十年,以宿疾作,卒于家,年八十有一。初,公起知抚州,道遇章枫山先生,曰:公此行恐功名损于平日。公曰:先生意谓宁藩耶?但彼今挟天子交结中朝胁人,诚难与亢。若一朝犯顺,则豫章怨民俱其敌,可不烦四方兵也。公至郡,知宸濠待开府大臣渐不以礼,即密启劝孙公出巡旁郡,集粮厉士马以防变,孙公不能从。及公起兵,大学士费公致书奖公倡义,尚以时事为忧。公答言:抚军王公才略绝世,天遗此老以拯社稷之难,公无忧也。后俱服其卓识。公居乡,数为里中兴利;里中人为公生立祠,奉尝不绝。
廷相字子衡,仪封人。弘治壬戌进士,选庶吉士,改兵科给事中。以言事谪判亳州,改高淳知县,召为御史,巡按陕西。被诬下狱,谪赣榆丞,迁宁国同知。历四川佥事、山东提学副使、右布政使,迁右副都御史,巡抚四川。入为兵部侍郎,迁南兵部尚书,召拜右都御史,加兵部尚书,提督团营,仍掌院事。加太子少保,进太子太保,坐事斥为民,卒。隆庆初复官,赠少保,谥肃敏。有《家藏集》五十六卷、《内台集》七卷。
(《艺苑卮言》:王子衡诗如外国人投唐,武将坐禅,威仪解悟中不免露抗浪本色。
《明诗选》:陈卧子曰:「子衡五古有沈郁之思,壮丽之色。」李舒章曰:「当何、李时,长于五言古者,有子衡、君采。子衡峻丽,得其雄分;君采隽洁,得其英分。」
《静志居诗话》:浚川诗格,诸体稍粗,惟五言绝句颇有摩诘风致,下亦不失为裴十秀才、崔五员外。
《田按:子衡刻意学诗,粗漫之篇诚如昔人所讥,遇有合作,如游五都市中,动获奇宝。)
维基
王軏,字载卿,万全都指挥使司开平卫(今河北省赤城县北独石口)人,南直隶江都县籍,弘治己未进士,官至南京兵部尚书。王軏先世以军功授虎贲左卫百户,后调万全都司开平卫。其父迁居江都定居。弘治十二年(1499年)登进士,授户部主事。正德初年,任工部员外郎。正德五年(1509年),任广东布政司左参议。正德九年,任山西布政司左参政。正德十一年,任甘肃行太仆寺卿。历官河南参政。嘉靖元年(1522年),任山东右布政使。次年改左布政使。同年,入朝担任顺天府府尹。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四川,讨伐芒部土官知府陇慰之子陇政叛乱。并于贵州兵分道进,于水西擒陇政。拜为工部右侍郎,督采大木,建造仁寿宫。工程结束后看,召还担任户部右侍郎,勘御马监草埸,升为户部左侍郎。因平定陇政后,请求设立流官,兵部尚书李钺等赞同,随后设立镇雄府。但不久陇氏部署沙保等攻执洸夺权,巡抚王廷相等攻破。嘉靖帝命伍文定平定,后因朝廷商议不和,命召还。御史戴金于是请求追究最初原因,王軏被罢官。由兵部尚书李承勋举荐,恢复旧职,总督仓场,再迁南京户部尚书。御史龚湜弹劾其老悖,吏部则称王軏居官俭素。明世宗遂指责龚湜妄言。久之,升任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诏举将材,荐郑卿、沈希仪等二十一人,皆擢用。四年后,因老乞罢,疏中言享年若干,帝以为非告君体,勒令为民。久之去世。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84—1548
【介绍】:
明湖广汉阳人,字纯甫,号龙山。正德九年进士。世宗时擢御史,巡按川、贵。独立敢言,曾劾伍文定伤财动兵、王轨违众独行,皆议罪。时人赞金与黄梅石金云:“楚有二金,台中铮铮。”嘉靖二十三年任兵部尚书,明年罢。有《三难轩质正》。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云南安宁所人。嘉靖二年进士。授南京工部主事。七年,云南土司安铨起兵,素条陈时务五事,得兵部尚书伍文定首肯。累官至右副都御史。卒年六十三。
维基
张素(1489年—1563年),字季文,号碧泉,云南安宁守禦千户所军籍,福建浦城县人。正德十四年(1519年)云贵乡试第七名举人,嘉靖二年(1523年)中式癸未科会试第三百七十六名,三甲第一百三十六名进士。授南京工部主事。云南土司安铨起兵,张素条陈时务五事,得兵部尚书伍文定首肯。累升湖广按察司佥事,十四年十二月以平定湖广九溪湾等处峒贼受赏赐。十七年八月升湖广布政使司右参议,十九年三月升河南按察司副使,分守大名道,二十年九月改任新添设的井陉兵备道,练习民兵,以防御虏寇,次年正月保定巡抚刘隅及巡按御史殷学认为张素是云南人,不习北方军事,请求将他调任。后累官四川左布政使,二十九年六月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四川,三十年二月以考察致仕。墓在安宁州西二十里巃嵷山。
维基
张玮(1586年—1643年),字席之,号二无,南直隶常州府武进县人。少孤贫,取糠秕自给,不轻受人一饭,为同里薛敷教所知。讲学东林书院,师孙慎行,其学以慎独研几为宗。万历四十年(1612年)壬子应天府乡试第一(解元),四十七年(1619年)登己未科进士,授户部主事。调兵部职方,历郎中。时欲玮典筦钥,玮谢不可,出为广东提学佥事。至即聚诸生讲学,士风大变。魏阉势滔天下,争建忠贤祠,抚臣某亦议建,移文于玮,欲玮撰上梁文,玮怒裂文,弃官归。崇祯二年,起为江西参议,历福建副使,改江西副使,备兵岭北,时山寇盘踞,蹂躏至数郡。玮至,身冒矢石,斩首千馀级,又谕贼众乞降,虽在军旅,未尝手释书卷。生徒负笈至者,讲学如平时。以里人大学士吴宗达荐,擢南京尚宝司正卿,进太仆少卿。时乌程相柄国,玮上疏请罢斥以谢天下,又疏各镇兵号数万,半系本地豪贵占役与衙役,借名食粮,苟实实清汰,则兵食俱足。近大帅刘玘等纵兵焚掠,宜加卢象升部堂衔童,并赐剑印节制,皆不报。坐事调南京大理丞,引疾去。久之,起应天府丞。疏言:「山东南北咽喉,军国命脉所系。今大盗披猖,道途梗塞,转输不通者三月矣。倘不早灭,害胡可言。乞特遣兵部侍郎一人整兵往剿,否则起故尚书郑三俊、范景文任之。」帝以为借端市恩,降旨切责。是岁,四方大旱,玮以军食可虞,奏请禁江西、湖广遏籴,而令应天、常、镇、淮、扬五郡折输漕粮银赴徐易米,则小民免催科之苦,太仓无颗粒之亏。他十库所收铜、锡、颜料、皮、布,非州县土产者,悉解折色,且尽改民解为「官解」,以救民汤火,所司多议行。迁南京光禄寺卿,召为右佥都御史。已而左副都御史房可壮下狱,以玮代之。又奏宇内不靖,盗贼蝥起,皆由郡县不恤其民,巡方漫无激扬所致,上大悦。时总宪刘宗周、佥都金光辰与玮同视事,长安目之曰「三清」。未几,以病谢归。崇祯十六年(1643年)四月病卒,年五十八。检视遗囊萧然,仅得遗表曰:「中原寇患宜用文臣,如王守仁用伍文定故事。又必稍宽文法,俾得展布。」遗命以布衾敛,毋受赙,毋易吾生时节。福王时,赠都察院左都御史,谥清惠。
君主 | 庙号 | 谥号 | 年号 | 统治时间 | 注 |
---|---|---|---|---|---|
朱由校 | 熹宗 | 达天闻道敦孝笃友章文襄武靖穆庄勤悊皇帝、悊皇帝 | 1620年—1627年 | ||
天启 | 1621年—1627年 | 七年八月(1627年10月)明思宗即位沿用 |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05—1627
【介绍】:
即朱由校。明朝皇帝。光宗子。泰昌元年九月,光宗死后嗣位。次年,改元天启。即位之初,以魏忠贤为司礼监秉笔太监,封乳母客氏为奉圣夫人。帝性好斧锯椎凿髹漆之事,厌闻朝事,悉委之忠贤。客、魏擅权之局乃定。天启元年,后金(清)兵破沈阳、辽阳。次年,渡辽河,破广宁。关外之局日益危急。此后,魏忠贤屡兴大狱,任用阉党,榜东林党人姓名于天下,生者被杀害,死者被追夺诰命。无耻之徒则为忠贤立生祠,风气之恶,无以复加。天启七年八月病死,因张皇后力,遗诏以皇弟信王朱由检嗣皇帝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