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明朝
姚夔明 1414 — 1473
维基
姚夔(1414年—1473年)字大章号损庵浙江桐庐县浙江省桐庐县)人,正统戊午解元,壬戌进士,官至吏部尚书礼部尚书
正统三年(1438年)姚夔中式戊午浙江乡试第一名举人(解元)。
正统七年(1442年)会试第一,登进士
次年吏部给事中
明景帝监国时期,诸大臣议劝即位,未决,其进言称请为社稷计,遂定。
京师保卫战时,请急徵宣府辽东兵入
景泰元年,升南京刑部右侍郎
四年礼部侍郎
明景帝病重,礼部尚书胡濙告诉,姚夔率领群臣请复立英宗之子为太子,不被接纳。
次日,姚夔欲率百官伏阙再请,而石亨已经发动夺门之变、奉上皇(英宗)复位,之后姚夔出任南京礼部侍郎
明英宗知他的才能,又知道他曾提议复储,召还他回朝,担任礼部左侍郎
天顺二年,改吏部侍郎
天顺七年,代替石瑁礼部尚书
成化二年(1466年)明宪宗听从尚书李宾进言,令南畿及浙江江西福建诸生,纳米济荒得入监生。
姚夔奏请罢免此举。
成化四年,以灾异屡次上疏请远离宦官内臣,得到宪宗优旨答报。
慈懿太后驾崩后,中旨议别处下葬,内阁大臣则持不可,于是下廷臣商议。
姚夔连续三次进言合葬,又率领群臣伏文华门哭谏,后得如礼,此举亦得到嗣后的明孝宗称赞。
后因言官弹劾,姚夔求去,不予批准。
期间他亦进言宪宗远离僧侣,使得寺僧势有所减损。
成化五年,代替崔恭吏部尚书
成化七年,加太子太保,请求禁采办,恤军匠,减力役等事情,多得以采纳。
成化九年(1473年)去世,赠少保谥文敏
张瑄明 1417 — 1494
维基
张瑄(1417年—?
),字廷玺江浦人
正统七年(1442年)进士,曾任刑部主事,升郎中,有能声。
景泰年间吉安知府
广东右布政使
成化八年(1472年)福建巡抚,改河南巡抚
又改南京刑部侍郎,再擢为尚书
成化末年被撤职,孝宗继位,又复职,旋即退休。
丘浚明 1418 — 1495
维基
丘浚(1421年—1495年)字仲深号深庵玉峰琼台晚号海山老人广东琼山下田村(今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府城镇金花村)人,祖籍福建晋江
正统甲子广东乡试解元,景泰甲戌传胪。
弘治年间官至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
早年聪敏却丧父,其母李氏教之读书,过目成诵。
因家贫无书,曾走数百里借书。
正统九年(1444年)广东乡试中举第一(解元),正统十二年(1447年)国子监
景泰五年(1454年)甲戌进士
庶吉士,授编修,参与《寰宇通志》的编纂
后进翰林院侍讲,参与编写《明英宗实录》,之后进侍讲学士
《续通鉴纲目》成,擢学士,迁国子监祭酒,进礼部右侍郎,掌祭酒事。
明孝宗时期,其上书《大学衍义补》,后进礼部尚书,掌管詹事府事。
参修《宪宗实录》,充副总裁
弘治四年(1491年)书成,加封太子太保,命兼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务。
弘治六年(1493年)因目疾免朝参。
因事被言官弹劾,孝宗不问。
历加少保
弘治八年(1495年)卒,享寿七十六岁。
太傅谥文庄
怀恩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山东高密人
兵部侍郎戴纶族弟,宣宗,籍戴氏,遂受宫刑为小黄门赐名怀恩
一说苏州人本姓马宣德间入宫,赐姓怀
宪宗时,掌司礼监,性耿直,为宦官汪直梁芳、韦兴等敬惮。
因固谏宪宗易太子,斥居凤阳
孝宗立,召归,仍掌司礼监,力劝孝宗万安,用王恕
卒赐显忠。
杨守陈明 1425 — 1489
公字维新,母张太夫人,梦大星入怀,乃妊。
及公生,天庭有黑子七如北斗。
五岁,读书五行下,举于乡第一,以进士翰林五品,十六年不调。
当轴有欲相援者,公谢不往,私曰:吾犹婺妇也,今老矣,岂至白头改节?
孝宗出阁,充日讲,时太子以奉制立听,阁臣请殿下坐,讲官宜跪讲,公执不从。
文华大训成,进讲凡事,涉中官俱削去。
公曰:此不足训。
为迹其善恶,具录以进。
诸因事开陈,冀感上意,在侍俱竦,然退语曰:杨学士讲官也。
孝宗即位阁臣忌公,拟迁南京吏部侍郎,上手除南京二字下之。
次年改元,二月,公上劝学听政疏,略曰:陛下御极以来,听纳忠谏,躬览题奏,人谓可几
臣愚过虑,若内养未深,外资未博,岂能始终如一?
伏愿遵祖宗遗制,开大小经筵以讲学,御早午二朝以听政,慎择讲官,与之徵诘疑义,曲赐清问,左右惟置经书及祖宗典训。
轮阁大臣尝值殿右厢,备顾问,必使居文华之时多,居乾清宫之时少,则所得于内者深矣。
午朝章奏,俱亲为裁决。
有大政,则召诸大臣面谕得失,使各尽谟议,诸臣俱得进言。
常用天下之耳目,为一人之聪明,则所资于外者博矣。
内外交养,日深以宏,即何远之有?
若日讲午朝,徒应故事章奏,并付司礼,积弊未革,臣窃忧其所终。
上温旨报闻。
次月,即御经筵午朝。
后数年,上时召辅臣论政,人谓孝宗十八年圣治,俱公一疏发之。
公在部,与三原王公恕左右,共持正论,为阁臣所忌。
公因屡疏请老,且言吏部进退百官,众怨所集。
尚书恕老成公忠,然且不免,于臣何有,盖为阁臣发也。
诏以本官兼詹事,专职史馆
乃太息言:国家史事,有三大阙未举。
靖难后不记建文帝事,使当时朝政与方黄死事诸臣,皆阙落无传。
及今蒐采,尚可辑补。
景帝已复位号,英宗实录犹书郕戾王附,宜改正。
凡疏留中者,即有可传,例不登实录,宜宣付史馆,择而书之。
疏巳具,病不果上。
适金星犯进贤,占者谓贤臣当厄,公竟卒。
上闻讣惊悼,赠礼部尚书谥文懿
公生平孝友方直,喜论著,为五经四书私抄,常以所见立说,务求其是,不尽从先儒传注。
文章力追大家。
所著有晋庵藁、桂坊藁、镜川藁、东观藁、金坡藁、铨部藁行世。
维风编载公为洗马,乞假归里,次一驿,其丞与公抗坐,卒然问曰:公职洗马,日洗几何?
公漫曰:勤则多洗,懒则少洗。
忽有一御史乘传至,则公门人也,跪而起。
居此丞乃匍伏请死罪,公笑,使去。
其雅量复如此。
公自为儿时,作诗辄能吐奇语,在史馆,遂以文章名世李文正公称其博采深诣,典则沉厚,自成一家言。
而爱君忧国,感事写物,则得诸三百篇者深。
盖公诗裒然大家,为宗匠所推重,固如此矣。
杨继宗明 1426 — 1488
维基
杨继宗(1426年—1488年)字承芳山西阳城人
官至云南巡抚
天顺元年(1457年)进士,授刑部主事
整理刑事卓有功绩。
成化初年(年)因王翱荐,擢嘉兴府知府,赴任时只有一位仆人随从,其性格刚廉孤峭,问百姓疾苦。
当时太监问起索贿,其不允。
汪直欲见,杨继宗不理。
明宪宗汪直:“朝觐官孰廉?
汪直则称:“天下不爱钱者,惟杨继宗一人耳。
”九年之后,他升为浙江按察使,屡次与中官张庆忤辩。
恰逢张庆张敏在朝中,屡次在明宪宗面前诋毁杨继宗宪宗说:“得非不私一钱之杨继宗乎?
张敏惶恐,遗书其弟收敛。
杨继宗母丧,只带一仆、书数卷而还。
服除,以右佥都御史巡抚顺天,随后升为云南副使
明孝宗继位后,升任湖广按察使
之后以左佥都御史巡抚云南,不久去世。
杨继宗为人力持风节,而居心慈厚,自处以礼。
在任浙江按察使期间,月俸送至,命量之,溢者退还。
当其为乡试监考官时,阅读两人答卷后,穿朝服再拜称:“这两人当大魁天下,我为朝廷得此两人贺。
”拆卷后,为王华李旻两人,之后果然相继中状元。
时人纷纷钦佩其鉴才之能。
天启初年(年)谥贞肃
马文升明 1426 — 151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26—1510 【介绍】: 河南钧州人字负图
景泰二年进士
御史,为领台事之王文、王翱所倚重,历按山西湖广
福建按察使,镇守中官惮之,有所收敛。
成化初巡抚陕西,助总督项忠镇压满四起事。
左副都御史
入为兵部右侍郎
十四年,陈铖在辽东以掩杀冒功激变。
文升驰往宣玺书抚慰,事得平息。
后为中官汪直所陷,谪戍重庆卫
败,再起巡抚辽东
右都御史总督漕运
弘治初兵部尚书,严核诸将,罢黜贪懦者三十余人。
兵部十三年,尽心戎务,功在边塞。
十五年吏部尚书
孝宗死,承遗诏汰传奉官多人。
正德二年,以朝政移于中官刘瑾,连疏求去,归。
卒后逾年,起义军赵燧部至钧州,以文升家在,舍之而去。
刘瑾败后,追谥端肃
有诗集、奏议。
何乔新明 1427 — 150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27—1502 【介绍】: 江西广昌人字廷秀号椒丘何文渊子。
景泰五年进士
南京礼部主事
刑部郎中,捕治锦衣卫卒,拒都指挥袁彬请嘱,由是知名。
成化间,以河南按察使都御史原杰招抚南阳流民,亲入山谷劝说,附籍者甚众。
山西巡抚刑部侍郎
孝宗嗣位,辅臣万安刘吉忌其刚正,出为南京刑部尚书
既而入为刑部尚书,有所施为,辄遭刘吉阻格,又遭忌者中伤,遂致仕归。
博学多闻,为诗多援据典故。
有《元史臆见》、《周礼集注》、《勋贤琬琰录》、《椒丘文集》。
维基
何乔新(1427年—1502年)字廷秀江西广昌县人,官至刑部尚书谥文肃
父亲何文渊是永乐十六年进士,授御史,历任山东四川等地的巡按御史
何乔新何文渊的第三子,母亲揭氏。
何乔新生于明宣宗宣德二年(1427年)景泰五年(1454年)进士第景泰七年,授礼部主客司主事
天顺元年(1457年),父亲何文渊过世,完成丁父忧丁母忧
一说天顺二年(1458年)何文渊的弟子揭稽上奏,举发何乔新等诸不法事,并逼其父自尽乔新反控揭稽在镇守广东时,曾代黄竑撰写易储之疏章。。
日后何乔新再起为刑部陕西司主事
宪宗成化四年(1468年),出任福建按察副使历官河南按察使湖广右布政使,有政绩。
成化十六年(1480年),为右副都御史,同年11月赴晋任山西巡抚
成化十九年八月乙丑户部侍郎李衍刑部侍郎何乔新巡视边关。
成化二十年(1484年)被明廷召回拜为为刑部右侍郎,奉命前往山西赈灾。
成化二十一年春正月乙巳,明廷派遣侍郎李贤何乔新贾俊陕西山西河南等地赈饥荒之灾。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八月孝宗继位,万安刘吉忌之,外放至南京
孝宗弘治元年(1488年)正月吏部尚书王恕举荐为刑部尚书,时人以「父子尚书」为美谈。
刘吉叫唆御史邹鲁诬陷,弘治四年八月(1491年)辞官归里。
弘治十五年十二月二十二日1503年1月19日)卒。
正德十一年(1516年),追赠太子太保次年追谥文肃
刘吉明 1427 — 149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27—1493 【介绍】: 保定府博野人字祐之号约庵
正统十三年进士,改庶士,授编修
宪宗即位,召撰《英宗实录》,进礼部左侍郎
成化十一年翰林学士,入阁预机务,累迁户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
为人精于营私,常受言官攻击。
弘治初,以深受信用,乃数兴大狱,贬斥异己。
孝宗颇有所觉,乃于弘治五年,讽令致仕。
卒谥文穆
维基
刘吉(1427年—1493年)字祐之号约庵京师保定府博野县(今河北省博野县)人。
宪宗成化年间著名的“纸糊三阁老”之一。
虽屡遭弹劾,却稳居内阁长十八年,人称“刘棉花”。
孝宗初期,为首辅。
卒赠太师谥文穆
正统十三年(1448年)戊辰进士
先任庶吉士,授编修
《寰宇通志》成,进修撰。
天顺四年侍讲读于东宫
(曾为明宪宗的老师)刘吉工于心计,左右逢源,锐于结党营私,时常被言官所批评攻击。
内阁十八年,人称之为「刘绵花」,就是说其“耐弹”(不惧被弹劾)。
明宪宗即位刘吉的官位由侍读侍读学士、到礼部左侍郎
成化十一年刘珝一同被任命入阁,兼翰林学士,任礼部尚书
(纸糊三阁老形成)明孝宗出閤,加太子少保兼文渊阁大学士
文华大训》成,加太子太保,进武英殿大学士
久之,进户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寻加少保兼太子太傅
孝宗继位后,当万安尹直先后致仕后,刘吉便为首辅。
为了怕被言官批评攻击不断,还建议提拔很多言官,如贺钦强珍等数十人,作为拢络手段;但是还是有人不领情,还是不断批评,如林俊张升曹璘欧阳旦方向、陈嵩等。
刘吉针对这些,非常气愤,于是与太监蒋琮合作,驱逐了许多大臣、御史
之后,中外侧目,言者就渐渐不敢批评。
孝宗初登位期间,刘吉结合道士,颇受宠信,初即位进少傅,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
及《宪宗实录》成。
又进少师、及华盖殿大学士(全衔为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知制诰国史总裁经筵事)。
刘吉柄政久,权势烜赫。
孝宗初倾心听信,后眷颇衰。
但是刘吉始终没有离去的意愿。
弘治五年孝宗封后弟为伯爵,命令刘吉撰编诰券,以便册封。
刘吉却说一定要先封二太后家子弟之后才可,惹得孝宗不悦,遣中官太监到他家,讽刺叫他致仕辞官,才上章引退。
刘吉怀疑过批评他的言语是出自于落第举子,还因此提出建议政策,举人三试不第者,不得复会试。
还好当时刚好在会试期,举子已群集都下礼部还是先让举子考试,等之后再执行政策。
后来刘吉致仕,这个政策还是没有执行到。
刘吉回乡之后,逾年卒。
张悦明 1427 — 1503
维基
张悦(1426年—1502年)字时敏京师松江府华亭县(今上海市松江县)人,进士出身
天顺四年(1460年),登庚辰进士,授刑部主事,进员外郎
成化年间,出任江西佥事,改督浙江学校。
后升四川副使,进按察使
后遭丧服阕,任湖广按察使
当时太监尚铭负责东厂,张悦不依附,而招致忌恨。
尚铭事败后,召拜为左佥都御史
明孝宗继位后,升任工部右侍郎,转为吏部左侍郎
后转为南京右都御史、改南京吏部尚书
弘治九年,任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
之后累疏乞休。
诏加太子少保,驰传归。
赠太子太保谥庄简
徐溥明 1428 — 149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28—1499 【介绍】: 宜兴人字时用号谦斋
景泰五年进士
编修
宪宗时,累官为吏部侍郎
孝宗嗣位,兼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务,进礼部尚书
弘治五年,为首辅,与刘健李东阳谢迁等协心辅治。
官终华盖殿大学士
内阁十二年,从容辅导,爱护人才。
屡遇大狱及逮囚言官,委曲调剂,安静守成。
以目疾乞归,卒谥文靖
维基
徐溥(1429年—1499年)字时用号谦斋直隶宜兴县(今江苏省宜兴市)人。
景泰甲戌榜眼及第,历仕四朝,弘治初年累官至华盖殿大学士内阁首辅。
徐溥生于宣德四年(1429年),自幼天资聪颖,每日将黄豆、黑豆分装两瓶以自省。
景泰元年(1450年)庚午应天府乡试第六名举人景泰五年(1454年),登会试第五十五名,一甲第二名进士榜眼),授翰林院编修
宪宗时,迁太常卿兼翰林院学士
成化十五年(1479年)礼部左侍郎,又改吏部左侍郎
孝宗时,晋升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务。
旋进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
弘治五年刘吉罢免,徐溥内阁首辅,屡加少傅太子太傅
徐溥为政镇以安静,务守成法,与其他内阁成员刘健李东阳谢迁等协力辅政。
当时,钦天监革职监正李华昌国公张峦择葬地,中旨复官。
徐溥等称不宜赏赐内臣
弘治八年太皇太后崇王来朝,等与尚书倪岳谏劝阻事,明孝宗批准。
之后亦上疏劝阻进军安南
同年,晋升为文华殿大学士
之后因年七十岁,请求退休,不予批准。
后诏风雨寒暑免朝参。
弘治十一年皇太子出閤,加少师兼太子太师,进华盖殿大学士
以目疾乞归。
帝眷留,久之才批准,恩赉有加。
弘治十二年(1499年)卒,谥文靖,赠太师
徐溥天性凝重有度,在内阁十二年,从容辅导
他人有过错,均为之掩覆,并屡次调解大狱及逮系言官。
明孝宗多采纳其言。
人称“四朝大学士”。
曾拥有《清明上河图》。
梁璟明 1430 — 1502
维基
梁璟(1430年—1502年)字廷美山西承宣布政使太原府崞县(今属山西省原平县北崞阳镇)人。
梁璟天顺八年(1464年)进士
授官通政使司兵科给事中
成化年间梁璟经过数次升职,任都给事中
任内屡次为减轻民负上疏。
京郊八府地区,原本只设巡抚一人,在蓟州驻军,防御边境,不能兼顾。
建言在顺天永平二府分设巡抚,得到采纳。
不久,因与同僚韩文、王诏等奏请起复前尚书王弦、李秉,斥责都御史王越,言语涉及宫闱隐秘,结果在文华殿遭受鞭打。
九年任期届满,升任陕西布政使司左参政,历任左、右布政使
先后在陕西任职十五年,抗击番部,多有政绩。
孝宗继位后,梁璟升任右副都御史巡抚湖广
弘治二年(1489年),因当地饥荒,请求免征两京漕粮八十九万余石,获准。
孝宗登极时,本已下诏免去各地额外贡献,而提督武当山宦官又上供黄精、、茶芽等,劳民伤财;宦官陈喜又率领三十余名道士肆虐各处。
梁璟奏请免除,多被采纳。
丁忧停职,守制期满后,弘治五年(1492年)巡抚四川
七年(1494年),拜为南京吏部右侍郎,后升南京户部尚书,致仕还乡而卒。
明史》有传。
闵圭明 1430 — 1511
维基
闵圭(1430年—1511年)字朝瑛号孺山浙江湖州府乌程县织里镇舍人,祖籍山东兖州府济宁州天顺甲申进士弘治年间官至刑部尚书
景泰四年(1453年)癸酉浙江乡试举人天顺八年(1464年)甲申进士
监察御史,出京巡按河南
成化六年(1470年)擢为江西副使,升广东按察使
后升右佥都御史巡抚江西,弭盗不力而降为广西按察使
明宪宗继位后,升右副都御史巡抚顺天
后升刑部右侍郎弘治五年(1492年)右都御史总督两广军务,与总兵官毛锐出兵镇压古田僮族,自临桂出发,连破七寨,贼悉就抚。
七年(1504年)以功迁南京刑部尚书,不久召为左都御史
十一年(1498年)太子少保十三年(1500年)取代白昂刑部尚书,加太子太保明孝宗称:“朕知闵圭老成,人才难得,唯兹事过拗。
十七年(1504年)柱国正德元年(1506年)六月,上疏请求致仕,朝廷不许。
二年(1507年)少保,再上疏求退,获准。
六年(1511年)十月卒,赠太保谥庄懿
尹直明 1431 — 151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吉安府泰和人字正言
景泰五年进士
编修
成化初经筵讲官,与修《英宗实录》。
侍读,历侍读学士
谋为礼部侍郎,为吏部尚书尹旻所格,既而以中旨得之。
后任南京吏部侍郎
二十二年,以万安李孜省力,为户部左侍郎兼翰林学士,入阁,旋进兵部尚书
次年弘治帝即位后罢。
又数年而卒。
维基
尹直(1431年—1511年)字正言号澄江江西泰和人
景泰五年(1454年)甲戌进士
庶吉士,授编修
成化初年充经筵讲官,与修《英宗实录》。
总裁欲革去景泰帝号,曾建议不可去除帝号。
英宗实录》修成,进侍读,任侍读学士
成化六年(1470年),上疏乞纂修大明通典》,并续成《宋元纲目》。
成化十一年(1475年)礼部右侍郎
因父丧丁忧去职。
守丧结束,起用为南京吏部右侍郎,改南京礼部左侍郎
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春,召佐兵部
针对占城王弃国来求援、贵州巡官邀功谎奏苗反,两事提出正确意见,而后被重用,任户部兼翰林学士,入内阁
此后为兵部尚书,加太子太保
尹直明敏博学,练习朝章,而急于进取。
个性矜忌,不自检饬,与吏部尚书尹旻相恶。
尹直初觊礼部侍郎,而尹旻推荐他人。
尹直以中旨得之。
次日遇于朝,举笏谢。
尹旻回之:「公所谓简在帝心者。
」(你是皇帝心中的人选)自是怨益深。
后在南部八年,郁郁不得志,万安彭华谋定内召入阁,却被刘旻辄持不可。
朝臣亦皆畏,幸其在南。
成化二十二年要求推荐兵部左、右侍郎吏部尹旻何琮等八人。
诏用何琮,而尹直万安彭华李孜省力荐,中旨召还。
李孜省合作陷害尹旻父子得罪,又构罢江西巡抚闵圭,引起与论喧然不平。
孝宗即位给事中宋琮御史许斌上报尹直自初为侍郎以至入阁,夤缘攀附,皆取中旨。
孝宗于是薄其为人,令其致仕。
弘治九年尹直上表贺万寿,并以太子年当出閤,上《承华箴》,引先朝少保黄淮事,冀召对。
帝却之。
正德年间卒,谥文和
明史》有传。
徐恪明 1431 — 1503
维基
徐恪(1431年—1503年)字公肃直隶苏州府常熟县 (今江苏省常熟市)人,官至南京工部侍郎
成化二年(1466年),登丙戌进士,授工科给事中
出为湖广左参议,升河南右参政
请求赈灾陕西饥荒。
弘治元年(1488年),升河南右布政使,转左。
弘治四年,升为右副都御史巡抚许州等地。
其为人执法严明,纠正各地弊病,为当地豪强王族所不悦。
明孝宗知其贤,责怪平乐王义宁王,后命徐与湖广巡抚韩文互调职位。
当时百姓罢市,哭泣相送者数十里不绝。
其在湖广岐王相争,被弹劾改为南京工部右侍郎
任满后因病致仕。
董越明 1431 — 1502
维基
董越(1430年—1502年)字尚矩号圭峰江西宁都人
探花及第。
官至南京工部尚书谥文僖
天顺三年(1459年)己卯江西乡试。
成化五年(1469年),登一甲第三名进士探花),授翰林院编修
成化十一年十四年两次奉旨出任科举主考官,选中王鏊梁储等一代名臣。
成化十八年,升翰林院侍读,直经筵,为孝宗讲学九年。
孝宗即位后,董越右庶子兼侍讲,奉命出使朝鲜,并撰写《朝鲜》。
弘治四年,参与纂修宪宗实录》成,升太常寺少卿,兼侍讲学士,充日讲官
不久,升为南京礼部右侍郎南京工部尚书
弘治十五年去世,赠太子少保谥文僖
彭华明 1432 — 1496
维基
彭华(1432年12月2日—1496年11月10日)字彦实江西安福县人
大学士彭时之族弟,景泰五年(1454年)甲戌科会试第一。
翰林院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
参与编修大明一统志》。
英宗实录》成,升侍读充经筵讲官,进日讲起居注官,升翰林院侍读学士,署詹事府事。
太子朱祐樘出阁,侍讲读,不久掌翰林院事,升詹事府詹事,再兼翰林院学士
《文革大训》成,加从二品俸。
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升吏部左侍郎,仍兼翰林院学士,入内阁参预机务。
半年后得疾,遂进太子少保礼部尚书,舆归其乡。
弘治九年十月六日1496年11月10日)卒,赠资政大夫太子少傅谥文思
彭华为人深沉阴险,善用小人计谋,善于暗中批评他人的短处缺点,与当时万安李孜省齐名,为万安一党,两人合作排除异己刘珝王恕马文升秦纮耿裕
刘震明 1433 — 1501
维基
刘震(1433年—1501年)字道亨号双溪江西安福人明朝榜眼,官至南京国子监祭酒
天顺六年刘震乡试中举。
成化八年(1472年)壬辰科一甲第二名进士榜眼),授翰林院编修
成化二十三年,升任翰林院侍讲
孝宗登基后,升任右谕德,掌管国子监
弘治九年,改任南京国子监祭酒
弘治十四年去世。
王继明 1433 — 1503
维基
王继(1433年—1503年)字述之号樗庵河南祥符县(今属开封市)人,成化二年进士,初授监察御史,在西北任职多年。
弘治间官至南京兵部尚书
天顺三年(1459年)己卯河南乡试第六十名举人成化二年(1466年)丙戌科会试第一百九名,三甲九十一名进士
四年戊子云南道监察御史,奉敕督理两淮盐法。
成化七年(1471年)巡按山西,监临乡试。
成化九年(1473年)陕西巡抚马文升以边塞屯政久废,边储匮乏,疏请才力过人者往任,擢王继陕西按察使司佥事,督理屯田。
成化十五年(1479年),擢原靖边兵备副使
成化十七年(1481年),擢山西按察使,母丧去职。
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改福建按察使次年山西右布政使,到任仅三日,因福建江广流贼劫掠三省,擢王继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福建,前往围剿。
弘治三年(1490年),因哈密卫吐鲁番汗国所据,孝宗王继巡抚甘肃,随即吐鲁番请降。
弘治五年(1492年),擢南京兵部右侍郎
弘治九年(1496年)入为户部左侍郎提督京通仓场。
次年九载考绩,进户部尚书
弘治十四年(1501年),改南京刑部尚书,随即改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卒于官,年七十一。
朝廷追赠太子少保,遣职方司郎中姚玺护送灵柩回乡,命工部吴玉荣负责营葬。
林瀚明 1434 — 1519
维基
林瀚(1434年—1519年)字亨大号泉山福建福州府闽县林浦乡人
林镠之子。
成化二年(1466年)丙戌进士,改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
之后再升为谕德
弘治初年,召修《宪宗实录》,后充经筵讲官
不久,升为国子监祭酒,进礼部右侍郎
弘治十三年(1500年),拜为南京吏部尚书,之后因陈事忤旨乞罢,明孝宗不予批准。
正德元年(1506年),因丘俊石介举荐,改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
后因病乞休,之后因上言得罪刘瑾,被贬浙江参政,致仕归乡。
随即被诬陷为奸党,直到刘瑾被诛后,林瀚复官,不久再次致仕。
林瀚为人谦厚,而自守介然。
正德十四年(1519年)九月卒,赠太子太保谥文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