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库 明朝
沂字子与,泰和人。洪武初徵为诸王说书。授福建盐运司副使,以老辞归。有《徵君集》八卷。
田按:明初兄弟称诗者。二蓝外,缪氏《埙篪》,王氏《二妙》,钱氏《三华》。一家风雅,殊堪竞爽。《埙篪集》平阳缪仲琳、仲卣所作也。苏平仲为之序,惜今不传。子与与弟子启诗合为《二妙集》,门人萧翚所辑。子与洪武初应诏为诸王说书,授福建盐运司副使,以老辞归。刘子高有诗送之,云:「万里金门诏说书,一官不拜赋归欤。极知圣主恩荣重,自信儒生计策疏。三月莺花辞上国,十年水竹爱闲居。眼看逸翮翔寥廓,惭愧驽骀驾鼓车。」子与高不仕之节,子启以教官徵为御史,殆如蓝山隐而蓝涧仕也。集名《徽君集》,一名《竹亭遗稿》。竹亭,子与别号也。
缙字大绅,吉水人。洪武戊辰进士,试中书庶吉士,改御史。建文立,谪河州吏目,旋待诏翰林。永乐初,进侍读学士,直文渊阁。逾年,进翰林学士,出为广西参议,改交趾。入奏事,会成祖北征,见东宫辞去,徵下狱死。有《白云稿》、《东山集》。
曾棨《巢睫集》:公为中书庶吉士,尝应制《春雨诗》、《养鹤赋》,操笔而成,造语奇崛。时中书舍入詹孟举以书名世,亟称公书有法,而用笔精妙,出人意表。为文兴至落笔数千言,倚马可待,未尝创稿。人以太白拟之。
《七修类稿》:永乐中,中秋开宴不见月,圣情不怿,学士解缙口占《风落梅》一阕云:「姮娥面,今夜圆,下云帘不著臣见。拚今宵倚阑不去眠,看谁过广寒宫殿。」又赋中秋不见月》长短句一首。上览之。欢甚,为停杯以待。夜午,月复明,上大笑曰:「解缙真才子夺天手也!」命宫人满酌宣劝,尽欢而罢。
《匏翁家藏集》:永乐时,人多能书,当以学土解公为首。
《诗谈》:吉水解缙独驾青鸾,翱翔八极,使谪仙遇之,当悬榻以待。
《艺苑卮言》:解大绅诗如河朔大侠,须髯戟张,与之周旋,酒食伧父。狂草名一时,然纵荡无法,正书颇精研。
田按:大绅诗才气纵横,不暇收拾,流传讹杂,又复过之。朱氏《诗综》洗涤太净,但录寥寥短篇,不足见此公真面。今略广为甄录,逸情胜概,可想见风流人豪也。)
维基
史彬,字惟中,明初直隶溧阳人。官至河南郑州知州。永乐二年(1404年)甲申科曾棨榜三甲进士。后选为翰林院庶吉士,编撰永乐大典。永乐十三年(1415年)改任广东乐昌县知县。任内“政举民和,兴教劝学”,重修城郭,并在学宫泮池上建希圣亭,聚集当地贤才,在亭中讲授六艺。当时山贼为患,史彬率主簿吴政率兵征讨,将山贼平定。宣德年后,史彬改迁郑州,任知州。清乾隆《郑州志》赞其抚民有方,任内百废俱兴。致仕后卒。清光绪《溧阳县志》有传。
维基
高炜(14世纪—15世纪),字汝晦,号复庵,浙江杭州府临安县西墅人。高炜是北宋大将高琼的后裔,在永乐元年(1403年)中举人,次年(1404年)联捷进士,获授庶吉士,任广济知县,九年(1411年)外任四川按察司佥事,转为江西佥事,到宣德四年(1429年)因母亲去世回乡同时致仕。高炜年轻读书路经思省桥,看到有纸包遗下,于是拾起放在墙身缝隙,回家时见到一名老妇在桥侧哭泣,问清原委后得知她遗失了白金,故指出藏起纸包处让她拿走,老妇感谢离去;在四川任职时有乌桓、沾益人因讼田入狱,多年不能判决,他就任后察情据理判决,其后有人拿著黄金厩马道谢,他毅然推却,对方就拿原本送给他的黄金兴建「却金亭」以彰显其德行。当时少保于谦、侍读李时勉、侍讲余鼎等人都赠诗表彰他的清廉,又赠一联:「华夏一轮明月,宪台千载清风。」高炜个性恬淡,未老就请求退休,守贫乐道而擅长诗歌,著有《复庵集》、《读易日录》流传,死后入祀乡贤祠及杭城旌德先贤祠。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36
【介绍】:
明江西吉水人,字崇述。永乐二年进士。授翰林编修。诏解缙选曾棨等二十八人读书文渊阁,与从弟孟简入选。官给纸笔膏烛,一时引以为荣。文章尔雅,宣德时官至左庶子。有《东墅诗集》。
维基
周述(?—1436年),字崇述,号东墅,江西吉水人,榜眼。永乐二年(1404年)高中甲申科一甲第二名进士(榜眼),与堂弟周孟简同列鼎甲(探花)。明成祖手书二人册,在周述的对策上批道:“环伟之才,充实之学。朕用尔嘉,擢居第二,勿自满假,惟时懋哉。”并授周述翰林院编修,不久,又下令,让大学士解缙选拔曾棨等二十八人入文渊阁读书。与堂弟孟简皆被选中。纸笔由司礼监供给,早晚膳食由光禄寺供给,礼部还给每人每月膏烛费银子三锭,工部还为其选就近的地方以供居住,这一切都令世人十分羡慕。其性情温厚,从不疾言厉色。曾跟随明成祖北巡,后升任左春坊谕德。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明仁宗即位,令他伴随太子到南京拜谒明太祖皇陵。临行前,将周述召至蹋前,问他怎样辅佐太子,周述的对答令仁宗十分满意。明宣宗时,晋升为左春坊左庶子。正统初年(1436年)卒于官。著有《东墅诗集》六卷。
田按:修《永乐大典》时,诸儒群集,有凡例未当者,王孟扬曰:「譬之欲构层楼华屋。乃计工于箍桶都料,得不有误耶?」孟扬矜己淩人如此,顾折节于希范,不敢与雁行。希范与汝玉、孟扬、达善同以诗鸣,号为「翰林四王」。其左迁礼部主事也,或谓与胡文穆议五星不合,遂为所挤,与《四库提要》所纪,稍有不合。)
维基
王直(1379年—1462年),字行俭,别号抑庵,文学家,江西泰和县人。永乐初进士,在翰林院二十馀年,官至吏部尚书。王直之父王伯贞,洪武年间举明经科,官至琼州府知府。王直幼年家贫力学,永乐二年(1404年)中式二甲第四名进士,改庶吉士,与曾棨、王英等二十八人同读书文渊阁,明成祖认为其文笔卓出,召入内阁,授翰林院修撰。其历事明仁宗、明宣宗,累迁少詹事兼侍读学士。英宗正统三年,完成《明宣宗实录》,晋升为礼部侍郎,仍然兼任学士。正统五年,负责礼部事务,尚书胡濙悉以部政付之。正统八年,代替郭琎为吏部尚书。正统十一年,户部侍郎奈亨谄附王振,诬陷王直,王直与吏部侍郎曹义、赵新均下狱,三法司会审后,奈亨论斩,王直等赎徒。明英宗宽恕王直、曹义,罚奈亨、赵新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