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杨旦” 相关资源
人物库 明朝
杨学明 1425 — 1484
维基
杨学(1425年—1484年)字文敩四川重庆江津县人,民籍,治《春秋》,年二十七岁中式景泰二年辛未科第三甲第八十一名进士
九月二十七日生,行三,曾祖杨道可;祖杨彦 ,本县学教谕礼部员外郎;父杨旦;母高氏 。
慈侍下,妻周氏,伯杨旭(礼部员外郎),兄子垣;子坤
由县学生中式四川乡试第六十名举人,会试中式第七十七名。
官至云南左参议
廖纪明 1455 — 1532
维基
廖纪(1455年—1532年)字时陈又字廷陈号龙湾直隶河间府东光县(今河北省东光县)人,官至吏部尚书
庚子(1480年)顺天府乡试第七十五名举人
弘治三年(1490年)中式庚戌科二甲第八十九名进士
都察院观政,授吏部考功司主事,历迁考功司、文选司郎中
正德四年(1509年),任太仆寺少卿
次年太常寺少卿
正德五年,任四夷馆卿
正德七年(1512年),任太常寺卿
正德九年,任工部右侍郎提督易州山厂,期间拒绝授受贿赂。
正德十二年,升任吏部右侍郎
正德十四年,任吏部左侍郎
明世宗即位后,拜为南京吏部尚书
嘉靖元年(1522年),改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
此后被弹劾罢免。
嘉靖三年,大礼议方定吏部尚书杨旦赴召,途中弹劾张璁桂萼张璁桂萼一党的陈洸遂弹劾杨旦而举荐廖纪明世宗遂罢免杨旦,以廖纪取代。
廖纪则上疏推辞道:“臣已经七十岁,精力不如乔宇,聪明不如杨旦
”当时世宗正厌恶此两人,遂没有批准。
光禄署丞何渊请建世室,祀兴献帝,下廷议廖纪持不可。
此后三边总督杨一清召还内阁张璁等欲起用王琼廖纪则举荐彭泽王守仁世宗没有批准。
此后则以邓璋王宪名上,竟用王宪
嘉靖五年正月御史张衮喻茂坚朱寔昌以世庙礼成,请宽恕大礼议中得罪的诸臣,张璁桂萼亦以为请,奏章俱下吏部
廖纪等人列上四十七人,但世宗却没有批准。
御史魏有本以劾郭勋而救马永被谪官,给事中沈汉救。
廖纪从容对答,并举荐马永杨锐,得到世宗批准。
廖纪此后因老辞职,得到批准。
历加太子太保、进少保,赐敕乘传。
卒赠少傅谥僖靖
张洙
维基
张洙直隶保定府唐县人,军籍。
同进士出身
弘治十二年(1499年),登己未科三甲七十六名进士正德中户部员外郎十二年二月辅佐户部侍郎杨旦督理甘肃粮饷,后官至四川马湖府知府
余本明 1482 — 1529
字子华号南湖
少不治制举文字,常终日正席读五经及史传诸家言,以至天文、地理、钟律、象数诸书,尽能通其义解,早思夜索,若有神授之者。
里中诸生多执经其门,人俱以余夫子称之。
先生虽名高,未尝为有司所物色。
至年三十,学使者杨旦试以僻事,大异之,谓余生当名冠天下。
是岁举于乡,次年廷对,擢第二,授翰林编修
时逆珰乱政,史官职久废,无所事。
公忾然具疏请尚经学,举史职,指切无所忌,至再上不报,遂乞补近地儒学官,便禄养。
当事难之,乃出为副使,督广东学校。
先生至,力以釐正士俗为已任,振策风励。
性肮脏,视同官有作卑陬呫嗫状,避之若腐臭。
语有不合,辄义形于色,时面折不少容。
巡按毛凤积不平,劾其不法数事,毛亦肆诋诬。
未几,毛坐落职,先生亦遂家居,闭门益撰述数年。
前后所著有读易备忘、礼记拾遗、春秋传疑、孝经刊误、周礼考误、家礼考异、纲目备忘、律吕新书解、皇极释义、正蒙集解诸书。
嘉靖改元,起督山东学政,得士最盛。
迁南右通政先生于文牒事无大小,一一讯辨,务择可否罢行之。
曰:此官所以遏谗说,距殄行,非若是,即旷官也。
先生名益重
通政二年,卒于官,年仅四十有八。
先生性笃孝友,初娶,遭母丧,终其制不入私寝。
从兄弟早孤,以父命抚之,为置室,且给之田。
家居食贫,亲族有急叩门,辄倾橐,中使持去。
或称贷与之,自为偿。
生平负正气,逴厉。
常读史,见古人奇伟事,意踊跃,期必为之。
至奸臣传,辄拍几唾詈不释口。
其临义必赴于死生,祸福得丧一不置于怀。
故能无所瞻顾,若鹰攫澜趋,莫可牵掣。
先生平生学识所得,于师友甚多,与相死生。
少在倪畏庵先生之门,尽传其学。
侍御公炳介操绝俗,先生时奉教在左右。
及张公垂殁,张目谓先生曰:善努力,方今人才肯自重者少,若能树立一日,即为国家扶正气一日也。
先生以此益自励。
初为郡学生,尝诣文庙候有司,诸生多相聚谈,箕踞,中惟两生各正襟默坐。
先生异之,因就问姓名,一为闻庄简公渊,一为中丞汪先生玉,三人遂相定交。
先生执丧至哀闻,公时就读其庐,与卧起,具述其事。
晚年,复与张文定公邦奇中丞王先生应鹏友善。
王尝曰:吾每有举措意,尚沈吟,思子华之风,即沛然矣。
南都,一日过张文定公署,适人传汪中丞讣至,先生嗟悼流涕,为追叙雷峰行事。
亹亹,忽头目晕眩,体僵喘,啜啜渐绝。
张公扶其首,哭呼不应,竟卒于客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