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王舜鼎” 相关资源
人物库 明朝
僧圆悟明末清初 1566 — 1642年7月7日
禅师
讳圆悟
字觉初
自号密云
宜兴人也。
明嘉靖丙寅
生于蒋氏。
师生八岁。
知世相无常。
年二十六。
发宿慧。
二十七负薪有省。
三十弃家。
又四岁为僧。
四十桐棺悟道。
又六岁。
得受记莂。
五十二开化龙池
于是。
六建法幢。
示寂之年。
七十有七。
然生不为家
四海归之。
老不奉诏。
朝廷慕之
及不忘慈。
今古戴之。
窣堵不虚尊。
人天共享之。
实为龙池之真乳。
溯滹沱而拓曹溪
远绍鸡足之正裔也。
师初弃家。
赤手空肩。
走事幻有传禅师
嘉其志节。
喜而度之。
为大沙门
当机辄不爽旨。
众皆惊异。
师终不自肯。
苦神劳。
且代众役。
不知有己。
偶过桐棺山顶。
豁然大悟。
情与无情。
焕然等现。
觅纤毫过患不可得。
传公已居燕都
师即趋省传公
公见乃大喜。
喜师可倚以支我临济也。
经二载辞还。
南上天台
因与周公汝登陶公望龄王公舜鼎
本色相见。
脱略窠臼三公甚敬服。
越之有道缁素。
争识师焉。
传公龙池
师因归省。
公问。
你到诸方。
会见甚么人。
师顿脚拍膝。
以对公。
公笑曰。
许多时一些气息也无。
曰。
和尚疑则别参。
公挝鼓集众。
付师衣拂。
复召入杨前。
以扶持佛法。
勉师力行。
以报先宗师。
即呈偈曰。
若据某甲扶佛法。
任他○○○○○。
都来总与三十棒。
莫道分明为赏罚。
时年四十有六矣。
三载传公迁化。
又三载。
众请继席龙池
自是意缘移徙。
酬香之会。
有六。
计二十六年。
掀翻露布。
洞示真元。
座下蹴踏。
常足万馀指。
师则当轩据座。
威震狮猊。
海内英灵。
饮气自失。
凡刹竿树对。
成大宝坊。
不许门下干倚王公。
尝语学者。
贞观响道欲瞻风彩。
上表逊谢。
往返三四。
引颈就刃。
神色俨然。
吾敬道信大师
茅茨石室。
累烦圣主。
且请前行。
吾从别道。
澡身净发。
结跏趺逝。
吾敬汾阳无业
息念。
断绝攀援。
赐紫及号。
力陈昔誓。
收付有司。
恬然受刑。
吾敬芙蓉道揩。
牢著草鞋。
腰包住院。
去就之间。
轻同学子。
不为蚖蛇恋彼窟穴。
吾敬应庵华祖故。
师生平。
意有不可。
撩衣即行。
首住龙池五载。
一日因事上堂曰。
者里无人證明。
且向别处寻讨。
下座。
便去。
次住天台古通玄寺。
茅堂草座。
法政冰霜。
晨暮参请。
间不容发。
虽三载而日新。
海盐金粟
使符至再。
师悯其迫切。
曳杖赴之。
居六载。
无作无为。
崇成大厦。
床历几满千辈。
名卿达士。
一目相遇狞拳辣掌之下。
掉臂而去者夥矣。
有挟贵而问道者
师辄掌之。
贵人曰。
和尚独不欲获法乎。
曰。
山僧法也无。
护个甚么。
又连掌之。
断际故山曰。
黄檗者。
鼓寂钟沉。
人来请。
师不忍先迹零落。
篮舆度岭。
仅五阅月又拂衣。
明州黄司理端伯
以鄮峰育王寺
待驾焉。
黄公又考。
太白名山。
为历祖庭。
废之已久。
遂与有道绅士俱怆然。
先以意容。
恐师腊高。
师慨然移锡。
至天童古佛殿基曰。
虚空作殿。
日月为灯。
且道。
是甚么人境界。
还会么。
设或未会。
且看新长老
撒开坐具。
大展三拜。
于是十一载。
天龙失守之区。
历祖藏身之处。
无不斩新扶起。
壮甲东南。
翼集鳞宗。
蔚为僧海。
其得髓之子。
一十二人。
然点胸自许。
招手横趋者。
不可胜计。
崇祯辛巳
天子命外戚田公弘遇
赍香赐紫
徵住金陵报恩寺
师固以老辞。
退卧玄峰顶。
天下图其顶相。
书其名号。
而亲之。
壬午七月七日辰。
犹巡寮视务。
午刻宴然示化。
塔于天童南山
缁素奔送者万人。
临圹恸而失声。
声震山谷。
清顺治庚子
天童门弘觉禅师道忞
编师六会语录。
进颁大藏。
赞曰。
斗柄东指。
鼓腹讴歌。
于不识不知之中。
即释氏儒童。
难赞辞焉独今之薄海内。
外据大宝坊。
横说竖说者。
操鈯斧于山边水边者。
皆师法会中人也历考少林至杨岐。
其世十七。
杨歧二十有三世以得师
其间法利之普。
如师者几何人哉。
今丛林公论。
曹溪高峰永明大慧等。
类师始末。
呜呼虽实录也无。
乃琼枝析玉与。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十一
释圆悟字觉初亦号密云姓蒋氏宜兴人也。
父曦,母潘氏,家世田作。
生而渊穆,不逐尘戏,八岁便知佛号,稍长樵耕给养,归则独处,颇切世相无常之想。
既冠,诵经怿然默记,尝负薪入市,释肩横陈,积柴面前侧立,竟日若不见人。
壮岁置妻孥,从龙池山禹门寺幻有传祝发,数载勤劳,多所未彻。
一日,过铜官山顶,秋爽天高,豁焉开朗,凝膺涣释。
已入都北来,觐之。
二祀而归,礼天台
海门周公汝登唱道东南,以宗传證圣学,与深相契结。
祭酒陶公望龄司空王公舜鼎,交参扣击,之道法遍于东海,自兹始也。
龙池且老,以衣付
由是六坐道场,龙池、通玄、金粟黄檗、育王、天童,临济称中兴焉。
初之金粟也,梦旂亭下有大井,可饮千人,一丈者指曰:“是师住处。
”盖金粟故千人井。
六年,食指盈万,果符斯兆。
天童古刹,岁久荒芜,为完饰,高檐触云,连阁四周,金田香界随地涌出,又壤接海宇,轮舶交至,南诏北貊,重译炷香,近古以来所未有也。
崇祯癸巳,天步方艰,物多疵疠,国戚田弘遇奉御香祈福普陀,随赍紫衣赐
又以南都大报恩寺住持,以老病辞。
逾年,寂于天台通玄,还塔天童南山下。
清室龙兴,嗣法弟子道忞于顺治乙亥应召入,奏道行,天语咨嗟,有生不同时之叹。
又进曾鲸所绘遗像呈入御览,复命供奉。
王国材临摹二帧,世祖雅善丹青,亲为著墨,赐藏天童,谕所编语录采入大藏,其眷慕如是。
康熙四十四年赐谥曰“慧定禅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