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库 明朝
维基
朱思平(14世纪—1402年),字廷准,浙江台州府天台县九都人。朱思平是南丰知县朱行中之子,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中举人,次年(1397年)会试为刘三吾提拔联捷进士,获授中书舍人,建文年间担任翰林院侍书,与宋怿、刘彦铭、黄淮等人辅佐建文帝。建文帝在经筵上问:「朱、陆同异?」他回答:「都是反求吾心。」不久因为父母年老请求省亲,得驿驰送还家乡,方孝孺和其他翰林赋诗饯别他;靖难期间他在家乡得知变故,于是痛哭流涕,写下《哀君王词》四首,服毒而死。。
维基
杨荣(1371年—1440年),原名子荣,字勉仁,福建建宁府建安县(今福建省建瓯县)人。明朝内阁首辅、工部尚书兼谨身殿大学士,与杨士奇、杨溥共称“三杨”,其为“东杨”,是永乐盛世、仁宣之治的缔造者之一。谥文敏。建文、永乐年间建文元年(1399年),杨子荣考中己卯科福建乡试第一名举人。次年联捷庚辰科二甲第三名进士,授翰林院编修。燕王朱棣起兵攻入应天府后,杨子荣迎谒问朱棣:“殿下先谒陵乎,先即位乎?”朱棣听后促骑马谒陵,子荣遂得赏识。明成祖即位后,他直入文渊阁,并改名杨荣。当时内阁一共七人,杨荣年纪最少且警敏。一日,宁夏急报被围,朱棣急召内阁商议,而当时只有杨荣值班,于是朱棣示其奏报。杨荣则称:“宁夏城坚固,人人都习武,况且奏摺已经过去十日,现在围困肯定已解。”到半夜,果然解围的奏报抵达。明成祖因此大赞杨荣。江西发生盗乱,朝廷派遣使者招抚,之后又派都督韩观派兵随后跟上。后招抚的奏报抵达,朱棣欲赏赐韩观。杨荣则劝阻:“计发奏时,观尚未至,不得论功。”朱棣日益器重他,之后升至侍讲。储君确立后,晋升为右谕德,仍然兼任翰林院职位,赐二品服。朱棣为人威严,与大臣议事未决时或会发怒。而杨荣每次赶到即解决事情。永乐五年(1408年),杨荣奉命赶往甘肃处理军务,沿途记录山川形势,考察军队百姓,并检查城堡守卫,还奏武英殿。当时正值盛暑,成祖大悦,并亲自为杨荣切西瓜。不久,杨荣晋右庶子,仍兼任原职。次年,因父丧归里,下葬后随即再起。次年,杨荣因母丧乞归,成祖以北巡时间急迫而不予批准,并命其与胡广、金幼孜随行。甘肃总兵官何福称脱脱不花等请降,杨荣再赴甘肃,偕同何福受降,并持节即军中封何福为宁远侯。之后赶往宁夏,与宁阳侯陈懋规画边疆事务,回朝后奏请十事,均得到成祖批准采纳。永乐八年(1411年),杨荣随成祖北征,抵达胪朐河,解决兵饷问题。次年,乞求回籍奔丧,成祖命中官护行。杨荣返回后,成祖问及福建民情及当年丰歉,杨荣具对。之后,奉旨在文华殿侍奉诸位皇孙读书。永乐十年,甘肃守臣宋琥进言,蒙古有叛乱恐为边疆后患。朱棣于是派遣杨荣抵达陕西,与丰城侯李彬探讨进兵方略。杨荣回朝后奏报:“冬天并非出兵时候,且有罪的人不过数人,不宜出兵。”朱棣于是接受其言,叛者也投降了。次年,杨荣与胡广、金幼孜再次跟从成祖北巡。再一年,北征瓦剌,皇太孙朱瞻基随行。朱棣命杨荣在军中给朱瞻基讲说经史,兼领尚宝事。之后朱棣下令,凡是宣诏出令以及旗志符验,必须经过杨荣奏报才得以发送。永乐十四年,其与金幼孜俱进翰林学士,仍兼庶子,跟从返回京师。明年,再次跟随朱棣亲征。永乐十六年(1419年),胡广去世,杨荣掌管翰林院事,朝中大臣多有嫉妒杨荣,并欲疏远,共同举荐其担任国子监祭酒。朱棣则表示不可,诸位大臣不再敢言。两年后,他晋升为文渊阁大学士,仍然兼任翰林学士。次年,跟随朱棣迁都北京。永乐二十年,再次跟随北征出塞,还师后,朱棣劳赏将士,分四等赐宴,杨荣、金幼孜列前席、受上赏。不久,再次征讨阿鲁台,有人请调用建文时江西所集民兵,朱棣咨询杨荣,他对答到:“陛下许诺百姓复业刚二十年,一旦再征用,恐怕难以示信于天下。”朱棣遂打消此法。次年,跟随出塞,军务均委托杨荣,朱棣称其为“杨学士”而不直呼其名。又过一年,杨荣再次跟随北征,当时朱棣已经五次亲征,士兵饥冻,馈运不继,死者十有二三。明军抵达答兰纳木儿河,仍然不见敌军。朱棣问群臣是否继续前进,大臣纷纷唯唯诺诺,只有杨荣、金幼孜进言班师回朝。朱棣遂同意。部队撤退到榆木川,朱棣驾崩。中官马云等人不知所措,只能与杨荣、金幼孜进入御幄商议。两人则称,部队现在在外,离京师尚远,应该秘不发丧。以礼入敛、熔锡为椑,载置于舆中。而每日的进膳则如常,但日益严厉军令,使人无法预测。此外杨荣与少监海寿率先驰入南京告诉太子朱高炽讣告。抵达后,朱高炽命其与蹇义、杨士奇急议筹备事项。另在永乐末期,江浙四川有贼乱,臣议发兵平定。当时朱棣在塞外,奏摺抵达后朱棣拿给杨荣看。他表示:“愚民因官员而受苦,不得已相聚自保。如果派兵,只会使其更团结而不宜解决问题。应当派使招抚,不应当再发兵。”朱棣听从,之后果然平定盗患。杨荣虽然论事激烈,不能容忍他人过错。但遇到他人触怒明成祖,其往往能够以微言导帝意,使问题得以解决。夏原吉、李时勉等人得以不死,都御史刘观得以免除戍边,都仰赖于杨荣之力。洪熙、宣德年间明仁宗即位后,杨荣晋升为太常卿。之后再进太子少傅、谨身殿大学士。不久,再晋升工部尚书,食三份俸禄(太常寺、大学士、工部)。当时杨士奇、黄淮均辞去尚书的俸禄。杨荣、金幼孜亦固辞,不被批准。宣德元年,明宣宗即位不久,汉王朱高煦即起兵谋反。宣宗召见杨荣商讨对策,杨荣率先请宣宗帅部亲征,称:“对方认为陛下刚立,肯定不会自己出行。现在我们出其不意,以天威降临,事无不成。”宣宗于是同意此法,抵达乐安后,朱高煦投降。部队还师后,以决策论功,杨荣受上赏,赐五枚银章。宣德三年,跟从宣宗北巡边界,抵达遵化时,听闻兀良哈将骚扰边界,宣宗于是留下随从文臣,独命杨荣跟从。于是率轻骑出击喜峰口,破敌而还。两年后,晋升杨荣为太子少傅,杨荣因此辞去大学士俸禄。宣德九年,再次跟随宣宗北巡边界,抵达洗马林后班师。自明成祖攻佔交阯(现越南)并设置交阯布政使司后,该地区屡次叛变。明朝屡次发兵征讨均战败。交阯黎利派人伪请立陈氏后人。宣宗也厌恶兵战,预备答应其请求。英国公张辅、户部尚书蹇义等大臣以下数人都称,赐其无名,反而只会示弱于天下。宣宗于是召见杨士奇、杨荣商议,两人力言称:“陛下体恤百姓,不是无名之举;汉朝放弃珠崖郡,史书都以此为美谈,不是示弱。请许其方便。”于是宣宗下令命选择使者出使交阯。从此,明朝放弃交阯并罢兵,每年省出军费上亿两。
维基
杨溥(1372年—1446年),字弘济,号南杨,一号澹庵,湖广等处行中书省荆州府石首县(今湖北省石首)人。明朝内阁首辅、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与杨荣、杨士奇共称“三杨”,是仁宣之治的缔造者之一。谥文定。建文、永乐年间杨溥自幼家贫勤学。建文元年(1399年),考中湖广乡试第一名(解元);次年,联捷庚辰科二甲十八名进士,与杨荣同授翰林院编修。靖难之役后,明成祖即位,杨溥改授洗马、侍奉皇太子朱高炽。一日太子读《汉书》时,称张释之有贤才。杨溥曰:“张释之诚然有贤才,但若非汉文帝宽仁,他也无法行志”,此后杨溥特意编撰汉文帝的事编呈上。朱高炽读后大悦。之后,杨溥因丧归乡。恰逢朱棣北征、太子监国,命其赴任。永乐十二年,因为朱棣回朝后,太子迎接迟缓,招致朱棣大怒。黄淮、杨溥等侍奉东宫的官员均因此下诏狱。当时家人供食屡次断绝,而明成祖之意又难测,杨溥性命旦夕不保。然而在这样恶劣情况下,杨溥更加勤奋地阅读各类经史子集书籍,十年牢狱仍不辍。洪熙、宣德年间明仁宗即位后,杨溥得释,并升任翰林学士。朱高炽因为念及杨溥是因他而受十年诏狱之灾,对他尤其怜惜。次年,仁宗在思善门旁建造弘文阁,并选拔文臣中有学行的人担任。杨士奇举荐侍讲王进、儒士陈继,蹇义举荐学录杨敬、训导何澄。仁宗还命杨溥掌管弘文阁事,并亲授阁印。之后,擢升太常寺寺卿,仍兼职弘文阁事务。次年,朱高炽驾崩,明宣宗即位。其罢免弘文阁,并召杨溥进入内阁,与杨士奇等人共同处理机务。宣德四年,他回石首奔母丧,之后再次起用。宣德九年,晋升礼部尚书,仍然兼任其翰林学士与内阁的事务。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福建怀安人,字礼亨。永乐十三年进士。改庶吉士,授御史,有直声。宣德末官山西按察使。有告平阳王文简妖言惑众,株连三百余家,文秩乃力为辨释,存活近二千人。
维基
林文秩,字礼亨,福建闽县人。永乐十二年(1414年),林文秩中式江西乡试举人。十三年(1415年),与弟林文秸同登乙未科进士,选庶吉士,拜监察御史。宣德末,擢拔为山西按察使。有人告发平阳王文简妖言惑众,此案迁连三百馀家。文秩力辩其诬,救活近二千人。致仕卒。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四
释宗妙,字觉庵,别号堆云叟。姓赵氏,钱塘人也。父好施予,喜诵《法华》,亦尝持斋。母感异僧入梦,觉而生。妙幼性闲静,见佛像致礼唯谨。十岁落发,即从慧云正庵訚受具,既而往参灵隐空叟,命主藏室。时空叟倡道东南,妙尝分座演说,遂主嘉兴广法禅寺,久废之馀,一力新之。迁杭之万寿、报国,昔䜣公笑隐主此寺,时最号名胜。继者非其人,日以颓坏。妙至,首建万松门及方丈,翼以重屋,作舞凤楼、碧梧轩、香积厨,屋后掘地得泉,遂潴为池,构亭其上。作大悲阁,以奉观世音像,佛殿后又造大殿,刻卧佛其中,环以十弟子。土木采章,皆极巨丽,缭以外垣,凡四百丈。殚心竭力,二十馀年,而寺乃复旧观。荐为副都纲,精修力践,以振起宗风为己任。先是海昌汤镇,潮水荡激,屡坏堤岸,民不安其居。妙领名僧十二人,于其地号佛,吁请风潮,竟尔止息,卒免其患。明宣德初,入主净慈,首建三门。越五年,寺众不戒于火,大殿燬焉。乃捐资重造,历岁告成,壮丽宏伟有加于昔。中作三大像,诸天、十地皆旁侍焉,费以巨万。生平温厚凝重,道貌伟然,每升席说法,音如洪钟。四众聚观,欢喜赞叹,起其信心。济人利物,甚于为己,惓惓之怀,至老不倦。当日名公巨子,若黄少保宗豫、黄尚书宗载、王侍郎子清、周侍郎恂如、张都督以诚,皆极推许,或赠以诗文,人多荣之。妙则歉然,以为方外,不可以此相慁也。示寂于正统癸亥七月十二日,塔于南屏山阳,王真为之铭,文具寺志。
维基
萧仪(1384~1423),字德容,庵号蘖庵,乐安人,进士出身。永乐十三年乙未进士,偶然奏牍失详,被贬到交趾,行到太平府,蒙明成祖赦免,后擢至户部文选司主事,任官一年馀,成祖下诏求问宫殿被雷击焚毁一事,因此上疏批评永乐迁都是背弃明太祖。成祖大怒,遂背弃不杀上疏者之承诺,而将之收狱,逮入北镇抚司。与黄淮同为狱友三年,唱和诗作十多首,见黄淮《省愆集》中,永乐二十一年癸卯(1423)七月十九日被诛,一说病故,年四十。其侄殓骸回乡,葬乐安山湾。由其子萧超编辑其遗作,有《袜线集》二十卷,《南行记咏》四卷,正统六年辛酉(1441年)夏,萧超自乐安跋涉远来永嘉南柳寿徵庵,请求黄淮为其父亲撰墓表,由黄采书篆墓志铭,黄淮著于《归田稿》中。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05—1488
【介绍】:
明浙江太平人,名律,以字行,号复庵,晚号宜休居士。邃于性理之学,黄淮一见,遂定为忘年之交。由是声誉日起,远近交辟。历任盐城、兰阳训导,终鄱阳教谕。乞休归。有《复庵存稿》。
(《四库总目》:潜诗冲澹清婉,不落蹊径。
《静志居诗话》:汉有金马、旧渠、兰台、东观,宋有总明,陈有德教,周则虎门、麟趾,北齐则仁寿、文林,唐则丽正、集仙。开元中,始定为翰林院。其署与他公廨不同,中有徘徊精舍,四面步廊、画壁、花砖、假山、丛竹,侈金銮之秘记,建学士之新楼。汴宋玉堂尤加藻饰,洎乎南渡,虽属偏安,而省舍一新,濯缨之泉、涤砚之涧、芸香之亭、汗青之轩,以及蓬峦、松坡、兰畦、芝馆、药洞、菊径、橘洲、鹤砌,储图史翰墨于中。故论者以词臣为神仙之职也。明初旧院有修竹林,学士黄宗豫《寄东里》诗云:「一别词垣数月馀,娟娟修竹近何如?」北京既建,院设玉河桥,西堂后有井,刘文安所凿也。亭二间,凡八楹,柯学士所筑也。井在左,亭居右,至今入翰苑者,以刘井、柯亭为佳话。
田按:《竹严集》,《四库》著录仅二卷,馀所藏者十八卷,为学士四世从孙维骐所编,当为完本。学士在翰林以名节著,诗亦俊爽出尘。)
维基
尹直(1431年—1511年),字正言,号澄江,江西泰和人。景泰五年(1454年)甲戌科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成化初年,充经筵讲官,与修《英宗实录》。总裁欲革去景泰帝号,曾建议不可去除帝号。《英宗实录》修成,进侍读,任侍读学士。成化六年(1470年),上疏乞纂修《大明通典》,并续成《宋元纲目》。成化十一年(1475年)任礼部右侍郎。因父丧丁忧去职。守丧结束,起用为南京吏部右侍郎,改南京礼部左侍郎。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春,召佐兵部。针对占城王弃国来求援、贵州镇巡官邀功谎奏苗反,两事提出正确意见,而后被重用,任户部兼翰林学士,入内阁。此后为兵部尚书,加太子太保。尹直明敏博学,练习朝章,而急于进取。个性矜忌,不自检饬,与吏部尚书尹旻相恶。尹直初觊礼部侍郎,而尹旻推荐他人。尹直以中旨得之。次日遇旻于朝,举笏谢。尹旻回之:「公所谓简在帝心者。」(你是皇帝心中的人选)自是怨益深。后在南部八年,郁郁不得志,万安、彭华谋定内召入阁,却被刘旻辄持不可。诸朝臣亦皆畏直,幸其在南。成化二十二年要求推荐兵部左、右侍郎,吏部尹旻列何琮等八人。诏用何琮,而尹直以万安、彭华及李孜省力荐,中旨召还。与李孜省合作陷害尹旻父子得罪,又构罢江西巡抚闵圭,引起与论喧然不平。孝宗即位,给事中宋琮及御史许斌上报尹直自初为侍郎以至入阁,夤缘攀附,皆取中旨。孝宗于是薄其为人,令其致仕。弘治九年,尹直上表贺万寿,并以太子年当出閤,上《承华箴》,引先朝少保黄淮事,冀召对。帝却之。正德年间卒,谥文和。《明史》有传。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湖广祁阳人,字君庸,号楚石。隆庆五年进士。官御史,忤中官冯保,称病归。后复起,万历十年按陕西。时三秦荒旱,上疏请赈,全活甚众。历督漕侍郎,黄淮屡决改道,舟多覆者。荐开疏河道,粮运利之,民亦称便。累官吏部尚书。有《古今衷辨》。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末清初江南江都人,一名御寇,字兹九,号柳庭。明诸生。清顺治初,从汤若望学西洋天算之学,谓天象与人事无关,水旱地震亦纯属自然现象。又论黄淮问题,谓唯二者分流,方可除害。工诗,善画。所撰有《舆地隅说》等。卒年九十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