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明朝
卢格明 1413 — 1489
字正夫东阳人
成化辛丑进士,除贵溪知县,擢江西道御史
有《荷亭集》。
(田按,刘念台《荷亭集序》称正夫贵溪,多惠政,以母老乞归,筑荷亭三楹,键户不出,奉养外日取古人书读之。
所著《荷亭辩论》十卷,与朱子异同十六七,诚明辨之土也。
诗亦有风格。)
袁黄明 1533 — 1606
维基
袁黄(1533年12月26日—1606年8月14日)原名表字仪甫又字坤仪后改名黄更字庆远号学海又号了凡南直隶苏州府吴江县(今江苏)人,改入籍浙江嘉兴府嘉善县
万历进士,曾任主事拾遗之官,赠尚宝司少卿
崇信佛法,六十九岁时,将一生的体验写成著名的劝善文《了凡四训》。
日本学者酒井忠夫考證,袁家祖居嘉兴陶庄明代并入嘉善县),元末时家境富足。
明初,因燕王朱棣以靖难之变夺取建文帝皇位,袁家因与忠于建文帝的官员往来,被燕王抄家。
袁了凡的先祖(袁顺)倖免于难,四处逃亡,后定居于吴江
袁黄嘉靖十二年(1533)十二月十一日出生于嘉善魏塘镇,袁父(袁仁)不欲其为官,而希冀其习医。
后遇云南孔先生传邵雍皇极经世》,并为其卜算一生之荣枯寿夭。
孔先生帮他算出三场名次,童生考试第十四名、府学考试七十一名,提学考试第九名,取得生员资格。
明年赴考,三场都正确。
袁黄吓得半死。
孔先生又说,袁黄的功名将止于贡生,官至四川的一个县令,五十三岁时寿终正寝,无子。
袁黄接受孔先生之建议,放弃医学,继续科举。
隆庆三年(1569年)金陵栖霞山云谷禅师,讲行善积德,改造命运之理,还授给他《准提神咒》。
袁黄如大梦初醒,自号为了凡,以此明其悟立命之说,不欲落凡夫窠臼之志。
袁了凡曾做记功、过的表格,称之为「功过格」,功过格在晚明甚为盛行,刘宗周子张履祥更称“竟为近世时人之圣书。
隆庆四年(1570年)举人万历十四年(1586年)进士第三甲第一百九十三名,任宝坻县
后升为兵部职方司主事
此时日本朝鲜发动侵略战争万历朝鲜之役,随经略宋应昌提督李如松率兵入朝鲜
李如松与日倭谈判,佯称将赐厚禄,日倭信以为真,没有设防。
如松遂袭破日倭于平壤
袁了凡认为李如松此举有损国威,并斥责其部下滥杀无辜,冒领军功。
倭兵袭击袁了凡了凡以三千兵力击退之,而李如松却败于倭兵。
万历二十一年李如松以十项罪名弹劾袁了凡袁了凡被停职返乡。
居乡期间又参与编修嘉善县志》等。
卒年七十四岁。
天启三年(1623年)吏部尚书赵南星追叙袁黄军功,赠尚宝司少卿(从五品)。
何栋如明末清初 1572 — 1637
维基
何栋如(1572年—1637年)字充符一字子极号天玉南京留守左卫军籍常州府无锡县人明代官员,同进士出身
何栋如之先祖世居江苏无锡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徙居京师(今南京市),祖父何汝健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进士,父何湛之万历十七年(1589年)进士
何栋如出生于隆庆六年(1572年)七月初八,随父寄寓山寺读书,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甲午科应天乡试,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戊戌进士,三代皆为进士,后来他被任命为湖广襄阳府推官,与张宾王等素有往来。
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九月二十二,因被陈奉诬陷“击杀天子税使”,皇帝下诏“星夜扭解来京究问”,襄阳人赴阙为何栋如诉冤,三十五年十二月出狱后削籍回乡。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后金兵连克开原铁岭(今辽宁铁岭)何栋如上《越缨疏》请筹兵,自称“系常州府无锡县军籍”人。
天启元年(1621年)四月十一,起用为南京兵部主事,到杭州一带招募新兵,获得六千七百余人。
此时广宁失陷,何栋如继续请求出关考查形势。
乃进太仆少卿,充军前赞画。
天启二年(1622年)山海关,稳定军民情绪,重新布置防线,后金兵未敢妄动,但所召新兵惧怕出关,多逃亡。
天启五年(1625年)三月六日,因上《清诛奸党疏》得罪魏忠贤,以侵吞军饷罪被逮进京,“五彪”之一的许显纯对他滥施酷刑,他宁死不屈,最后被发配滁阳
崇祯时魏忠贤伏诛,何栋如赦还,闲居南京
崇祯六年(1633年)何栋如上《恢复辽东六议》;崇祯十年(1637年)又上《留都增设城垣疏》,受到兵部尚书范景文的重视,刘宗周亦为推荐。
然而不久后,何栋如终病逝南京
温体仁明末清初 1573 — 1638
维基
温体仁(1573年—1638年)字长卿号园峤浙江乌程县(今湖州市)南浔辑里村人,进士出身
崇祯年间担任内阁首辅。
崇祯朝阁员五十人,唯温体仁最久。
崇祯十年免职。
卒谥文忠
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温体仁中式浙江乡试第五名举人,时年二十四,补博士弟子员
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联捷进士,选庶吉士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翰林院编修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少詹事掌南京翰林院印。
天启二年(1622年)礼部右侍郎协理詹事次年回部任左侍郎
天启七年(1627年)南京礼部尚书
崇祯三年(1630年)任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进文渊阁,崇祯五年(1632年)少保兼太子太保户部尚书,进武英殿
史载体仁辅政数年,念朝士多与为怨,不敢恣肆,用廉谨自结于上,苞苴不入门。
温体仁礼部侍郎周延儒两人在崇祯帝朱由检即位之初选择阁辅时,以钱谦益收贿名义打击钱谦益,并且全力打击钱谦益同党,而被不爱党争的朱由检信任,崇祯元年(1628年)便与周延儒入阁并出任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
而后来温体仁又排挤周延儒,并出任阁辅。
温体仁善于利用朱由检的个性而当政八年,并得到朱的恩礼优渥,而且也以为温体仁是个不组党羽的孤立之士;但是「同官非病免物故,即以他事去」(同僚或者因病亡离职,或者被其他原因免职),引发朝臣的不满与批评;崇祯十年(1637年)刘宗周等人上奏指出温体仁的十二大罪,而最后司礼监太监曹化淳向朱告密,指称温体仁自有党羽,朱大惊说“体仁有党”,最后免除温体仁的阁辅之职。
崇祯十年(1637年)六月,一日温体仁正在吃饭。
忽有太监传旨,令削去温体仁官职。
崇祯十一年(1638年)温体仁病故乌程家中。
明史》有传。
何琪枝
维基
何琪枝字伯玉南直隶苏州府昆山县人
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丁酉科应天乡试举人二十九年(1601年)辛丑进士,由应天教授助教,升刑部主事
提牢日,必亲视疾苦,狱卒黄龙素虐囚而取其财,有以直言下狱者,龙酷取如故,闻琪枝将治之,箧金珠营求免。
琪枝白尚书以闻,磔于市,都人称快。
将调吏部,病卒。
琪枝性孝友,事伯父如父,弟夭,善成其妇之节。
叶向高顾宪成刘宗周诸寿贤为师友,以名节相砥砺,立朝风义卓然。
妾戴氏,死于清初乙酉战乱。
李邦华明末 1574 — 1644
维基
李邦华(1574年—1644年)字孟闇号懋明江西吉水人
明末政治人物。
生而早慧,受业于同里的东林元老邹元标万历三十一年与父李廷谏同举乡试。
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进士,授泾县知县实行常平社仓保甲诸法,有政声。
当时朝士多诋毁顾宪成邦华为之辩解,遂被指为东林党人。
奏陈法祖用人十事:“曰内阁不当专用词臣,曰词臣不当专守馆局,曰词臣不当教习内书堂,曰六科都给事中不当内外间阻,曰御史升迁不当概论考满,曰吏部乞假不当积至正郎,曰关仓诸差不当专用举贡任子,曰调简推知不当骤迁京秩,曰进士改教不当概从内转,曰边方州县不当尽用乡贡。
”没有得到回应。
万历四十四年以疾归乡。
万历四十五年,出京任山东参议
天启初年,满洲女真崛起,辽东告急。
天启二年(1622年),朝廷徵召邦华出任天津巡抚,当时山东正值徐鸿儒作乱,贼兵围攻景州邦华成功用奇兵斩俘四千多人。
光禄少卿,擢右佥都御史,官至兵部右侍郎
后来杨涟等东林党人被陆续逼害,李邦华也因阉党怀疑他要和孙承宗清君侧,因而被魏党削籍。
崇祯元年(1628年)四月,起工部右侍郎
不久在东林党人瞿式耜推荐下,改兵部侍郎协理戎政
崇祯二年(1629)四月时改为兵部尚书,综理京营戎政,同年九月,“汰京军虚冒者四千五十馀人”,又汰老弱千人,军缺非年壮力强者不录,惩治积猾的掾史官僚,原来京营每年开支米一百六十万石,李邦华节省至一百四十四万石,任内「戎政大釐」、「军容甚壮」。
十二年(1639年)四月,起用为南京兵部尚书,重定营制,汰不急之将。
崇祯十五年冬,代刘宗周担任左都御史,十六年三月九江
安抚宣称要就食南京左良玉,权宜发九江库银十五万及粮食六个月,遂退其兵。
崇祯十七年(1644年)二月李自成山西
邦华请帝固守京师,未得反应。
又曾经举明成祖北征而留时任太子明仁宗留守南京为例,建议让皇太子监军南京,但同样未得反应。
不久后,又推荐袁继咸张国维路振飞等「差有方略堪禦贼」,而史可法「饶忠胆,南方当耑委之」,但未得答覆。
十八日,外城陷,逃至文信国祠十九日内城亦陷,邦华文天祥的牌位三鞠躬,并说:“邦华死国难,请从先生于九泉矣。
”又有诗曰:“堂堂丈夫兮圣贤为徒,忠孝大节兮誓死靡渝,临危授命兮吾无愧吾。
”遂投缳而死。
太保吏部尚书谥忠文
清朝时赐谥忠肃
沈国模明末清初 1575 — 165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75—1656 【介绍】: 明末清初浙江馀姚人字求如
诸生
早年弃举业,以明道为己任。
尝从刘宗周会讲證人社。
又建姚江书院,讲述良知之学。
明亡,闻宗周不食而死,痛哭极哀,令门人重修书院,讲学益勤。
邢大忠明至南明 1575 — 1646
维基
邢大忠(1575年—1646年)字仲安号淇瞻浙江绍兴府山阴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邢大忠万历四十年(1612年)壬子科乡试第五十名举人天启二年(1622年)进士四年获授行人,七年吏部稽勋司主事,调验封、调考功、调文选主事,弹劾崔呈秀不为母亲守丧。
崇祯元年(1628年),他因双亲去世归乡,与刘宗周陶望龄讲證人学。
崇祯十年,获起用为江西南瑞佥事,擒拿在武奉山左乱的盗寇李瘦子,十二年升任四川川北道右参议时考虑形势,建立四十座堡垒,抓拿爬山虎、一翅飞等流寇;十四年四川副使十五年再调任广东岭东道副使十七年岭西道参政,释放冤狱。
弘光帝继位,邢大忠宋纪联合剿灭芝麻觔瑶族、黎族的盗犯,晋官布政使
隆武帝即位后,他和胡时忠贺登选共同得徵召,擢官太仆少卿,转任户部右侍郎;福京失守后去世,虚岁七十二。
林釬明 ? — 1636
维基
林釬(?
—1636年),字实甫号鹤台福建龙溪县人(出生于金门),探花
官至东阁大学士,曾获崇祯帝御书。
金门后垄与金城南门的林氏家庙,挂有与他相关的「探花宰相」匾额。
生于金门瓯垄位在金门前埔前面,清道光年间被风沙湮没,居民迁到下新厝附近,为现在的后垄。
,相传诞生前夕有异象,整个瓯垄湖连续鸣沸长达三天三夜。
林釬七岁丧父,随母亲改嫁而在龙溪县居住地今属漳州市龙文区蓝田街道
成长进学。
后来他以龙溪籍参加万历四十年(1612年)乡试,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登一甲第三名进士,授翰林院编修
此后任国子监司业、升国子监祭酒
当时魏忠贤一派欲私铸铜钱,打算拿走国子监的铜鼎、铜缸,被林釬阻止。
而后因为不齿宦官魏忠贤想要与孔子并列的行径,而挂冠求去。
崇祯元年(1628年)魏忠贤遭诛,林釬以原职起用,后升礼部侍郎翰林院侍读学士
崇祯七年(1634年),和枚卜、刘宗周同时召对文华殿,「用人、理财、靖寇、宁边(绥边)」四策,得到崇祯帝赏识,遂拜东阁大学士,入内阁
据说林釬因为冲淡和平,廉介自守受崇祯帝信赖,而赐御书「淡泊宁(宁)静,中正和平」八字。
但因此遭到当时内阁首辅嫉妒,故意将许多事务交由他处理,令林釬积劳成疾。
崇祯九年(1636年)卒,谥文穆,赐祭葬,入祀乡贤祠。
刘永澄明 1576 — 1612
维基
刘永澄字静之号练江南直隶扬州府宝应县人
年八岁,读宋文丞相天祥《正气歌》,设位晨夕拜。
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甲午科应天乡试举人二十九年(1601年)辛丑进士,改顺天教授,迁国子监学正,虽官闲曹,日讨论累朝典章、名臣言行,凡六曹九边职事、掌故、形势、厄塞及兵马钱谷之数,皆得其要领。
顾宪成高攀龙刘宗周文震孟友善,座主李廷机礼部尚书,奉诏条弭灾数事,永澄规以开言路,语甚切直。
大学士沈鲤数咨以时事,永澄狄仁杰张昌宗张九龄李林甫故事,权奸闻而恶之。
督漕侍郎李三才虽与东林诸正人亲善,然性豪奢,供帐陈设甚盛,闻永澄至,尽撤之,其见惮如此。
兵部职方司主事,未任卒,年三十六。
墓在塘西,文震孟为之状,高攀龙撰墓志铭,刘宗周撰《淮南赋》吊之,学者私谥曰「贞修先生」。
著有《离骚纂注》、《刘子续言》。
李为京
维基
李为京字君武浙江金华府东阳县东李人。
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丙午浙江乡试举人四十一年(1613年)癸丑进士,授工部营缮司主事,升员外郎四十七年湖广襄阳府天启时云南典试,同年进士、魏珰崔呈秀建议他和魏忠贤见面以获取超补机会,他以病推辞,其后调江西广信府,因母亲逝世回乡,和陶奭龄、刘宗周同游。
吴彦芳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徽州府歙县人字延祖
天启五年进士
莆田知县崇祯四年以治行高等擢御史
大凌河被围,疏论孙承宗,又驳逆案吕纯如辨冤之谬。
登州用兵,请设监岛中官
寻以疏荐刘宗周等削籍。
维基
吴彦芳,榜名吴彦方字延祖浙江杭州府钱塘县民籍,南直隶徽州府歙县石桥人。
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丙午浙江乡试举人天启五年(1625年)乙丑进士,初令莆田,设靖寇方略,先事伐谋,海氛旋扫,以廉卓报政,擢四川道御史,九阅月疏十一上,所论皆关切民生军国利病。
大凌被围,疏论孙承宗,又驳逆案吕纯如辨冤之谬。
登州用兵,请撒监岛中官,及刑科给事吴执御疏劾周延儒而论荐刘宗周文震孟黄道周倪元璐惠世扬诸贤,彦芳因言执御所举真君子,言侍郎李谨等皆忠良当用,通政使章光岳当斥。
帝怒其朋比行私,削籍,下法司讯,释系归。
后以闽抚题覆论靖寇功,诏赐白金,自是杜门不出。
惠世扬明末清初 1581 — 1652
维基
惠世扬(1581年—1652年)字抑之抑我号元孺陕西清涧县小岔则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
万历丁未进士,东林党人。
惠世扬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举人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进士,初授四川华阳县(今属双流县知县
因政绩卓著,擢工科给事中,转右给事中,升礼科都给事中,多有建言。
熹宗即位惠世扬以灾异陈言,参劾大学士孙如游,荐高攀龙刘宗周孙居相刘策王之寀等,又纠首辅方从哲
天启二年(1622年)大学士沈㴶配合魏忠贤大举内操,募兵隶于锦衣卫
惠世扬等上疏反对。
历官太常寺少卿大理寺少卿
天启五年(1625年)左副都御史王绍徽仿照《水浒传》的形式,编成《东林点将录》。
惠世扬名列其中,冠以“天猛星霹雳火大理寺少卿惠世扬”,与杨涟左光斗周朝瑞袁化中并称「马军五虎将」。
终于以“结交内侍”罪名下狱,严刑拷打,抗论不屈,几死囹圄。
崇祯元年(1628年),经马鸣世等讼冤,惠世扬复官。
次年,论劾尚书张鹤鸣丁忧去官。
崇祯六年(1633年),再起故官。
崇祯十年(1637年),转南京大理寺卿
崇祯十一年(1638年)兵部右侍郎,改刑部添注右侍郎
崇祯十四年(1641年),调刑部左侍郎。。
明末投降大顺,任右平章。
随即降清,任左副都御史,致仕回乡。
姜镶反清起事,绥德副总兵王永强惠世扬起兵响应。
永历七年清顺治九年,1652年)兵败米原镇,王永强自缢,惠世扬不知所终。
林玄
维基
林玄字玄之号福爱福建兴化府莆田县人
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丙午福建乡试举人,就任昌平教谕天启元年聘考秦中,多得名士。
二年(1622年)壬戌科成进士
四川富顺知县,县田赋、徭役、邮传种种害民,至,不顾谤讪,力清诸弊,以不能曲事上官,改顺天教授,转国子监助教户部主事,监兑江西
漕事以辨,屏绝一切舆挽之馈。
既还部,以郎中榷饷山海关,禁却例羡,吏不得索一钱。
崇祯五年(1632年)擢知彰德府次年大理寺副,迁寺正,转工部郎中,降宁波通判,尝摄郡符,宽和为政,事务便民,民共歌之。
秩满三年,卒于官。
著有《梵声室文集》,佥事王思任为之序,都宪刘宗周状其行。
王绩灿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江西安福人字伟奏
天启五年进士
兴化知县
崇祯四年以治行高等擢御史
给事中邓英陈奸吏私派之弊。
后以荐张凤翔李邦华刘宗周等获罪罢官。
维基
王绩灿字伟奏江西承宣布政使吉安府安福县人
万历乙卯解元,天启乙丑进士
明神宗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中式乙卯江西乡试第一名举人(解元)。
天启五年(1625年)乙丑进士
兴化县知县
崇祯四年(1631年)以治行擢监察御史
给事中邓英痛陈奸吏私派之弊。
以荐张凤翔李邦华刘宗周等获罪罢官。
张焜芳明末清初 ? — 1643
维基
张焜芳(?
—1643年),号九山浙江绍兴府山阴县人
张焜芳天启元年(1621年)辛酉科应天乡试举人崇祯元年(1628年)戊辰进士,担任福建南平县知县,有政声,升南京户科给事中
曾上奏责斥幸阉、推崇谏臣、褒奖遗孤十多道奏疏,令小人怨恨,借事重拟,崇祯帝知道其德行,只令改拟。
十一年(1638年),他疏荐黄道周惠世扬陈子壮等人,并为文震孟请恤,遭崇祯帝斥责他沽名钓誉,又因为弹劾史𡎊被攻击,降级罢职回乡。
回乡后他和刘宗周同修证人社,讲学谈经,悠然自得。
崇祯十六年(1643年),得朝廷再次起用,北上到临清时遇上清兵,不屈被害,妻金氏赴井自杀。
陈必谦明末清初 ? — 164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苏州府常熟人字益吾
万历四十一年进士
南京御史,削官里居。
崇祯初复职,巡抚河南,曾率左良玉祖宽洛阳御农民军,解任归。
思宗尝书文震孟刘宗周黄道周必谦名于御屏,称为清官。
后以工部侍郎召。
太顺军破京师,被执不降,得间亡归,卒。
维基
陈必谦(?
—1644年),字益吾号旦融南直隶苏州府常熟县匠籍。
万历四十年(1612年)壬子应天府乡试举人四十一年(1613年)联捷癸丑进士,授知辉县,仿古常平仓法,积谷赈饥。
浚卓水、万泉等河,民利赖之。
秩满入觐,御史左光斗特荐,左都御史邹元标吏部周顺昌辈争相引重。
以目眚,天启二年四月考补为南京江西道御史
值挺击、红丸二案罪人未得,特疏参戚臣郑养性及大臣之婿戚入阁者,群奸侧目,削籍归里。
崇祯初,起补南京御史,当京察,陈六事曰:正纪纲、明职业、重操守、破情面、禁借端、息党议,疏入称旨,申谕掌察诸臣,而逆案、计典遂定,然而小人之恨益深,朋党之属不解矣。
二年南京通政使司右参议
数年后,擢河南巡抚
昔日汴宋汝雒之间,所在皆有农民起事,必谦所部士卒不满千人,援剿边兵多驻雒西必谦亟檄至,令主客兵分道杀贼,边将左良玉与敌战于鄢陵张桥,又战郏县之神垕山,部将李云程鄢陵彭祖店,皆斩首不计其数。
部将赵柱战叶,馘其渠帅伪兴世王,贼攻信阳部将李国祯与知信阳州严栻却敌。
部将陈永福自陈趋沈丘,攻贼无意,贼溃为两,奔颍上巩洛之间。
必谦曰:濠颍接壤,园陵不可再惊,而西贼又不容缓图。
乃自引兵而西,命陈永福率兵赴颍力战,贼走黄州,西贼亦奔雒西
永宁灵宝告急,必谦别将永宁,而自救灵宝,贼依朱阳山而阵,我师薄之,贼溃走,死川谷皆满。
别将亦败贼于河底村,两县得完。
已而贼帅伪号闯王者拥众出关,又有号八大王、整齐王者数万众共寇河南
必谦率边将祖宽左良玉等救之,战于嵩之九皋山,又大战于汝州之圪料镇,斩贼闯塌天、整齐王二魁,贼皆溃走。
或西入,或南入,而闯王则由汝宁入南直界以去。
当是时,贼惟伪闯王最为枭雄,必谦谓先擒闯,馀党自溃,遂上疏乞敕督师总理镇守诸文武大臣,会诸道兵先剿闯贼一部总理兵部侍郎常州卢象升亦誓与必谦戮力讨贼,刻期进兵。
会贼别部复自秦楚分道入寇,雒下大震,闯贼知我有西顾忧,复进窥归德开封
必谦督诸将迎击,贼败走,西贼闻亦气夺。
必谦度闯贼必西,分兵汝雒,设险以待,贼果西,边将王进忠、祖大乐、左良玉部将汤九州等前后夹击,破之。
会楚郧二抚不能同心,又京师戒严,边帅在河南者皆召入,贼势复猖。
必谦与贼转战宛雒之间,斩贼伪扫地玉,擒伪军师金龙腾,饶有劳绩,执政以盟门户计忌其成功,必谦荐陈永福战功,多劾左良玉部将不用命,皆不报,遂以该抚堕计,土寇不戢二事为罪,解任归。
必谦归而河南益不可问矣。
崇祯帝曾在御屏上书写天下清官四人,首为文震孟,次即必谦,次刘宗周黄道周
久之,思必谦废弃非罪,召为工部侍郎,督修明永陵暨皇贵妃坟。
坟例费三十余万,必谦以军需孔急,奏请省三之二,疏荐祥符史可法可大倚任。
工部尚书,未几而三月十九日之难作矣。
必谦被执,清军入关,得间逃亡归乡,发愤病死。
必谦少有清望,与顾宪成高攀龙文震孟等人交好,诸正人成推许之。
性好论时艺,自河南归,犹与士子论文,娓娓不倦。
吴麟徵明末 ? — 1644
麟徵字来王号磊斋海盐人
天启壬戌进士,累官吏科给事中
同官章正宸庄鳌献以建言下狱,徵疏救。
庚辰大计,与祁彪佳矢志澄清,时论快之。
时盗贼猖獗,民生凋瘁,屡乞身任危疆,不许。
又请整饬江南,为京师应援。
假南司马以权,为群议所阻。
贼既陷秦,前后屯失守。
宁、远孤悬二百里外,三面皆绝域,守禦甚难。
督抚镇臣请撤,宁远兵守关门,廷议不决,徵独言撤宜。
又为议数百言,约六科共陈之。
诸人不肯署名,遂独疏其事。
疏留中,遂寝。
客有周生者,劝徵去;曰:去,素志也。
今既任事,事急矣,可死,不可去也。
甲申三月,迁太常少卿
流寇将逼,乃发徵前撤宁远疏,立诏赴援京师
十五日,徵奉命守西直门
十七日,贼至城下,攻甚急,为冲棚撞城,廨舍皆坏。
徵引门为楯,门被三矢,矢贯木,徵屹然不少却。
是夜天微雨,贼发大炮,碎几案,徵端坐自若。
十八日,贼伪树勤王旗叩门,中官欲纳之,徵麾卒推石塞门。
俄而兵部骑士持帜请出,徵亦拒之,复以重赏购健儿缒城,杀贼百馀人,贼大至,徵至午门,遇相魏藻德,告曰:事去矣,愿见天子。
曰:上入宫,谁为趣起?
今火石轰然,城雉严峻,何遽言事去?
曰:此声自贼阵,非内禦也。
曰:姑还守所。
明日,司马门议之。
徵度不能达,望阙叩头,号泣而去。
十九日,贼从德胜门入,徵徒步归邸,邸已为贼据,因入道左三元祠,欲自经,家人请待祝孝廉至一诀,徵许之。
二十日祝渊至,徵酌酒慷慨与别曰:昔吾登第,梦一褐衣人咏文丞相零丁洋诗,曰:此刘宗周也。
数实为之。
今老矣,山河破碎,不死何为?
相对泣下。
因揭祠壁败楮篝灯,作书付家人,命褫服,以单衾殓。
又与兄麟瑞书,嘱诸子勿就科举,及处家事,各有条理,遂投缳而绝。
后赠兵部侍郎谥忠节
夫当明之季,寇躏中原,溃陷相望,关外所存止于六城,其轻重缓急,不待智者辨之。
此时果从公议,急撤重兵,诚救时之良策。
而庸臣不知释疆场之忧,救堂奥之急。
迨贼势压京,始言远撤,措手无及,而国以亡矣。
维基
吴麟徵(?
—1644年),字来五又字圣生号磊斋浙江嘉兴府海盐县人,军籍,明末政治人物,北京城破后自缢殉国。
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应州郡试时,两兄弟“名誉日闻”、“共为州里所慕”。
四十六年(1618年)吴麟瑞吴麟徵兄弟皆中戊午科举人天启二年(1622年)壬戌进士
礼部观政三年十月江西建昌府推官四年江西乡同考官六年丁忧归里。
守丧期满,崇祯二年(1629年)福建兴化府推官三年福建乡试同考官
生平不蓄私产,两袖清风。
崇祯五年(1632年)吏科给事中管皇城,有直言之名。
八年(1635年)丁父忧,上疏乞假葬父,数年后方还朝。
十一年(1638年)起复为兵科右给事中,弹劾吏部尚书田唯嘉贪赃,田唯嘉罢官。
再迁刑科左给事中,又因继母黄淑人丧事去职。
服阕,十五年(1642年)起为吏科都给事中
十七年(1644年)春太常寺少卿
不久,李自成大军逼近京师吴麟徵奉命守西直门
敌军猛攻,吴麟徵紧急入朝禀报,至午门魏藻德阻拦,返回西直门
翌日,城陷。
邸宅已被敌兵佔据,于是道旁祠,作书诀家人曰:「祖宗二百七十馀年宗社,一旦至此,虽上有亢龙之悔,下有鱼烂之殃,而身居谏垣,无所匡救,法当褫服。
殓用角巾青衫,覆以单衾,以志吾哀。
」解带自缢,被家人救醒,央求其先与好友祝渊诀别。
再翌日,吴麟徵祝渊慷慨陈词:「忆登第时梦隐士刘宗周吟文信国零丁洋》诗,今山河碎矣,不死何为!
」再度自缢。
兵部右侍郎谥忠节
清朝赐谥贞肃
明史》有传。
陈龙正明末 1585 — 1645
维基
陈龙正(1585年—1645年)原名陈龙致字惕龙号发郊几亭浙江嘉兴府嘉善县人
明末理学家。
苏州府吴江县学生福建按察使陈于王之子。
师事吴志远、高攀龙
天启元年(1621年)辛酉顺天乡试经魁,名列第三。
崇祯七年(1634年)甲戌进士十年二月中书舍人
时政事尚综核,中外争为深文以避罪,东厂缉事尤冤滥。
十一年龙正养和、好生二疏,阴指东厂事。
十三年应诏奏事,亦主“听言省刑”。
十五年疏言理财以垦北方荒地为良策。
旋被劾为伪学。
帝初不问。
十七年正月左迁南京国子监丞
安宗立,用为礼部祠祭司员外郎,不就。
弘光元年(1645年)六月,清军攻陷南京龙正身已有疾,药粒俱废,绝食达七日之久,临终前还云“死如念翁(刘宗周),倒也干净”。
门人私谥文洁
有《几亭文集》等。
李如璨明至南明 ? — 1645
维基
李如璨(?
—1645年),又作李汝灿字用章衡峤江西南昌府南昌县葛溪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李如璨天启元年(1621年)举人崇祯元年(1628年)进士,授湖广蕲水知县,转任刑科给事中
崇祯十年(1638年)闰正月,因为朝廷渴求直言,他上陈回天四要,谈论财用政要弊病,大意指:「国家祖制原本是好的。
但自从不用军而设兵,人民开始不得安身;自从屯军不耕而收饷,农夫开始不得维生
有兵不练习,士兵增加而饷粮减少;有饷不核查,饷粮多而多假冒士兵。
近来核实使四出查核,而屡闻他们聚敛饷粮,冒名占有者没有又减少,可谓有才能吗!
魏呈润詹尔选李化龙刘宗周都是一上表问题就遭罢黜,今天皇上下诏求直言,若能倘赦免他们,收为左右,那样直言可以不求而至。
辅成君道,尤其在于大臣,今天大臣瞻前顾后,结党营私,又怎能怪经常发现盗贼啊。
崇祯帝怒,将李如璨入狱及削籍。
黄道周营救未果。
弘光帝继位,起用李如璨继续担任刑科给事中,清军破南京,他身著丧服,伤心哀号,作祈死文以祈死,不久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