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库 明朝
维基
吕坤(1536年10月24日—1618年7月24日),字叔简,号抱独居士、心吾、新吾,河南宁陵县人(今属河南商丘),明朝官员、思想家,写有《呻吟语》,因被捲入国本之争,“第一次妖书案”中,有心人说吕在阿谀郑贵妃,吕坤怒而辞官返乡,官至刑部侍郎。天启初年,追赠刑部尚书。据《吕李姓源碑》载,其先祖是元末菜农,因向明军报信而立功,得到朱元璋奖赏,并诏其回乡安居,然而朱元璋在手诏中误将“吕”姓写作“李”。至吕坤时,方上奏将“李”姓改回“吕”姓。嘉靖四十年(1561年),吕坤中河南乡试第三,隆庆五年(1571年)会试中式,但因母亲去世,回乡服丧。万历二年(1574年)守丧期满,补应殿试,中三甲第50名,同赐进士出身,出任山西省襄垣知县,万历四年(1576年)调大同县知县。万历六年(1578年)升吏部主事,之后多年没有升迁,于此期间结识杨东明 (万历进士),吕坤长子吕知畏并娶东明长女为妻。万历十五年(1587年)升任山东济南道参政。万历十七年(1589年)迁按察使,万历十九年(1591年)升陕西右布政使,隔年以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山西。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吕坤升左佥都御史,次年升刑部右侍郎,不久转左。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上《忧危疏》劝明神宗励精图治:“自万历十年以来,无岁不灾,催科如故。……今国家之财用耗竭可知矣。数年以来,寿宫之费几百万,织造之费几百万,宁夏之变几百万,黄河之溃几百万,今大工、采木费,又各几百万矣。”吕坤还在疏中言采矿一事:“朝廷得一金,郡县费千倍。”皇帝不予理会。吕坤在山西按察使时,辑录历史上的贤媛淑女事迹,撰成《闺范图说》,由宦官陈矩带入宫内,受到明神宗赞赏。之后朝廷出现国本之争,朝臣支持皇长子常洛,但神宗宠信郑贵妃,并打算把郑贵妃所生的皇三子常洵立为太子。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有匿名者撰题《忧危竑议》,号称《闺范图说》之跋,广传京师。文中称吕坤与外戚郑承恩、户部侍郎张养蒙,山西巡抚魏允贞等九人结党依附郑贵妃。给事中戴士衡弹劾吕坤通过郑承恩向郑贵妃献书,交结宫禁,包藏祸心。最后御史赵之翰进言,认为武英殿大学士张位为主谋,张位被免职,张的人马礼部侍郎刘楚先、右都御史徐作免官,国子祭酒刘应秋出京,给事中杨廷兰、礼部主事万建昆谪戍典史,是为“第一次妖书案”。吕坤对官场黑暗深为不满,称病退休。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病逝于家,之前将其未刊行的手稿焚烧。卒葬宁陵县东南。天启元年(1621年),追赠为刑部尚书。
维基
叶初春(1541年—1618年),字处元,直隶苏州府吴县(今属苏州市)人,民籍,官至礼科左给事中。因参与“国本之争”撤职。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甲子科应天府乡试第二名。万历八年(1580年)庚辰科三甲第一百八十三名进士。次年任广东顺德县知县,升礼科左给事中。万历二十年(1592年)正月,礼科都给事中李献可偕六科诸臣上疏请求为神宗长子朱常洛举行“豫教之典”。神宗大怒,指摘其误书弘治年号,违旨侮君,贬一秩调外,其馀人等夺俸半年。大学士王家屏将御批封还,神宗愈加不满。吏科都给事中钟羽正、吏科给事中舒弘绪均上疏支持李献可。神宗将弘绪调职南京,羽正及献可以调任边远地区杂职。大学士赵志皋论救,被斥责;吏科右给事中陈尚象又争,贬斥为民。户科左给事中孟养浩,御史邹德泳,户兵刑工四科都给事中丁懋逊、张栋、吴之佳、杨其休,以及叶初春等人各自上疏求情。神宗怒不可遏,命将孟养浩廷杖一百,除名。邹德泳、丁懋逊、张栋、吴之佳、叶初春等六人贬一秩,外放为官。李献可、钟羽正、李弘绪除名。
维基
焦竑(1540年—1620年),字弱侯,号澹园,又号漪园,世称澹园或漪园先生、焦太史。南京旗手卫人,祖籍山东日照。明代状元、史学家。焦氏四世祖焦朔随大将军徐达征战。焦竑生于世宗嘉靖十九年(1540年),自幼刻苦向学,博极群书。十六岁应童子试,以第一名选为京兆学生员,受到试官及南直隶督学使者赵方泉等的赏识。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甲子科乡试中式举人,时年二十五岁。此后连续七次会考,都名落孙山。直到二十五年后的万历十七年(1589年),焦竑方中会试,殿试高居一甲第一名(状元),授翰林院修撰。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担任太子朱常洛讲官,进《养正图说》一册。郭正域因焦竑没有与他商量这件事,认为焦竑是沽名钓誉。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任乡试主考官,将落榜之徐光启提拔第一,并拍案叹曰:“此名世大儒无疑也。”。由于个性梗介疏直,得罪不少政要。次相张位更视焦竑为眼中钉,必欲除之而后快。后来被曹大咸、杨廷兰等检举“以举子九人文多险诞语”,贬为福宁州(治所在今福建霞浦)同知。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赴福建福宁州上任。次年全国官员大计,焦竑又被考以“浮躁”评语,遭“镌秩”。最后决定辞官,此后归家不出,专心著述。好友管志道说:“焦殿撰漪园丈之不为世所容,则愚已逆料其必然矣!”万历三十年(1602年),意大利人利玛窦来华传教,曾拜会过焦竑。泰昌元年(1620年)去世。安宗时追谥文端。
维基
涂杰(1547年—?),字汝高,江西承宣布政使司南昌府新建县军籍,南昌县人(今江西省南昌市)。隆庆四年(1570年)中式庚午科江西乡试第九名举人。隆庆五年(1571年)联捷辛未科会试第二百七名,三甲第二百二十二名进士,授浙江龙游县知县。万历五年(1577年),任广西道监察御史。万历十年,改任浙江道监察御史。后兼任湖广巡按。万历二十年,担任光禄寺少卿。万历二十一年,国本之争矛盾开始激化,明神宗加快改立进程,下诏三王并封(皇长子朱常洛、皇三子朱常洵和皇五子朱常浩一并封王)。当时光禄丞朱维京、给事中王如坚上疏率先反对。明神宗大震怒,两人被贬戍边。随后涂杰、王学曾继续上疏,两人均被斥为民。此事激起群臣更多反对,最终迫使大学士王锡爵辞职、明神宗收回前命。天启二年(1622年),明熹宗赠涂杰太常寺少卿。天启三年,赠大理寺卿。
维基
吴之佳(1548年—1605年),字公美,直隶苏州府长洲县人,民籍。官至刑科都给事中,因国本之争撤职。应天府乡试第一百一名。万历八年(1580年)庚辰科进士。初为湖广襄阳县知县。以治行徵。累官刑科都给事中。万历二十年(1592年)正月,礼科都给事中李献可偕六科诸臣上疏请求为元子朱常洛举行“豫教之典”,神宗大怒,指摘其误书弘治年号,违旨侮君,贬一秩调外,其馀人等夺俸半年。大学士王家屏将御批封还,神宗愈加不满。吏科都给事中钟羽正、吏科给事中舒弘绪均上疏支持李献可。神宗将弘绪调职南京,羽正及献可以调任边远地区杂职。大学士赵志皋论救,被斥责;吏科右给事中陈尚象又争,贬斥为民。户科左给事中孟养浩,御史邹德泳,户兵刑工四科都给事中丁懋逊、张栋、吴之佳、杨其休,礼科左给事中叶初春,各自上疏救。神宗怒不可遏,命将孟养浩廷杖一百,除名。邹德泳、丁懋逊、张栋、吴之佳等六人贬一秩,外放为官。李献可、钟羽正、李弘绪除名。吴之佳与叶初春、张栋均为苏州府人,史称「吴中三谏」。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吴之佳病卒。天启初年,追赠太仆寺少卿。
维基
孙如游(1549年—1624年),字景文,号鉴湖。浙江馀姚县人。宸濠之乱中殉国的都御史孙燧曾孙。万历乙未进士。天启年间累官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万历四年丙子科浙江乡试第六名举人,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进士,选庶吉士,二十五年升翰林院检讨,编纂六曹章奏。三十一年典试湖广,三十三年充册封正使。历升右春坊赞善、掌南京翰林院印右赞善、右谕德、右庶子、詹事府少詹事、詹事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四十三年累官礼部右侍郎,主管部务。明神宗驾崩,以顾命大臣辅佐明光宗,曾挫败郑贵妃、李选侍篡权阴谋。后又辅佐明熹宗,被钦点为东阁大学士,参与明廷机务。宦官魏忠贤掌权后,提出辞职。家居四年后卒。赠少保,谥文恭。
维基
吕兴周(1550年—?),字维师,广西桂林中卫官籍湖广武昌府大冶县人。广西乡试第九名,万历五年(1577年)丁丑科会试第八十五名,登二甲第三十八名进士。授礼部祠祭司主事,后迁员外、郎中。当时福藩朱常洵因母亲郑贵妃得竉,阴谋夺嫡,明神宗打算三王并封,吕兴周上疏为皇长子朱常洛争取。十九年(1591年)闰三月,转光禄寺少卿,十二月再擢升为应天府丞。
维基
涂乔迁(1550年—1632年),字伯友,号声宇,江西南昌府南昌县人。万历十六年(1588年)戊子科江西乡试举人,万历十七年(1589年)联捷己丑科进士。任合肥县知县,擢山东道监察御史,适有三王并封之旨,朱维京、王如坚因上疏遣戍。乔迁益抗章力争。已长安雷火地震,乔迁申言灾不虚生,皆因国本未建,语甚切直,寻以他事降典史。光庙改元,特起勋丞。天启元年(1621年),升光禄寺少卿,改太仆少卿。天启二年因上书辽东事升右通政,四年改南太仆寺卿。适范济世为操江都御史,诡言南监马诸库藏积镪百馀万,非内臣搜括不可得。珰喜,遣其养子胡良辅等至,索所称百馀万,实无有,自运使至营役俱以追赔收逮,复坐索二十六万于太仆。乔迁曰:南太仆无藏镪久矣,岁折价二十六万七千,各府州已如期尽输之北部矣。虚派以杀人,吾不忍。良辅恚曰:如君言,何以复厂公。时方有建祠之事,良辅曰:若建祠于关山,可以报命。不从,迫之。乔迁曰:吾头可断,祠不可建也。良辅恚甚曰:安用若,吾辈自成之耳。乔迁曰:太仆署在此,若鼠辈敢尔,若视吾髯在乎!髯起如戟,良辅仓皇归,以语逆珰。未几,指为门户削夺。乔迁和易近人,居乡待长幼皆以礼,而抗直不避权贵,其天性然也。崇祯中复原官,议起用卒。
维基
李献可(1553年—?),字尧俞,号松汀,福建泉州府同安县人,民籍。福建乡试第二十五名。万历十一年(1583年)癸未科会试第三十六名,登进士第三甲第十五名进士。除武昌推官,任户科给事中、礼科都给事中。万历二十年(1592年)正月,李献可偕六科诸臣上疏请求为元子朱常洛举行“豫教之典”,神宗大怒,指摘其误书弘治年号,违旨侮君,贬一秩调外,其馀人等夺俸半年。大学士王家屏将御批封还,神宗愈加不满。吏科都给事中钟羽正、吏科给事中舒弘绪均上疏支持李献可。神宗将弘绪调职南京,羽正及献可以调任边远地区杂职。大学士赵志皋论救,被斥责;吏科右给事中陈尚象又争,贬斥为民。户科左给事中孟养浩,御史邹德泳,户兵刑工四科都给事中丁懋逊、张栋、吴之佳、杨其休,礼科左给事中叶初春,各自上疏救。神宗怒不可遏,命将孟养浩廷杖一百,除名。邹德泳、丁懋逊、张栋、吴之佳等六人贬一秩,外放为官。李献可、钟羽正、李弘绪除名。
维基
郭正域(1554年—1612年),字美命,号明龙,湖广江夏县人,东林党人。万历十年(1582年)壬午科湖广乡试第十八名。万历十一年(1583年)会试第四十二名,登进士第二甲第二十七名。选庶吉士,任翰林院编修。郭与沈鲤善,而瞧不起沈一贯,与一贯有过节。万历三十年(1602年)任詹事,曾为太子朱常洛讲官。时值寒冬,太监不给太子生火取暖。朱常洛冻得浑身发抖,郭正域怒斥太监,太监们才给他生火。升任礼部侍郎,常管翰林院。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三月,礼部尚书冯琦病故,由郭正域代理尚书。同年楚太子案,主张判别实情,得罪沈一贯,郭正域只好辞官。而后的“第二次妖书案”狱起,差点被沈一贯害死,在太子与东厂提督陈万化的运作下,郭才得以倖免。郭正域博通载籍,勇于任事,有经济大略,自守介然,故人望归之。惜扼于权相,遂不复起,于万历四十年(1612年)病卒。
维基
钟羽正(1554年—1637年),字叔濂,号龙渊,山东青州府益都县钟家庄人。晚明政治人物。万历四年(1576年)丙子科山东乡试第二名举人。万历八年(1580年)庚辰科进士。出任河南滑县知县,多有惠政。徵授礼科给事中。迁工科左给事中,出视宣府边务。以受贿劾罢兵部左侍郎、宣府巡抚许守谦、副总兵张充实等官员。还京,升任吏科都给事中。劾礼部侍郎韩世能,蓟辽总督蹇达,大理少卿杨四知、洪声远不称职,杨四知、洪声远因此贬谪。万历二十年(1592年)正月,礼科都给事中李献可偕六科诸臣上疏请求为神宗长子朱常洛举行“豫教之典”。神宗大怒,指摘其误书弘治年号,违旨侮君,贬一秩调外,其馀人等夺俸半年。大学士王家屏将御批封还,神宗愈加不满。钟羽正与吏科给事中舒弘绪均上疏支持李献可。神宗将弘绪调职南京,羽正及献可以调任边远地区杂职。大学士赵志皋论救,被斥责;吏科右给事中陈尚象又争,贬斥为民。户科左给事中孟养浩,御史邹德泳,户兵刑工四科都给事中丁懋逊、张栋、吴之佳、杨其休,礼科左给事中叶初春,各自上疏救。神宗怒不可遏,命将孟养浩廷杖一百,除名。邹德泳、丁懋逊、张栋、吴之佳等六人贬一秩,外放为官。李献可、钟羽正、李弘绪除名。钟羽正回乡闭门读书,家居近三十年。光宗即位,起用为太仆寺少卿,尚未就职,改本寺正卿。天启二年(1622年),吏部拟定钟羽正为左副都御史,羽正不愿位居佥都御史冯从吾之上,受佥都御史,而将让副都御史让与从吾。不久,改户部右侍郎,监督仓场。天启三年(1623年)春,官工部尚书。以“委身门户”之罪被削,职夺官。崇祯时平反,复原官。《明史》有传。与邹元标、冯从吾等人并称“西台三正人”。
维基
姜镜(1555年—1618年),字永明,浙江绍兴府馀姚县人,民籍。万历浙江乡试解元,联捷进士。死后追赠光禄寺卿。万历十年(1582年)壬午科浙江乡试第一名举人。万历十一年(1583年)联捷三甲第一百零五名进士。授行人司行人,升礼部主事,历官礼部主客司员外郎,十九年五月与礼科给事中孟养浩主考福建乡试。升精膳司郎中,二十年(1592年)十一月弹劾司礼监太监田义,并论及大学士赵志皋,被以造言诳惑,夺职为民。越十五年,朱常洛确立皇太子之位,推恩改冠带闲住。又越十二年,卒于家。二年后光宗即位,追赠光禄寺卿。
维基
萧近高(1555年4月8日—1630年11月24日),字抑之,号九生,江西庐陵县(今江西省吉安市)人。万历乙未进士,官位最高曾到工部侍郎。万历十九年辛卯科江西乡试第二十三名举人,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乙未科进士。被授予中书舍人职位。擢升为礼科给事中。职位多次变动后成为刑科都给事中。因自己请求外出任官,被任命为浙江右参政,尔后升迁为按察使。之后因为抱病而离任。返回后起任为浙江左布政使。他在所到的地方皆因品行高尚而闻名。泰昌元年(1620年)被征召为太仆寺卿。明光宗暴病而亡之后,官员们在朝廷上议论「红丸案」,萧近高称崔文升、李可灼应当被斩首,方从哲应勒令其返回家乡,张差谋逆一事证据确凿,不能因为他疯癫而免于惩罚。之后他历任工部左侍郎、右侍郎。天启二年(1622年)冬天,因为染病而离任。天启五年冬(1626年),被起用为南京兵部,并拟定为左侍郎。他极力推辞却不被允许。当时魏忠贤势力庞大,萧近高不愿意出任官职,拖延了很久,被给事中薛国观弹劾而失去职位。崇祯初年,官职恢复,却逝世于家中。著作有《三草集》。
维基
董其昌(1555年2月10日—1636年10月26日),字玄宰,号思白、思翁,别号香光居士,直隶华亭县(今上海松江区)人。书画家。万历己丑进士,官至南京礼部尚书。与邢侗、张瑞图、米万钟合称晚明四家。嘉靖三十四年正月十九日(1555年2月10日),董其昌生于南直隶松江府上海县(今属上海市)董家汇,早年在平湖城西门冯大参家坐馆当过塾师,爱好参禅曹洞宗,与新埭镇泖口陆兆芳友好。隆庆五年(1571年),十七岁参加松江府会考,因松江知府衷贞吉认为董写字太差,只得第二名,从此发愤临池,从学于陆树声、莫如忠等,得益不少。万历七年(1579年)参加应天乡试,见王羲之《官奴帖》唐摹本,惊叹不已。万历十六年(1588年)参加戊子科顺天乡试第三名举人。万历十七年(1589年)己丑科第二甲第一名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入翰林院学习,礼部左侍郎田一俊病故,护丧到田氏的家乡福建,万历二十年(1592年)春,获授翰林院编修。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皇长子朱常洛出阁讲学,充任讲官。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任湖广按察司副使。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出任湖广提学副使。泰昌元年(1620年)明光宗即位,为太常寺少卿、掌国子司业事。天启二年(1622年)参修《泰昌实录》。天启五年(1625年)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天启六年(1626年)辞官。崇祯四年(1631年)任礼部尚书、掌詹事府事,同阉党阮大铖过从甚密。崇祯九年九月二十八日(1636年10月26日)戌时,董其昌病逝于松江居所,享寿八十一岁。身后谥文敏。
维基
冯从吾(1556年—1627年),字仲好,号少墟,陕西长安(今西安市)人,同进士出身,官至工部尚书。万历十七年(1589年)登己丑科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十九年八月授河南道监察御史。巡视中城,有宦官求见,但被他拒绝。礼科都给事中胡汝宁奸诈狡猾,多次弹劾不去。冯从吾揭发他作奸犯科之事,遂被调往外地。当时正值考核外官政绩之时,冯从吾严格巡查,贿赂受请之事便不再发生。万历二十年(1592年)正月,冯从吾上疏告戒明神宗:“陛下郊庙不亲,朝讲不御,章奏留中不发。试观戊子以前,四裔效顺,海不扬波;己丑以后,南倭告警,北寇渝盟,天变人妖,叠出累告。励精之效如彼,怠斁之患如此。近颂敕谕,谓圣体违和,欲藉此自掩,不知鼓钟于宫,声闻于外。陛下每夕必饮,每饮必醉,每醉必怒。左右一言稍违,辄毙杖下,外庭无不知者。天下后世,其可欺乎!勿以天变为不足畏,勿以人言为不足恤,勿以目前宴安为可恃,勿以将来危乱为可忽,宗社幸甚。”神宗盛怒,想要在大殿之上杖责冯从吾。恰逢仁圣太后寿辰,加上阁臣们竭力化解才得以倖免。随即便告老还乡,后被起用为巡查长芦等地盐政。冯从吾洁身自好,任内惠利商人,违法乱纪之事均有所收敛。不久,冯从吾返回京师,适逢神宗因军政之事大罢谏官。冯从吾也因而被革职,仍然是因为之前上疏谏言的缘故。冯从吾生性纯朴诚实,有志于濂、洛之学,受业于许孚远。罢官归乡后,闭门谢绝客人来访,拿来古代贤人可以作为人们行为规范的言简意赅的语句,体察考验自己的身心,学问造诣更加精深。在家闲赋了整整二十五年。万历四十八(1620年)明光宗登基。冯从吾被起用为尚宝卿,后晋升为太仆寺少卿,因为兄长去世而未赴任。不久改任大理寺少卿。天启二年(1622年)擢左佥都御史。不到两个月,又升任左副都御史。廷议梃击、红丸、移宫等三大案,冯从吾说:“李可灼以至尊尝试,而许其引疾,当国何心!至梃击之狱,与发奸诸臣为难者,即奸人也。”自此以后朝中群小皆畏惧他。不久,与邹元标共同创建了首善书院,召集志同道合的人在这里讲学,给事中朱童蒙上疏诋毁书院。冯从吾说:“宋之不竞,以禁讲学故,非以讲学故也。我二祖表章《六经》,天子经筵,皇太子出阁,皆讲学也。臣子以此望君,而己则不为,可乎?先臣守仁,当兵事倥偬,不废讲学,卒成大功。此臣等所以不恤毁誉,而为此也。”于是冯从吾再次称病求归,明熹宗温言安慰挽留。但是给事中郭允厚、郭兴治又相继努力诋毁邹元标。冯从吾又说:“臣壮岁登朝,即与杨起元、孟化鲤、陶望龄辈立讲学会,自臣告归乃废。京师讲学,昔已有之,何至今日遂为诟厉?”于是再次上疏请求归乡。天启四年(1624年)春,起任南京右都御史,都接连推却不任。被熹宗召见授予工部尚书。恰逢赵南星、高攀龙等人相继离开朝廷,冯从吾连续上疏,极力请辞,熹宗遂同意其致仕。天启五年(1625年)秋,魏党张讷上疏诋毁冯从吾,冯从吾被革职。同乡人王绍徽向来对冯从吾怀恨在心,等到他成为吏部官员,就立刻派遣乔应甲任陕西巡抚,想搜集各种罪證获罪于他,但都没有收穫。于是便毁掉了书院,推倒了圣贤塑像,将其扔到了城墙边角。冯从吾不能忍受心中怒火,得病去世。崇祯初年(1628年)明思宗恢复冯从吾官职,并追赠其太子少保,谥恭定。与邹元标、钟羽正等人并称“西台三正人”。
维基
周应宾(1556年—1626年),字君贶,又字嘉甫,号寅所,浙江鄞县人,明朝大臣、学者。。出自明朝宁波府鄞县西乡(今宁波市海曙区)高桥新庄地方望族新庄周氏,祖父周萃,父亲周仁,字子重,号弘宇。母陈氏,封淑人。伯父周保,隆庆五年(1571年)辛未科殿试金榜登进士第。侄周晋昌。周应宾少时嗜书如命,为人忠厚老实,不善言辞。周应宾于万历四年中式浙江乡试第八十名举人,二十八岁登万历十一年(1583年)癸未科会试第十八名,第二甲第一名进士,相传本应钦点为第一甲第一名(状元),但因当时朝中内阁大学士余有丁为其同乡的鄞县人,遂回避移入二甲第一名(传胪)。被选为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历任国子监司业、右中允、右谕德掌南京翰林院事、右庶子、詹事府少詹事、詹事府詹事,讲筵时多有讽谏之言。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迁礼部右侍郎,掌翰林院事、东宫侍班。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教庶吉士。万历三十三年(1604年),因母亲病逝服丧回乡,居乡十六年,埋头著作。明光宗即位后,复起用,升南京礼部尚书,任上向明光宗奏申饬学政四事。天启二年(1622年)八月,改任礼部尚书,掌詹事府事。天启三年(1623年)九月,加太子太保,致仕。天启六年(1626年)二月十七日,卒于乡。身后赠少保,谥文穆。
维基
杨其休,字振孙,山东济南府青城县人,军籍。山东乡试第十二名,登三甲第十七名进士。累官工科都给事中。万历二十年(1592年)正月,李献可偕六科诸臣上疏请求为神宗长子朱常洛举行“豫教之典”。神宗大怒,指摘其误书弘治年号,违旨侮君,贬一秩调外,其馀人等夺俸半年。大学士王家屏将御批封还,神宗愈加不满。吏科都给事中钟羽正、吏科给事中舒弘绪均上疏支持李献可。神宗将弘绪调职南京,羽正及献可以调任边远地区杂职。大学士赵志皋论救,被斥责;吏科右给事中陈尚象又争,贬斥为民。户科左给事中孟养浩,御史邹德泳,户兵刑工四科都给事中丁懋逊、张栋、吴之佳、杨其休,礼科左给事中叶初春,各自上疏援救。神宗怒不可遏,命将孟养浩廷杖一百,除名。邹德泳、丁懋逊、张栋、吴之佳等六人贬一秩,外放为官。李献可、钟羽正、李弘绪除名。
维基
贾名儒(1556年—?),字聘甫,直隶真定府真定县人,军籍。顺天府乡试第一百二十六名,万历十一年(1583年)癸未科会试第二百二十三名,登三甲第一百九十名进士。十七年十月考选河南道御史,十九年巡视漕运,万历二十年(1592年)正月,李献可偕六科诸臣请豫教皇长子朱常洛被斥,贾名儒特疏力争,被谪边方。天启初年,赠光禄少卿。
维基
何乔远(1558年—1632年),字稚孝,号匪莪,隐居镜山,人称镜山先生,福建泉州府晋江县衮绣铺东街菜巷(今日泉州市鲤城区)人。曾任主事、郎中、经历、光禄寺少卿、光禄卿、通政使、南京工部侍郎等官。年七十四。赠工部尚书。著有《闽书》、《名山藏》等。其父何炯是著名学者。何乔远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出生于江西安福县学,少时从父习文,稍长,读书过目成诵。万历四年(1576年)与兄何乔迁同举丙子科乡试,万历十年(1582年)父殁于家。万历十四年(1586年)中丙戌科进士,因母林氏去世,乃归家守孝。万历十六年四月,孝满后选授刑部云南司主事,每折大狱,人服明允。历官礼部仪制郎中。国本之争,神宗欲封皇长子常洛为亲王,而非太子,乔远力争其不可。万历二十二年(1596年),因属吏校对奏章失误,以“奏牍不恭罪”,谪贬添注广西省布政司经历。万历二十三年(1597年),其妻病亡,遂隐居镜山(清源山五台峰西南麓),博览群书,于经、史、子、集,无不赅通,居乡二十馀年,学者称之“镜山先生”,室名自誓斋、天听阁。居乡期间开始撰写《名山记》,后改名《名山藏》,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其子何九转病故,媳妇王承静自尽殉节,开始撰述《闽书》。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闽书》150卷成书。泰昌元年(1620年),任光禄寺少卿。天启二年(1622年),进左通政。天启三年(1623年),擢升通政使,不久辞官。崇祯二年(1629年),任南京工部右侍郎。崇祯三年以病辞归,晚年居家将《明实录》删为《名山编年》。崇祯四年十二月二十日(公历1632年2月10日),去世。赠工部尚书,赐祭葬。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山东蒙阴人,字孝与。公家臣子。万历二十九年进士。泰昌时,累官国子祭酒。熹宗立,进詹事府詹事。疏请将光宗事迹于实录外别为一录,不许。天启初,迁礼部右侍郎。见魏忠贤乱政,引疾归。后被劾落职闲住卒。崇祯时谥文介。有《小东园诗集》。
维基
公鼐(1558年—1626年),字孝与,号周庭,山东承宣布政使司青州府蒙阴县(今山东省蒙阴县)人。明朝东林党官员、文学家、诗人,万历前期“山左三大家”之一。曾祖父公跻奎,任湖广副使,父公家臣,翰林院编修。公鼐中式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历官左谕德,为东宫讲官。升左庶子,因病回乡。明光宗即位登基后,召见公鼐,任命为国子监祭酒。明熹宗即位,公鼐升詹事,上奏称:奏疏呈入宫中,明光宗并没有同意。天启元年,因改元不过半年,御史言官就有十多人被谴责调职,公鼐因此上疏劝诫并讥讽辅臣。因此得罪了明熹宗,被谴责。但不久仍然升任礼部右侍郎,协助掌管詹事府,担任实录副总裁。公鼐好学见闻广博,磊落有器量见识。看到魏忠贤阉党祸乱政纲,称病回乡。不久去世。崇祯初年,恢复官职,并赐抚恤,谥文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