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明朝
涂杰明 1547 — ?
维基
涂杰(1547年—?
),字汝高江西承宣布政使南昌府新建县军籍,南昌县人(今江西省南昌市)
隆庆四年(1570年)中式庚午江西乡试第九名举人
隆庆五年(1571年)联捷辛未科会试第二百七名,三甲第二百二十二名进士,授浙江龙游县知县
万历五年(1577年),任广西道监察御史
万历十年,改任浙江道监察御史
后兼任湖广巡按
万历二十年,担任光禄寺少卿
万历二十一年,国本之争矛盾开始激化,明神宗加快改立进程,下诏三王并封(皇长子朱常洛、皇三子朱常洵和皇五子朱常浩一并封王)。
当时光禄丞朱维京给事中王如坚上疏率先反对。
明神宗大震怒,两人被贬戍边。
随后涂杰王学曾继续上疏,两人均被斥为民。
此事激起群臣更多反对,最终迫使大学士王锡爵辞职、明神宗收回前命。
天启二年(1622年)明熹宗涂杰太常寺少卿
天启三年,赠大理寺卿
黄嘉善明末 1549 — 1624
维基
黄嘉善(1549年—1624年)字惟尚号梓山山东省即墨县(今青岛市即墨区)人,明末大臣,万历初进士入仕,长期在地方任职,曾宁夏巡抚,休养生息,边境得以保障。
万历末年,官至兵部尚书
万历四年(1576年)举人万历五年(1577年)进士
初授河南叶县知县,升大同府知府
二十三年五月山西副使、驻左卫备边,二十七年正月陕西分巡西宁道,改山西大同兵备道副使闰四月按察使衔
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六月黄嘉善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宁夏内著重加强边防,休养生息,修建临河堡等卫城。
对待鞑靼黄嘉善主抚,重开贡市。
三边总督
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鞑靼进犯、延绥、宁夏甘肃三镇黄嘉善亲自登城约战,并率军出击,获得胜利。
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后金兵破抚顺,朝廷大震。
廷推黄嘉善兵部尚书,条上战守机宜。
次年十一月起在家养病。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神宗病危,首辅方从哲尚书周嘉谟李汝华黄嘉善黄克缵等受顾命。
九月即位不足一个月的光宗亦驾崩。
兵科都给事中杨涟弹劾黄嘉善八大罪,嘉善随即被免职。
天启四年(1624年)十一月十六日黄嘉善病卒,享年76岁,明熹宗辍朝一日致哀,赠太保
孙如游明 1549 — 1625
维基
孙如游(1549年—1624年)字景文号鉴湖
浙江馀姚县人
宸濠之乱中殉国的都御史孙燧曾孙。
万历乙未进士
天启年间累官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
万历四年丙子浙江乡试第六名举人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进士,选庶吉士二十五年翰林院检讨编纂六曹章奏。
三十一年典试湖广三十三年册封正使
历升右春坊赞善掌南京翰林院右赞善右谕德右庶子詹事府少詹事詹事翰林院侍读学士
四十三年累官礼部右侍郎主管部务。
明神宗驾崩,以顾命大臣辅佐明光宗,曾挫败郑贵妃李选侍篡权阴谋。
后又辅佐明熹宗,被钦点为东阁大学士,参与明廷机务。
宦官魏忠贤掌权后,提出辞职。
家居四年后卒。
少保谥文恭
徐时进明 1549 — 1632
维基
徐时进(1549年—1632年),作家。
字见可号九瀛先生浙江鄞县人
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己酉十月二十二日生。
少年家中贫困,但发愤学习。
万历七年己卯科四十二名举人万历二十三年1605年)乙未进士,授南京工部都水司主事,负责芜湖的水运和税务,,又管节慎库,与利玛窦相识。
回到朝中后,改任南职方员外郎,不久升任郎中
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出任岳州府知府
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华容知县王绪以各店铺纳税困难,力请免徵商税,徐时进批准。
二十九年,改吉安府知府万历三十年,调任荆州府知府
万历三十二年,徐父去世,回乡守孝。
丁外艰后回朝,重新启用,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补任惠州府知府,随擢广东巡按副使,监管惠州潮州
万历三十八年,入京贺万岁,上疏乞求退休,批准。
天启元年,再次启用为南京光禄寺少卿,不久改任太仆寺少卿徐时进皆不就职。
明熹宗特加大理寺卿致仕。
崇祯五年(1632年)壬申六月十二日卒于家,年八十四。
监军徐风垣是他的后人。
汪应蛟明 1550 — 1628
维基
汪应蛟(1550年—1628年)字蔚翔又字潜夫号澄原澄源),直隶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婺源县)人。
晚明名臣,东林党人。
应天府乡试第十九名。
万历二年(1574年),登甲戌科第二甲第三十六名进士
在担任观政进士期间,追随著耿定向讲学。
后授南京兵部主事,历南京礼部郎中
累迁福建按察司副使四川提学副使山东分守济南道右参政山西按察使
治兵易州,上报矿使王虎贪婪凶暴之事,不得报。
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朝鲜用兵,应蛟移驻天津
天津巡抚万世德经略朝鲜,即擢应蛟右佥都御史接替之。
汪应蛟天津巡抚任内以浙闽滨海治地之法,募民在天津葛沽白塘一带垦田五千亩,其中有十分之四是水田,亩收可达到四五石,田利大兴。
后来继任的天津巡抚孙玮也沿用其法,于是又开发了一万五百馀亩田地,前后所获的粮食收成使得天津的防务开支不再需要向当地百姓加派徵收。
朝鲜战事平定之后,移抚保定
在当地发生旱灾和蝗灾时,汪应蛟不但发仓库积粮赈济,他更单骑巡行村野以确保赈济粮食是按户分发,灾民都因为他而得到救济。
汪应蛟又曾以畿内荒疫旱蝗相继为虐,请求万历皇帝废除矿税,但皇帝对他的建议不作答覆三十年召为工部右侍郎,未上任即乞假省亲归。
又进兵部左侍郎,以养亲为由不出。
亲没,竟不召。
光宗立,起为南京户部尚书
天启元年(1621年)六月,改北京户部
担任户部尚书期间,汪应蛟严于律己,视国如家,谨慎开支,杜绝虚耗,国计赖之。
面对财政紧张,汪应蛟提出「杂项新饷」,即包括重新向卫所屯田徵银(23万两)、向士绅徵收优免丁粮银(44.4万两)、抛售多馀粮食(14.6万两)、房屋税契买卖税(29万两)、商人典铺酌分(19.5万两)、督抚军饷巡按公费银捐助(19.8万两)、抽扣工食(67.9万两)、马夫祇侯(10万两)、南粮北折、库折布粟、铸钱事例、允许学生捐纳入学等多项措施来增加收入,一年可以额外收得296万两,后来多被采纳实现。
同时,在汪应蛟主持下,户部也通过增加北新、九江、浒墅、淮安扬州钞关关税6万5240两,但第一年徵收结果一般,直至明年才逐渐改善。
后来辽东难民大批入境,汪应蛟力援董应举屯田,并提议为用心办事、开田超过一万二千亩的地方武将升官,最终成功开田十八万亩,每岁能收成谷五万五千馀石。
皇帝保母客氏求墓地踰制,应蛟坚持不予而得罪魏忠贤
刚好有言论指汪应蛟「老不任事」,于是汪应蛟力请辞职,明熹宗屡不允。
天启二年末,汪应蛟上书七次致仕,熹宗终答允并称赞其「主计勤劳」,加应蛟太子太保,命驰驿回籍。
临近离开时,汪应蛟上书引用引宋儒的话语,请明熹宗宦官、宫妾为戒。
崇祯元年(1628年)汪应蛟卒于家。
邹元标明 1551 — 1624
维基
邹元标(1551年—1624年)字尔瞻号南皋
江西吉水县县城小东门邹家人,明代东林首领之一,与赵南星顾宪成号为“三君”。
邹元标幼有神童之誉,九岁通《五经》,万历元年(1573年)江西乡试第五十六名。
万历五年(1577年)丁丑进士
刑部观察政务,与伍惟忠友好,为人敢言,勇于抨击时弊,九月二十六日张居正父亲病死,首辅张居正居丧不丁忧元标三次上疏反对“夺情”,“以奔丧为常事而不屑为”根本与禽彘无异,结果被当场廷杖八十,发配贵州,潜心钻研理学。
张居正死后,经孙继先举荐,恢复官职,担任吏部给事中,他又多次上疏改革吏治,触犯了皇帝,被皇帝视为「讪君卖直」,再次遭到贬谪,降南京吏部员外郎
以疾归,居家讲学近三十年
天启元年(1621年)吏部左侍郎,后任左都御史,任内错上书要求加强地方官员品格能力审核,得到明熹宗称赞「览奏吏治民风,详明剀切,若各巡按官能著实举行,天下岂有不治」。
又曾进言协助平反张居正,说他「江陵功在社稷,过在身家,国家之议,死而后已,谓之社稷之臣,奚愧焉?」最后使其复官复荫,后因魏忠贤乱政求去。
谥忠介
曹学程明 1554 — 1608
维基
曹学程(1554年—1608年)字希明号心洛广西桂林府全州人,民籍,明朝御史
万历七年(1579年)孝廉
十一年(公元1583年进士,曾经因日本侵略朝鲜上书直谏,得罪万历帝,多次差点被斩首。
但仍然遭拷打、入狱十年,李太后向皇帝求情,才被流放。
出狱不久后病死,年仅五十五岁。
天启帝为之昭雪,并追赠太仆寺少卿
广西乡试第七名,三十岁中式万历十一年(1583年)癸未科会试第一百九十一名,登三甲第二百二十五名进士,任石首县县令,后改宁海县县令,十八年(1590年)修《宁海县志》。
政绩卓著,二十年广东道御史
二十三年清理屯田,二十四年巡按直隶
后来日本侵略朝鲜,万历和战失据,又想派宋应昌等出援;一面又想与日军议和。
曹学程上疏反对议和,触怒万历,万历称其受指使,刻意攻击皇帝,命逮下锦衣卫严讯。
学程被拷打成体无完肤,也不说出所谓的指使者,改由刑部定罪。
朝中大臣萧大亨侯廷佩陈于陛沈一贯赵志皋等不分东林党、齐楚浙党,都为他上书陈情,并说曹学程其母九十馀岁,希望能释放,但万历都无动于衷。
万历非常恨曹学程,多次赦免罪人,惟独不肯释放曹学程
曹学程身陷囹圄十年,三次令押赴法场陪斩,有一次万历想斩杀他,但因出现龙捲风吹翻屋瓦,监斩官乞求延期。
学程之子曹正儒上血书,乞求代父一死,皇帝也不答应。
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九月李太后得知曹学程其母九十馀岁,于是帮他向万历帝求情,阁老朱赓、东厂提督陈万化也看他可怜,乘机向皇帝跪求。
万历看在太后朱赓与陈万化的面子,才让曹学程出狱,但依然发命其发配湖广宁远
曹学程因多年牢狱、拷打,健康受到很大的影响,不久后病逝,年五十五。
天启初天启帝认为他忠义可风,为其平反,赠太仆寺少卿
崇祯帝旌表曹正儒为孝子,立牌坊。
冯从吾明 1556 — 1627
维基
冯从吾(1556年—1627年)字仲好号少墟陕西长安(今西安市)人,同进士出身,官至工部尚书
万历十七年(1589年)己丑进士
翰林院庶吉士十九年八月河南道监察御史
巡视中城,有宦官求见,但被他拒绝。
礼科都给事中胡汝宁奸诈狡猾,多次弹劾不去。
冯从吾揭发他作奸犯科之事,遂被调往外地。
当时正值考核外官政绩之时,冯从吾严格巡查,贿赂受请之事便不再发生。
万历二十年(1592年)正月冯从吾上疏告戒明神宗:“陛下郊庙不亲,朝讲不禦,章奏留中不发。
试观戊子以前,四裔效顺,海不扬波;己丑以后,南倭告警,北寇渝盟,天变人妖,叠出累告。
励精之效如彼,怠斁之患如此。
近颂敕谕,谓圣体违和,欲藉此自掩,不知鼓钟于宫,声闻于外。
陛下每夕必饮,每饮必醉,每醉必怒。
左右一言稍违,辄毙杖下,外庭无不知者。
天下后世,其可欺乎!
勿以天变为不足畏,勿以人言为不足恤,勿以目前宴安为可恃,勿以将来危乱为可忽,宗社幸甚。
神宗盛怒,想要在大殿之上杖责冯从吾
恰逢仁圣太后寿辰,加上阁臣们竭力化解才得以倖免。
随即便告老还乡,后被起用为巡查长芦等地盐政
冯从吾洁身自好,任内惠利商人,违法乱纪之事均有所收敛。
不久,冯从吾返回京师,适逢神宗因军政之事大罢谏官
冯从吾也因而被革职,仍然是因为之前上疏谏言的缘故。
冯从吾生性纯朴诚实,有志于濂、洛之学,受业于许孚远
罢官归乡后,闭门谢绝客人来访,拿来古代贤人可以作为人们行为规范的言简意赅语句,体察考验自己身心,学问造诣更加精深。
在家闲赋了整整二十五年
万历四十八(1620年)明光宗登基。
冯从吾被起用为尚宝卿后晋升为太仆寺少卿,因为兄长去世而未赴任。
不久改任大理寺少卿
天启二年(1622年)左佥都御史
不到两个月,又升任左副都御史
廷议梃击、红丸、移宫等三大案,冯从吾说:“李可灼以至尊尝试,而许其引疾,当国何心!
至梃击之狱,与发奸诸臣为难者,即奸人也。
”自此以后朝中群小皆畏惧他。
不久,与邹元标共同创建了首善书院,召集志同道合人在这里讲学,给事中朱童蒙上疏诋毁书院。
冯从吾说:“宋之不竞,以禁讲学故,非以讲学故也。
我二祖表章《六经》,天子经筵皇太子出阁,皆讲学也。
臣子以此望君,而己则不为,可乎?
先臣守仁,当兵事倥偬,不废讲学,卒成大功。
此臣等所以不恤毁誉,而为此也。
”于是冯从吾再次称病求归,明熹宗温言安慰挽留。
但是给事中郭允厚郭兴治又相继努力诋毁邹元标
冯从吾又说:“臣壮岁登朝,即与杨起元孟化鲤陶望龄辈立讲学会,自臣告归乃废。
京师讲学,昔已有之,何至今日遂为诟厉?
”于是再次上疏请求归乡。
天启四年(1624年)春,起任南京右都御史,都接连推却不任。
熹宗召见授予工部尚书
恰逢赵南星高攀龙等人相继离开朝廷,冯从吾连续上疏,极力请辞,熹宗遂同意其致仕。
天启五年(1625年)秋,魏党张讷上疏诋毁冯从吾冯从吾被革职。
同乡人王绍徽向来对冯从吾怀恨在心,等到他成为吏部官员,就立刻派遣乔应甲陕西巡抚,想搜集各种罪證获罪于他,但都没有收穫。
于是便毁掉了书院,推倒了圣贤塑像,将其扔到了城墙边角。
冯从吾不能忍受心中怒火,得病去世。
崇祯初年(1628年)明思宗恢复冯从吾官职,并追赠其太子少保谥恭定
邹元标钟羽正等人并称“西台三正人”。
唐大章明 1556 — 1635
维基
唐大章(1556年—1635年)字伯和号元朴江西南昌府丰城县人
进士出身
万历十九年江西乡试第三十三名举人三十五年(1607年)丁未进士,由翰林院庶吉士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
会逆珰魏忠贤乱政,有请建逆祠于国学傍者,大章发愤抗言,力持不可,议遂寝,竟以此忤珰意,夺职。
崇祯元年(1628年),起为南京礼部侍郎,不久转吏部侍郎,擢礼部尚书教习庶吉士纂修神宗熹宗实录,旋充经筵讲官
南京礼部尚书,卒于家,享年八十。
遣官祭葬,赠太子少保
大章没而俎豆于乡贤,舆论允惬。
皓首请老,六子三十六孙绕膝,一时所未有也。
文集若干卷藏于家。
公鼐明 1558 — 1626
维基
公鼐(1558年—1626年)字孝与号周庭山东承宣布政使青州府蒙阴县(今山东省蒙阴县)人。
明朝东林党官员、文学家、诗人,万历前期“山左三大家”之一。
曾祖父公跻奎,任湖广副使,父公家臣翰林院编修
公鼐中式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
历官左谕德,为东宫讲官
左庶子,因病回乡
明光宗即位登基后,召见公鼐,任命为国子监祭酒
明熹宗即位公鼐詹事,上奏称:奏疏呈入宫中,明光宗并没有同意。
天启元年,因改元不过半年,御史言官就有十多人被谴责调职,公鼐因此上疏劝诫并讥讽辅臣。
因此得罪了明熹宗,被谴责。
但不久仍然升任礼部右侍郎,协助掌管詹事府,担任实录副总裁
公鼐好学见闻广博,磊落有器量见识。
看到魏忠贤阉党祸乱政纲,称病回乡
不久去世。
崇祯初年,恢复官职,并赐抚恤,谥文介
孔贞时明 ? — 1620
维基
孔贞时(?
—1620年),字中甫号泰华直隶应天府句容县池州府建德县人万历二十二年孔贞时句容县学,二十六年南京国子监三十四年(1606年)丙午应天府乡试举人四十一年(1613年)癸丑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起居注,与弟孔贞运编纂六曹章奏,有足兵足饷诸议,时皆服其精当。
明光宗明熹宗相继即位,一时诏令表册谥议之文政府多委之贞时,以积劳成疾卒。
著有《在鲁斋文集》。
刘志选明 1561 — 1629
维基
刘志选(1561年—1627年)字可选浙江慈溪人
万历癸未进士
天启时倚靠魏忠贤,弹劾多名东林党大臣,成为东林党争的中心人物之一。
万历十年(1582年)壬午浙江乡试举人万历十一年,联捷进士,和叶向高同榜。
得授刑部主事一职。
和官员刘复初李懋桧同争郑贵妃王恭妃封一事
给事中邵庶请禁诸曹言事,李懋桧抗疏力争,遭贬官。
刘志选万历帝说:“陛下谪懋桧,使人钳口结舌,蒙蔽耳目,非国家福也”。
万历帝大怒,将他贬作福宁州判官
不久,迁任合肥县知县
遭贬官回乡,家居长达三十年
明光宗明熹宗朝,很多因建言得罪的官员都重新启用。
刘志选回到朝中后,被任命为南京工部主事,不久升迁郎中,当时已经七十多岁了。
刘志选渴望快速加官进爵,上疏追论“红丸”,极力诋毁孙慎行,称其不道德。
这一疏奏正中魏忠贤下怀。
魏忠贤窃喜,在天启五年9月,任命刘志选尚宝少卿
之后,刘志选仍再次弹劾孙慎行
天启六年(1626年),出任顺天府府丞
冬季十月时,上疏弹劾张国纪
当时有匿名榜张贴在厚载门,榜上列举了列忠臣贤臣,和他们的党羽七十多人。
魏忠贤遂怀疑这张匿名榜单系出自张国纪等人之手。
邵辅忠孙杰谋因此大兴牢狱,残酷迫害东林党人。
刘志选上疏称颂《要典》,说:“命德讨罪,无微不彰,即尧、舜之放四凶,举元、恺,何以加焉,洵游、无能赞一词者”。
并极力诋毁王之寀孙慎行杨涟左光斗,但极力称赞刘廷元岳骏声黄克缵徐景濂范济世贾继春傅櫆陈九畴
刘志选并说:“慷慨忧时,力障狂澜于既倒者,魏广微也,当还之揆席,以继五臣之盛事。
赤忠报国,弼成巨典于不日者,厂臣也,当增入简端,以扬一德之休风”。
又说:“之寀宜正典刑,慎行宜加谪戍”。
魏忠贤听后大悦,于是大力提拔岳骏声等人,王之寀等人被逮捕,孙慎行被发配戍边,都照着刘如志选说的那样。
天启七年,擢升为右佥都御史提督操江
明熹宗不久驾崩,魏忠贤落得身败名裂,言官交相弹劾,被下诏削籍。
后来被判定作逆案,“律无倾摇国母文,坐子骂母律”,与梁梦环同判作死刑。
刘志选畏罪先自杀。
孙承宗明末 1563 — 1638
维基
孙承宗(1563年—1638年)字稚绳号恺阳直隶保定府安州高阳县西庄村人。
明朝政治、军事人物,榜眼及第,官至兵部尚书东阁大学士
致仕后与清军战斗殉国。
谥文忠,清朝改谥忠定
孙承宗少时相貌奇伟,“铁面剑眉,须髯戟张”。
明万历六年(1578年),中秀才,年仅16岁。
而后,孙承宗曾先后在大理寺右丞姜璧兵备道房守士等朝廷官员的家中,做家庭教师,并逐渐接触官场。
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孙承宗北京,入国子监读书;次年中甲午科顺天乡试第五名举人(经魁)。
万历二十六年,因房守士升任都察院右副都御使兼巡抚大同地方赞理军务孙承宗前往大同教授其子弟。
大同是当时明朝的边城重镇,孙承宗喜欢跟老将及退役兵卒究问险要边情,史称“伏剑游塞下,历亭障,穷厄塞”,因而“晓畅边事”。
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进士第二名(榜眼),授翰林院编修,入翰林十年。
万历四十二年詹事右春坊左中允万历四十七年詹事府左春坊左谕德,兼翰林院侍读
万历四十八年,矫旨遗诏废矿税、发内帑
詹事府左春坊左庶子翰林院侍读,期间与高攀龙赵南星等东林党人相交甚善。
不料明光宗继位仅一个月即驾崩,年仅16岁的皇长子来不急册为太子即仓促继位,即明熹宗孙承宗继而做了熹宗的老师。
这样,年近花甲的孙承宗,依借帝师的地位,逐渐地进入了明朝后期政治权力的中心。
天启二年(1622年)孙承宗升任为礼部右侍郎
经东林党人推荐后,熹宗孙承宗兵部尚书东阁大学士,至辽东勘查。
据说与经略王在晋争执,熹宗王在晋改任南京兵部尚书,以孙承宗辽东经略,以为“迩年兵多不练,饷多不核。
以将用兵,而以文官招练;以将监阵,而以文官拨发;以武略备边,而日增置文官于幕;以边任经抚,而日问战守于朝。
此极弊也。
今天下当重将权。
择一沉雄有气略者,授之节钺,得自辟置偏裨以下,勿使文吏用小见沾沾陵其上。
边疆小胜小败,皆不足问,要使守关无阑入,而徐为恢复计。
”期间大胆起用袁崇焕孙元化鹿善继茅元仪等人,修复宁远大城九座、堡四十五座、练兵十一万,拓地四百里、屯田五千顷,“自承宗出镇,关门息警,中朝宴然,不复以边事为虑矣。
后金当时与察哈尔部交战,并未进攻朝。
天启五年(1625年)魏忠贤太监应坤山海关,以帑金十万两犒军,为孙承宗所鄙视,同年八月,发生柳河之役,马世龙因冒进兵败,魏忠贤孙承宗不附己,借口马世龙损失马匹六百七十匹、甲胄等军用物资,参劾孙承宗
十五日熹宗批准孙承宗回籍养病,后以高第代为经略
崇祯二年(1629年),清兵第一次入长城,进大安口遵化明思宗复用孙承宗
袁崇焕被执下狱后,孙承宗力保祖大寿,复用孙承宗督师,移镇山海关,修建入海长城之「老龙头」,且于建后由内阁大学士杨嗣昌题字「宁海城」于「老龙头」城楼上,辽左得以粗安。
崇祯三年(1630年)祖大寿马世龙等诸将克复永平遵化迁安滦州四城,人史称“遵永大捷”。
崇祯四年(1631年)八月,清军攻大凌河祖大寿坚守城池,命宋伟、吴襄救援,二将阵前不和,张春的援军也被击溃,祖大寿被逼杀何可纲而降清。
明思宗因此罢孙承宗官。
家居七年
崇祯十一年(1638年),清兵四次入长城,犯保定,攻高阳
孙承宗年已75岁,率领全家子孙拒守,高阳城墙低矮,城破,一家四十余口皆壮烈战死。
孙承宗被俘,望阙叩头,投缳而死。
明思宗闻讯,追复其故官,给予祭葬。
南明弘光帝时,予谥文忠
清朝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予专谥忠定
韩爌明末清初 1565 — 1644
维基
韩爌(1565年—1644年)字虞臣号象云山西蒲州(今永济)盘底村人,进士出身
万历二十年(1592年)壬辰进士历官庶吉士少詹事东宫讲官
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礼部右侍郎
泰昌元年(1620年)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
天启元年,上书请求开经筵、发内帑等俱得到明熹宗允许。
天启四年(1624年)魏忠贤妄兴汪文言狱,杨涟愤而参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忠贤惊恐,求韩爌解救,韩爌不应。
天启五年(1625年)七月二十六日杨涟左光斗同日死于狱中。
同年,遭魏党李鲁生弹劾,韩爌去职,后又被诬陷贪赃白银二千两,倾家荡产,家人也被打死了,韩爌只能居先人墓地。
崇祯元年(1628年)明思宗即位后,十二月,再召为首辅。
韩爌与天主教人士如徐光启汤若望有往来,家族中有领洗入天主教者。
出任首辅期间,主持了钦定阉党逆案,又曾反对兵科给事中刘懋的裁驿之议,并向崇祯帝进言收敛了熊廷弼的遗骸。
崇祯三年(1630年)因门生袁崇焕擅杀毛文龙事被罢职,正月十五日上疏辞官。
崇祯十七年(1644年)春李自成蒲州,挟持韩爌孙强迫见面,韩爌不得不出面。
不久忧愤卒,年八十岁。
刘一燝明 1567 — 1635
维基
刘一燝(1567年—1635年)字季晦江西南昌县人
晚明政治人物,属东林党,历神宗光宗熹宗思宗四朝,熹宗朝初期为内阁首辅,与叶向高左光斗为辅政大臣主持朝政。
刘一燝出身官宦之家,其父刘曰材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进士,官至陕西左布政使
万历十六年(1588年)一燝与兄一焜、一煜同赴乡试中举。
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又与一煜同中乙未进士
庶吉士,授检讨
光宗即位,擢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与方从哲韩爌同为顾命大臣
光宗驾崩后,李选侍李进忠(后改名魏忠贤)等挟持皇太子乾清宫,企图藏匿皇长子以自重,一燝英国公张惟贤、周嘉谟杨涟等当机立断,带领群臣入乾清宫哄骗出皇长子,力主皇长子移驾慈庆宫(乾清不可居,殿下宜暂居慈庆),并逼迫李选侍迁住哕鸾宫,是为移宫案,朱由校于是得以登极继承皇位。
熹宗登基后,方从哲被弹劾,一燝接任首辅,主理朝政。
刘一燝为政贤明,能匡君之失,“发内帑,抑近侍,搜遗逸,旧德宿齿布满九列,中外欣欣望治焉”。
但当时熹宗年幼,魏忠贤等花言巧语行蒙蔽,排挤贤臣,窃取大权,一燝憎恨其所作所为,与之行激烈斗争。
天启二年(1622年)魏忠贤利用侯震旸陈九畴等疏劾一燝“结纳王安”,一燝连上四道奏章辩白,并且请求解职。
叶向高说他“有翼卫功,不可去”,熹宗复加慰留,而刘一燝“坚卧不起”。
天启二年正月,又上十二道奏章求去,熹宗无奈,于是同意一燝辞官回乡。
崇祯初年魏忠贤阉党败,复原官。
后累加少傅太子太傅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
八年卒,赠少师
南明弘光时追谥文端
帅众明末清初 1567 — 1640
维基
帅众(1567年—1640年)字我一别号五实江西南昌府奉新县民籍。
万历二十二年(1594)江西乡举人四十四年丙辰进士,授浙江淳安县知县,调繁金华县四十七年浙江道御史,时逆珰魏忠贤擅政,抗疏指陈时政,语侵魏忠贤天启皇帝,首辅叶向高上疏救免,贬保定府
寻复职,巡按直隶长庐盐政西宁茶马,太仆寺添注少卿
崇祯元年,督催闽饷。
都察院左副都御史
丁内艰归,崇祯十三年卒。
黄立极明末清初 1568 — 1637
维基
黄立极(1568年—1637年)字石笥又字我范别号中五直隶元城县(今河北大名)人。
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庚子举人第三名,三十二年(1604年)甲辰进士
工部观政,改翰林院庶吉士三十五年翰林院检讨三十六年养病。
四十年起补原职,四十一年会试同考官,本年回籍调理。
四十三年起补原职,四十四年左赞善四十七年左春坊左谕德天启元年(1621年)南京主考
二年右庶子,掌司经局印。
同年升官詹事府少詹事三年协理府事礼部右侍郎
明熹宗即位后,以同乡成为魏忠贤的亲信,天启五年(1625年)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阁参预机务,不久加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
次年武英殿建极殿大学士,取代顾秉谦为首辅,以“夜半片纸了当之”一语促魏忠贤于半夜诬杀熊廷弼
天启七年(1627年)熹宗病危,召谕廷臣说,魏忠贤等“皆恪谨忠贞、可计大事。
黄立极等对曰:“陛下任贤勿贰,诸臣敢不仰体?
熹宗听了高兴,又下一道遗诏说:“以皇五弟信王由检嗣皇帝位。
崇祯帝即位,力除魏党,有山阴监生胡焕猷越俎上书,弹劾黄立极施凤来张瑞图等“身居揆席,漫无主持,甚至顾命之重臣毙于诏狱。
滥加阉寺五等之爵、尚公之尊,生祠碑颂无所不至。
黄立极心不自安,上疏乞休,不久罢职。
崇祯二年以阉党被削籍为民。
贾继春明 ? — 1628
维基
贾继春(?
—1628年),河南新乡人
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庚戌进士
历知临汾任丘二县,入京为御史
明光宗有两位李选侍,称为东李和西李。
天启元年(1821年)爆发移宫案,外界纷言明熹宗虐待庶母西李。
贾继春上奏指责东林党人过多干涉内廷事务,又与给事中周朝瑞展开论战,贾继春言:“先帝于群臣至厚,何至一妾一女不能遗庇。
熹宗不悦,说:“大小臣工,惟私李党,责备朕躬。
”不久继春出京按察江西,途中仍上书提醒皇帝,“威福大权,莫听中涓帝落”。
四年春季,始自江西回京。
崇祯帝继位,继春正在南畿督学,知魏忠贤必败,先行弹劾崔呈秀
崇祯帝打算将贾继春列名阉党,阁臣反对说:“继春虽反复,持论亦可取”。
崇祯帝认为:“惟其反复,才是真小人。
”于是判刑三年。
不久含恨而死。
魏忠贤明 1568 — 162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68—1627 【介绍】: 河间府肃宁人
少自宫,改名李进忠,万历中入宫为宦官,后复姓,赐名忠贤
私结皇长孙朱由校(熹宗)乳母客氏。
熹宗嗣立后,任为司礼监秉笔太监,寻兼掌东厂。
遂与客氏狼狈为奸,专断国政。
天启五年兴大狱,诬杀东林党人杨涟等,修《三朝要典》,排斥异己。
谄附者称之为九千岁,并争请立生祠。
内阁至四方督抚,皆置私党。
爪牙有五虎、五彪、十狗、十孩儿、四十孙等名目。
思宗即位,治其罪,安置于凤阳
寻命逮治,行至阜城,畏罪自缢。
张瑞图明末 1570 — 1641
维基
张瑞图(1570年3月24日—1641年5月2日)字长公一字无画号二水白毫庵主芥子居士平等居士果亭山人福建晋江二十七都霞行乡(今青阳街道莲屿)人,明末政治人物,万历丁未探花及第。
天启间趋附魏忠贤阉党,仕至少保太子太保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魏忠贤败死之后,张瑞图被视为阉党,除籍为民。
隆庆四年(1570年)春二月初六日辰时,生于福建晋江县南门外之霞行乡。
父名志皖,祖父名乔梓。
早年家贫,日需费用仅靠其母纺织供给,常以大麦之稀粥充饥。
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正月临草书《杜甫渼陂行诗》卷。
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八月,中癸卯福建乡试举人
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丁未科殿试一甲第三名进士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官少詹事,后至礼部侍郎
天启六年(1626年)官至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
十月癸丑黄立极李国𣚴施凤来同为《光宗实录》总裁,并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十一月少保兼太子太保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
天启七年(1627年)八月十一日明熹宗驾崩。
同年二十四日信王朱由检继位,是为明思宗
十一月思宗魏忠贤凤阳,籍其家,丁午诏治魏罪。
初二,魏畏罪自杀。
监生胡焕猷上疏劾张瑞图阁臣魏忠贤专权时,漫无主持,事事逢迎,并为其生祠撰碑称颂,宜亟罢黜。
乃上疏自辩,并乞罢,未允。
十二月,三次上疏引病求归,并辞荫子,未允。
崇祯元年(1628年)三月,经过多次上疏要求,终于与施凤来一同获准致仕。
太保,荫一子中书舍人
五月回乡途中于济河舟中作行书《韩愈山石诗》轴。
后隐居晋江青阳白毫庵。
崇祯十四年(1641年)三月二十日寅时,卒于晋江家中,享寿七十二。
同年九月十八日夫人王氏卒,享寿六十九。
隆武二年(清顺治三年,1646年)明绍宗张瑞图为“阉党”成员,将其谥曰文隐
并由林欲楫作《明大学士张瑞图暨夫人王氏墓志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