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库 明朝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五
南嵩者,不知何许人。依印光出家,习杜多行。鸡足檀花箐素为盗薮,嵩独坐结茅路旁,昼夜经行,三十馀年,盗多感化,勉为善人。近乡檀越,欲为建寺,嵩拈香祝曰:“若此地当兴,神示灵异。”须臾金光照彻,林野皆黄,久之始散。因建金华庵,复于庵东石洞中礼佛十三年。由是大圣、翔龙等九刹,相继创立,皆感金华之异,遐迩信仰,故法会日兴,道侣云从。将寂之日,命门人具馔邀诸二众,沐浴盆中,趺而化,超然来去,众皆嗟叹。荼毗时,人皆觉有异香云。
新续高僧传·净读篇第八之三
静明尊者,名真定。姓诸氏,越人。少孤贫,无所依。为人质直,寡言语。过钱塘,佣于戴居士交吾家,积赀十五年,交吾谓之曰:“汝物足以昏配成家业矣。”真定不答,谓人曰:“戴翁劝吾成家,何为?吾意欲出家,但不遇明师耳。”一日见无尘,欣然自庆,曰:“是吾师矣。”瓣香归礼,无麈示以一切捐舍,苦行念佛,求生净土。尝慕《华严》、《法华》诸经,不能展诵。无尘云:“不能口诵,当以身诵。精勤礼拜,能所性空,即身心诵经也。”因空所有,造像斋僧,施姜茗以利行者,躬亲樵汲二十馀年。已而入山结茆,一心礼念,日夜无间,恒伐薪易米,供诸静室。时云栖创筑,值大雪,真定负米送之,往还百馀里,旦去暮归,不沾粒水。莲师叹曰:“大菩萨来送供,众中恐难消受。”真定曰:“富贵赠百斛,此一粥之需,何足言?”莲师曰:“苦行得米,冲雪担来,胜富贵百斛多矣。”开荒种蔬,不问僧俗,悉施与之。有盗其树者,引避不及,仓卒坠树,真定反抚慰之,负所伐树。至其家,且曰:“欲用薪木,可告我,当为致之。”万历戊子,大饥疫,民死载道,真定痛如骨肉。有过其门者,推食与之。尝拾金五两,坐守十日,无问者。乃益已金,为之诵经施食,以祐失金者。生平所蓄,尽助善缘。隐德密行,人所罕知。身无完布,伏腊一衲,弟子或虑其寒,则曰:“吾画寒掘地,夜寒拜经,唯苦汗出,宁畏泠邪?”年七十二,忽有微疾,延至洞中。有客送夹纩,不肯受,苦劝乃披之,已而笑曰:“可见世人喜穿绵,比衲衣之暖不同。”病愈。问众曰:“今日何日?”曰:“十二月四日。”曰:“明日午时,我将行。”至夜半唤人扶起,面西而坐。问:“何时?”曰:“子时。”“五日也,我去矣。”众徒曰:“师既言午时,何不如期?”曰:“我龛与柴俱在江干,转回三四十里,天寒雨雪往返不及,未得入龛,恐累汝耳。”俄而高声诵佛,佛声渐微而化。真定积薪三载,遗命荼毗,经十日火灭,牙齿、顶骨、手足、指节,悉皆不坏,色如车渠。塔于庵前山顶,弟子如嵩为理安重开山祖,自有传。
维基
冯明玠(16世纪—17世纪),字五玉,号忝生,松江府华亭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冯明玠是万历四十年(1612年)壬子科应天乡试举人,天启二年(1622年)成进士,获授澄海知县,用文治理当地,当地人祀在名宦祠。不久升任广东道监察御史,弹劾监军郎中张若麒贪功而战败,应治理其罪行;巡按山西时因清兵攻入而遭削籍。弘光帝继位,起用他为广西道御史,和刘呈瑞、毕十臣、郝锦、姚士恒都有正直名声,后事不详。
维基
姚士恒(16世纪—17世纪),字叔永,号振南,又号澹楠,松江府华亭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姚士恒是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应天乡试举人,天启二年(1631年)成进士,通政司观政,获授福建浦城知县,三年丁忧,崇祯二年补任罗山知县,四年调繁汝阳县,在两地都有显著功绩。举卓异,崇祯七年行取考选福建道御史,巡视东城。九年管厂库,管十库,十年巡视西城,本年巡按茶马,十二年巡青,带管东城、南城,十三年巡视东城、南京畿道。弘光帝在位期间和刘呈瑞、毕十臣、郝锦、冯明玠都有正直名声,南京沦陷后回乡直到去世。
新续高僧传·灵感篇第六之二
释至明,字无暗。姓袁氏,介休人。出家千佛庵,禀具五台显通寺。参遍融、憨山、达观,于言下各有所得。居盘山五盆沟者十有五年。苦心坚忍,了然生死。尝绝粮五日,掩关独坐。王孝廉邦均者,夙怀善念,雅好施与。夜梦神人,告之曰:“盘山五盆沟,有修行人绝粮,是汝师也。”质明孝廉问之薪者,踪迹之。境幽路险,寂无人声,扣门见之,曰:“师绝粮耶?”曰:“何以知之?”以梦告,因请为弟子,再拜,乞一言。明曰:“平常心是道。”由是相知,后应孝廉请,出住静业,阐毗尼,演修多罗教。会岁饥,人多求度,明见辄许之,老稚剃度者几千人。虽寺无储蓄,而厨中供具无缺。学侣请益者,譬引曲喻,必解悟而后已。崇祯末示寂,留偈曰:“幻身本无实,真如本自然。昆崙成粉碎,生死不相关。”塔于庵左,智朴为之铭,具山志。德意颂以诗曰:“白云深处结精蓝,无限幽情祗自耽。魔慑真风消幻障,龙钦高蹈徙澄潭。清操不让岩松古,妙义犹如水月涵。我欲询师师已邈,临风空对薛萝龛。”旧传五盆多魔魅,故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