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明朝
徐石麒明末清初 1578 — 164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78—1645 【介绍】: 浙江嘉兴人初名文治字宝摩号虞求
天启二年进士
工部主事,限惜薪司索物,忤魏忠贤削籍。
崇祯初起南礼部主事,累官刑部侍郎
兵部尚书陈新甲下狱,朝士多营救。
石麒执法断斩。
奏上,新甲弃市。
寻擢尚书
坐拟姜埰熊开元罪轻,忤帝意,落职闲住。
福王监国,召拜右都御史,改吏部尚书,为马士英等所扼,郁郁不得志,乞归。
清兵下江南嘉兴城陷,自缢死。
隆武谥忠襄
谥忠懿
有《可经堂集》。
石麒字宝摩号虞求嘉善人
天启壬戌进士,除工部主事管节慎库,为魏珰所嫉。
新城侯王升坟价事夺职。
崇祯改元,由考功郎刑部尚书
法官引律大抵深文。
石麒奉旨清狱,多所宽减。
陈新甲以失事下狱,石麒力争论斩,其党大恨。
复谳张若麒许定国丁启睿等。
大法赫。
然无倖免者。
寻科臣姜埰行人熊开元以言事下狱,疏救不允,责令对状,罢归。
十七年南京右都御史,转吏部尚书
上定官制、慎破格、行久任、禁营求、严起废、明保举、交堂廉七事。
其时官方浊乱,石麒以年例出户科陆朗御史黄耳鼎为藩臬,二人夤缘留用,疏讦石麒,遂乞休。
明年失国,入郡城,自经死,谥忠襄
祖敏李升,皆从死。
嗣子尔谷辑遗文曰可经堂集。
予谓士人委身王家,不幸遭逢世变,纵不能杀身殉国,亦当飘然行遁,与草木同腐耳。
何至弃封疆、贪利禄,腼颜自活,绝不知人间有羞耻事乎!
吾郡死节数公,名炳天壤,慨慕流风,宛然如在。
予辑是卷,不能无三叹焉。
胡震亨
震亨字孝辕别号赤城山人海盐人
诸生时,黄洪宪冯梦祯即以经济推之。
万历丁酉浙副榜,名著海内。
时辽沈徵发遍天下,慨然思以功名见,乃就固城谕升合肥
凤阳解米累民,悉改官解,大兴水利,百姓赖焉。
刘铤援辽渡淮,震亨抗手与谈,老将心折。
时议举震亨边才,监援兵,不果。
德州知州,州吏持牍来迎,震亨以诗题牍尾曰:自爱小窗吟好句,不随五马渡江来。
遂不赴。
崇祯末,流寇扰中原,诏群臣举用才能,侍郎朱大启震亨可任知府,补定州
南北师行,供亿有法,以城守功,擢职方员外
陈新甲中枢震亨与不协,乞归。
尝裒辑唐人诗集,旁抄法苑、云笈及名山之志而胪列之,为唐音统签一千卷,搜罗大备,真属巨观。
又有秘册汇函、海盐图经、续文选、文献通考、纂靖康盗鉴录,今海虞毛氏书皆所编定者也。
震亨才识奥博,家多藏书,三百年来,吾郡学者屈一指云。
黄道周明末清初 1585 — 1646
维基
黄道周(1585年3月9日—1646年4月20日)字幼玄(又作幼元幼平),又字螭若细遵号石斋人称石斋先生,闽南、台湾尊称为「助顺将军」,福建省漳州府漳浦县铜山(清朝时属诏安县,今为东山县)人,祖籍莆田,学者、书法家艺术家
明亡后抗清,被俘殉国。
谥忠烈乾隆时改谥忠端
明万历十三年,二月初九于东山深井村,出生世家,年少家贫,在福建铜山(今属东山县)岛上石室刻苦攻读,曾在闽南漳州广东潮州收徒讲学。
有「闽海才子」之誉。
天启二年(1622年)进士,与倪元璐王铎同年
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为经筵展书官,因丁忧去职。
崇祯初复官编修
崇祯三年(1630年),任右中允
八月钱龙锡袁崇焕事下狱,廷臣无敢讼冤者。
黄道周钱龙锡素无私交,却激于义愤,上疏称:“今杀累辅,徒有损于国”,认为钱龙锡不宜坐死罪。
崇祯帝不悦,以忤旨之罪把黄道周降级外调,又碍于舆论,乃释放钱龙锡,改戍浙江定海
崇祯十一年(1638年)杨嗣昌陈新甲方一藻皆有家丧,崇祯帝依旧“夺情”起用。
黄道周对此连上三疏,指责此三人不忠不孝。
道周又因指斥大臣杨嗣昌等私下妄自议和,七月初五日崇祯帝在平台召开御前会议,要杨嗣昌黄道周当场辩论,黄道周雄辩滔滔,“与嗣昌争辩上前,犯颜谏争,不少退,观者莫不战栗。
”崇祯怒不可遏,斥责他:“一生学问只办得一张佞口。
道周被连贬六级,谪江西布政司知事
遂辞官,于邺山讲堂开坛讲学。
崇祯十三年(1640年)江西巡抚解学龙以“忠孝”为由,向朝廷举荐黄道周,认为他“可任辅导”。
崇祯大怒,下令将二人入狱,以“伪学欺世”之罪重治,户部主事叶廷秀、监生涂仲吉等力救,也被逮入狱,后周延儒曰:“张溥黄道周,皆有些偏,只是会读书,所以人人惜他。
”帝沉默不语。
改廷杖八十,充军广西
崇祯十四年(1641年)杨嗣昌病死。
崇祯想起黄道周的“清操力学,尚策励”,赦其罪,并复官。
道周告病回家,专心著书。
明亡后,任南明礼部尚书,“严冷方刚,不偕流俗”,杨廷麟曾力荐他充讲官兼直经筵
弘光帝亡后,至福建福州
隆武帝武英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兵部尚书
但兵权由郑芝龙掌握,时清廷颁布剃发令,江南人民求救于南明隆武朝廷,芝龙养兵自重,不发一兵一卒。
黄道周只得返乡筹兵筹粮。
隆武元年(1645年),九月十九日道周募众数千人,马仅十馀匹,另有一月粮,出仙霞关,与清兵抗击。
施琅曾一度与他前往,不久却径自返回福建
夫人蔡氏叹道:“道周死得其所了!
十月初抵达广信(今上饶),募得三个月兵粮,分兵三路,向清兵发起进攻,一路向西攻抚州(今临川),另两路北上分攻婺源休宁,不久三路皆败。
十二月六日黄道周率队向婺源出发,至童家坊,得知乐平已陷,二十四日,抵明堂里时遇伏,参将万容逃去,于是全军崩溃。
黄道周与四门生蔡溶、赵士超、赖继谨、毛至洁冲锋在前,终因兵弱,五人被徽州守将张天禄俘获。
道周俘后,至金陵狱中,狱中吟咏如故,清廷派明旧臣洪承畴劝降,黄道周写下这样一副对联:“史笔流芳,虽未成名终可法;洪恩浩荡,不思报国反成仇。
”将殉难的史可法洪承畴对比。
承畴颇愧,上疏请求免除道周死刑,清廷不准。
后绝食十二日,期间其妻蔡氏来信:“忠臣有国无家,勿内顾”。
隆武二年(1646年),三月五日就义,临刑前,盥洗更衣,取得纸墨,画一幅长松怪石赠人,还给家人留下了遗言:“蹈仁不死,履险若夷;有陨自天,舍命不渝”。
东华门刑场上,向南方再拜,道周撕裂衣服,咬破手指,有血书遗家人:“纲常万古,节义千秋;天地知我,家人无忧。
”最后头已断而身“兀立不仆”,其门人蔡溶、赖继谨、赵士超和毛至洁同日被害,人称「黄门四君子」。
杨嗣昌明末 1588 — 1641
维基
杨嗣昌(1588年—1641年)字文弱号字微湖广武陵(今湖南常德)人,祖籍直隶建平(今安徽郎溪)
明末政治、军事人物。
出身门阀,祖父杨时芳乃武陵名士,父亲杨鹤督军著世,嗣昌为人雅好文艺,博闻强记、有辩才、文笔,与名流袁宏道袁中道钟惺等来往。
亦喜军事,设「四正六隅」之策以灭流寇,一度颇有成效,后流寇复起,李自成烹杀福王朱常洵张献忠焚杀襄王朱翊铭,嗣昌忧悸以病卒,追赠太子太保
葬桃源金厂溪。
杨嗣昌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进士
历任杭州府儒学教授南京国子监博士户部郎中
天启年间因受阉党排挤,称病归里。
崇祯元年(1628年),起为河南副使,加右参政
升任右佥都御史巡抚永平
崇祯三年(1630年)任山石道(抚宁境内山海路、石门路),崇祯六年(1633年)山海关巡抚
官至兵部尚书
崇祯十年(1637年)三月,帝召杨嗣昌京师,两人谈话后,帝曰:“恨用卿晚。
六月,被任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
崇祯十一年(1638年),奏请修缮常德府城,“三年而完工,撤旧易新,极其壮固”。
嗣昌力主“安内方可攘外”,提出“四正六隅,十面张网”战术,各个击破。
所谓“四正”是陕西河南湖广凤阳四镇,“六隅”则是延绥、山西山东应天江西四川六区
集合“四正六隅”为十面罗网,各有侧重,协同配合,“随贼所向,专任剿杀”。
嗣昌增兵十四万,加饷银二百八十万两。
熊文灿为五省军务总理,剿抚兼施。
此举在一年内颇见成效。
张献忠罗汝才等闯军兵败降明,李自成渭南潼关南原遭遇洪承畴孙传庭的埋伏被击溃,带著刘宗敏等残部17人躲到陕西东南商洛山中。
同年冬天,清军三路大军第四度南侵,燕京震动,崇祯帝和战不定,杨嗣昌时任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力主议和。
嗣昌深知朝廷兵力、财力不足以支持两线作战,故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建议;但卢象升主张坚决抵抗,遂率诸将分道出击,与清军战于庆都真定(今河北望都、正定)等地。
嗣昌手握兵权,事事掣肘象升象升屡战失利,最后战死沙场。
大学士杨嗣昌却一意诬陷象升临阵脱逃,派士卒俞振龙等三人前往查看。
俞振龙不畏淫威,坚持指认象升遗体,「嗣昌怒,鞭之三日夜,且死,张目曰:『天道神明,无枉忠臣。
』」 千总杨国栋因为不肯顺从杨嗣昌意思修改塘报,坚持象升已战死,而被处极刑。
崇祯急调洪承畴部北上勤王,剿寇策略遂功亏一篑。
李自成河南发展。
崇祯十三年(1640年)二月七日,朝廷特命杨嗣昌大学士督师,赐尚方宝剑,前赴湖广指挥围剿张献忠等。
嗣昌陕西副将贺人龙李国奇夹击张献忠太平县玛瑙山(今四川万源),史载“大破之,斩馘三千六百二十,坠岩谷死者无算。
”崇祯表示嘉许,有手谕曰:“卿自昨年九月初六日辞朝至今,半载有余,无日不悬朕念,与行间将士劳苦倍尝,而须发尽白,深轸朕怀。
又闻卿调度周密,赏罚严明,深慰朕平寇安民之意图”。
接下来寒溪寺盐井木瓜溪等地连战皆捷。
但此时明朝官军内部矛盾重重,诸将多不用命,贺人龙左良玉皆拥兵自重,不听使唤。
杨嗣昌下令:赦免农民军将领罗汝才等人的罪状,唯独张献忠不赦,有擒张献忠者,赏白银五千两,锦衣卫指挥使世袭;斩杀张献忠者二千两,锦衣卫指挥佥事世袭。
张献忠则戏谑地回应称:“有斩督师杨嗣昌)来者,赏银三钱。
”还四处张贴,嗣昌非常害怕且惊讶,认为左右都是张献忠的卧底。
崇祯十四年(1641年)正月李自成洛阳,烹福王朱常洵
二月初四半夜张献忠一日夜驰三百里出四川,奇袭襄阳初五日,在西门城楼襄王朱翊铭。
朝野震惊,时人认为藩王遇难,将领必须负责,所以嗣昌忧惧交加,嗣昌在给湖广巡抚宋一鹤的信中写道:“天降奇祸,突中襄藩,仆呕血伤心,束身俟死,无他说矣。
”旧病复发,吐血甚多,已病入膏肓,监军万元吉问他为何不报知皇上?
杨嗣昌只吐出两个字:“不敢!
二月初一日,病死沙市徐家园。
杨嗣昌死,自此战争主动权转入闯军手中。
兵部尚书陈新甲陕西三边总督丁启睿接替督师,并起用原兵部尚书傅宗龙继任陕西三边总督,负责剿寇。
此后张献忠攻破武陵,特恨杨嗣昌,掘其七世祖坟,焚其夫妇灵柩,并把其尸体斩断出血。
石凤台明末清初 1593 — 1657
维基
石凤台字翥云号逸斋山西泽州阳城县人
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戊午山西乡试举人天启五年(1625年)乙丑科科进士,性格爽朗,富有胆略。
初任陕西韩城县知县,调停驿站,使民力获得舒缓。
七年调任南宫县知县崇祯二年(1639年)调知良乡县,后官至辽东宁前道副使兵部尚书陈新甲授意他与清军议和,崇祯皇帝认为私自议和辱国,十四年(1641年)石凤台下刑部大狱。
明亡后降,清军平定陕西后,以石凤台陕西巡抚,被清廷驳回,改任湖广布政司参议分守荆西道顺治五年八月,迁任陕西按察司副使兼布政使司参议、分守关西道六年七月因土寇攻陷岐山县,被令致仕。
归乡后因当地有土匪啸聚西山,凤台一日单骑入巢穴劝谕,群盗感悟解散,回家种田的有五百人,乡人白允昌撰写文章,刻石记录此事。
著有西池、秦邸、秋吟、楚游、陇上、逸斋诸集。
张国维明末清初 1595 — 164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95—1646 【介绍】: 浙江东阳人字九一号玉笥
天启二年进士
番禺知县
崇祯初刑科给事中,劾罢阉党副都御史杨所修等,尝谏帝“求治太锐,综核太严”。
七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安庆等十府。
以农民军势盛,请割安庆等府,另设巡抚
后代陈新甲兵部尚书
十六年,以清兵入畿辅,下狱,旋得释。
命赴江南练兵输饷。
南都陷,请鲁王监国,任兵部尚书督师江上。
还守东阳,兵败投水死。
有《吴中水利书》、《张忠敏公遗集》。
方一藻明末清初 ? — 1640
维基
方一藻(?
—1640年),字子元号玄根直隶歙县人
天启元年辛酉科乡试五十八名举人二年(1622年)壬戌科会试十三名,二甲二十一名进士
户部观政,授户部主事五年管新太仓六年陕西员外,本年升保定知府
崇祯二年山西霸州道副使三年(1630年)永平道四年河南副使遵化道
崇祯四年,以右佥都御史,担任辽东巡抚
六年加俸一级,九年兵部右侍郎右副都御史十一年兵部左侍郎,加服俸一级,兼右都御史
十二年兵部尚书十三年回部管左侍郎事。
后以大学士巡抚辽东,当时吴三桂“拜其门下”,又与其子方光琛“缔盟为忘形交”。
崇祯十一年(崇德三年,1638年)陈新甲主议和,遣一藻盛京沈阳)与清廷接触,于是方一藻派遣一名“瞽人卖卜者”周元忠到清廷洽谈,皇太极基本上同意。
方一藻建议用隆庆年间“俺答封贡”的模式与对方谈判。
黄道周所排斥,连上三疏。
和议之事不了了之。
傅宗龙明末清初 ? — 1641
维基
傅宗龙(?
—1641年),字仲纶元宪号括苍元轩云南昆明官渡傅家营人,曾官陕西三边总督,讨伐流寇,被俘,不屈而死。
赠太子少保谥忠壮
正德九年进士傅良弼曾孙,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进士,任铜梁巴县知县,调户部主事
天启四年(1624年)正月贵州巡抚监军天启六年(1626年)击败安邦彦,稳定西南,诏加太仆少卿
崇祯三年(1631年)任为右佥都御史顺天巡抚
崇祯十年(1637年)杨嗣昌力荐,宗龙重新起用为四川巡抚
崇祯十二年(1639年)宗龙被召赴京,以邵捷春代为巡抚
宗龙兵部尚书,但不足三月因与崇祯帝不合被解职,下狱二年。
崇祯十四年(1641年),流寇破河南等境,杨嗣昌病死,北京震动。
尚书陈新甲推荐傅宗龙,皇帝诏赦宗龙出狱,以兵部右侍郎兼副都御史,代替丁启睿督陕兵讨贼,总督陕西三边军务
八月初旬,李自成有五十五万人攻占河洛,陕西三边总督傅宗龙崇祯皇帝催促下,进兵河南,兵力仅两万馀人,时关中各地遭旱灾蝗灾,粮饷极乏。
九月四日傅宗龙率川陕兵与保定总督杨文岳部会合。
孟家庄(今平舆境内)为李自成罗汝才所袭,贺人龙出逃,李国奇溃败,杨文岳亦径行离去。
仅剩宗龙孤军力战,被围八日,粮尽弹绝,十一日杀骡马分食,骡马杀尽,后取尸体“分啖之”,十八日箭矢俱尽,宗龙计划乘夜突围。
十九日,在离项城八里处,宗龙为贼逮获。
贼军想利用宗龙向守城官兵喊话。
宗龙大骂:“我大臣也,杀则杀耳,岂能为贼赚城以缓死哉!
”遂被杀害,死状甚惨。
汪乔年得知傅宗龙死讯,大哭说道:“傅公死,讨贼无人矣。
”后汪乔年继为陕西总督,亦力战而亡。
遗作收入李根源《明滇南五名臣遗集》。
张维世明末清初 ? — 164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2 【介绍】: 河南太康人
万历四十四年进士
平阳知府,有能名。
累官至右佥都御史,代陈新甲巡抚宣府,视事甫旬日,坐失防削籍遣戍,后释放还乡。
崇祯十五年李自成太康,佐知县拒守,城破死。
刘呈瑞
维基
刘呈瑞(?
1640年代),字伯功常州府武进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刘呈瑞天启七年(1627年)举人崇祯四年(1631年)进士,获授户部陕西清吏司主事,升员外郎
崇祯八年(1635年)转任湖广道御史巡按广东,任内廉正大体,上疏弹劾三十六名不称职的官员;刘香馀众未曾剿灭,他就加以安抚,令地方安定。
刘呈瑞又捐献数千金修筑古冈到省的数百里道路,商旅来往,坏人都绝迹;岁禄时米价飙升,他救济人民并且买粮调动。
调往顺天后,不怕弹劾权贵;陈新甲怯阵避敌,刘呈瑞前后上疏五十次议论。
京师告急,他上言通州是重地,不能不守,同时到那里至亲自巡更,整饬勉励士兵;不久因为部下溃散被革职。
弘光帝继位,起用他为山东道御史
南京失守后足不出户,数年后去世。
方士亮明至南明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徽州府歙县人
崇祯四年进士
嘉兴福州推官,擢兵科给事中,举劾无所避。
曾揭发兵部尚书陈新甲勾结宦官,与清议和事。
其论中官出镇监军之弊,语尤切至。
周延儒牵连得罪下狱,后释归。
维基
方士亮(16世纪—17世纪),字君绳号慕庵直隶徽州府歙县岩镇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方士亮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乙卯举人崇祯四年(1631年)进士,获授浙江嘉兴府推官六年本省同考官,七年丁忧
服除,调往福州,再迁官兵科给事中;他和同官在朝房遇上谢升谢升说:「君主以不用聪明人为高招,今上太用聪明人,令天下朝政败坏。
」又说:「各位不用谈政事,皇上早有主意。
」他连同言官弹劾谢升诽谤泄密,使其被削籍。
之后他相继他弹劾陈新甲张福臻徐世荫朱大典叶廷桂吕大器马爌,请求召用姚思孝何楷李化龙张作楫张焜芳李模詹尔选李右谠林兰友成勇傅元初,抚恤吴执御魏呈润傅朝佑吴彦芳王绩灿枢的家人,推荐方岳贡陈洪谧,朝廷大多采纳。
周延儒督师,他担任赞画军前,战败后入狱,到崇祯十七年(1644年)春天才释放归乡。
弘光年间方士亮得起用为户科给事中南京失守后加入金声军队;隆武帝即位后太常卿,北征时受命和与何九云辅导唐王朱聿𨮁,福京沦陷后去世。
金毓峒明末 ? — 1644
维基
金毓峒(?
—1644年),字稚鹤号鹤冲保定中卫(今属河北省保定市)直隶完县人
明末政治人物。
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乙卯举人崇祯七年1633年)甲戌进士
初官中书舍人
崇祯十四年(1641年),陛见崇祯帝,面陈漕运事务,符合上意,授监察御史
又上疏批评兵部尚书陈新甲「庸才误国」,户部尚书李待问「积病妨贤」。
崇祯十六年(1643年)巡按陕西,反对朝廷强令孙传庭出关未果。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奉命监李建泰军,奔赴山西,方至保定李自成大军已迫近。
于是偕同邵宗元等守城。
城陷被执,投井自尽。
明史》有传。
甘惟爃明至南明 ? — 1646
维基
甘惟爃(?
—1646年),字君及福建漳州府海澄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甘惟爃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福建乡试解元甘汝挺的侄子,天启四年(1624年)举人崇祯元年(1628年)进士,授定南南郑知县,转贵州道御史,弹劾陈新甲缺乏计谋、损害国家,请求立刻举荐贤人自代,未被接纳。
之后他巡按长芦监督河道,改任汉中知府
弘光年间甘惟爃转为广西粮储副使隆武帝起用为陕西太仆少卿,他上疏请求退休,隆武帝却认为他趋避而降级,又擢都察院左佥都御史,福京失陷后卒。
章正宸明末 ? — 164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6 【介绍】: 浙江会稽人字羽侯号格庵,晚号称东饿夫。
刘宗周弟子。
崇祯四年进士
庶吉士礼科给事中
以劾王应熊入阁不由廷推,下诏狱。
旋起历吏科都给事中,屡忤首辅周延儒,又诋兵部尚书陈新甲奸邪,既而会推阁臣失帝意,谪戍均州
弘光时大理丞
明亡为僧。
有《章格庵遗书》。
维基
章正宸(?
—1646年),字羽侯号格庵晚号禹东饿夫
浙江会稽人,明末政治人物。
早年师从刘宗周崇祯三年(1630年)中式顺天府乡试第四名举人崇祯四年(1631年)联捷辛未进士工部观政,改翰林院庶吉士,与马世奇张溥等相交莫逆。
崇祯六年(1633年)礼科给事中,因上疏弹劾辅臣王应熊崇祯帝大怒,被逮下诏狱拷讯,给事中吴麟徵傅朝佑救之无效,被革职归乡。
崇祯九年(1636年)冬,召起为户科给事中十二年湖广乡试副主考,从废卷中拔取曹胤昌为第一名。
巡视苏松诸郡饷务,陈漕政八害一要,升吏科右,十三年巡视太仓银库。
十四年洛阳被攻陷,福王朱常洵被杀,崇祯于乾清宫召对群臣,章正宸相继弹劾首辅周延儒兵部尚书陈新甲督师杨嗣昌,在会推宣大总督人选上,首辅周延儒欲以门生江禹绪陪推,又欲起复被革职的门生前江陵知县史元调和恢复前辅臣冯铨冠带,被正宸争论,未能成功。
十五年五月,会推阁员,章正宸吏部尚书李日宣、掌河南道御史张瑄共事,先推十三人,帝命再推,又列十一人,六月辛酉,崇祯召对中左门,以滥举房可壮宋玫张三谟三人,将李日宣章正宸下狱,又谪戍均州
安宗时,官至大理寺左寺丞,见国事日非,弃官归里;鲁王监国时,授吏部左侍郎,掌部事,守赭山(在浙江萧山县),招募赭山乡民组建赭山营。
绍兴失陷,出家为僧。
马嘉植
维基
马嘉植字培原号木山浙江嘉兴府平湖县人
崇祯七年甲戌进士,授南直武进县知县,充平湖给谏,官至吏科给事中崇祯十五年弹劾陈新甲误国下狱,论张四知魏照乘庸劣充位,罢之。
崇祯十六年蒋臣奏行钞法:“经费之条,银钱钞三分用之,纳钱银买钞者以九钱七分为一金,民间不用,以违法论,不出五年,天下之金钱尽归内帑矣。
”,马嘉植疏争之。
十七年,催解浙江、南直外项出京。
弘光时,转工科给事中,督饷江西福建马士英嫉其亢直,外补广东道御史,即谢事归。
葺图于湖湄曰东皋,与郭绍仪起兵,兵败削发为僧,名行旦,村居,自号「铁雪道人」,苦节十数年卒。
马嘉桢字允和崇祯十二年举人,为僧名弘任
马嘉相,不应试。
族人马上选,号幼庵,为僧。
龚鼎孳明末清初 1615 — 1673
维基
龚鼎孳(1616年1月5日—1673年10月12日)字孝升号芝麓香岩直隶合肥(今安徽)人,祖籍江西临川,明末清初政治人物、文学家崇祯甲戌进士,任给事中
明亡,降闯,随即降清,康熙初年,官至礼部尚书
其诗文并工,与吴伟业钱谦益并称为“江左三大家”。
明万历四十三年一月十七日1616年1月5日)出生于合肥
少年早慧,擅长八股文,崇祯六年(1633年)癸酉举人
崇祯七年(1634年)十八岁联捷进士,拈阄筮得湖广蕲水县(今湖北浠水)知县,对抗农民军,“增城浚壕以守”,历七年无恙,“蕲人德之,立生祠祀焉。
崇祯十四年(1641)秋龚鼎孳以“大计卓异”返京,隔年兵科给事中,尝有“一月书凡十七上”的纪录,直声震天下。
江南歌妓顾眉生
崇祯十六年(1643)十月,弹劾周延儒陈演王应熊等人,又疏诋吕大器陈新甲私人,因此杵旨降罪下狱,崇祯十七年二月,出狱。
甲申之变,大顺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龚鼎孳投降李自成,授直指使巡视北城。
大顺灭亡,睿亲王多尔衮至,龚鼎孳降清,以原官任,升吏科右给事中,又升礼科都给事中,迁太常寺少卿,升左都御史
顺治三年(1646)六月丁父忧,请赐恤典,工科给事中孙珀龄严劾鼎孳明朝罪人,“辱身流贼,蒙朝廷擢用,曾不闻夙夜在公,惟饮酒醉歌,俳优角逐。
闻讣仍复歌饮留连,冀邀非分之典,亏行灭伦,莫此为甚!
”有司议降二级,后遇恩诏获免,恢复原官。
大学士冯铨被劾,睿亲王会集科道官员质讯,龚鼎孳弹劾冯铨依附魏忠贤作恶,冯铨反指责龚鼎孳曾接受大顺朝北城御史之职。
多尔衮龚鼎孳是否属实,龚鼎孳承认说是,但又补充:“岂鼎孳一人,何人不曾归顺?
魏徵亦曾归顺太宗
多尔衮责骂说:“人果自立忠贞,然后可以责人。
己身不正,何以责人?
鼎擎自比魏徵,以李贼比唐太宗,殊为可耻。
似此等人,何得侈口论人,但缩颈静坐,以免人言可也。
”后来冯铨任职如故。
顺治十二年十月龚鼎孳因奏疏忤帝意,被降八级调用。
因所荐顺天巡按御史顾仁贪污伏法,再降三级。
康熙二年(1663年)仍任左都御史,官至礼部尚书
康熙十二年(1673年),秋九月初一日卒,谥「端毅」。
乾隆三十四年,诏削其谥。
张若麒明末清初 ? — 1656
维基
张若麒(?
—1656年),字天石山东莱州府胶州人
明末清初政治家。
先祖为漕汶张氏。
崇祯三年(1630年)庚午山东乡试举人崇祯四年(1631年)联捷辛未科三甲进士,知直隶清苑县八年卢龙县
为官清明。
崇祯十年,以考核最优行取刑部主事
少詹事黄道周因曾弹劾兵部尚书杨嗣昌王升指使张若麒谈劾黄道周“假托道学以把持朝廷”,黄道周被削职六级,逐出北京,于是若麒刑部主事调任兵部职方司主事
崇祯十一年兵部职方司郎中
崇祯十四年(1641年),加光禄寺卿
是年,以兵部职方司郎中辽东军。
锦大战时,被陈新甲派至洪承畴监督,并急令张若麒催战,以袁崇焕毛文龙之事谈款逼迫洪承畴出战。
张若麒倚仗陈新甲,架空洪承畴,夺其兵权,并和马绍愉干扰战事。
结果明军大败,致洪承畴降清,若麒坐船逃至宁远,被论罪下狱。
李自成攻破北京,出狱,授官山海关防御使张若麒作为李自成的代表赴吴三桂军中议和。
崇祯十七年五月初一张若麒出城五里迎接多尔衮
顺治元年,任顺天府,暂管府尹事。
入清后,历官大理寺少卿太仆寺卿、通政使
顺治九年(1652年)八月因母病乞假回乡。
顺治十三年,为京察之年,以久病退休,卒于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