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库 明朝
维基
张毓泰(1585年—1662年),号履素,山东济南府邹平县军籍。明朝官员。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己酉科山东乡试举人,天启二年(1622年)壬戌科进士。初官邢台县知县。事无巨细,皆躬亲之。父就养官署,闵其过劳,对曰:士行运甓,且日习劳。儿乃当惜分阴者,敢泄泄乎?断豫让桥日泉水利之争,人以执法明允,刻石颂之。以外艰归,起补汾阳县知县。崇祯元年戊辰谷价方平,毓泰预占年不稔,听论民储谷菜为御灾计。亡何,天大旱,斋戒取水,贺将军泉,步行二十里乞祷,至夜大雨盈尺,邻境若介休、平遥、文水田仍龟坼如故,同官何腾蛟戏谓造化有私,亦心折于汾令矣。明年荐饥,立八厂煮糜粥食饿人,设法周诸生之急,择立社师四十三人,使教幼童六百。天将寒,立冬生院,具暖洞煤炉,令男女异宿,晚给秫粥,晨饮以椒姜汤。饥后疫起,乃设阳春局于书院前,及东郭达原,饮剂药日日施散,以活病者。又因岁凶宜恤民,刊吕叔简刑戒普劝,同官都御史耿如杞下教曰:饥民一入汾境,便游华胥,顾安得为全活者一一致谢乎!后以神京戒严,土贼大起,上官使来守城,毓泰以为惊众,力争罢其事。唯简阅战守具待之,贼至即帅民兵与战,贼皆逃。五年壬申入觐,改永年县知县,首剪王谦、刘三谦两巨蠹,捐赀修学宫及漳川书院,以临洺关为邑之门户,峻具台垣,增河外品字坑,暇日浚城河,教民种菱藕,蕃水利。八年内擢武选司主事,十年出为宁武关兵备道。适虎镇贾庄兵溃,回即略惩弃甲者。吊国殇,恤孤儿,监军内珰牛某颐指气使,诸道司独毓秦盛气不为下,旋移大梁,再移通州监军。十三年以内艰归,辛巳邹平大饥,煮粥协官赈济,收哺弃儿,俟长大归其父母,童子愿学者则推广父乡贤公(张奇策)义塾旧法,延师训之。崇祯甲申革命,犹家居。明年乙酉以人材徵授山西按察使,又明年升江西右布政使,顺治三年丙戌岁也。江西有南昌、赣州两府归附,在是年十月部议豁其本年以前额税,布政左使忿其向化独迟,欲抗章尽征之,毓素力争乃免,任满注上考,已而罢归。康熙二年卒,年七十有八,祀山西名宦祠,汾阳东郭及永安镇所立两生祠尚存,皆有碑。毓泰裔孙以选贡再令山西时,手录其文以归焉。墓在城西十里接官亭南。
维基
冯士标,字瑞明,号尊尼,山东青州府益都县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举人冯惟健曾孙。崇祯六年(1633年)癸酉举于乡,十三年庚辰(1640年)成进士。清顺治初入京谒选,授兵部武选司主事,月余,升陕西按察司佥事,分巡关内道。时地方初定,贺珍等军自乙酉(1645年)冬围攻西安城,冯士标环甲登陴,率众御之,至丙戌(1646年)正月五日,贺军乃退,城赖以全。商州贼首刘三虎等破城劫掠,总督孟乔芳檄士标往救,士标披甲临阵,大败之,尽恢复所侵地,贼寇逃遁,期月之内,妖氛尽歼,悉归王化。顺治四年丁亥(1647年),清军从陕西西下四川,张献忠军烧毁栈阁以自固,数百里内道路阻绝。士标督率监修,旬月间栈道复通,清军得以无阻。五年戊子,擢任陕西右参议,兵备庄浪。土官鲁安嫡派不明,自相竞长,汉官与之争礼,尝为构舋。士标拘集官属,为之明正嫡派,裁定礼节,申请于上,永为定制,而后相安。历任三载,兵饷以时给发,猝遇变故,多获战功。捐俸修筑学宫,日与诸生翻经析义,西鄙知有文教,皆其之力也。九年壬辰(1652年),升四川建昌兵备副使。十二年乙未(1655年),改福建按察司副使,卒于道。士标为人志行磊落,孝友好施。崇祯十三年庚辰山东大饥,他出资赈救,全活不下万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