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清朝
僧读彻明末清初 1589 — 1657
新续高僧传·杂识篇第十之四
释读彻字苍雪初字见晓
姓赵氏云南呈贡人
生性敏捷,慧悟天成。
童年随父,舍身昆明妙湛,复游鸡足,为寂光水月侍者,讲诵之馀,研穷义谛,文词泉涌,辩者莫当。
年二十五,发志行脚,一笠飘然,遍览名胜,遂达吴门,嗣法一雨。
会明季丧乱,天下多故,不遑宁处,独晏然。
更启法会,欲以慈祥化彼杀机,及居中峰,继主讲席,道风郁鬯,声闻南北。
复兴支公道场,海内宗之。
又以禅暇,与眉叟、玄宰牧斋梅村诸公往复酬唱,诗名藉甚。
生平著述颇富,笔迹尤珍
晚岁讲《楞严》于宝华山,手编未终,踞坐而逝。
书有《遗诫十章词》曰:“无端讲席应宝华,老病人扶上小车。
南国远钟萧帝寺,东阳古井志公家。
苍茫不尽江边苇,狼藉空馀台畔花。
一自云光登说后,独怜沽酒送烟霞。
”“南朝帝业几经衰,碧眼无人辨劫灰。
山抱玉泉荒寺在,峰标金地大僧来。
针锋一拨山河转,枣叶重移殿阁开。
衣钵相仍谁继武,法筵龙象见宏才。
”“闭门莫怪老山僧,打睡从来接上乘。
十日庖羹咽未下,千人讲席病犹登。
鼓将风力声难转,散入烟霞气不胜。
如是我闻知未及,奉行倍受已先膺。
”“最初方便请开经,末后圆通择性灵。
我自无心聊为说,谁人有耳不能听。
蘸乾海墨收佳句,缩小江山入净瓶。
重莫教莲社冷,天涯诸子各飘零。
”“到岸乘风实快哉,亲迎遗像几还回。
香花夹道群情肃,幡盖摩空宿雨开。
人化双虹天上去,泉飞百道树头来。
俨然未散灵山,想望荆溪五台
”“庆喜惯啼抛止叶,饮光解笑示拈花。
而今哭笑俱非是,何啻宗乘辩正邪。
试问此槌曾白否,可怜双眼果青耶。
刹竿倒却门前久,大厦将倾赖木叉。
”“囊虫漉水细微事,粒米同餐展钵巾。
鸡足传衣犹在定,鹅头开戒遍分身。
乡音莫辨难兄弟,老景无多惜主宾。
博取大千凭手掌,陶家游戏转双轮。
”“多闻误堕示儿曹,作饭蒸砂事枉劳。
欲漏未除习漏重,爱根不断命根牢。
无心淫女能成佛,叉手屠儿早放刀。
道眼沧桑何足问,云霄万里一鸿毛。
”“昼长无暑夜无蚊,帷幔虚牵掷扇巾。
好与时人谈笑语,任留知已诉辛勤。
难辞铩羽投林鸟,强作无心出岫云。
一自金经读破久,奈何泄漏尽东君。
”“毛端五色障开经,劳久狂花净眼停。
刁斗更声催𠪾历,明量烟火散荧荧。
摄入川源影,纲相盘回楼阁形。
何物无情头解点,也须说与众山听。
”又《中峰喜逢白公,夜集法公方丈》云:“久别几于消息断,重逢犹记道途间。
两山相忆秋同老,一夜刚随雨到山。
故旧何人堪共话,林峦有主暂投閒。
乱流落叶声兼下,听尽寒岩水抱关。
”又《法公招游狼山,登大观楼》云:“海上危楼壮大观,烟波无尽此凭栏。
江南一水横衣带,天外三山落弹丸。
潮色不来风势紧,客心欲渡浪声寒。
高明胜会知何日,回首斜阳几度看。
”又《解制送恒生还山》云:“满堂瓢笠忽天涯,云水茫茫去路赊。
同坐那知君是客,送行翻觉我无家。
九秋露冷芙蓉色,一夜风吹芦荻花
最是不堪回首处,夕阳江影片帆斜。
”又《铁桥》云:“自堕黄尘每慨然,故乡卿相我无缘。
眼前见画思鸡足,梦里寻家渡铁莲。
苗庶尚潜诸葛洞,儒臣不去小西天
料应难得今生见,先过此桥五十年。
”又《送唐大来还滇》云:“小艇难禁五两风,鸡山有路几时通。
殷勤为我传乡信,结个团在雪中。
”《送元白之燕》云:“一带燕山色,常时入梦间。
平生未到处,今日逢君还。
客路无时尽,秋心不自閒。
塞鸿牵别思,早已出江关
”《挂瓢》云:“抱膝向空坐,偶然同许由
一瓢还似累,何物更须留。
涧响悬孤影,风翻入夜秋。
几时从空出,犹见在枝头。
”《送朗癯入匡山》云:“独向匡庐去,安禅弟几重。
九江黄叶寺,五老白云峰
落日眠苍兕,飞泉挂玉龙。
到时应为我,致意虎溪
”《别吴中诸子》云:“相看了无意,临歧还黯然。
回看吴苑树,独上秣陵船。
春老还山路,江昏欲雨天。
白鸥颇怪我,聚散缘波前。
”其所著书,有《法华珠髻》,并同丽府木公参补《华严海印忏仪》四十二卷在藏。
闻所传诗文,散佚颇多,有《南来堂集》刋入《云南丛书》中。
王渔洋评“当代释子诗,以苍雪为第一”。
卒葬中峰,牧齐为撰塔铭。
僧读体明末清初 1601 — 167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01—1679 【介绍】: 明末清初僧。
云南楚雄府人本姓许,名冲霄
十四岁父母相继去世,由伯父养育。
二十七岁伯父死,出家为道士
后读《华严经》,始信佛。
三十一岁依亮如法师披剃。
崇祯六年,投寂光律师受戒,依住学律,改号见月
弘光元年寂光临殁,命继主宝华山隆昌寺
明清之际,戒法沦丧,读体以身示范,弘宣律宗。
有《一梦漫言》、《大乘玄义》等。
新续高僧传·明律篇第四之三
释读体字见月姓许氏楚雄人也。
旧籍江南句容,远祖某,明洪武时从军开滇黔,以功世袭指挥,遂家焉。
父酳昌,母吴氏,懿言淑行,雅慕因果,㝱梵僧入室,寤而生。
质禀钦奇,幼而神敏,好游览,善绘事,所至山水佳处多留墨妙,尤工大士像,人争宝之。
父母早世,伯父无子,嘉其聪秀,欲使袭职为指挥不屑也,而赤松子游。
尝至金沙江甸尾山,寓浪穹,迁赤宕嵓,矢志修真,为黄冠三载
一日偶行松下,遇茅庵老僧与语甚契,授以《华严经》,读至《世主妙严品》翻然有省。
遂诣宝洪山亮如𩮜 度。
江南三昧律师宏戒,慨然慕之,一瓢一笠重茧而行。
时当明季,流贼槃牙,烽火相望,饥荒遍野,土寇肆劫。
所过崇罔危磴,盘江险洑,蛮雨瘴烟,猿嗥虎啸之区,荒祠古墓,深菁蔓草,昼则风餐,宵则露宿。
体一意孤行,不为物扰。
先入南岳演《楞严四依解》,继登破额冯茂上高,礼诸祖道场。
进九华,朝五台,再度大江,始遇三昧海潮庵
往复二万馀里,行脚六年,不知疲也。
既圆戒,充上座,讲《梵纲经》,析义敷文,四座称善。
犹欿然不自足,乃于藏中检四分并律藏读之,殚思研讨,间遇壅滞,祷佛求解,默坐移时,焕然冰释,由是毗尼大畅。
尝从三昧传戒金陵报恩寺,座下千人,临坛教授,忽忆初为黄冠时,㝱至一大寺,金碧交辉,苾刍云集,门阈甚高,跃身而入,自顾已成僧相,一瞿昙丹衣高座,招之使上,授经命讲,众皆跪听,汗流而觉,及是所见,髣然前㝱。
金陵七十里,有宝华山,为志公道场,年远颓废,郡人迎三昧主之。
筦院务,庀材鸠工,楼殿寮阁,雕饰庄岩,大江南北罕与伦比。
乙酉三昧示寂,即受衣钵,总持三学,以十事誓众,人颇难之,久而悦服。
盖悯时习便安,止作真教,久成绝响。
故结界立规,率先躬行,是制必遵,非法必革。
寻复安居之法,门人日进。
清室初兴,山寇时发,入寺横强。
诱致渠魁十人,设食供毕,忽厉声以大义责之,且晓示利害。
大众围绕,贼相顾欷戏,逡巡遁去。
有谮于大将军者,谓华山通贼,缇骑麇集,执至军前,剑戟如林,众僧惴惴,莫敢仰视。
独整威仪,缓步升阶,合掌而立,具陈华山江南孔道,不能禁贼往来,并前日留食解散之故。
三问三答,词气从容,颜色不变。
巴廒二将军陈中丞异之,悉解众僧之缚。
又欲杀监院孙内监、房头、克修三人,争之曰:“罪在寺主,愿伏斧锧,勿累他人。
将军益奇之,并释不杀,还其田里,给帖护持,寺乃复安。
壬子江南荐饥,导输赈粥,五十馀日,全活无算。
每振锡出山,四方风动,遐迩缁素,奔礼恐后,戒徒千四百人,堂食三万指。
法席之盛,世所希有。
戊午岁除,示微疾。
己未春正月既望,力疾起,视诫弟子曰:“勿进汤药,更七日行矣。
”至期端趺而化,寿七十有九,腊四十八,茶毗得五色舍利。
所著《大乘玄义》、《止持会集》、《作持续释》、《黑白布萨》、《传戒正范》及《僧行轨则》诸书。
其《毗尼止持》十六卷,《毗尼作持》十五卷,清乾隆时释福聚奏请入藏。
释性关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八
释性关字遍云
姓吴氏郧阳人
少孤,薙发襄阳仁皇寺,事惺然为师。
年二十,游吴越,受华山三昧寂光衣钵,复得法金陵天界寺中隐。
西上荆州,于圣水寺旁结茆曰“松庵”,读《圆觉了义》有悟。
后辟乱汉沔间,时开讲席,人多重之。
顺治七年,入玉泉,创立东禅堂,演法弘律,归依者众。
顺治十五年正月十二日,寂于监利灵照庵。
二十年中,驻锡十有八处,讲说所施津梁无绝,所著语录诗文戒不授梓,故佚而不传。
弟子觉聪、本赤,保守东禅,锄垦田土,补修殿宇,不坠旧声。
释书祯
新续高僧传·明律篇第四之三
释书祯字静观姓王氏禄丰人也。
父曰之麟,母高氏。
家世儒素,少习帖括,颇赡文思。
忽绝尘想,欲求出世法,遂从翠峰西林寺心田祝发。
晨钟暮鼓,梵呗灵文,无寒暑间,内典既彻,志在参学。
滇俗士子多之圣水三潮,若见金蟾,便喜形于色,以为科甲之兆,灵应不爽。
亦往观,曾不移晷,蟾即浮出,三足跃跃,金色有光。
因自忖曰:“吾志禅那,今睹此,岂非法门有望。
”遂南循黔楚,道汉豫章而之金陵
时明崇祯甲申年二十六,三昧寂光方开坛于长干报恩寺与戒焉。
长干旧有浮图,耸拔霄汉。
尝经其下,复睹顶上,紫燄飞腾,光映云霞,心窃异之。
因问一僧,僧曰:“奇哉,希有!
此世尊舍利最胜顶也,人所罕觏,子今睹此,得非精诚感格乎?
”即约同戒五百馀人共礼之。
已而䌛白下诣中峰,历抵讲肄,兼叩禅宗。
虽一时禅教诸匠许为法器,而阐精穷年,终以律学为归。
三昧灭度,忽焉三周,思法乳之恩,申扫塔之念。
飞锡虞山,托钵钱门,岂知搆异隙于防弁,中奇殃于宿对,然处之坦如。
日持《普门品》、《大悲咒》,而罗网涣释,由是异迹著于一邑,声闻播于三吴。
说此横逆,依止宝华,严净毗尼,纂修律部。
见月弘戒,每届临坛,或任教授,或司羯摩,左之右之,辅翼有年,而僧伽黎之付,盖有自矣。
后卓锡楚州湖心寺,求戒者接踵,因慨然曰:“曲成后学,实乃绍隆佛种,何郤为?
”于是首传戒于雎宁普济,继说戒于淮阴准提
复弘戒于山阳大悲院。
无何,见月书迎还山淮郡净土禅林本,创为律堂。
丁巳冬,迓主丈席,遂弘法化。
大中丞帅公佩服高风,深心爱护,麾下军民莫不尊亲,依若慈母。
戊午春京口诸山请说戒于避风馆。
后因见月示寂,归山省视。
蒲坐未暖,复有真州荐绅迎主五台
春冬传戒,则安居,学者从之,如水赴壑,得戒者千馀。
复建五楹大殿,鸟革翚飞,新立三圣法像,圆满庄严。
由是道风丕播,遐迩均瞻,王公卿相聘自都门,太守邑令亲为促驾,人所羡忻。
反郤之,视名利网,虚空粉碎矣。
虽年登古稀,而闳阐法海,衣被后来,终不辞劳。
著有《随机羯摩疏钞》六卷,《毗尼甘露择要》十卷,《律学要本》、《教钵轨式》、《历代律祖略传》各一卷,方纂辑《羯摩疏钞》将成日,梦礼宣祖塔,以为积诚感应
释戒隐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七
释戒隐字雪庵姓陈氏江陵人也。
幼岁舍白,栖止峡州石塔,依年进具。
玉泉无迹老人肄习毗尼,讲演玄旨,追随左右十八载。
江浙名蓝,或为宏经之地,或为说法之场,开示来学,津津不倦。
尝讲《楞严》于杨州,众以《楞严》注释甚多,未能贯串,戒隐因集诸家注解,合为一集,名曰《贯珠》。
金陵宝华山三昧寂为之序。
释学蕴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十二
学蕴知空者,亦参无住,而受法于开峰,密行者也。
洱海王氏子,年十四入寂光寺剃度,初从大力、野愚、彻庸及西蜀了凡诸宿参究,虽并承其教,而于万法归一之旨四五年间疑情不释,后听亮如讲《法华》诸经,参不是心䛡又十馀年,苦无入处,建玉霖轩闭关习静,礼《万佛名经》至三卷南无二字,忽心身脱落,内外圆明如一轮皎月,即说偈曰:“虚空是佛身,我本世间人。
我性与空合,非佛亦非人。
”随参无住,即首肯之,欲付以法,俄而辞去。
藩之至滇也,命晋王李定国楚雄永昌叛军。
凯旋时,学蕴遇于道中,因止。
晋王至鸡山,请免山中徭役,晋王允之
复随至昆明,表贡山果,明帝嘉之,赐敕寂光为护国兴明之寺。
鼎革后,入九台三载,而大方广法席,巍然起于万山密箐中。
开峰老人神契百城之外,忽命僧持卷至山,欣受之。
由是,开法领众常数百人。
忽一日,属诸门人曰:“三日后我当灭度,天降微雨,即其时也。
”至期果雨,众集,有侍僧问曰:“和尚向来说禅说教,呵佛呵祖,正恁么时作么生?
震威一喝,捋须于口,绕殿三匝复座,翘一足而寂。
寿七十七,僧行六十五,著有《语录》及《草堂集》。
释行杲
新续高僧传·遗身篇第七之二
释行杲字汝风
姓张氏吴门人
初依苍雪,博习经论。
后参箬庵,问于夹山风穴南院因缘,命颂之,乃颂曰:“师资合处投针,岳未为高海未深。
看去作家炉鞴在,能滑跃冶不祥金。
箬庵见之喜曰:“此则机缘,三十年来罕有契其旨者,今日始惬吾意。
”遂承记莂,继席南涧。
三载,退居润州静室。
康熙戊午正月三日,往鹤林与天树植诀别。
植曰:“新年头,何得说未后语?”曰:“实非戏言,朽骨火后,祈飏大江,无违我愿。
”由是相别,至廿四日,邻庵火起,但整衣。
侍者曰:“火猛且近,奈何盍速出?
曰:“吾时节至矣。
侍者曰:“师如是,弟子敢离左右?
”遂同證火光三昧
门人依命葬之大江龙门,有《语录》一卷。
释洁
新续高僧传·杂识篇第十之六
又体纯师,名洁字粹白,吴江柳氏子。
生质不凡,自拔尘表。
幼依云林妙应阁升达象禅师脱白,后随至京都。
性好学,内外文辞,莫不精研。
一时名士大夫,慕其风徽,多与往还,互相酬唱,结为诗社。
已而南旋,养静灵山,凡故旧出京过访,往往辞谢,欲杜门避世,不为名高,唯镇浙将军萨宥阿,请决禅要,尝许过从。
虽偶耽幽韵,自畅禅机,而性心无碍,枯寂空山,与放浪豪吟者非可同日语也。
道光六年夏,示疾旬馀,即作偈曰:“册年功德两茫然,想被前程业识牵。
今用金刚王宝剑,一挥斩绝生死缘。
”“生来死去总分明,老病犹能自遣情。
忽地一声参已透,便应一一了无生。
”“一点向人瞒不得,石龟脱壳事何如。
可堪常寂光中乐,定里身心了幻虚。
”“万事云烟萦满眼,百年荣辱不关心。
平居自信尘缘净,久约慈航直到今。
”“灵明湛寂家中宝,罔象捞空海底针。
只上任君拈颂得,圆机逗彻意何深。
”“松鬣惊风鸣万壑,梅梢得月影逾幽。
缘心若不离缘缘,何啻虚空钉橛头。
”寂年六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