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释常松” 相关资源
人物库 清朝
释实𤤯清 1675 — 1722
新续高僧传·明律篇第四之四
释实𤤯字珍辉
姓陈氏霍邱人
玉林,母汪氏。
幼负嵚奇,不偕俗戏。
闻僧诵经,宛如宿习。
塾师授学,过目不忘,观其行止,叹非凡品。
乃自请于亲,愿超尘网。
父母知其志坚,终不可夺,许诣近邑大悲庵心开祝发。
初演华严、涅盘诸法,悉通大义。
年二十五,慕华山仪范,辞开南下。
旬有五日,始渡大江,底龙潭院
负笈登山,林中一径,晨光晻映,周回顾盻,髣如旧游。
乃自惊愕,俄而叹曰:“转地凡夫,以何因缘,顿临斯地。
及受具足,精求律意。
早夜孜孜,不遑宁息。
遮制轨范,取次领悟。
其最深者,莫如智圆律师所著《会真记》。
当时读者谓:“其菁粹超出六十家释义之外。
𤤯综其旨趣,为之贯彻。
非夙抱慧姿,殚志研虑,能如斯乎?
”主僧闵缘,窥其学识,擢之教授
开迪新知,道归正的,心力既竭,色相俱空。
闵缘告谢,逊以法席,三辞不获,始敢拜受。
谨慎慎操行,惟恐失坠。
每逢圣寿,建设道场,延釐介福。
制府将军以下文武百僚,来山瞻礼,昼夜斋宿。
间与酬答,开示要旨,莫不敬信,归诚悦怿。
康熙六十一年,壬寅春仲,方示微疾,知世缘将尽,付衣文海,注念净域,号佛百声,奄然顺化
春秋四十有八,僧腊二十一
茶毗时,火光如五色云霞,散布山陬三日,收遗灰藏之一叶庵左。
释福聚清 1686 — 1765年8月2日
新续高僧传·明律篇第四之六
释福聚字文海号二愚
姓骆氏义乌人也。
父林,母载氏。
夙契净根,并修善果
尝梦月华流辉,著身皆白,感而有孕。
诞育之夕,神光下烛。
暗室生明,闾里惊异。
方及髫龄,独自度桥。
骇坠水中,不能游泳。
顷之,似闻人语曰:绍隆之业,其在斯乎。
少焉浮出,因得拯救。
由是永念慈航,归心普济
年近志学,依溧水上方寺静生剃染。
初习讲诵,渐通义趣。
日礼佛号,自课清修。
苦行十年,志虑湛定。
乃诣宝华得戒于闵缘,外检律表,内澈圆光。
寻事游参,经历八载。
尝叩天童天目,默印深契。
咸以肩承正法,远相期许。
然机锋捷悟,终属言筌。
波提木叉,乃照宝相。
复上华山,闵已迁化,珍辉主席。
方以真如正觉,丕倡宗风。
既承洽契,遂令入室。
未几,珍辉示疾,亲付祖衣。
弥扇戒芬,龙象景从
鸣鹤九皋,声闻于天。
世宗耄勤,深求梵典。
延揽高僧,研味弘旨。
虽秦徵童寿,汉请摩腾,道契冥符,蔑以加兹。
雍正十二年春福聚奉诏入都,卓锡悯忠寺
屡承圣眷,宠幸时临。
讨穷藏法,实悦帝心。
悯忠主席法藏律师,同出南山,方敷讲座。
仰福宿德,瞻此帝徽,如爝火见日,光耀自息。
私维远引,以避贤智,未几迁化。
世宗倾慕益切,恩渥载隆。
复新厥庙,更称法源
御制碑文,立石庑下。
垂兹宸翰,播扬弘奖。
特开戒坛,命和硕庄亲王内府官从,董理坛事,普给衣钵,传授法戒。
期中弟子千八百九人,吁亦盛矣。
在昔世尊常随听法,才千二百五十人,兹乃过之。
家国休祥,德人爰降。
上下孚应,有感斯通。
是以宏戒之日,天朗气清,庆云微荫,倏焉龙见,围绕中庭。
四众嗟异,传为奇瑞。
乃临坛讲毕,逡巡静退,坚请还山。
盖澹定之怀,本无留恋。
欲得三昧,永离十缠。
于是悯忠继席慧宽,,别创寺宇,名曰“定慧”。
法源嗣位,更传弟子性实
由兹得徒,遂辞帝里,言旋华山
复蒙赐紫,赠施有加。
重发内帑,修饰宝华。
殿宇寮舍,百美具臻。
荣光绚赫,一时无比。
四方缁白,皈向弥殷。
敷筵举拂,日不暇给。
尝以世宗所示心要,诱掖初机,参考推寻,老而弥笃。
课馀所辑,有《瑜伽补注》、《施食仪观》、《南山宗统》、《宝华志馀》诸编。
寂于乾隆乙酉八月二日,寿八十,腊七十,坐夏五十有四。
依法阇维,金光烛天。
烬馀,获舍利数十,粒莹如珠。
弟子八十二人,建窣都于龙山之巅。
性实乾隆癸亥,为建寿塔于京都仪门柳巷村,和硕显亲王为之铭云。
释然理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十
释然理字智宏
姓赵氏,本宗室,藩守蓉城,世居江阴
父子祥,母裘氏。
生有夙缘,幼而颖异,依近邑广福寺大乘为度师。
年二十五,秉戒于宝华闵缘,钻研律蔀,精进不已。
后至姑苏,入真谛利咸室,分主娄东海宁,大施法雨,化导弥多。
雍正元年,应虞山福兴之请,时殿堂圯废,廊庑萧然,榛草蔓延,香烟断绝,千年古刹,代有高僧,荒芜若此,心焉伤之,遂立弘誓,殚志修复。
而岁值凶歉,一粥难支。
又前者弃产负粮,追呼日迫,幸檀越不远,化施相应,陶太史汪宫赞皆力为护持,虞山赵氏,同出江阴,亦竭赀相济。
二十年中,颓者葺之,废者兴之,昔日榛莽,焕焉改观。
甲子,年已六十,门人方思为寿,力止之,谓:“四相皆空,何有寿者?
”士林闻之,益加敬仰。
乾隆十一年丙寅,以院事付其徒至善,乃退居于破山西偏,一炉一经,翛然自远,不知所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