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清朝
王夫之明末清初 1619 — 1692
姜斋诗集·自叙
境识生则患不得,熟则患失之。
与其失之也宁不得。
此予所知而自惧者也。
五十以前不得者多矣。
五十以后未敢谓得。
一往每几于失中閒不无力为檠括。
而檠括之难予自知之,抑自提之。
诗言志,又曰诗以道性情。
赋亦诗之一也。
人苟有志,死生以之,性亦自定,情不能不因时尔。
楚人之谓叶公子高,一曰君胡胄,一曰君胡不胄。
云胄云不胄,皆情之至者也。
叶公子高处此,殆有难言者。
甲寅以还,不期身遇之。
或谓予胡胄,或谓予胡不胄,皆爱我者。
谁知予情,予且不能自言,况望知者哉。
此十年中,别有岸吟。
欲遇一峰白沙定,山于流连骀宕中。
学诗几四十年,自应舍旃以求适于风桐月,则与马、班、颜、谢了不相应,固其所巳。
彼体自张子寿感遇开之先,朱文公遂大振金玉。
窃谓使彭泽能早知此,当不仅为彭泽矣。
阮步兵髣髴此意,而自然别为酒人,故和阮和陶,各如其量,止于阮、陶之边际,不能欺也。
庚申上已湘西草堂记。
黄任
叶松根笺注秋江集·序
礼有之曰:「温柔敦厚,诗教也。
」诗虽有古今源流之别,而人之深于诗者,常厚其性情。
情克笃于君亲彝伦之大,发而为忠孝节义之经,则其人重有系乎国家,每足以撑持宇宙而垂休烈于青简。
即其见诸绪馀者,亦莫不令人想望其文采,如观其芳徽,况一脉绍承,能不摩挲手泽,思有以昭兹来许乎?
道光己酉之夏,予晤闽邑世职叶公栋国兄弟于友人书馆,述其曾祖父松根先生乾隆时台湾广文,遇叛寇戕邑令,乃招集义勇,竭力防禦,踰年竟一家殉难。
予肃然心钦之
既而携先生所注《秋江集》遗稿见示,且嘱序焉。
莘田翁之诗集,传播于海内艺林久矣。
若陈勾山、许素园郑荔乡先辈之序论,其称述详矣。
先生初以壬午乡科,随翁重宴,适择为外孙女婿,故常得亲承其謦欬,追陪其觞咏,情义兼笃,俱悉于自序中。
且当时余宝冈中丞爱重其才,早相期为黄集笺注。
先生因而蒐罗采摭,既脱稿,意犹不自慊,私庋于家,尚欲留待而补订也。
曾几何时,而先生司铎凤山,遂以禦寇殉烈矣。
在籍冢嗣,仅获藏是编,不可谓非幸也。
其他所著文稿、吟草及《异闻汇纪》、《诗话解颐》各种,惜皆湮没于官廨中。
由是观之,古今著述或传或不传,亦有数存于其间。
如解李诗者数家,今惟王氏之辑注为最善。
解杜诗、韩诗者且几十百家,今惟仇氏之详注、方氏之笺注为盛行。
至于苏诗之施注,则幸赖有毗陵邵氏得以补其残缺。
先生树立于纲常名教之大,义烈彪炳,既已请旌于朝,且袭荫其后嗣,其可垂诸不朽者,原不藉注诗以传。
而是编亦足见先生平日之笃学,稽古多识,宜风宜雅,其性情之敦厚,早有过人者。
兹其贤嗣守戎伯仲,欲校订以付梓,绵祖泽也,表忠忱也,永孝思也,亦至性至情之所不能自已者也。
予生也晚,迂拙性成,株守章句,乃幸与叶君贤伯仲有一日邂逅之缘,得追溯乎乡先正之流风馀韵。
爰敬题篇首,以志仰企微衷,俾读其书者,犹可想见其人焉。
余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