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清朝
史玄明末清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末清初苏州府吴江人字弱翁
自幼居胥村,天才隽拔,学有根底,发愤为诗文。
诗宗杜甫,老健无敌。
吴易赵涣相唱和,有《东湖唱和集》,时号东湖三子
留心经济,尝从水道至京师,作《河行注》一卷。
明亡,落魄不偶,抱郁而死。
王翃明末清初 1603 — 1651
字介人嘉兴梅里人。
家故业染,日坐阛阓间,一手挟古今书以观,一手数钱与市贩菜佣相应答。
饮少而嗜酒,屏绝庆吊。
自处名教外,为诗文高自矜许。
好制词曲,作纨扇记,忌者诬以诋毁,里绅讼之官,家计日落。
然诗日益有名。
既遭兵乱,多感愤叹咤,见之篇章。
张深之,北方名贤,赁居南湖,每置酒召客,伎乐杂陈,辄散发赤足,叫呼号啸,虽严客无所避,人多以祢正平杜子美目之。
山阴,与陈章侯善,王季重见其诗,嗟赏焉。
陈卧子作序,谓有盛唐之风。
其旧作曰春槐堂集,后作曰秋槐堂集,共千馀首。
壬辰,舟次赣州,被盗,皆没于水。
深自痛惜,每终夜拥被记忆。
后入,惘惘自失。
复摭拾记闻,作诗二百馀首,买舟而北。
其稿又为鼠啮,不可缀补,益不乐。
四月,泊京口,无疾而卒。
友人朱彝尊曾有选抄一帙,其弟王庭梓之以传,谓其夙尚沈雄,间为和厚幽淡之句,不可一类求也。
张盖明末清初
柿叶庵诗选·序
张子覆舆诗能令人敬矣,又能令人慕。
将以人重欤?
抑以诗传欤?
予闻张子置身狂狷间,自全所天,故微言大义出诸孤愤而不失乎忠厚,虽远追古作者,难与后先齿之。
汉、晋以下,所谓侪其盛、亢其衰者也。
夫式贤者之闾而扬高节,非予徒事耶?
望见之不可得,得素所欲见之人之诗,斯可矣。
予少尝学焉,近不复作且十载,独于张子讽咏,所至每怵惕,辄欲为之赋。
倘犹谓诗不克发人隐,孰肯为予信哉!
梓之,使天下知世有张子。
其诗传,则其人遂以传矣。
灵均既生,少陵如在,曷不呼饮而一问之?
新安维枢序。
黄媛介明末清初
媛介嘉禾黄葵阳先生族女也。
髫龄即娴翰墨,好吟咏,工书画,楷书仿黄庭经书,似吴仲圭,而简远过之。
其诗初从选体,入后师杜少陵,清洒高洁,绝去闺阁畦径。
适士人杨世功,萧然寒素。
皆令黾勉同心,恬然自乐也。
乙酉鼎革,家被蹂躏,乃跋涉于吴越间,困于槜李,踬于云间,栖于寒山,羁旅建康,转徙金沙,留厚怨而不怒,既足观于性情,且可以考事变,此闺阁而有林下风者也。
朱鹤龄明末清初 1606 — 168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06—1683 【介绍】: 明末清初江南吴江人字长孺号愚庵
诸生
入清,弃科举。
学问长于说经,与钱谦益吴伟业朱彝尊毛奇龄万斯同等都有交往,与徐乾学亦相酬答,深得一时名流切磋之益。
有《尚书埤传》、《禹贡长笺》、《诗经通义》、《读左日钞》等著作,又为杜甫李商隐两家诗作注,另有《愚庵小集》。
词学图录
朱鹤龄(1606-1683) 字长孺号愚庵
江苏吴江人
诸生
颖敏好学,初专力词赋,尝笺注杜甫李商隐诗,故所作颇出入二家。
入清,屏居著述,晨夕不辍,行不识途路,坐不知寒暑,人或谓之愚,遂自号愚庵
及与顾炎武友,思覃力于经学,颇有造诣。
著述甚富,有《愚庵诗文集》及《读左日钞》14卷,《禹贡长笺》12卷,《春秋集说》22卷,《诗经通义》20卷,《易广义略》4卷,及《尚书埤传》17卷。
沈珵
字未男
嘉善人
顺治己丑进士
工部主事丁彦元配。
邹莲午亦能诗。
相继早没。
继娶吴中燕。
嘉兴人
颇解文义。
性高寒。
放迹山水以终。
王端淑诗刻画入情处。
直令物无遁形。
少陵复起不能过也。
吴伟业明末清初 1609 — 1671
梅村诗馀·序
词者,诗之馀也。
乃诗人与词人,有不相兼者。
如李杜,皆诗人也。
太白《菩萨蛮》、《忆秦娥》为词开山,而子美无之也。
温、李皆诗人也,然飞卿《玉楼春》、《更漏子》为词擅场,而义山无之也。
欧、苏以文章大手,降体为词,东坡「大江东去」卓绝千古,而六一婉丽,实妙于苏。
介甫偶然涉笔,而子固无之。
眉山一家,老泉子由无之也。
辛幼安之豪气,而人谓其不当以诗名,而以词名,岂诗与词若有分量,不可得而踰者乎。
有明才人,莫过于杨用修汤若士用修亲抱琵琶度北曲,而词顾寥寥。
若士四梦,为南曲野狐精,而填词自宾白外无闻焉。
即词与曲亦有不相兼者,不可解也。
近日词林宗匠,往往专意诗古文,至度曲倚声,则多搁笔,兼人之才,吾目中惟见梅村先生耳。
先生文章,仿佛班史,然犹谦让未遑,谓予曰:「若文则吾岂敢,于诗或庶几焉。
」今读其七言古律诸体,流连光景,哀乐缠绵,使人一唱三叹,有不堪为怀者。
及所制《通天台》、《临春阁》、《秣陵春》诸曲,亦于兴亡盛衰之感,三致意焉。
先生之遇为之也。
词在季孟之间,虽所作无多,要皆合于国风,好色小雅,怨诽之致。
故余尝谓先生之诗可为词,词可为曲。
然而诗之格不坠,词曲之格不抗者,则下笔之,古人所不及也。
休宁孙无言遍徵当代名家词,将以梅村编首,亡何而梅村殁矣。
孙子手卷不释,仍寓余评次刻之,可谓笃好深思。
而余于先生,琴樽风月,未忘平生。
故谬附知言,序其本末如此。
予观先生遗命,于墓前立一圆石,题曰「词人吴某之墓」。
先生退然以词人自居矣,夫使先生终于词人,则先生之遇为之也。
悲夫。
兰陵邹祗谟
钱澄之明末清初 1612 — 1693
田间集·小引
今江南北,盖无不诵西顽道人诗云。
西顽者,吾乡钱幼光先生也,或称饮光
南渡时遭党锢,亡命流滞岭峤,迄辛卯始归,归则番然老头陀矣,自称西顽道人,人亦以道人称之。
道人无边幅,好诙谐,饮酒放浪山水间,每酒后谈说平生,声泪俱下,听者不能仰视。
呜呼!
烈丈夫也。
往学禅,已信禅与易通,益读《》及《南华》《楞严经》,自谓有得,因注《》,旁通星卜、奇门、术数诸书,为人言,或奇中已,笑曰:「此皆易中馀绪也。
」悉弃去。
间入城为余辈讲《》及《庄子》,超超玄解,即京、郭失其奥论矣。
顾时吟诗,诗不拘一格,上自汉魏,下迄中晚,随其兴会所至,即为之生平。
厌人分别四唐,谓:「唐诗莫工于少陵,今少陵集具在,其中亦初亦盛,亦中亦晚,或一篇中有为盛者、中者、晚者,孰得而优劣之?
彼优初盛而劣中晚者,直小儿强作解事语耳,乌足与论诗?
诗,以道性情也,吾适吾性而止,而格律矜哉故。
」自道人归后,所得诗近千馀首,自士大夫以迄穷乡野老竖子,无不能诵道人诗。
顾其所传者,皆即事、怀古、田家诸近体诗,至于古诗,世或未之见也。
吾尝一诵之,感慨讽谕,婉而有风,真得古三百篇之旨,而于性命之理,当世之故,往往托以见焉。
嘻!
盛矣!
余发燥即受道人知,以余可言诗也,与为忘年友
余亦惟道人诗法是宗,间录其近体数百首置笥中,出游吴越,同人竞相传写,楮弊墨漶,至不可读,思安得悉付剞劂,用公同好耶?
会子直诸子先获我心,搜其全本,删订成集,余适自吴兴归,乃与山民、喈公广谋同志,合力梓焉,以应四方之求。
呜呼!
此道人返里后十年内作也,删者十之三,所存如此,亦可以传矣,吾犹惜其删者之不尽传也。
至若十年前,别有诗数千首,皆感时纪事,自成诗史,不欲示人,又有《行路难》《行脚诗》,亦各为一集,不载此内。
集曰田间,谓辑诸田间也,田间者,道人学易处也。
读田间诗者,由诗以见道人之所见,庶几于易有得尔,而徒诵诗云乎哉?
康熙壬寅季冬嘉平月,同学小弟姚文燮谨识。
盛符升明末清初 1615 — 1690
清诗别裁集
字珍示江南昆山人
康熙甲辰进士,官御史
著有《诚斋诗集》。
○待御少从夏考功彝仲游,与云间诸先哲相切磨。
既出王新城尚书门,所诣益进。
徐司寇健庵评其诗,谓原本少陵,诗外别有事在,非溢分语。
吴嘉纪明末清初 1618 — 1684
唐书》之传隐逸也,才二十有二人,中间或隐或仕略相半,而为道士之学者数人焉。
史臣谓隐之槩有三,而其所述皆下槩也。
噫!
何真隐之难也!
上焉者,身藏而德不晦,万乘之贵,寻轨而委聘;次则挈治世之具,弗得伸,或持峭行,汎然爵禄,使人君常有所慕企;末焉者,资槁薄,乐山林,内审其材,终无当于取舍,故遁迹不返,使人高其风而不敢訾。
史臣之论率如是。
余观其论列诸人,若朱桃椎田游岩李元恺卢鸿陆羽之徒,其于泉石烟霞,洵膏肓痼疾矣。
王绩吴筠贺季真秦系张志和陆龟蒙诸子,文词卓越,以诗歌相雄长,诙谐放荡,浮沉荣遇之间,当时慕之,后世传之;身虽隐而名益彰,岂寂寂无所表见者比哉!
扬之泰州,有吴先生者,名嘉纪字野人,隐居东淘,名所居曰陋轩。
与世罕接,家最贫,虽礼年常乏食,以歌诗自娱乐。
独与余兄舟次善,尝窃诵其诗于周栎园司农,为刊其初稿。
继家芾斯分司东淘,慕其贤,为再刊其集。
于是江南北家有其诗,渐达于京师
济南阮亭王公,尤时时口其诗不置。
先生之名,虽欲俱隐不得矣!
余获交先生久,间入城,必过余家,故得尽览其作。
大抵四五言古诗,原本陶潜王粲刘桢阮籍陈子昂杜甫之间;七言古诗浑融少陵,出入王建张籍;五七言近体,幽峭冷逸,有王、孟、钱、刘诸家之致,自脱拘束。
至所为今乐府诸篇,即事写情,变化汉、魏,痛郁朴远,自为一家之言,必传于后何疑欤?
先生之诗日益多,不自收拾,其友方子于云,裒其前后诗,重刊精好,吾党义之。
询其人,孝而乐善,又左右于先生,贤矣!
先生以其所刊首示余,且属为论次。
余何足为先生序,顾不鄙弃而必见属者,或以余之知之也!
噫!
余之所以知先生者,独诗云尔哉!
大都号为隐逸者,多违乎时,不得已而托焉者耳。
苟有知而举之者,即攘臂而起,肩相摩于道,求如桃椎诸人,尘芥徵辟,走林草以自匿者几人乎?
先生名虽闻于时,身处海滨,自甘穷寂,不肯托迹于终南嵩少,为钓名窃禄之计,爱其诗而愿见其人者,至想像不可得此,其品槩何等也!
先生生平无所好,惟酷嗜,有鸿渐、鲁望之遗风焉。
他时有传逸民者,当与并列云。
时康熙十八年己未,六月望日,郡同学弟汪懋麟拜撰于百尺梧桐阁。
数十年来,扬郡之大害有三:曰盐筴,曰军输,曰河患;读《陋轩集》,则淮、海之夫妇男女,辛苦垫隘,疲于奔命,不遑启处之状,虽百世而下,瞭然在目。
甚矣吴子之以诗为史也!
少陵赋《兵车》,次山咏《舂陵》,何以过?
使其得志,出厥怀抱,裨益军国民生不浅,奈何托之空言也!
然而吴子蒿目怆心、孤吟而永叹者,尚不止此。
予自申、酉杜门垂廿载,不知户外事,独时时耳吴子名。
辛亥,馆海陵,以为必识吴子,越十年,不识如故。
今年癸亥夏四月,始定交于馆舍。
予见吴子,大喜;吴子见予,亦大喜;为张宴置酒相乐也;已而相泣。
呜呼!
予当初闭户时犹壮盛,即吴子亦未艾;乃今吴子近七十,予亦去耆无几,吾两人者皆老矣,而始得一遇;俟河之清,人寿几何?
不可重为太息哉!
吴子诗自三事而外,怀亲忆友,指事类情,多缠绵沉痛;而于高岸深谷,细柳新蒲之感尤甚。
予读之往往不及终卷而罢。
而吴子酒半出袖中诗属为序,予亦何能究其言、悉其旨乎?
少陵云:「伤心不忍问耆旧,复恐初从乱离说。
」而《陋轩集》中,亦有「往事不得忘,痛饮求模糊」之句。
然则予之不尽言也,亦犹少陵之不忍问也,又若吴子之百觚千爵以祈模糊也。
悲夫!
孙一致清初 1619 — 1693
维基
孙一致(1619年—1693年)字惟一号业澜亦号箨庵江南盐城大孙庄人,清初政治人物。
生于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八月
早年受叔父孙矩的教导,自小能读四书五经。
顺治十一年(1654年)考取江南乡试第三十一名举人
顺治十五年(1658年)进士一甲第二名(榜眼),授翰林院编修
官至侍读学士
康熙元年(1662年)以亲老告归。
康熙六年(1667年)走遍江苏浙江山东等地。
工于诗,学宗杜甫宋曹说:“孙学士的诗,其阴绝高远奇矫无比,七子不足拟即。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患风湿麻痹症。
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病卒。
其好友宋曹、刘沁区编有《世耕堂诗集》两卷。
毛鸣岐
毛鸣岐字文山福建侯官人
顺治十一年举人康熙七年营山知县
晚主鳌峰书院以终。
诗学老杜,著有《菜根堂全集》。
马銮明末清初
简介
字伯和贵阳人大学士士英子。
国亡后,卖卜金陵以死。
士英当国,华亭顾在观为杨龙友所引入士英幕,尝言阮大铖不可用。
大铖欲起钩党之狱,在观伯和泣谏,赖以稍止。
是亦能干蛊者。
王昶春融堂集·顾在观传》:在观,字观生华亭人
博览群史,于古今治乱之原、人才臧否之数,能识其所以然。
华亭教谕杨文骢命子师事焉。
马士英总督凤阳,以文骢故,辟置幕府
时论者抨击不休,士英患之。
在观曰:“公素怀坦白,无所附丽,今昵怀宁,故众情不免致疑。
阮大铖闻,大恚。
士英辅政,在观首以“起用老成,分别邪正”为言,一时若嘉兴徐石麒会稽刘宗周长洲徐研、华亭许誉卿夏允彝陈子龙并登启事。
大铖憾东林诸人,思诬以谋立他藩,一网尽之,最后嗾安远侯某上疏。
大铖先诣士英,属以严旨票拟,士英笑不应。
大铖怒曰:“东林间谍,坐在汝家,我固知无能为也
在观尝语士英:“大铖才智雄杰,一朝得志,为所欲为,必不顾其后,是事关公门户,且系于万世清议,不宜强为迁就。
士英之子亦以此意极言之。
其时不致启白马清流之祸者,在观力也。
伯和尝与杜于皇倡和,(杜浚《变雅堂集》:《马伯和海棠分得醒字》:“把酒来花下,看山坐水亭。
鬓毛疏更白,春色晓多青。
丽蕊关心赏,妍枝议胆瓶。
一酣拚竟日,三月不宜醒。
”《伯和落一齿,有诗为余诵之,复用其才字》:“齿落闻新句,痴虫试尔才。
无多妨肉食,全不碍衔杯。
老怯边风入,人窥笑口开
何妨杜陵叟车辅半摧颓。
”《雨中再酌伯和斋》:“细雨春泥薄,支筇索居。
话间尊酒至,何处管弦徐。
池水行将起,篱花渐欲舒。
频来惭款洽,挈榼意何如。
”)诗亦雅澹新警。
卓尔堪《遗民诗》:伯和壮岁,值南都新建,进言不听,常怀忧郁,绝意仕进。
及国破家亡,君子亦深谅之。
晚年垂帘白下,有《咏美人三十六绝句》,寓意有在。)
王士禄清 1626年3月25日 — 1673
简介
康熙甲辰三月,余以磨勘之狱入羁于司勋之署,于时捕檄四出,未即对簿。
伏念日月旷邈,不有拈弄,其何以荡涤烦懑,支距幽忧。
忆自髫齿,颇耽词调,虽未能研审其精妙,聊可藉彼抗坠,通此蕴结。
因取《花间》、《尊前》、《草堂》诸体,稍规抚为之。
日少即一二,多或六七,漫然随意,都无约限。
既检积稿,遂盈百篇,因录而存之,识时日焉。
其间或得之负手,或得之摇膝,或得之矫首,或得之瞪目,或得之隐几,或得之面壁,或得之绕廊,或得之倚柱,或得之酒酣,或得之梦破,或得之孤灯之欲烬,或得之晨鸡之乍鸣。
其文无谓,其绪无端,伦脊难寻,阡陌莫指。
诚欲引而远之,使此寸心如游丝之飏空,轻凫之信流,不令与愁相枨触,故不复引绳点墨,断髭落眉耳。
读者循其声节,逆其行叹,坐愁之意,故当于行间字外,仿佛遇之。
傥以之挈温较韦,拟李比秦,殊自径庭,亦非仆意之所存也。
其客岁使豫道中旧作二十馀篇亦附见焉。
曰炊闻者,兀兀南冠,不殊邯郸一枕,故取杜陵诗语,断章而命之也。
其文无谓,其绪无端,系之以卮抑又宜矣。
王士禄记。
叶燮清 1627 — 1703
叶星期西南行草·序
星期与余别,十二年矣。
性不耐为吏,经岁而拂衣。
俯仰侘傺,无以申写其孤愤,郁邑之气而一寓之于诗。
顷归自岭南,顾余于垩庐,留连信宿,出示《西南行草》。
屐齿所历,既极登临览观之胜,其所与酬倡往还又多海内倜傥磊落不羁之士,而诗之奇皆足以发之。
余读既竟,顾谓星期曰:「近人称诗者多矣,而倾吐怀抱、大放厥辞、排突奡兀、不名一家,未有与子颉颃者也。
子述所以工诗之旨,起余懵瞀,可乎?
」于是星期扺掌语余曰:「放废十载,屏除俗虑,尽发箧衍所藏唐、宋、、明人诗,探索其源流,考镜其正变。
盖诗为心声,不胶一辙。
揆其旨趣,约以三语蔽之,曰情、曰事、曰理。
自《雅》《颂》诗人以来,莫之或易也。
三者具备,而纵其气之所如,上摩青旻,下穷物象,或笑或啼,或歌或罢,如泉流风激,如霆迅电掣,触类赋形,骋态极变,以才御气,而法行乎其间,诗之能事毕矣。
世之缚律为法者,才荏而气苶,徒为古人佣隶而已,乌足以语此!
」余闻之,抚几而叹。
旨哉斯言,足以砭俗学之膏肓、破拘挛之痼疾矣!
遂与促席品次古人之诗。
星期持论卓荦,多否而少可,谓千馀年间,惟少陵昌黎眉山三家,高山乔岳、拔地耸峙,所谓豪杰特立之士,馀子不足儗也。
余因三复星期诸作而求其囊括众有者,则铺陈排比、顿挫激昂类少陵,诘屈离奇、陈言刊落类昌黎,吐纳动荡、浑涵光芒类眉山
缘情绘事,妙入至理而自娴古法。
其才气之纵轶,宁或涉于颓放险怪、为世所诟姗,而必不肯为局缩依傍之态。
甚矣星期之学,能不愧于其言而卓然自成为一家之诗者也!
兹将游语溪,偕孟举吴子为唐、宋、元诗选,且谓选诗告竣,即专肆力于古文辞,以蕲合于先正作者。
夫诗与文,道一而已。
星期之才,日进而不止,更数年后,东南称文章钜手、为后起领袖者,舍星期其谁与归!
余虽学殖荒落,愿俟星期集成,援笔而序之。
京口棘人张玉书撰,时康熙丙寅上巳后十日
补刻已畦先生诗·序
国朝初,吴中诗人沿钟谭馀习,竞为可解不可解之语以自欺欺人,病在荒幻。
既又矢口南宋,家石湖,户剑南,有队仗而无气脉,病在纤佻。
少陵之鲸鱼碧海、昌黎之巨刃摩天、东坡之万斛原泉随地涌出,胥失之矣。
我师已畦叶先生起而挽之,作《原诗》内外篇四卷,于源流升降之故昌言剖析,一一警聋振瞆以觉众人。
先生所自为诗,务拔奇于寻常艺林之外,意必正也,辞必警也,气必盛也,径必深而韵必流,神必行也,而规格器局一归于正大高明,与鲸鱼碧海、巨刃摩天、万斛原泉随地涌出之旨遥相印合,斯为已畦先生之诗也。
已昔王渔洋司寇寓书先生,谓众人之诗如水母,以虾为目;蟨不能行,得𤝙𤡣负之乃行。
是必假他人之目为目、他人之足为足。
先生镕铸古昔,卓然成家,庶为斯言之立云云,诚能赏伯牙之琴弦者。
旧时镌版,阅岁既久,渐多遗失,存者间有字画磨灭。
今曾孙昭九、元孙叔蕃访求原本,重为补刻,而先生诗集焕然聿新,知我师之有后,能使祖泽之久而弥光也。
彼名家子弟,清门零落,即视祖考著述为无用之物而弃之者,闻九父子之风,其面热面惭而翻然自悔也夫!
乾隆癸未冬长至日长洲门人沈德潜谨撰,时年九十有一。
(䤸入:周沛
李澄中清 1630 — 170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30—1700 【介绍】: 山东诸城人字渭清号渔村雷田
诸生
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儒,授检讨,官至侍读
诗学杜甫,文工碑传记事。
有《卧象山房集》、《滇程日》。
顾景文清 1631 — 1675
梁溪诗钞
顾景文(1631-1675).字景行号匏园无锡人
诸生
端文公曾孙,才华瞻逸,早岁一诗文名一时,晚年杜门养疴,惟守少陵放翁二集,有《匏园诗稿》、《楚草》行世。
吴兆骞清 1631 — 1684
清诗别裁集
字汉槎江南吴江人
顺治丁酉举人,以科场事戍塞外。
后赦归,旋卒。
著有《茄集》。
汉槎傲岸自负,尝顾同辈述袁淑语曰:“江东无我,卿当独秀。
”其不顾世眼惊可知也。
乃无辜被累,戍宁古塔,比于苏武穷荒十九年矣。
然缘此,诗歌悲壮,令读者如相遇于丁零绝塞之间,则尝人世之奇穷,非正使之为传人耶?
诗可采者多,兹取其尤魁垒者。
汉槎阅历,倘以老杜之沉郁顿挫出之,必更有高一格者。
此则“王杨卢骆当时体”也。
然就此体中,他人未能抗行,宜为梅村首肯。
释续灯清 1632 — 1690年六月二十九日
新续高僧传·杂识篇第十之四
释续灯字弥嵩号顽叟
姓郑氏孝昌人
幼从广化顿悟薙染,受具戒于华山见月体律师,得法于岳麓肺山檀,遂继其席。
拈槌之馀,坐啸峰麓,湘水环回,夕阳西下,帆归天际,泽畔行吟,触物成韵,翛然迥出之资,非寻常所及,沈吟八载,诗境禅悦,俱入妙品
迁居南岳中庵清凉寺中庵,居七十二峰之中。
昔大错老人卜筑于此,其赋咏为楚南所传诵,而续灯避乱其间,每一登眺,山鸣谷应,偶有所得,称口而哦,有《南岳山居诗》三十韵,自东至咸,一韵一篇,及《中庵后草》数十篇,《南岳海云诗》十首。
昔人谓其雄奇古朴,直逼少陵,盖以虚灵之质,写浩瀚之境,如云舒风卷,不可端倪。
其《岳麓山居诗》为次南涧法雨大师韵者数十首,苍凉幽峭,清醇淡远之意,皆独杼机轴,暗逗针锋,随所见闻,俱成义谛。
盖其胸中圆明湛定,兴会所属,自然成响。
今录其五言古诗,与禅旨亲切者,如《听鸟》云:“春晴花欲然,山昼静如彻。
侧耳坐茅檐,细听鸟能说。
鸟语夫何为,独使我心悦。
所吐无烦嚣,喃喃照冰雪。
人口多雌黄,爱恶恣其辙。
讹言乱友朋,谗言陷忠烈。
未若杜宇心,生成一片血。
所惜知音希,空使寒光裂。
”《惜鹦鹉鸟篇》云:“鹦鹉鸟之俊,羽毛亦足奇。
羽毛不足羡,尔乃工言辞。
贾客爱金宝,远贩关西陲
江南尚华美,高价来京畿
公子见之笑,未惜囊中资。
得之不轻易,银笼悬高枝。
肉食恐不屑,呼童打虫儿。
美人畏言语,计害心离披。
托意挽钗钏,扰乱清油丝。
强悍骂公子,畜此胡尔为。
背里谓奴婢,碎羽灭毛皮。
细询所憾故,母乃徇其私。
鹦鹉竟何罪,美人良足悲。
”《荒年卖儿行》:“去年禾尽死,今年禾尚迟。
米价日腾贵,户市争糠秕。
东南军饷急,秋赋当夏支。
虽有升斗,又为官纳之。
东家不可贷,西家不可移。
入门控饥妇,踌躇欲卖儿。
儿去口亦去,儿饥我更饥。
与其死共处,不若生别离
将儿出门去,得粟泪垂垂。
”又《雪中古意》:“岩寺绕冰花,钟声碎寒玉。
榾火无全威,冻云驱不出。
面壁拟高山,衲服蒙头入。
谁复乞安心,夜深门外立。
”调高格古,韵远意深,使读者洒然。
壬戌沙观察赵云岑方伯、薛梁翁、中丞泰岩丁公,皆乐为之助,重兴岳麓,有《三会语录》若干卷,均刋行于世。
世寿五十九,僧腊四十七。
寂于康熙庚午六月二十九日,掩灵骨于舍利塔上,得法弟子文惺为之铭。
李因笃清 1633 — 1706
清诗别裁集
字子德陕西富平人
康熙己未以布衣召试博学鸿词,官翰林院检讨
著有《寿祺堂诗》。
子德先生邃于经学,顾宁人先生推重之,以公卿荐召试,当时所称四布衣之一也。
授官后,即以母老辞,不许,表三上,乃许,情词恳恻,比李令伯之《陈情》则又过之。
圣主之仁,人子之孝,宇内共称,不止羡其鸿轩凤举也。
诗品似李北地之宗杜陵,骨干有馀,而神韵或未副焉。
兹录其兼可采者,著之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