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库 清朝
梅边吹笛谱·跋
《梅边吹笛谱》二卷,先师次仲先生所手定也。其锦赋性拙鲁,于此夙未究心,然尝窃闻其绪论矣。词者,诗之馀也,昉于唐,沿于五代,具于北宋,盛于南宋,衰于元,亡于明。以诗譬之,慢词如七言,小令如五言。慢词北宋为初唐,秦、柳、苏、黄如沈、宋,体格虽具,风骨未遒,片玉则如拾遗,骎骎有盛唐之风矣。南渡为盛唐,白石如少陵,奄有诸家,高、史则中允、东川,吴、蒋则嘉州、常侍。宋末为中唐,玉田、碧山风调有馀,浑厚不足,其钱、刘乎。草窗、西麓、商隐、友竹诸公,盖又大历派矣。稼轩为盛唐之太白,后村、龙洲亦在微之、乐天之间。金、元为晚唐,山村、蜕岩可方温、李,彦高、裕之近于江东、樊川也。小令唐如汉,五代如魏晋,北宋欧、苏以上如齐梁,周、柳以下如陈隋,南渡如唐,虽才力有馀而古气无矣。填词之道,须取法南宋,然其中亦有两派焉。一派为白石,以清空为主,高、史辅之。前则有梦窗、竹山、西麓、虚斋、蒲江,后则有玉田、圣与、公谨、商隐诸人,扫除野狐,独标正谛,犹禅之南宗也。一派为稼轩,以豪迈为主,继之者龙洲、放翁、后村,犹禅之北宗也。元代两家并行,有明则高者仅得稼轩之皮毛,卑者鄙俚淫亵,直拾屯田、豫章之牙后。我朝斯道复兴,若严荪友、李秋锦、彭羡门、曹升六、李耕客、陈其年、宋牧仲、丁飞涛、沈南渟、徐电发诸公,率皆雅正,上宗南宋,然风气初开,音律不无小乖,词意微带豪艳,不脱《草堂》前明习染,唯朱竹垞氏专以玉田为模楷,品在众人上。至厉太鸿出,而琢句炼字,含宫咀商,净洗铅华,力除俳鄙,清空绝俗,直欲上摩高、史之垒矣;又必以律调为先,词藻次之,昔屯田、清真、白石、梦窗诸君,皆深于律吕,能自制新声者,其用昔人旧谱,皆恪守不敢失,况其下乎。吾师之词,不专主一家,而尤严于律,尝自谓幼年精力误弊于此。壬申冬,江郑堂先生亦语锦曰:令师学问精博,悉臻绝诣,礼经乐律,固其千秋大业,即骈体文章,诗馀小技,亦不落第二流也。爰案次为其目录,置诸卷端,以便检阅。外有《花犯》一阕,与《折桂令》诸散曲,既不欲弃置,亦不敢窜入,惟补录于后,以公同好云。时道光六年仲秋月望日,受业宣城张其锦谨识。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54
【介绍】:
清江西南城人。道光元年举人。十三年,以知县拣发四川。历署天全、涪州、永川、安岳、蒲江、新津、绵竹、仁寿诸州县,补石泉,调彭县。仕蜀先后二十年,所至修塘堰,浚河渠,平治水陆道路,皆有实政。
维基
张明毅(1847年—1915年),字绍荣,号迪卿,又号棣琴,晚号培园逸叟。同治十二年(1873年)中癸酉科第122名举人,十三年(1874年)中甲戌科第82名进士。光绪四年(1878年)授四川乐山知县。光绪十年(1884年),因父故丁忧服丧,又孝母养终,有意不再涉仕途,回石家坊闲居13年。因人们对其离任颇有微词,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母亲病故后,又返回四川,历任綦江、金堂、垫江、蒲江、梁山、安县等县知县。授花翎三品衔,后升补眉州直隶州知州,二品顶戴,四川补用道,诰授通议大夫,晋授资政大夫。张明毅在川任职期间,请命放赈,严惩讼魁,责行新法,奖进文学,兴修水利,资尚蚕桑。受到当地百姓称颂。他在乐山符溪凿山疏渠、清淤筑堰,惠及乡里,被誉为“张公堰”。为了防止污吏使奸,张明毅棹舟巡堤,并在舟中听讼断案。有诗赞曰:但求民隐无留滞,一叶扁舟即讼庭。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张明毅因病辞官,回归故里,自号培园逸叟,日种菊陶情,夜呤诗明志。著有《培园诗文稿》四卷,诗入《近代诗选》。八年后,病逝于石甲坊岗高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