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库 清朝
江上诗钞
本名德贤,字仲可,号竹所。邑令,以才能荐任庆元路大使。居官公谨,不以家累,自随后世变谢职还家,至元二十五年生,至正二十四年卒,年七十有七。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51—1730
【介绍】:
清浙江归安人,字虞士,号乐存。康熙二十六年进士,选庶吉士。三十年,任山东道御史。历掌山西、江南、浙江、河南诸道事,上疏数十次。后巡两广盐课,多惠政。有《西台奏疏》、《来雨吟稿》、《四书义名》、《蘋洲偶存》等。
余束发喜学为词,同时有洪稗村、沈柳亭辈尝为倡和,彼皆尚花庵、草堂馀习,往往所论不合。未几,各为他事牵去,出处靡定,不能专工于一。今二君已化为宿草,余犹视息人世间,作倚声之歌,几无一人可语者。去腊于友人华秋岳所,读樊榭《高阳台》一阕,生香异色,无半点烟火气,心向往之。新年过访,披襟畅谈,语语沁入心脾,遂相订为倡和之作,共得题如干,并注以调名,乃不数日,两家已各成其半。会余适有白门之役,孟夏解缆,羁留吴苑者二旬,又足成之。顷寓秦淮,樊榭书至,知前后俱削稿,复合以平时所作,付之梓人,先以首卷刻成者寄示。回环读之,如入空山,如闻流泉,真沐浴于白石、梅溪而出之者。噫!舍紫山而外,知此者亦鲜矣。独余沈酣斯道几五十年,未能洗净繁芜,尚存故我,以视樊榭壮年一往奔诣,宁不有愧乎?时康熙六十一年壬寅白露前一日,同里紫山徐逢吉题。
词调六百六十,体凡千一百八十有奇。一调有一调之章程,一体有一体之变化,作法既殊,音响亦异,殆难于诗远矣。余友徐紫山尝教余作词,谢不能也。厉君太鸿于诗古文之外,刻意为长短句,拈题选调,与紫山相倡和,大约怀古咏物之作为多。数月之间,动成卷帙,声谐律叶,骨秀神閒,当于豪苏腻柳之间,别置一席。至于琢句之隽,选字之新,直与梅溪、草窗争雄长矣。余学诗垂四十年,尚不能工。太鸿工诗,工古文,而《琴雅》一刻,各极其妙,人之智愚何相去之夐绝也?石仓吴允嘉。
词于诗同源而殊体。风、骚、五七字之外,另有此境,而精微诣极,惟南渡德祐、景炎间斯为特绝,吾杭若姜白石、张玉田、周草窗、史梅溪、仇山村诸君所作皆是也。自是以还,正不乏人,而审音之善,二百馀年以来,几成辍响。近称西泠词派,或踪迹花间,或问津草堂,星繁绮合,可为极盛,乃缘情体物,终惜其体制之未工。独吾友樊榭先生起而遥应之,清真雅正,超然神解。如金石之有声,而玉之声清越;如草木之有花,而兰之味芬芳。登培嵝以揽崇山,涉潢污以观大泽,致使白石诸君,如透水月华,波摇不散。吴越间多词宗,吾以为叔田之后无饮酒矣。樊谢天才轶举,靡不洽习,而志尚高远,泊于荣禄。其与予同寓广陵时,当日斜花外,必相约为倚声,往往予未及脱稿,而樊榭点笔已就,予辄为之罢去。此卷中怀古咏物诸篇,皆与同里徐丈紫山酬唱者为多。予既滞淫旅人,生意消削,从尘土挈屑中手把是编,恍铅椠之周旋,感素琴于秋思,徬徨吊影,殆若异身,有不禁为之掩卷怃然也。康熙壬寅立秋日,玉几生陈撰书于真州之玉渊堂寓馆。
余友太鸿《秋林琴雅》之词,质也灵虚,学也膏腴,才也佽飞,如玉光之陆离,剑花之参差,如是而命之为词,苟舍是其将焉如?虽然,犹有说。夫词,南唐为最艳,至宋而华实异趣,大抵皆格于倚声,有叠、有拍、有换,不失铢黍。非不咀宫嚼商,而才气终为法缚。临安以降,词不必尽歌,明庭净几,陶咏性灵,其或指称时事,博徵典故,不竭其才不止。且其间名辈斐出,敛其精神,镂心雕肝,切切讲求于字句之间,其思冷然,其色荧然,其音铮然,其态亭亭然。至是而极其工,亦极其变,苟舍是无或取焉。今太鸿之词,不必栀其貌,蜡其言,抽其关键,拔其辕轘,上下五百年,居然独树一标坛矣。余弱年从羡门侍郎、竹垞翰林论词,尝取宋末诸家为矩矱,久竟弃去。近与太鸿还往,回理前绪,不禁冁然一笑,思效邯郓之步也。康熙壬寅清和月,鹅笼生吴焯书。
欧阳圭斋谓雅即「雅乌」之「雅」,以其声能动物也。词之声生于宫羽,而动物者必雅。余与樊榭交垂十五年,见其偃蹇侘杰,不废文史,而感时览物,托寓微至,诗所不尽,必形之于词,上者海山缥缈之音,次亦不减游春绿水之奏。闻者意消神往,直与乡先辈清真、玉田、山村、句曲诸公相后先矣。符曾幼鲁题。
淡而弥永,清而不肤,渲染而多姿,雕刻而不病格,节奏精微,辄多弦外之响,是谓「以无累之神,合有道之器」者,讵止有井水饮处必歌柳七词,令市伶按拍称好乎?意林赵信。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江苏长洲人,字煜奇,又字毓奇,号蠡槎。乾隆间举人。官娄县教谕,工词,以姜夔、张炎为宗,旁及周密、史达祖。填词工于研辞炼句。有《精选南宋四家词》等。
费淳,字筠浦,钱塘人。乾隆癸未进士,授刑部主事,官至体仁阁大学士。谥文恪。诗话:文恪初守太原,民争水利,令开渠分溉。渠成,民筑桥其上,曰“费公桥”。荐擢苏抚,值岁旱,跪赤日中三日乃雨,民为绘图赋诗以颂。督两江长兵部,奉使行河,经画周密,遂正揆席。坐事左迁,复长工部。年七十三而卒,命还旧秩,用辅臣例予恤
梅边吹笛谱·跋
《梅边吹笛谱》二卷,先师次仲先生所手定也。其锦赋性拙鲁,于此夙未究心,然尝窃闻其绪论矣。词者,诗之馀也,昉于唐,沿于五代,具于北宋,盛于南宋,衰于元,亡于明。以诗譬之,慢词如七言,小令如五言。慢词北宋为初唐,秦、柳、苏、黄如沈、宋,体格虽具,风骨未遒,片玉则如拾遗,骎骎有盛唐之风矣。南渡为盛唐,白石如少陵,奄有诸家,高、史则中允、东川,吴、蒋则嘉州、常侍。宋末为中唐,玉田、碧山风调有馀,浑厚不足,其钱、刘乎。草窗、西麓、商隐、友竹诸公,盖又大历派矣。稼轩为盛唐之太白,后村、龙洲亦在微之、乐天之间。金、元为晚唐,山村、蜕岩可方温、李,彦高、裕之近于江东、樊川也。小令唐如汉,五代如魏晋,北宋欧、苏以上如齐梁,周、柳以下如陈隋,南渡如唐,虽才力有馀而古气无矣。填词之道,须取法南宋,然其中亦有两派焉。一派为白石,以清空为主,高、史辅之。前则有梦窗、竹山、西麓、虚斋、蒲江,后则有玉田、圣与、公谨、商隐诸人,扫除野狐,独标正谛,犹禅之南宗也。一派为稼轩,以豪迈为主,继之者龙洲、放翁、后村,犹禅之北宗也。元代两家并行,有明则高者仅得稼轩之皮毛,卑者鄙俚淫亵,直拾屯田、豫章之牙后。我朝斯道复兴,若严荪友、李秋锦、彭羡门、曹升六、李耕客、陈其年、宋牧仲、丁飞涛、沈南渟、徐电发诸公,率皆雅正,上宗南宋,然风气初开,音律不无小乖,词意微带豪艳,不脱《草堂》前明习染,唯朱竹垞氏专以玉田为模楷,品在众人上。至厉太鸿出,而琢句炼字,含宫咀商,净洗铅华,力除俳鄙,清空绝俗,直欲上摩高、史之垒矣;又必以律调为先,词藻次之,昔屯田、清真、白石、梦窗诸君,皆深于律吕,能自制新声者,其用昔人旧谱,皆恪守不敢失,况其下乎。吾师之词,不专主一家,而尤严于律,尝自谓幼年精力误弊于此。壬申冬,江郑堂先生亦语锦曰:令师学问精博,悉臻绝诣,礼经乐律,固其千秋大业,即骈体文章,诗馀小技,亦不落第二流也。爰案次为其目录,置诸卷端,以便检阅。外有《花犯》一阕,与《折桂令》诸散曲,既不欲弃置,亦不敢窜入,惟补录于后,以公同好云。时道光六年仲秋月望日,受业宣城张其锦谨识。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82—1838
【介绍】:
清江苏阳湖人,字仲英。嘉庆七年进士。张惠言弟子。初官户部,主稿捐纳房,所订章程细致周密,累擢陕西司郎中。历广东琼州、浙江宁波知府。署宁绍台道,护理浙江海关,阻止英国商船入内地经商。卒于官。
球总角时,读书修吉堂,见伯父饴庵先生所乐与谈者,独悔庵居士为最。居士归安人,阅数月一至,必作竟日谈。球虽不知所谈,然心窃喜之,喜其久而不去也。丙寅冬,居士违其故乡,卜居吾邑城北柯家山之麓。时家大人閒居里门,风月之夕,居士辄过吾家之溪阁,球藉得闻绪论,然是时未闻言及于词也。越二年,大人补官京师,居士亦有会城校书之役,过从犹未数。自己巳以还,居士杜门山馆,球于举业之暇,偶作韵语,辄以就正。居士往往奖饰之,且时以所作见示,球因得尽读居士诗文,并见所为词。球于庚午冬丧偶之后,卧病溪楼,居士所以慰藉者甚殷。球感居士有古人风,恒从居士游,而居士倚声之作,亦因球往还而寖多矣。去秋,居士郁忧成疾,入冬少苏,乃料检新旧所作,删定若干,手写未及半而惫,付球续之。念无以慰牢愁之况,录及终卷,乃从臾付诸梓人。剞劂既就,命为之序。非球所敢承也,顾念周旋日久,惠好弥竺,有不能已于言者;又念吾乡当南宋时,词人有李氏商隐、周隐昆弟,与公谨、圣与相伯仲,元明以后嗣响者寥寥。近日吾邑许兵部有《鉴止水斋词》刻,居士与兵部为中表兄弟,经神学海,并擅品目,虽诗人之馀事,天亦不生是使独也。以视二隐之竞爽,夫何让焉。嘉庆癸酉秋七月,德清徐球序。
维基
承龄(1814年—1865年),字子久,一字叔度,号尊生,一号藏庵,别号净业渔人,裕瑚鲁氏,满洲镶黄旗人。进士出身,清朝官员、词人。道光壬辰(1832年)顺天乡试举人,丙申(1836年)恩科进士。由礼部主事、礼部掌印郎中历官贵州安顺府知府、贵阳府知府,贵州按察使,贵州布政使。曾任《钦定科场条例》(1852)提调官。工书法,身后其子恩元搜集遗墨,成《藏庵石刻》一册。工词,诗亦清新雅健。著有《大小雅堂诗集》四卷(清光绪十八年(1892)由其长子恩元刊印,状元徐郙作序,榜眼文廷式题跋)、词集《冰蚕词》一卷(张之洞将它列入《书目答问》,作为推荐之书,并将纳兰性德与承龄列入清代著名词家)、《六朝律造》十二卷。承龄师从正白旗满洲、嘉庆十年(1805年)乙丑科进士、兵部尚书叶赫那拉氏那清安;幼年时曾跟随乾隆五十一年(1786)科举人丁应銮(字仙坡)学习。与正黄旗蒙古、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乙巳恩科进士柏春结社为诗。在贵州任职时,与莫友芝相唱和。他的《庆清朝·登蓟州独乐寺阁》词中写道:“试向蓟门极目,见五云飞处,远树春浮。山僧解事,雁堂曾识龙斿。闻道百灵杂沓,半天风雨谒珠邱。阑干外、翠微万叠,遥拱神州”。他的《八声甘州·太和周春甫继煦别驾旧有桐阴山馆小照转题失去复得仇十洲画景物相合遂以代图属题》词中写道:“颇怪当年画史,为谁营丘壑,留伴疏狂。只青溪几曲,欲问转茫茫。莽天涯、猿啼鹤怨,尽容他,清簟送斜阳。蘋洲外、待携渔笛,同谱沧浪”。杨钟羲对承龄的诗词评论是:“缠绵悱恻,有少陵忠厚之遗。......所作风华流丽,出入初唐”(见《雪桥诗话全编》,vol.1)。
维基
宗室善焘(1817年10月9日—1861年2月14日),嘉庆二十二年八月二十九日子时-咸丰十一年正月初五日酉时),原名图山,字溥泉。清朝远支宗室镶白旗第三族奕字辈。道光八年(1828年)中式戊子科宗室乡试举人。道光十二年(1832年)壬辰恩科第二甲第六十六名进士出身。五月,选翰林院庶吉士。十三年(1833年)四月,散馆,授翰林院编修。七月,以编修充任日讲起居注官。八月,升詹事府右春坊右中允,随即转左春坊左中允。九月,升翰林院侍讲。充国史馆协修、功臣馆提调官。十月,帮办翰林院事。十四年(1834年)八月,以侍讲充甲午科顺天乡试同考官。十月,转翰林院侍读。十二月,升国子监祭酒。十五年(1835年),以祭酒稽查右翼宗学。充乙未恩科乡试磨勘官,因发生遗漏及未经查询遭交部议处。十六年(1836年)三月二十二日,以祭酒署理大理寺卿。九月初七日,擢太仆寺卿。十七年(1837年)四月二十一日,升都察院左副都御史。九月初八日,会奏受理「福建嘉义县民人谢相以酷押毙命、纵盗加冤等词赴都察院衙门京控案」。十八年(1838年)三月,派赴西陵查看红桩;随道光帝至先农坛,行礼九推。四月,以左副都御史充殿试读卷官。六月,充拔贡朝考覆试阅卷大臣、考试恩监阅卷官、行在前引大臣。八月二十日,擢任刑部右侍郎。九月十五日,兼授镶红旗汉军副都统,管理镶红旗汉军新旧营房事务。十一月十五日,调镶黄旗满洲副都统,管理镶黄旗满洲新旧营房事务。十二月,暂署步军巡捕五营右翼总兵,兼充崇文门右翼监督。十九年(1839年)正月二十八日,改授兼步军营右翼总兵,暂署左翼总兵。二月初四日,调户部右侍郎兼管钱法堂事务。三月,奏报:「滇省起运丁酉年、黔省起运戊戌年等铜、铅船只,迄今均未据咨报行抵何处,查本局库贮铜斤只敷本年九月分鼓铸之用,应请敕下沿途各督抚等实力催趱,倘有藉词逗遛、地方官不实力催趱,该督抚即指名严参。」四月,以疏防「四道口岳谷庄劫案」罚俸一年;充考试试差阅卷大臣。五月,署正黄旗汉军副都统。六月,特命协同右侍郎吴其浚督理京省钱法;偕同步军统领宗室奕经、左翼总兵宗室恩桂奏请严禁宛平、昌平交界之妙峰山娘娘庙香会,获准。七月至九月,派遣盘查圆明园银库、稽查城内七仓、京通十七仓,稽查镶白旗汉军旗务。九月初三日,卸任右翼总兵,同月卸任右翼监督。二十年(1840年)正月,暂代内大臣班。三月,以户部右侍郎署理步军营右翼总兵。充考试试差阅卷大臣、庚子科会试覆试阅卷官、庚子恩科乡试覆试阅卷官、对引大臣。四月,因宝泉局铜斤被窃,请将防范不严之大使赓德等人撤职察议,获准。五月至七月,遵旨查看天坛各坛、太庙、社稷坛树株,并查明锯钐及应除枯枝情形,请工部会同太常寺查明载册详慎办理,获准。八月,奉派会同兵部尚书裕诚赴盛京履勘估价永陵启运殿、盛京清宁宫凤凰楼工程。十月,署理镶黄旗护军统领。十二月十三日,调吏部右侍郎,仍兼署户部右侍郎兼管钱法堂事务。二十一年(1841年)正月,充对引大臣。二月,奏报户部库存白铅短缺,请旨催促宝泉局铸造钱文。五月十九日,会同吏部、都察院、大理寺会议具题「福建噶玛兰厅寄居民人林逊雨戳伤林阙身死」案之律例见解及官员处分。七月二十二日,会同吏部、兵部、都察院、大理寺会议具题「福建台湾县革兵陈金声等轮奸犯奸婢女连招内伤身死」案之律例见解及官员处分。八月,充崇文门副监督。九月,以吏部右侍郎兼署户部右侍郎兼管钱法堂事务,兼署右翼总兵。十二月,偕同署步军统领宗室恩桂、署左翼总兵麟魁奏言:「畿辅五营枪兵仅一千名,拟将原设之藤牌兵三百八十三名均行裁撤,改为枪兵,并于各营差防兵丁内挑取六百十七名,以足一千之数,合旧额计二千名轮流操演,以资捍卫」,得旨允准施行。二十二年(1842年)正月,以吏部右侍郎兼署刑部右侍郎。二月,以吏部右侍郎署理京营左翼总兵,充考试汉缺御史阅卷大臣。五月,再署理京营左翼总兵。七月,奉派拣选太常寺赞读官。十月二十一日,授兼京营右翼总兵。充覆核朝审、清查内仓大臣。十二月,实授兼镶红旗护军统领。二十三年(1843年)四月初三日,转吏部左侍郎,仍兼镶红旗护军统领、右翼总兵;初五日,调户部右侍郎兼管钱法堂事务,仍兼右翼总兵。闰七月十六日,授马兰镇总兵兼总管内务府大臣。九月,偕同宗室永康、宗室载鈖奏报明陵寝十项急修,请旨交本年查勘岁修工程大臣勘估修理。二十四年(1844年)正月,奏陈皇陵青桩以外官山界内树株被窃之情况。偕同直隶总督讷尔经额会议〈巡防章程〉四条:「一、官山深僻之处应酌添拨汛,以期周密;一、青桩内外居民应编保甲以戢奸宄;一、营汛获犯应送地方官审办以免滥责;一、官山一带应申明巡查旧制以凭考覈。」交部议准施行。七月,因疏忽景陵陈设各物件被老鼠齧伤,遭交部议处。八月,奉派修理景陵陈设,遭处分降二级留任。二十五年(1845年)正月,奏报修缮端悯固伦公主园寝飨堂、移请神牌事宜。三月二十七日,因病陈请告退总兵职,开缺回旗,四月初一日允准。六月,因「直隶民人李鉴堂京控案」审办疏失,遭交部议处。七月,处分刑部失察积压案件历任官员,遭罚俸一年。二十七年(1847年)八月十九日,赏给副都统衔,充乌里雅苏台参赞大臣,十二月到任。咸丰二年(1852年)七月,以参赞大臣兼署乌里雅苏台将军。八月,奏陈循例拨给科布多饷银事宜。九月,派员巡查乌里雅苏台所属金矿无偷挖情形。十一月,与定边左副将军札拉芬泰、参赞大臣车林多尔济共同捐资助饷。十二月十四日,召回京师当差。三年(1853年)三月,返抵京师。五月十七日,授盛京工部侍郎。先是,盛京刑部主事明禄禀请盛京将军宗室奕兴代奏陈情;盛京刑部侍郎书元则「奏参明禄乖僻妄为、协领塔芬布、佐领恩合父子挟制上司」各一摺,十二月,咸丰帝命刑部尚书柏葰前往盛京偕同善焘审讯。四年(1854年)正月,盛京刑部侍郎书元再度奏参「协领塔芬布、佐领恩合父子狼狈为奸、将军奕兴曲为袒护」,咸丰帝申明一并交柏葰、善焘审理。二月,因解任承德县知县延瑞以冤抑难伸等词呈请代奏,善焘将延瑞供词直接咨送军机处,被咸丰帝责怪不知慎密,遭降级留任。同月,会同柏葰审讯完结定拟具奏,分别将明禄、塔芬布、恩合发遣、奕兴革职交宗人府议处、书元交吏部议处;另奏请于盛京将军衙门设立谳局,被咸丰帝否决。以盛京工部侍郎充牛马税监督,善焘以军务未蒇、经费浩繁,奏请将现存牛马羡馀全数捐输,获准。五年(1855年)五月,奉派会同盛京将军英隆监收奉天官庄榖石。八月初四日,调盛京刑部侍郎。六年(1856年)七月初八日,调盛京工部侍郎。九月,奏报盛京宫殿因连日阴雨导致坍塌渗漏、应行修理情形。十二月初三日,召京,署理正黄旗汉军副都统;次日,授正红旗蒙古副都统。七年(1857年)正月初八日,署理山海关副都统。正月十五日,调正白旗满洲副都统。二月十二日,因病奏请开缺回旗。咸丰十一年(1861年)正月初五日卒,年六十四岁。
亚匏先生生二子,长名遗,字是珠,次名还,字仍珠。仍珠与余交最密。光绪乙酉科举人,入河东运使幕,由佐贰保升知县,分山西补用,委办归化城教案,为晋抚岑春煊所赏,调充抚院文案。光绪壬寅秋,赵尚书由山西布政使护理巡抚,余就其聘为内书记,始与仍珠朝夕相见。
癸卯,尚书调任湘抚,余与仍珠同案奏调,同充抚院文案,余司财政、商矿、教育,仍珠司吏治、刑律、军务、交涉。旋出署澧州知州,政声卓然。未半年,调回文案。桂事起,湘边吃紧,仍珠筹画防剿事宜,因应悉当。力保黄忠浩熟娴韬略,可以专任,尚书深韪其言。尚书奉召入都陛见,陆元鼎继任,仍珠仍留文案。陆过武昌时,张之洞痛诋黄忠浩与革党通,不可再予兵权,意欲以张彪代之。陆与仍珠疏,初颇疑金、黄句结,后黄军所向有功,仍珠善于料事,又长辞令,陆大信任之。时尚书已拜盛京将军之命,奏调仍珠赴奉。余本以文案总办兼财政局会办,仍珠至,以文案总办让之,仍令余会办,又令仍珠会办财政局。未几,又令会办农工商局。终尚书之任,仍珠未离文案。尤长于交涉案件,日、俄战后,收回各项已失主权,皆其襄赞之力。嗣因营口开埠,章程草案与直督幕府刘燕翼龃龉,大为袁世凯所恶。尚书内调,徐世昌继任,竟以财政案与余同时革职,实则仍珠仅会衔而不问事,乃同被其谤,冤矣。
余二人既同去官,同回上海閒居,旋为端方招入两江幕府,又为锡良调至奉天,委办锦瑷铁路交涉,锡又委以奉天官银号会办。尚书二次出关,仍珠仍任文案总办,兼东三省官银号总办。武昌事起,清室动摇,尚书委署奉天度支司,辞不就任;且侦知奉省有潜谋革命者,张作霖势力渐张,力劝尚书归隐,尚书犹豫,同官亦设计阻挠,延至共和诏下,方得去位。然以袁世凯之雄猜,尚书之忠厚,竟能绝交不恶,从容入关,皆仍珠擘画之功也。
入民国后,在京蒙古王公,组织蒙古实业公司,公举仍珠为协理,移家北京,入进步党为基金监。梁任公为财政总长,同党公举仍珠为次长,欲藉其深沈谙练之力,为任公补偏救弊,任公甚信赖之。民国十一年,中国银行股东会举为总裁,张嘉璈副之,仍珠能尽张之长而匡其短,维持之功颇大。十四年,在总裁任以积劳得中风疾辞职。由是右偏不仁,神思颠倒,如狂癫之症,逾年忽然清醒,自言如梦初觉,但仍偏废在床。十八年,卒于家,年仅七十三。
仍珠少受业于冯蒿庵,为律赋甚工,未留稿。入政界后,长于公牍、章奏,周密而有断制,能弭患于未形,又深悉社会情伪,善为人谋,有疑难事,咸就商取决焉。余生平受益极多,仍珠亦引余为益友也。弱冠孤贫,笔耕不给,饥驱谋食,事畜增繁,操守甚谨严,虽屡近膏腴而积赀有限。病中以遗嘱付托,不过数万金,身后分给二子及诸孙,陆续耗用,未及一年,已艰窘不能支柱。读亚匏先生之诗,其命宫殆世世磨蝎也欤?是珠尤不善治生,沈于痼习,家居营口,为商人司笔札,潦倒于身,时仗仍珠周济。遗嘱内有分给是珠二子之学费,顷闻读书颇有成,差足喜也。
仍珠殁,余方在南,事后凭棺一恸,怆感万端,有挽诗云:「平生益友惟君最,又到吞声死别时。病里笑谈仍隔阂,梦中魂气忽迷离。已无笔势铭贞曜,祗有琴心殉子期。一恸傥随冥契逝,神州残命况如丝。」「卅年形影相追逐,君病而今四载强。平旦东方神已敞,浮云游子意何长。焚琴燕寝花无主,(侍婢阿琴他适。)啜茗公园树久荒。(余至京,每日在公园老树下茗话。)遗著未编遗嘱在,含悲郑重付诸郎。」庚辰十月初九日追记。
此书初刻成,仍珠以最精印本见赠,展诵数过,藏庋有年。庚辰十月,检书作记,距仍珠之死已一星终矣。仍珠遗稿,百无一存,读者见余所记,可略悉其生平,盖非一人之私言也。景葵。(录入:顾青翎)
太素斋词·序
词虽小道,而律甚细,昔周草窗作西湖十景词,杨守斋谓辞美而律未协,相与订正,月馀而后定。然则作词易,协律难也。余同年生勒少仲河帅,起家比部,扬历中外,臶至封疆,政事文学,兼而有之。生平于诗文不苟作,独喜为词,方其少壮时,风流自赏,歌衫舞袖间,长令短调,促节曼声,每篇成,辄为同人所叹赏。又强于记识,宋元名家之词,背讽如流者,不下千馀首,而于万氏红友《词律》一书,致力尤深,故其所作婉媚深窈,使人读之意移,而揆之于律,无一不合。昔人谓史梅溪词有瑰奇警迈清新閒婉之长,而无詑荡污淫之失,少仲之词,庶几近之矣。中年以后,并词亦不轻作,当同治庚午、辛未间,竹樵方伯恩锡方开词坛于吴下,杜筱舫观察文澜从而和之,爰有重刻《词律》之举,并取吾邑徐诚庵大令本立所辑《词律拾遗》附益之。一时唱妍酬丽,逸兴遄飞,虽以余章句陋儒,亦频有缘情之作。而少仲以斲轮老手,密尔自娱,不出一字,殆有少年绮语之悔乎。然其将去姑苏也,命人录所作《太素斋词》若干首以赠余,盖享帚自珍之意,又未尝不在此也。少仲既归道山,遂有刻其词以行世者,而刻之不精,读者憾焉。陈仲泉同年谋重刻之,余乃出少仲所录赠者,校雠一过,并补入原刻所无有者数篇,虽不多,然其辞美而律又谐,虽紫霞翁见之,不能更易一字,是固词家之正轨也。余既喜少仲之词克传于世,而又叹仲泉之拳拳于故友也,因书数语,以识岁月。余衰病颓唐,自竹樵、筱舫诸君长逝,倚声一道,久辍不作,今读此编,不胜人琴之感矣。光绪十年岁次甲申仲夏,德清荫甫俞樾。
余自壬子学为词,至今十八年,综所作计之,几三百首。始以为难,继以为易。丙寅以后,由易而知难矣。于是向从北宋溯五代十国,今复下求南宋得失离合之故。戊辰五月,订所作,得八十馀阕。讽咏数过,疵累毕呈,因益加删削,以附诗后。周草窗云:作词难,改词更难。吾于今益服斯言矣。
己巳正月
词学图录
李岳瑞(1863-1927) 字孟符,号小郢,又号菱滋、悔逸、亮鞶。陕西咸阳人。光绪九年(1882)进士。授工部主事。擢员外郎,考取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戊戌变法中,列名保国会,政变作,削籍归。光绪末游上海,受聘为书局编纂,并为各报刊撰稿。入民国,任清史馆协修。工词,绵邈韶丽,近周草窗。有《春冰室野乘》、《郢云词》。
牟珠词·自序
余旧为诗,皆馆式,当官然也。出外并此遂废。其创为词,自交邓休庵、胡玉津始,两君笃于词,牵率以为多什,然无专工者。后乃交赵香宋侍御,侍御言词不传无意之色,以幽心为主,期于宋人深求之过,以陈西麓、周草窗相诱进,余固笑不自信也。侍御遂与宋问琴前辈甄录若干篇,而子庆桢不请,妄以付刻,要非初意也。吾黔贵定山中有牟珠洞,奇诡独绝,余老矣,泊乎无寄,时时有乡关之思,侍御曰,是宜名词。
邓潜自叙,时年六十九。
鬘天影事谱·自序
余年十三四即学为词,篇成,虽友人称善,未能自慊也。曩岁游京师,始获读宋名家词如吴君特、周公瑾其人者,寻声按谱,时一效颦,抱瑟空弹,背灯独语。盖自春明下第,万感无聊,而于此道乃稍稍进矣。余性疏慵,脱稿后每不置副本,久多散佚。爰检录近作自丙子春仲迄丁丑春孟,得词百首,分篇四卷于左。今夫凄虫警秋,如泣如诉,不自知其声也。繁葩绚春,如睇如笑,不自知其色也。余之于词,岂故为是曼音纤态以求悦夫时辈之听睹哉。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藉此陶写哀乐,消磨岁时,词之为功与丝竹等。而况佛子秋波,可参妙悟,美人香草,终属寓言。则举连篇累牍之梦蝶惊鸿,皆一例空中语耳。又安能索纸上之真真而呼之欲出耶。虽然,离忧{斁/皿}性,多感靡骨。矧雕虫小技,壮夫不为,锓而存之,聊志吾过。纨情易感,尚传秋士之悲;绮念将离,庶启冬郎之悔云尔。
光绪丁丑二月易顺鼎眉伽甫识于忏绮斋。
双溪词·序
尘海一我,禺山卅年。煮梦灯秋,吹愁篴晚。天涯多濩落之侣,宇内鲜应求之欢。乃有玉铛远缄,珠琲在握。款扉而来者,则饶平陈君子丹,寄示词集,索序于余也。受而读之,爱其别状襟灵,自成馨逸。斜阳烟柳,偏工幽抑之思;缺月疏桐,时寄清翏之韵。邈怀玉宇,眷千里之婵娟;独啸琼田,揖万象为宾客。飘飘乎足洗花翁之市语,溯稼老之渊源已。慨自岭学风坠,越谣调沈。倚声一涂,知音弥寡。听渔舠之唱,霞海天荒;寻禊社之图,花田春古(番禺沈伯眉先生尝结词社,其第二集为花田禊游,先香石叔祖有图。)。几等广陵之散,顿寒蒲涧之盟。唯君气壮元龙,情托么凤。前溪谱篴,地即蘋洲;东陇扬舲,人如兰泽。亦复量竹寻羽,张藤吮豪。律严四声,才傲三影。及夫棹移花月,有海皆香;襟荡水云,极天无涘。红巾翠袖,写佳丽之一时;铁绰铜琶,问英雄于千古。情以耽嗜而至,韵以细琢而娇。所谓落落古欢,泠泠隽调。嘘潜耀于将灭,返元音于既遥,君其有焉。矧乃价腾鸡林,诗侠誉播;灾拯鸿泽,针神艺传。选辞固协乎大成,补世浪呰其小道。斯集之剑气射月,锦心组霞。终奇致若晁黄,尚当敛衽;讵曼声之周柳,敢与齐镳乎。四百里外,有此作者,同调胡希;数十年后,无复斯文,悬谭倘验。倾衿既久,焚砚奚疑。漫贡卮言,藉摅琴趣。己酉秋七月香山黄映奎谨序。
佞宋词痕·序
吾方闻之,士于金石文字多跋尾,研求点画,分别肥瘦,及其所出之土,时代先后,与夫流传之绪,咸著于录,以诒来哲。至翁覃溪乃一发之于诗,而或者讥之以为学人之诗,非诗人之诗也。则彼未尝读凤翔八观于石鼓诅楚文,皆韵语也。昌黎临川精于训诂,故其所作若干将莫邪,光气不可逼视,又若赤刀大训,天球河图,森然罗列于左右之间,此固非枵腹寒俭梦境之所能造。然则覃溪岂非豪杰之士,毅然自为者哉。吴君湖帆之于词,其亦诗家之覃溪矣。湖帆为恪斋先生之孙,又娶于潘,吴潘两家收藏甲海内,自其儿时日寝馈于金石书画,其作画并世无与为匹。而尤嗜词,寻声探律,规模周吴,所次周吴韵者最多。上自子野、屯田、六一、东坡、淮海、方回,以迄彦高、稼轩、白石、梅溪、玉田、草窗、碧山,不名一家,小山尤多,别成外篇一卷,颜其耑曰佞宋词痕,志微尚也。夫文章小技也,词于文章,技之小而尤小者也。工于此者不过闺襜之言,恩怨尔汝,甚者至流于淫荡,其稍异趣则或呵天斫地,以发其胸中抑郁不平之气。自常州学者标举比兴,以为上接骚辨而词体始尊,然犹未能拓其境域也。湖帆博雅嗜古,耳目闻见既有异乎单门,集中所题金石文字若齐侯壶、邾钟、吴季子剑、孙吴大泉以至汉沙南侯获碑、魏石门铭、梁萧敷敬太妃双志、隋常丑奴墓志、董美人墓志、怀素圣母帖、王居士砖塔铭、苏书大江东去词、蜀先主庙碑、七姬权厝志,太半宋金元明旧拓,改跋尾为倚声,几使明诚金石录与漱玉词合而为一,此真能为词家日辟百里者。其他题宋以来法书名画及所藏宋椠梅花喜神谱尚不与焉。曾子固所谓骚人所不及,近世所未有,殆即此也。湖帆元妃潘静淑亦能词,其绿遍池塘草句颇传诵。
庚寅八月,七十八叟如皋冒广生撰。
佞宋词痕·题词
奉题湖帆兄佞宋词痕
花下填词号断肠。梦梁一录也寻常。周姜乐府有情泪,董巨云山无尽藏。墨雨遍洒特健药,天风自摇劬突当。余怀灌灌坐掩卷,铅椠何功颜发苍。
癸巳小除,龙喜瞿宣颖。
水龙吟
小楼高矗苍茫,望中香雪参差。坠罗浮旧梦,广寒仙侣,三生夙契。草绿池塘,花明书屋,词痕如水。任寻檐索笑,遥吟俯唱,商乐律,校宫徵。
三戟崔巍门第。嗣清芬、声华环起。江山陶写,烟云供养,荆关高致。柳外寻腔,梅边按谱,继周凌史。恰江南春近,一尊相约,入花间辞。
癸巳残腊题佞宋词痕。双流向迪琮。
徵招·奉题吴倩盦佞宋词痕
承平旧日人年少。重来鬓丝俱老。双管写生绡,剩兰闺残稿。怀慵未扫。拚付与、丹青歌啸。淮海屯田,蘋洲竹屋,略同襟抱。
梅萼伴閒庭,寒香里、便有箫鸾仙调。金缕逗微波,况螺鬟清妙。芝芙怜梦杳。却赢得、知音玉貌。冶春近、斗翠筹红,悔相逢不早。
癸巳冬日杨天骥千里写上。
高阳台
斑管生花,蛮笺织锦,无双佞宋词痕。换徵移宫,飘然俊逸清新。周情柳思浑料理,藉风流、扫尽閒尘。有谁知、月映疏帘,露染重茵。
今生慧业前生定,凭红牙按曲,玉笛吹云。岁月优游,豪挥醉舞香薰。雅人深致雕栊畔,羡多才、白雪阳春。洒芳菲、燕子呢喃,梅景缤纷。
癸巳冬日盐官孙成拜稿。
鹧鸪天
潇洒襟裾接宋贤。江东六法早流传。细吹银字调宫徵,喜满金壶逞秘妍。
思片玉,和屯田。小窗梅萼对癯仙(梅花閒伴老来身,白石词句也。)。新词诵浣蔷薇露,却寄南云又惘然。
右调鹧鸪天,即应湖帆长兄命题新刊佞宋词痕。甲午年正月文怀沙。
石湖仙·依白石声韵奉题
羁栖黄浦。数名手丹青,谁拟高处。春讯入帘来,引骚魂、清宵悄去。灯前凝想,恍梦见、玉人歌舞。相与对露华,感慨今古。
轻盈料曾换马,闭娉婷、悽吟断句。待发幽芬,捍拨徐调宫羽。识藐苏斋,曲成金缕,巧生弦柱。忏绮语登瀛,记取秦府。
与湖帆道兄相契廿余年,垂老江湖,每以歌词相商榷。顷湖帆写定所为佞宋词痕五卷,中多有关金石书画之作,考订绝精,其题董美人墓志羁七姬权厝志并为艺林传诵。昔翁覃溪以五七言诗作金石题记,已诧为生面别开,试与湖帆角逐词场,当退避三舍矣。甲午立春后六月忍寒龙元亮附识。
洞仙歌
沧桑涕泪,记繁华尘土。彩管银箫入新谱。认鸿痕旧梦,景物依稀,惆怅在、还忆年时风絮。
悲欢盈眼是,健笔词场,文藻江南重声誉。点缀费吟思,香屑情怀笼天水,妙裁警语。展卷又、华笺灿然脂,怛绿草池塘,佩杳芳侣。
内侄潘承弼谨题。
踏莎行
镂月裁云,彫章摛藻。画楼清梦凭多少。蜀笺细写翠螺新,小山乐府东山调。
帘幕遮花,池塘生草。分茶斗韵情难了。尊前一曲按红牙,相将万古闲愁扫。
甲午正月门生孙祖勃拜读谨题。
鹧鸪天·用叔原韵题湖帆社长和小山词
梦向瑶台酒一钟。春回双颊见微红。小蘋归后生明月,仙掌行来怯晓风。
知相忆,定重逢。口脂深印两心同。临川公子悲凉意,尽在红牙按拍中。
甲午初春忍寒龙七。
念奴娇
高楼梅景背西风,掩映疏枝繁朵。篆缕萦回沉水细,正是词心初可。片玉仙音,小山雅韵,拍倩红牙和。举头新月,入时眉样刚妥。
其奈绿草池塘,黄昏庭院,寥落无萤火。唤起采毫留墨沈,替写闲愁些个。六叠清平,双声红豆,调入伊州破。湘帘低卷,燕巢梁上重作。
癸巳新秋,庐陵周茝校录代和清平乐末六首,并题此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