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清朝
释正会
新续高僧传·净读篇第八之五
释正会字道光
姓刘氏永宁人
母李氏,慈心爱物,勤苦自持。
生而性质刚直,朴实持重,志趣高超,有不可一世之意。
年十二,便尔离尘,为安国寺果从所抚,及长披度。
从能隐法师听讲《楞严经》,听未竟,忽焉开敏,识力慧心,自异群侣。
清顺治七年,玉光老人说戒广济拜受焉。
尔时缁众云集,日给浩繁。
因辞去,归至汾上,见田庐榛莽,耆旧凋零,断井颓垣,离离禾黍,低个久之。
兵燹之馀,流冠蜂聚,燕赵卫晋,残破尤甚,乃思南游,从事参究。
于是泛长江,浮震泽,往来金陵铁瓮间,徘徊于玉峰鉴湖之上,登高四望,满目烽烟,凭吊欷献,怅然自失,由是复折而北,历齐宋鲁魏,遂造五台
时顺治十八年也,其在台山,退然自处,不异于人,人亦鲜知者。
尝独寻幽胜,自为禅悦。
时逢暮春,涧豁草绿,徐步梵园,荒蔓四围,路径皆没,方举袖拂草藉茵为坐,忽见空中金光数丈,瑞云晻映间,若文殊宝相半隐半露,顷之屹然前立。
惊愕下拜,俄而一片紫霞,从东飞来,与之西去,金光遂灭。
因以白众,众多疑之,然生平无戏言,知不诬也。
既感瑞应,益自愤发,行般舟三昧,百日持诵,精进勇猛,无前回向,西方直欲,与佛齐肩。
康熙元年,复入广济为西堂首座
十年,说戒信安
又应宗师府万寿戒坛两期,无少暇。
十五年,云光游盘山,不返广济,虚席几一载,监院乃迎会入主方丈,以振寰阇黎
振寰者,燕台华胄,恬澹性成,而虔于礼诵,娴于词令。
辛酉岁圣祖幸临,迎至藏经阁下,便问何处法腊几何,但对曰:“晋人,年七十。
圣祖熟视之曰:“殊健在。
”及入丈室。
顾问《般若经》卷数。
未及应,阇黎代对之甚悉。
圣祖万机馀暇,颇究心内典,知此经本八百卷,乃试问之,阇黎初对以六百卷,及再诘问,乃曰:“二百卷实相般若,亦在此中。
”由是嘉叹,知为积学。
杭世骏清 1696 — 1772
钱思公谓:「朝廷之官,惟翰苑非文章不可。
苏子瞻亦谓:「文章之外,不取他才。
」然或以所作卑弱,屑屑应用,不可谓之文章,即子瞻犹自以为空疏冗散,才不逮古,惭内相之名,岂非其实之难副与?
故自唐玄宗设官以来,虽代有贤哲以充其选,而直以「翰苑」名集者陆宣公一人而已。
宣公制诏奏议,昭然与金石不朽,而诗文赋集十五卷,所谓雄文藻思搉扬古今者,今先生盖有过之。
呜呼!
宣公不愧于翰苑,惟先生不愧于宣公也。
权载之宣公集曰:「仲尼有才而无位,贾生有时而无命,公才不谓不长,位不谓不达,逢时而不尽其道,命也。
」夫宣公不与房、、姚、宋生贞观之年,而与窦参裴元贞元之世,殆不可谓之逢时。
德宗以素知公名召对翰林,即日为学士,其知遇固深矣。
然当公十八登第,仅以词科博一县尉,唐所以位置博学之士者,不已违耶?
今词科不著于令,惟天子即位之初,特行久虚之典,督臣即以先应诏,选入翰林,盖以博闻明识不世出之人鼎、不可得之嘉会而授清秘之职,本朝之用人,可谓枢其材矣。
先生位虽不达,可谓逢时矣。
宣公之时,诏书旁午,仓卒填委,虽洒翰即成,曲中机会,终有如欧公所云「不得专一思虑以工文字,其诗文忧深虑远,盖亦变雅之作」。
先生幸际太平,得与一时僚友从容柯亭刘井之间,以其散直之暇,肆志并力于文章,蔚然而虎凤跃,锵然而韶钧发,何其盛也!
读是集者,当知先生之才与所遇之时,皆有过于宣公者,不必区区以禄位相较,而亦可想见国家盛治,其侍从簪笔之臣,为博闻明识不世出之人也,岂其以翰苑之荣誇于田夫野老而已哉?
同里后学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