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库 清朝
简介
字伯和,贵阳人,大学士士英子。国亡后,卖卜金陵以死。士英当国,华亭顾在观为杨龙友所引入士英幕,尝言阮大铖不可用。大铖欲起钩党之狱,在观说伯和泣谏,赖以稍止。是亦能干蛊者。(王昶《春融堂集·顾在观传》:在观,字观生,华亭人。博览群史,于古今治乱之原、人才臧否之数,能识其所以然。华亭教谕杨文骢命子师事焉。马士英总督凤阳,以文骢故,辟置幕府。时论者抨击不休,士英患之。在观曰:“公素怀坦白,无所附丽,今昵怀宁,故众情不免致疑。”阮大铖闻,大恚。士英辅政,在观首以“起用老成,分别邪正”为言,一时若嘉兴徐石麒、会稽刘宗周、长洲徐研、华亭许誉卿、夏允彝、陈子龙并登启事。而大铖憾东林诸人,思诬以谋立他藩,一网尽之,最后嗾安远侯柳某上疏。大铖先诣士英,属以严旨票拟,士英笑不应。大铖怒曰:“东林间谍,坐在汝家,我固知无能为也。”在观尝语士英:“大铖才智雄杰,一朝得志,为所欲为,必不顾其后,是事关公门户,且系于万世清议,不宜强为迁就。”士英之子銮亦以此意极言之。其时不致启白马清流之祸者,在观力也。)伯和尝与杜于皇倡和,(杜浚《变雅堂集》:《马伯和宅海棠分得醒字》:“把酒来花下,看山坐水亭。鬓毛疏更白,春色晓多青。丽蕊关心赏,妍枝议胆瓶。一酣拚竟日,三月不宜醒。”《伯和落一齿,有诗为余诵之,复用其才字》:“齿落闻新句,痴虫试尔才。无多妨肉食,全不碍衔杯。老怯边风入,人窥笑口开。何妨杜陵叟,车辅半摧颓。”《雨中再酌伯和斋》:“细雨春泥薄,支筇问索居。话间尊酒至,何处管弦徐。池水行将起,篱花渐欲舒。频来惭款洽,挈榼意何如。”)诗亦雅澹新警。(卓尔堪《遗民诗》:伯和壮岁,值南都新建,进言不听,常怀忧郁,绝意仕进。及国破家亡,君子亦深谅之。晚年垂帘白下,有《咏美人三十六绝句》,寓意有在。)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名亦作炤或照。清江苏嘉定人,原名景龙,字翼青,一字少山。贡生。少有诗名。通金石,善八分书。晚年精研经学。有《大戴礼记注补》,王昶序其书,推重甚至。
维基
浦起龙(1679年—1762年),字二田,号孩禅,学者称山伧先生,江苏金匮(今无锡)人,学者,进士出身。以弱冠补诸生,屡试不第。雍正八年(1730年)登庚戌科进士。雍正十年(1732年)授扬州府学教授,因父病故未能赴任。雍正十二年(1734年)应当时的云南总督尹继善之邀,担任五华书院山长。乾隆四年(1739年)任苏州府学教授,主紫阳书院。史称:“公家甚贫,书甚富,口甚拙,手甚敏,待人甚厚而校书甚严。”浦起龙读杜甫诗十年,不穿凿字句,如《别董颐》一诗,历代皆以为董颐南下邓州,浦起龙指出: “南适恐误,邓在江陵西北也。”清朝著名的学者王昶、钱大昕,经史学家王鸣盛均受业其门下。乾隆十年(1745年)被江苏布政使爱必达参劾,遂以年老辞官回家,居乡撰写《史通通释》一书。乾隆十五年(1750年)应无锡县知县王镐邀请,与同邑华希闵、顾栋高等共同编纂《无锡县志》。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去世。另著有《读杜心解》、《古文眉诠》、《酿蜜集》、《不是集》等卷。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江苏长洲人,字子逊。康熙五十九年举人,官福建武平知县。精弓马,能击剑夺槊,足迹遍四方,交海内名士。诗尊唐黜宋,工五律、七绝,颇多丽句清辞。晚年与沈德潜、王昶相往来。有《竹素园集》。
维基
蒋和宁(?—?),字用安,一字榕庵,又字耕叔,号耦渔,江苏常州府阳湖县人。清朝官员、诗人。乾隆十七年壬申恩科(1752年)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充方略馆纂修官,改湖广道监察御史。主贵州乡试。壮年即辞官归里,不再出仕,以奖掖后辈为己任。工诗,与侍郎王昶、编修蒋士铨等诗酒交游。法式善评价其诗作“皆能以工炼出之,不作凡响”。
维基
陈琮(1761年—?),字应坤,又字爱筠,青浦人,一作广东琼山县兴义人,清代文学家。乾隆二十六年辛巳(1761年)出生。乾隆时诸生,从钱大昕游。爱好抽烟,不肯自拔,受师傅的指责。王昶主讲青溪书院,深重其才。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登丁未科进士,授陕西淳化知县。晚年绝意进取,专事撰述。尝与赵逢源论诗曰:“作诗之难,非病其不似古人,即病其太似古人。”撰《烟草谱》八卷。有诗文集《墨稼堂稿》传世。
词学图录
曹仁虎(1731-1787) 字来殷,号习庵。江苏嘉定人。乾隆二十七年高宗南巡,召试列一等,特赐举人,授内阁中书。明年,成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累迁右庶子,擢侍讲学士。每遇大礼,高文典册,多出其手。博学多通,诗尤妙绝。与王鸣盛、王昶、赵文哲、吴泰来、钱大昕、黄文莲唱和,称"吴中七子。"有《宛委山房》、《春盘》、《瑶华唱和》、《秦中杂稿》、《辕韶》、《鸣春》等集,及《蓉镜堂文稿》、《二十四气七十二候考》、《转注古音考》。
维基
施朝干(生年不详—1797年),一写为朝干,字培叔,又字铁如,号小铁、廷午,室名六义斋。江苏省扬州府仪徵县(今属扬州市)人,诗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癸未科第二甲第二十九名进士出身。历官不详,至四十三年(1778年)任礼部仪制司郎中。缘事革职,四十五年(1780年)复官。五十三年(1788年)任掌广西道监察御史,数次密奏,得到乾隆帝嘉许悦纳、下部议行。至五十七年(1792年)为通政使司副使,九月七日升太仆寺卿。六十年(1795年):太仆寺卿,四月二十七日升太常寺卿。七月七日充山东乡试正考官。八月出差以太常寺卿提督湖北学政。嘉庆二年(1797年):太常寺卿、湖北学政,三月二十四日迁宗人府丞、仍湖北学政。十一月卒于任上。个性清廉耿介,居住在邗上,不屑跟盐商往来。到京城当官后,只有破车一辆、老屋子几间,贫乏中诵读经籍,很少接待宾客。年少时就以诗闻名,王鸣盛刊行《吴中十子诗》以施朝干居首位。王昶说施朝干「质朴清真、不尚才藻、得之孟东野、梅圣俞为多」。钱大昕评价施朝干诗风在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之间。古文文笔也简洁、有法度。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66—1834
【介绍】:
清江西东乡人,字子山,号兰雪。嘉庆五年举人,由内阁中书官贵州黔西州知州。工诗,为王昶、翁方纲、法式善所推重。有《香苏山馆诗钞》。
维基
许宗彦(1768年2月18日—1819年1月17日),字积卿,号周生。浙江德清人。乾隆三十三年正月初一日(1768年2月18日)生。九岁能读经史,侍郎王昶爱其才,嘉庆四年(1799年)己未科进士,官至兵部车驾司主事,居官仅两月,即以亲老辞归。好藏书,有“藏书三十六橱,类多精善”。精通天文、历算,自制浑金球,曾观测到天王星(荷逻候星),嘉庆二十三年十二月二十二日(1819年1月17日),卒于杭州。著有《鉴止水斋集》二十卷。妻梁德绳。
红豆树馆词·王昶序
红豆出南海,载南州异物记,益部方物略诸书。有藤种,有树种,初见于王摩诘诗,其实圆而红,然不能移植他处,故江浙间绝少。近时惟吴门惠学士半农家有之,以名其斋,而他处无闻焉。陶子凫乡居娄齐之间,家亦有此树。结实累累下垂,殊可爱玩,憩其下者,每流连往复,若不能去。盖红豆一名相思子,思发乎情,止乎礼义,乃不堕纤巧浮靡之习,得为风骚之苗裔。今凫乡娴雅歌,通诗古文,性情风格似魏晋间人。而尤以词擅名于时,所作前以石帚、玉田、碧山、蜕岩诸公为师,近则以竹垞、樊榭为规范。其幽洁妍靓,如水仙之数萼、冰梅之半树,用寄其清新婉约之思,信可为南宋以来词家之别子矣。凫乡博雅嗜古,从余游。余缉续词综,得其搜采之功居多。余少时于倚声一事颇曾致力,今衰老,久辍不作,而凫乡年力初壮,进而不已,行以著作擅长艺苑,集词学之大成。读红豆词者,其以此为骥之一毛、豹之一斑可也。昭阳大渊献寎月望日,青浦八十老人王昶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