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库 清朝
新续高僧传·明律篇第四之六
释性实,字天月,号澄庵。姓刘氏,山阳人也。父国栋,乐善不倦,虔诵佛号,每见异徵。尝㝱菩萨垂光,觉而内室举子。时方中宵,昙花隐见,知有自来。故生而颖悟,性根不凡。甫及弱冠,志存遗俗。祝发后,闻金陵宝华山文海为一代尊宿,遂入山膜拜,从之学律。夙夜精修,不间寒暑。亲承密谛,妙悟环生。摄𪗋经坛,职司都讲。婆娑双树,龙象俱驯。既而文海紫衣内召,趋廷有喜,改建法源,说戒无遮。于是情殷辅导,因为教授。四禅风靡,胜流总至。金碧烟凝,同生悲悟。未几,道场圆满。文海请旨还山,承恩召对,垂询法源继席。时新更寺名,未敢自私。故不举其徒,而荐诸寺长老。复奉钦命,南山法嗣同举引见。特诏性实,继主法源方丈,遂履斯任。然库藏屡空,人莫之识。惟率众静修,澹然无营。久之,四众归仰,十方施助。于是殿宇寮垣,涂茨丹雘,鸠工以时,庄严宏丽,焕然改观。生平誓愿,居不安逸,厨无香积。春冬说戒,结夏安禅。宵夜精勤,胁不著席。一钵一盂,身先率众。布衲一袭,不敝不更。数十载如一日。故年登大耋,视听不衰。王公卿相,往来参契。接其幽旨,皆相悦怿。不兢于心,不眩于目,澹然无欲。若遇道俗,虽至愚下,必与均礼。大众平等,斯为近之。乾隆丁丑岁,已传席圆林,退院间居,恬静自得。时皇四子学山,颇好游猎。尝憩寺门,车马阗喧。乃定中初起,扶杖款扉,草履迎侯。皇子挹其谦光,皓首庞眉,物我胥蠲,赧然心折。投弓珥笔,贻之篇章,传为遗宝。以乾隆三十九年春正月八日示寂,寿八十有二,腊六十有三,弟子圆升别起灵塔,不附悯忠。仰其芬菲,昭兹来哲。
全台诗
黄赞钧(1874~1952),字石衡,又字石崚、参两,号立三居士、海鹤楼主人。台北大龙峒人,诗人黄水沛三兄。曾受业宿儒黄觉民、周铿鸣、黄谦光等人,十五岁至宜兰参加童子试,名列第七。日治后,曾执教于大龙峒公学校,明治四十一年(1908)任《台湾日日新报》汉文记者。黄氏热心宗教活动,于儒教推广尤积极,曾于大龙峒建「树人书院」文昌祠,并修筑大龙峒孔庙之梓星门、黉门、泮宫、泮池和万仞宫墙等。昭和八年至十一年(1933~1936)发行以劝善为主的刊物《感应录》;昭和十四年(1939)三月,扩充为以儒教为主的《崇圣道德报》,至昭和二十年(1945)一月止,共发行七十一期。后又刊印《人海回澜》。黄氏一生以推展文教、改善社会风气为己任,曾参加「瀛社」、「猗兰吟社」诗会活动,著有《海鹤楼诗钞》上下卷、《大同要素》。〖参考连晓青〈黄赞钧其人其事其诗〉,《台北文物》三卷一期,1954年5月;张子文等《台湾历史人物小传:明清暨日据时期》,台北:国家图书馆,2003年12月。〗以下据半线文教基金会所藏之《海鹤楼诗钞》上卷,及《台湾日日新报》、《汉文台湾日日新报》、《台湾教育会杂志》、《台湾诗报》、《诗报》、《崇圣道德报》、《东宁击钵吟集》、《瀛海诗集》、《南瀛诗选》等报刊诗集辑录编校。(翁圣峰 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