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清朝
李炜明末清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末清初浙江嘉善人字赤茂号格斋
李标子。
诸生
曾从黄道周问学。
与父均不仕清朝
有《物外轩稿》、《圃趣偶存》。
张若麒明末清初 ? — 165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末清初山东胶州人
明崇祯四年进士
刑部主事时,受杨嗣昌心腹王升指使,劾黄道周“假托道学以把持朝廷”,遂得擢至兵部职方司郎中
洪承畴锦州,主持重。
若麒伪造捷报,屡促速战,致全军覆没。
败后论死系狱。
李自成京师,授为山海防御使
清授顺天府,官至通政使
维基
张若麒(?
—1656年),字天石山东莱州府胶州人
明末清初政治家。
先祖为漕汶张氏。
崇祯三年(1630年)庚午山东乡试举人崇祯四年(1631年)联捷辛未科三甲进士,知直隶清苑县八年卢龙县
为官清明。
崇祯十年,以考核最优行取刑部主事
少詹事黄道周因曾弹劾兵部尚书杨嗣昌王升指使张若麒谈劾黄道周“假托道学以把持朝廷”,黄道周被削职六级,逐出北京,于是若麒刑部主事调任兵部职方司主事
崇祯十一年兵部职方司郎中
崇祯十四年(1641年),加光禄寺卿
是年,以兵部职方司郎中辽东军。
锦大战时,被陈新甲派至洪承畴监督,并急令张若麒催战,以袁崇焕毛文龙之事谈款逼迫洪承畴出战。
张若麒倚仗陈新甲,架空洪承畴,夺其兵权,并和马绍愉干扰战事。
结果明军大败,致洪承畴降清,若麒坐船逃至宁远,被论罪下狱。
李自成攻破北京,出狱,授官山海关防御使张若麒作为李自成的代表赴吴三桂军中议和。
崇祯十七年五月初一张若麒出城五里迎接多尔衮
顺治元年,任顺天府,暂管府尹事。
入清后,历官大理寺少卿太仆寺卿、通政使
顺治九年(1652年)八月因母病乞假回乡。
顺治十三年,为京察之年,以久病退休,卒于家。
徐柏龄明末清初
柏龄字节之号殷长嘉兴人弘泽子。
崇祯庚午举人,受知于黄石斋
石斋赠诗云:节之贻我诗,十章文情脱。
洒笔睨古今,钟鼎如鸲掇。
放浪遗形骸,瞻眺留日月。
不作悲离音,不著穷愁笔。
不蹈辟支禅,不弄飞腾术。
萧然寄天地,风雨络胶漆。
授训东嘉甲申后,往来闽、越间,归卒。
有勖光楼集。
谢泰宗明末清初 1598 — 1667
维基
谢泰宗(?
—17世纪),字默寘浙江宁波府定海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谢泰宗崇祯九年(1636年)丙子浙江乡试举人次年(1637年)联捷进士,授广东番禺知县
县境盘古十八峒流寇长期未能剿灭,渠帅苏凤宇称王,号称万人;他出任南路监军剿灭流寇,用计抓获得苏凤宇
其同党潜伏山巅计划劫回首领,苏凤宇望见后大叫令绳子断裂,士兵不敢靠近;他立刻下马手与其搏斗,终于在军前斩杀苏凤宇示众。
部下参将打算杀掉投降的数百人,拿出金盘玉带为献礼,他严词拒绝,令降兵免被杀害。
谢泰宗因功迁任工部都水主事,遭中伤而谪为福建泉州推官
流寇入侵时,巡行视察;不久调任南安,因贪污被罚八千金助饷。
隆武帝继位,黄道周推荐担任兵科给事中,受命前往浙江;福京失陷后加入柴楼军队,不接受张存仁推荐,到七十岁时去世。
余日新明末清初 ? — 1658
维基
余日新(?
—17世纪),字君文浙江衢州府龙游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天启元年(1621年)余日新中式辛酉浙江乡试举人崇祯七年(1634年)进士,授福建漳浦县知县,在当地严厉执行保伍法、建筑堡垒防治流寇,又减省税项和馀羡,得黄道周重视。
之后他出任御史巡按山东,任内捐出通赋,暂停胶州莱州海运,上陈三府俵马杂役的害处害以及中止关宁供应米豆之;又推荐刘宗周惠世扬郑三俊黄道周章正宸,弹劾陈启新赵之龙
不久,因抵禦流寇有功,转为太仆少卿,未起行就因为济南已经失陷而回乡。
弘光时余日新和贪污的前巡按苏松御史王志举都被传讯审问,不过王志举已经降清,也因为没有證据而不了了之。
隆武帝继位,起用他为贵州道御史,升官大理卿,福京失守后入山研读《易经》直到去世。
张天禄明末清初 ? — 165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59 【介绍】: 明末清初陕西榆林人
总兵,本史可法部将多铎江南时迎降,隶汉军镶黄旗
从破徽州,先后擒金声、黄道周等。
江南提督
与明张名振战于吴淞等地。
坐匿失炮械罪夺官降职。
张若化明末清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末清初福建漳浦人字雨玉号苍峦
明崇祯九年举人
黄道周弟子。
崇祯间以言事下狱,乃乔装为仆役,时时入狱探问。
南明唐王时,被征为御史,数月而归。
入清,隐居丹山四十年,卒年六十六。
朱朝瑛明末清初 1605 — 167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05—1670 【介绍】: 明末清初浙江海宁人字美之号康流晚号罍庵
黄道周弟子。
明崇祯十三年进士,官旌德知县
明亡后隐居不仕。
有《五经略记》、《罍庵杂述》、《金陵游草》。
彭士望明末清初 1610 — 168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10—1683 【介绍】: 明末清初江西南昌人字躬庵一字树庐号晦农
明天启五年补县学生。
崇祯间黄道周被捕,为之营解。
弘光时,劝史可法高杰左良玉兵清君侧,可法不能用。
后与魏禧等隐居宁都翠微峰,为“易堂九子”之一。
学宗王阳明,而不废程朱。
有《耻躬堂文集》及《诗钞》。
董说明末清初 1620 — 168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20—1686 【介绍】: 明末清初浙江乌程人字雨若又字月函号俟庵又号漏霜
年十七为诸生,撰《夕惕篇》以自励。
尝从黄道周学《》。
明亡后为僧,号南潜字宝云
诗清淡荒远,草书尤奇。
有《补樵书》、《七国考》。
倪会鼎明末清初 1620 — 170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20—1706 【介绍】: 明末清初浙江上虞人字子新晚号无功
倪元璐子。
诸生
黄道周弟子,能传其学。
私谥孝靖
有《治格会通》、《明儒源流录》、《古今疆域合志》、《越水詹言》等。
陈寿祺清 1771 — 1834
全台诗
陈寿祺(1771~1834)字恭甫又字介祥苇仁号左海又号梅修晚号隐屏山人
闽县(今福州)人。
嘉庆四年(1799)进士,授编修
历任广东河南乡副考官会试同考官,记名御史
曾应浙江巡抚阮元主讲敷文书院兼讲诂经精舍,修《海塘志》。
嘉庆十年(1805)入都任文渊阁校理教习庶吉士
后主清源书院鳌峰书院多年。
又与陈若霖共倡修《福建通志》,出任总编纂,书垂成而殁。
专攻汉儒之学,诗文辞藻博丽,骈文尤为人所重。
编有黄道周黄忠端集》。
著有《五经异义疏證》、《左海经辨》、《左海文集》等〖参考刘德成、周羡颖《福建名人辞典》,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5年10月1版1刷。〗。
陈寿祺有〈海外纪事诗〉八首、〈平定台湾恭纪〉六首,均为林爽文之役而作,见连横台湾诗录》,今据以移录。
(吴福助撰)
廖平清末至民国 1852 — 1932
维基
廖平(1852年—1932年)初名登廷字旭陔光绪五年(1879年)中举后改名廖平字季平
晚号六译
四川井研县青阳乡盐井湾人
清末至民国时期学者、思想家。
廖平一生治经学,融合古今中外多种学说,形成一套独特的经学理论体系,在中国学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廖平出身于贫困之家,父亲曾为地主放牧,后靠卖茶水为生。
廖平早年学习宋学和八股文,昼夜苦读,成年后,仍勤学不倦。
同治十年(1873年),补县学生(秀才),三年后参加科试,受到四川学政张之洞奖掖,以学识拔之,入尊经书院,自经解与经学历史省思经今古学。
光绪五年(1879年),师从王闿运治今文经学,常就王闿运请业,每至深夜,尤重《春秋》,光绪七年(1881年),注《谷梁春秋》。
光绪十一年(1885年)著《何氏公羊春秋续十论》,次年又著《何氏公羊春秋再续十论》。
光绪十二年(1886年),刊印《古学考》(本名《辟刘篇》)与《知圣篇》,康有为的作品《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皆受其影响,廖平多次指责康抄袭自己,康始终讳言莫深,不予表态。
梁启超承认其师受廖平影响为“不可诬”。
皮锡瑞也指出:“康学出于廖”。
张之洞甚至认为康有为廖平的嫡传弟子。
钱穆以为康有为剽窃廖平的著作,《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写道:“盖长素《伪经考》一书,亦非自创,而特剽窃之于川人廖平
”甚至说“康门学说,尚是廖季平范围”。
但也有学者指出两人是同时发明,没有抄袭问题。
光绪十五年(1889年)廖平赴京应礼部春闱,中贡士
次年补殿试,名列二甲,赐进士出身
朝考三等,授知县
以高堂亲老,不欲远出,改为龙安府儒学教授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成都创办《蜀学报》。
宣统三年(1911年)担任《铁路月刊》主笔。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赴成都洽谈出版事业,至乐山时,忽发大病,其子廖成励将之抬回,半途卒于河坎场。
章太炎撰写《清故龙安府教授廖君墓志铭》。
廖平之女廖幼平编有《廖季平年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