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库 清朝
词学图录
【钱谦益】(1582-1664) 字受之,号牧斋,又号虞山蒙叟。常熟人。崇祯初官礼部右侍郎,南明弘光朝官礼部尚书。降清官礼部右侍郎,充修明史副总裁,旋告归。与郑成功等秘密抗清。明清之际文坛宗主,学殖宏博。其诗博大闳肆,以杜为宗而出入韩、苏,与吴伟业、龚鼎孳并称"江左三大家"。词作仅数首。有《初学集》、《有学集》、《投笔集》、《杜诗笺注》。编有《列朝诗集》。词在《有学集》中。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末清初江南通州人,流寓太仓。字在湄,一字璧双。善弹琵琶,时称江南第一手。吴伟业、陈其年均有诗咏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末清初江南通州人,流寓太仓。白珏子。善弹琵琶,好为新声。吴伟业曾于王时敏南园听其弹奏述明末时事之新曲,为作《琵琶行》,时有人比作白居易《琵琶行》。
人物简介
苍雪(一五八九—一六五七),名读彻,初字见晓,后更名苍雪,号南来。云南呈贡人,童年随父祝发于昆明妙湛寺,曾主持虞山中峰寺,与钱谦益、吴伟业等交往。有《南来草堂诗集》。
新续高僧传·杂识篇第十之四
释读彻,字苍雪,初字见晓。姓赵氏,云南呈贡人。生性敏捷,慧悟天成。童年随父,舍身昆明妙湛,复游鸡足,为寂光水月侍者,讲诵之馀,研穷义谛,文词泉涌,辩者莫当。年二十五,发志行脚,一笠飘然,遍览名胜,遂达吴门,嗣法一雨。会明季丧乱,天下多故,不遑宁处,彻独晏然。更启法会,欲以慈祥化彼杀机,及居中峰,继主讲席,道风郁鬯,声闻南北。复兴支公道场,海内宗之。又以禅暇,与眉叟、玄宰、牧斋、梅村诸公往复酬唱,诗名藉甚。生平著述颇富,笔迹尤珍。晚岁讲《楞严》于宝华山,手编未终,踞坐而逝。书有《遗诫十章词》曰:“无端讲席应宝华,老病人扶上小车。南国远钟萧帝寺,东阳古井志公家。苍茫不尽江边苇,狼藉空馀台畔花。一自云光登说后,独怜沽酒送烟霞。”“南朝帝业几经衰,碧眼无人辨劫灰。山抱玉泉荒寺在,峰标金地大僧来。针锋一拨山河转,枣叶重移殿阁开。衣钵相仍谁继武,法筵龙象见宏才。”“闭门莫怪老山僧,打睡从来接上乘。十日庖羹咽未下,千人讲席病犹登。鼓将风力声难转,散入烟霞气不胜。如是我闻知未及,奉行倍受已先膺。”“最初方便请开经,末后圆通择性灵。我自无心聊为说,谁人有耳不能听。蘸乾海墨收佳句,缩小江山入净瓶。珍重莫教莲社冷,天涯诸子各飘零。”“到岸乘风实快哉,亲迎遗像几还回。香花夹道群情肃,幡盖摩空宿雨开。人化双虹天上去,泉飞百道树头来。俨然未散灵山会,想望荆溪入五台。”“庆喜惯啼抛止叶,饮光解笑示拈花。而今哭笑俱非是,何啻宗乘辩正邪。试问此槌曾白否,可怜双眼果青耶。刹竿倒却门前久,大厦将倾赖木叉。”“囊虫漉水细微事,粒米同餐展钵巾。鸡足传衣犹在定,鹅头开戒遍分身。乡音莫辨难兄弟,老景无多惜主宾。博取大千凭手掌,陶家游戏转双轮。”“多闻误堕示儿曹,作饭蒸砂事枉劳。欲漏未除习漏重,爱根不断命根牢。无心淫女能成佛,叉手屠儿早放刀。道眼沧桑何足问,云霄万里一鸿毛。”“昼长无暑夜无蚊,帷幔虚牵掷扇巾。好与时人谈笑语,任留知已诉辛勤。难辞铩羽投林鸟,强作无心出岫云。一自金经读破久,奈何泄漏尽东君。”“毛端五色障开经,劳久狂花净眼停。刁斗更声催𠪾历,明量烟火散荧荧。交光摄入川源影,纲相盘回楼阁形。何物无情头解点,也须说与众山听。”又《中峰喜逢白公,夜集法公方丈》云:“久别几于消息断,重逢犹记道途间。两山相忆秋同老,一夜刚随雨到山。故旧何人堪共话,林峦有主暂投閒。乱流落叶声兼下,听尽寒岩水抱关。”又《法公招游狼山,登大观楼》云:“海上危楼壮大观,烟波无尽此凭栏。江南一水横衣带,天外三山落弹丸。潮色不来风势紧,客心欲渡浪声寒。高明胜会知何日,回首斜阳几度看。”又《解制送恒生还山》云:“满堂瓢笠忽天涯,云水茫茫去路赊。同坐那知君是客,送行翻觉我无家。九秋露冷芙蓉色,一夜风吹芦荻花。最是不堪回首处,夕阳江影片帆斜。”又《铁桥》云:“自堕黄尘每慨然,故乡卿相我无缘。眼前见画思鸡足,梦里寻家渡铁莲。苗庶尚潜诸葛洞,儒臣不去小西天。料应难得今生见,先过此桥五十年。”又《送唐大来还滇》云:“小艇难禁五两风,鸡山有路几时通。殷勤为我传乡信,结个茅团在雪中。”《送元白之燕》云:“一带燕山色,常时入梦间。平生未到处,今日逢君还。客路无时尽,秋心不自閒。塞鸿牵别思,早已出江关。”《挂瓢》云:“抱膝向空坐,偶然同许由。一瓢还似累,何物更须留。涧响悬孤影,风翻入夜秋。几时从空出,犹见在枝头。”《送朗癯入匡山》云:“独向匡庐去,安禅弟几重。九江黄叶寺,五老白云峰。落日眠苍兕,飞泉挂玉龙。到时应为我,致意虎溪松。”《别吴中诸子》云:“相看了无意,临歧还黯然。回看吴苑树,独上秣陵船。春老还山路,江昏欲雨天。白鸥颇怪我,聚散缘波前。”其所著书,有《法华珠髻》,并同丽府木公参补《华严海印忏仪》四十二卷在藏。闻所传诗文,散佚颇多,有《南来堂集》刋入《云南丛书》中。王渔洋评“当代释子诗,以苍雪为第一”。卒葬中峰,牧齐为撰塔铭。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末清初江南长洲人,字僧弥,后以字行,号瓜畴。性迂癖不谐俗,好学多才艺。山水学荆、关,清瘦枯逸。书法宗钟繇,为时所宝。好搜罗金石鼎彝。为吴伟业画中九友之一。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姓名或作汤蟠。明末清初江苏嘉定人,一名元升,字穆如,号冰庵。崇祯诸生。尝游太仓吴伟业、王时敏之门。工书画。有《柳东阁诗草》、《睡贤处稿》。
词学图录
袁于令(1592-约1674) 原名晋,又字蕴玉,号萚庵、幔亭歌者、幔亭仙史等,人称凫公。江苏吴县(今苏州)人,曾官荆州知府。明末清初戏曲作家,工隶书。与冯梦龙、吴伟业、洪升等戏曲家交往甚密。有《西楼记》、《金锁记》等传奇。
维基
曹勋(?—1655年),字允大,号峨雪,浙江嘉兴府嘉善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天启元年(1621年),曹勋中式浙江乡试举人(经魁)。崇祯元年(1628年)会试第一,殿试登二甲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充任经筵展书官、当值起居注;崇祯七年(1634年)主持会试,取录得许真等二十一人位名士,后来这些人都以节义显贵。温体仁在朝廷排除异己,他总是公正无私,绝不屈服,暗地补救保护清流,包括章正宸弹劾王应熊通内,在他斡旋才免于入狱,之后他负责册封鲁王朱寿镛,很快请求辞官供养母亲。到崇祯十五年(1642年)朝廷再次起用他,担任詹事府左谕德、左庶子侍读,晋官詹事。弘光帝即位,徵召曹勋和吴伟业,他说:「国难当前,臣子怎能安枕呢!」写诗诀别母亲,诗歌中有「孙儿幸免为徐庶,报国难当是李纲」的句子,得任命掌管翰林院;当时朝廷门户对峙,他在讲筵间直陈问题,但无人听取,因母亲逝世归乡。隆武帝即位,起用他为礼部左侍郎兼侍读学士,协理詹事府;福京失守后隐居在松江的干巷,自称「东干钓叟」,不接受清朝荐举,到永历九年(1655年)去世。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56
【介绍】:
明末清初江南苏州人,名稼,以字行,又作子嘉、子玠。伶人。顺治间游京师,与吴伟业、龚鼎孳等人往还,吴为赋《王郎曲》。后归里。御史李森先巡按江南,以其淫奢无状,枷死苏州。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九
释弘礼,字具德。姓张氏,绍兴人。初为锻工,好与黄冠游。有紫阳洞苏道者,教以息养方,本天台《小止观》与《首楞严》合,因读是经而发正信,投普陀宝华庵仲雅祝发。既受具,乃参三峰汉月藏禅师,因承记莂,授以临济正宗。是宗在明初法运中微,汉月初从折竹洞悟,彻尽法渊,后乃得源流于金粟悟,而其始终加护者,则在网宗。网宗者,全提五家宗旨,而于临济则从一句中分宝主玄要照用,堂奥森严,使学者不滞鉴觉,洞抉佛祖心髓。弘礼闻之,亟往参叩。时汉开法安隐,以本来面目示之,苦求未得,偶窥镜见影,被同侣一推,猛然有省。由是精进,服勤左右,历三峰、邓尉者,十有七载。彻悟宗旨,遂承衣拂。三峰既殁,同参潭吉忍,著《五宗救》,弘礼赞助居多,书成而阐扬纲宗,三峰道法始晓然于天下。虽当时辨难三峰者,持论不无异同,是书一出,淆讹立判矣。潭又告寂,弘礼归隐云门,御史念台刘公请主广孝寺,陶鍊学人,名动诸方。继迁安隐、显宁,复应江北请,说法泰兴之庆云,秦邮之地藏,维扬之天宁,嗣居佛日、灵隐、会稽、华严、径山。先后十坐道场,开大法门,雷震海内。在天宁日,湖海浩归,衲侣奔奏,所谓五千衲子下扬州者,纪其实也。灵隐方兴巨工,事同开创,大殿火,重新之。施者坌集,购大木于深山,人力罕致。一夕雷雨,暴洪汛涨,浮涌毕达,缺一石础,感神示梦,因之募得。故功成钜丽,甲于天下。又以其馀葺浙之广孝、安隐、法相、灵峰诸寺。而径山频以兴复请,乃以灵隐付其徒晦山,而自往径山。将兴法席,为弟子巨渤封塔,再至天宁。临行机语,皆似息机投老者。既至七日,刻晷为筵,热香礼佛,五鼓易衣,端然坐逝。时康熙丁未十月十九日也,寿六十八,僧腊四十七,塔于灵隐慧日轩。吴梅村祭酒伟业为之铭。著有《弘宗说》、《正讹说》二书。
士馨,字稚拙,复名𠷓,字稚农,平湖人。崇祯壬午贡,入南雍,见知于吴梅村。寻入燕,公卿争欲客士馨,士馨久而厌薄之,人渐目为狂生。李自成将逼京城,中允李明睿疏请南迁,士馨私谒之,泣曰:贼已尽得秦陇,日夜行四五百里。倘闻南迁之事,以轻骑绕出畿南,突犯警跸,公将何辞以谢天下?明睿惭惧,无以对。及京城陷,士馨匿迹樵林,流窜于兵火之中,艰难辛苦,无不备经,多寄托于文章。后奔走无所成,贫益甚。自汇其骚赋诗文为一集,然贫不能剞劂,遂散佚略尽。今所存者,零玑碎玉耳。士馨轻财好客,工古文词,兼精书画。每抵掌古今,必纵横数千言,卒至穷老以死,亦可哀已。
清诗别裁集
字玉停,江南太仓人。康熙甲午举人,官行人。○娄东诗人虽各自成家,大约宗仰梅村祭酒,玉停晚出,欲自辟町畦,而能不离正轨,亦后辈中矫矫者。
维基
陈之遴(1605年—1666年),字彦升,又字素庵,浙江海宁县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崇祯十年榜眼,官翰林院编修。明亡仕清,官至弘文院大学士。顺治十五年,因南北党争,全家流放盛京尚阳堡。天启四年(1624年)甲子科浙江乡试三十一名举人,崇祯十年(1637年),陈之遴中式丁丑科第一甲第二名进士(榜眼),授翰林院编修,中允等,其父顺天巡抚陈祖苞因事下狱,仰药死。陈之遴被牵连,革职问罪,永不叙用。清顺治二年(1645年)降清,授秘书院侍读学士,礼部侍郎、都察院右都御史、礼部尚书,顺治九年(1652年)被授弘文院大学士,顺治十年(1653年)被劾,为户部尚书。顺治十二年(1655年),复授弘文院大学士加少保兼太子太保。顺治十三年(1656年)二月二十七日,顺治帝猎于南苑,召集大臣,当众指责之遴有党;议革职永不叙用,以原官发送辽阳居住。不久召还。陈之遴常被言官所劾,顺治帝念其效力多年,为其开脱:“既已擢用,位列大臣,不忍即行斥革……”。顺治十五年(1658年)身陷南北党争,因贿宦官吴良辅,“本当依拟正法,姑免死,著革职流徙,家产籍没”,全家流放盛京,之遴病死盛京尚阳堡,次子、三子及幼子相继离世。顺治十年(1653年)陈之遴购得苏州拙政园,内有宝珠山茶花。夫人徐灿 (词人)著有《拙政园诗集》、《拙政园诗馀》,亲家诗人吴梅村(吴伟业)作《咏拙政园山茶花》诗。
邓汉仪曰:皆令,杨世功之配也,产自清门,兄姊皆好文墨。皆令遂娴诗词,且工画。吴祭酒梅村曾制《鸳湖闺咏四章》赠之。乙酉遭乱,转徙吴阊,羁白下,后入金沙,闭迹墙东。张无放及夫人于氏资给之,时时往来虞山,与柳夫人为文字交。其兄开平不善也,然皆令实贫甚,时鬻诗画以自给。后僦居西陵,所居一楼与两高峰相对,隃糜侧理,是其经营,终不免卖珠补屋之叹也。地主汪然明时招至不系园,与闺人辈饮集。每周急焉,继从风雪中渡西兴入梅市,与商夫人居,闺秀唱和,所著有《越游草》。予客湖上,世功携皆令诗及画见赠,珍之箧笥,弗敢佚也。
媛介,字皆令,秀水人,文学象三之妹。与姊媛贞俱擅丽才,而媛介尤有声香奁间。书法钟王,人以卫夫人目之。画亦点染有致。适杨元勋,夫妇偕游江湖,为闺塾师以终。有《湖上草》。王端淑曰:皆令倚马自命,落纸如烟。摘其佳篇,苍然秀劲。会稽商夫人景兰赠之诗云:“门锁蓬蒿十载居,何期千里觏云裾。才华直接班姬后,风雅平欺左氏馀。八体临池争幼妇,千言作赋拟相如。今朝把臂怜同调,始信当年女校书。”王端淑有寄皆令梅花楼诗云:“买舠急欲探先春,风雪偏羁病里身。闻有梅花供色笑,客途如尔未全贫。冻笔涂残半是鸦,剡溪渺渺竟迷槎。相逢只恐梅花笑,怪我春来不忆家。”尝自作离隐歌,序云:予产自清门,归于素士。兄姊雅好文墨,自少慕之。遭时多艰,萍踪无定,转徙吴阊,羁游白下。后入金沙,闭迹墙东。虽衣食取资于翰墨,而声影未出于衡门。古有朝隐、市隐、渔隐、樵隐,予殆以离索之怀,成其肥遁之志焉。将还省母,爰作长歌,题曰《离隐》,归示家兄。或者无曹妺续史之才,庶几免蔡琰居身之玷云尔。吴梅村制鸳湖闺咏四章赠之,词见本集。
清诗别裁集
字伊人,江南太仓人。著有《水乡集》。○伊人系麟士长子,克承经学。梅村称为麟士有子。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江南吴县人,字湘御。顺治间诸生。从学于宋实颖。工诗,歌行清丽,曾与吴伟业酬赠。有《吾好遗稿》。
维基
曹溶(1613年—1685年),字洁躬,号秋岳,晚号倦圃、锄菜翁、金陀老人,浙江嘉兴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藏书家,同进士出身。生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崇祯九年(1636年)举浙江乡试第三名,崇祯十年(1637年)联捷丁丑科第三甲第三名,官至监察御史。明亡仕清,仍为御史,官至户部侍郎、广东布政使,后左迁至山西阳和道。与钱谦益、吴伟业、龚鼎孳、陈之遴并列“江浙五不肖”。曹溶历仕明清两朝,虽为贰臣,却与明遗民顾炎武、屈大均交往甚密,并帮助傅山化解官司。顾炎武与曹溶交情笃厚,《静惕堂诗集》收有曹溶酬赠顾炎武的九题十一首诗。顺治十三年,朱彝尊曾于为曹溶广东布政使的幕僚,其后又随曹溶至山西大同。康熙五年(1666年)六月,曹溶时任山西按察副使,与顾炎武至雁门访李因笃。康熙六年(1667年)秋,告老辞官,从此不再涉入仕途,曾被举博学鸿词科而不就。喜好宋元文人集,收藏甚广,筑有“静惕堂”。朱彝尊《竹垞诗话》称曹溶“博征文献,集三百年名公卿手书墨迹,装璜成册,多至七百家。”晚年自号锄菜翁,筑室范蠡湖。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卒。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15—1673
【介绍】:
明末清初江南合肥人,字孝升,号芝麓。明崇祯七年进士,授兵科给事中。甲申年,被李自成任为直指使。清军入北京,起为吏科给事中。顺治间与冯铨等相倾轧,降官。康熙间历任刑、兵、礼部尚书,屡疏为江南请命,又为傅山、阎尔梅开脱,为士人所称。诗文与钱谦益、吴伟业称江左三大家。有《定山堂集》、《香严词》等。
词学图录
维基
龚鼎孳(1616年1月5日—1673年10月12日),字孝升,号芝麓、香岩,直隶合肥(今安徽)人,祖籍江西临川,明末清初政治人物、文学家,崇祯甲戌进士,任给事中。明亡,降闯,随即降清,康熙初年,官至礼部尚书。其诗文并工,与吴伟业、钱谦益并称为“江左三大家”。明万历四十三年一月十七日(1616年1月5日)出生于合肥。少年早慧,擅长八股文,崇祯六年(1633年)癸酉科举人。崇祯七年(1634年)十八岁联捷进士,拈阄筮得湖广蕲水县(今湖北浠水)知县,对抗农民军,“增城浚壕以守”,历七年无恙,“蕲人德之,立生祠祀焉。”崇祯十四年(1641)秋,龚鼎孳以“大计卓异”返京,隔年授兵科给事中,尝有“一月书凡十七上”的纪录,直声震天下。娶江南歌妓顾眉生。崇祯十六年(1643)十月,弹劾周延儒、陈演、王应熊等人,又疏诋吕大器为陈新甲私人,因此杵旨降罪下狱,崇祯十七年二月,出狱。甲申之变,大顺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龚鼎孳投降李自成,授直指使,巡视北城。大顺灭亡,睿亲王多尔衮至,龚鼎孳降清,以原官任,升吏科右给事中,又升礼科都给事中,迁太常寺少卿,升左都御史。顺治三年(1646)六月丁父忧,请赐恤典,工科给事中孙珀龄严劾鼎孳是明朝罪人,“辱身流贼,蒙朝廷擢用,曾不闻夙夜在公,惟饮酒醉歌,俳优角逐。闻讣仍复歌饮留连,冀邀非分之典,亏行灭伦,莫此为甚!”有司议降二级,后遇恩诏获免,恢复原官。大学士冯铨被劾,睿亲王会集科道官员质讯,龚鼎孳弹劾冯铨依附魏忠贤作恶,冯铨反指责龚鼎孳曾接受大顺朝北城御史之职。多尔衮问龚鼎孳是否属实,龚鼎孳承认说是,但又补充:“岂鼎孳一人,何人不曾归顺?魏徵亦曾归顺太宗。”多尔衮责骂说:“人果自立忠贞,然后可以责人。己身不正,何以责人?鼎擎自比魏徵,以李贼比唐太宗,殊为可耻。似此等人,何得侈口论人,但缩颈静坐,以免人言可也。”后来冯铨任职如故。顺治十二年十月,龚鼎孳因奏疏忤帝意,被降八级调用。因所荐顺天巡按御史顾仁贪污伏法,再降三级。康熙二年(1663年)仍任左都御史,官至礼部尚书。康熙十二年(1673年),秋九月初一日卒,谥「端毅」。乾隆三十四年,诏削其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