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库 清朝
全粤诗·卷六六二
王邦畿(一六一八—一六六八),字诚籥。番禺人。明思宗崇祯时副贡生。明唐王绍武中,以荐官御史。后永历帝都于肇庆,邦畿与陈恭尹同往从之。及桂林陷,永历帝西奔不返,邦畿乃遁归终隐。迨永历帝及从亡诸臣蒙难,邦畿自着禅衣于雷峰,号今吼,字说作。清嘉庆间顺德罗学鹏所编《广东文献》,以邦畿为清初岭南七子之一。著有《耳鸣集》十四卷。清陈伯陶《胜朝粤东遗民录》卷一有传。
全粤诗·卷七四七
愿光,字心月。远布和尚法嗣,住法性禅院。尝与梁佩兰、陈恭尹、周大樽诸词人结社于兰湖,辑《兰湖唱和集》。著有《兰湖稿》。事见《粤东诗海》卷九八。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30—1696
【介绍】:
明末清初广东番禺人,初名绍隆,字介子,号翁山。明末诸生。清初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名今种,字一灵、骚馀。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迹遍及江浙与北方各省。诗与陈恭尹、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诗外》、《广东新语》、《四朝成仁录》等。均乾隆朝严禁之书。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29或1632—1705
【介绍】:
清广东南海人,字芝五,号药亭。康熙二十七年进士,选庶吉士。不一年即假归。结兰湖社,以诗酒为乐。工诗,与同邑程可则、番禺王邦畿、方殿元及陈恭尹等称岭南七子,又与陈恭尹、屈大均称岭南三大家。有《六莹堂集》。
词学图录
梁佩兰(1629-1705) 字芝五,号药亭。又号二楞居士、柴翁,晚号郁洲。广东南海(今广州)人。康熙二十七年(1688)进士。以不习清书革去庶吉士,里居以终。友人私谥文介先生。工诗,与屈大均、陈恭尹并称"岭南三大家",又与程可则等并称"岭南七子"。在京与王士禛、朱彝尊等交游唱酬,深受推重。有《六莹堂集》,词附见。
清诗别裁集
字芝五,广东南海人。康熙戊辰进士,官翰林院庶吉士。著有《六莹堂集》。○药亭中顺治丁酉乡试第一,至成进士时,年六十余矣。未一岁,即乞假归,同榜中俱以前辈事之。○岭南三家,翁山以五言律擅场,元孝以七言律擅场,而七言古体独推药亭,集中如《养马行》、《日本刀歌》诸作,光怪陆离中,律令极细,措辞极妥,真可作万人敌也。间亦多英雄欺人及过于恢张处,而《木瓜上人打鼓歌》,为欺人之尤者。阅者勿因其名高,一概追逐,斯善学药亭者矣。近体略存,志其大概。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福建侯官人,字公漪,一字采饮。康熙间布衣。博物洽闻,工诸体诗。山水学倪瓒,精篆刻。性喜游,在广东尤久。与陈恭尹、梁佩兰等人友善。卒年八十余。有《采饮集》。
君主 | 庙号 | 谥号 | 年号 | 统治时间 | 注 |
---|---|---|---|---|---|
李焞 | 肃宗 | 1674年—1720年 |
简介
李焞(1661年—1720年),即朝鲜肃宗(조선 숙종),朝鲜王朝第19任君主(1674年—1720年在位)。幼名龙祥,字明普,是朝鲜显宗李棩与明圣王后金氏的独子。李焞于康熙六年(1667年)被立为王世子。康熙十三年(1674年)继承王位。任内西人党和南人党之间的朋党之争达到高潮,加之仁显王后与张禧嫔的后宫斗争,导致朝廷先后发生了三次被称为“换局”的大规模人事更迭(庚申换局、己巳换局、甲戌换局)。在社会经济上,进一步推广大同法,展开对良役制度的改革,发行金属货币常平通宝。在思想文化上,儒学书院盛行,并通过建立大报坛来强化“尊周思明”的意识形态。在对外关系上,与清朝、日本基本保持了传统的友好关系,但与两国都发生了边界人员纠纷。为此朝鲜与清朝勘测边界,立长白山定界碑,同时加强了对郁陵岛的管辖。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李焞薨逝,享年六十岁。庙号肃宗,谥号章文宪武敬明元孝大王(清朝赐谥“僖顺”),葬于明陵。世子李昀继位,是为景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