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库 清朝
维基
吴伟业(1609年6月21日—1672年1月23日),字骏公,号梅村,祖籍直隶苏州府昆山县(今江苏省昆山市),祖父始迁居太仓州(今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明末清初诗人、政治人物,长于七言歌行,初学“长庆体”,后自成新吟,后人称之为“梅村体”。与钱谦益、龚鼎孳并称为「江左三大家」。明神宗万历三十七年,五月二十日生于江南太仓的一书香家庭。幼时受学于同乡张溥,文名卓著,积极参加复社,与钱谦益、龚鼎孳并称为“江左三大家”,和当时的陈维崧、吴兆骞、严绳孙等才子有交往,且与著名歌妓卞玉京有过一段姻缘。与陈之遴为儿女亲家。崇祯三年(1630年),吴伟业应应天乡试,中举人。崇祯四年(1631年)联捷辛未科会试第一名,温体仁党人诬陷周延儒,伟业被控与延儒勾结作弊,崇祯帝调阅试卷,御览之后,在吴的试卷上批“正大博雅,足式诡靡”,殿试高中一甲第二名进士榜眼,授翰林院编修,“赐驰节还里门”,娶先室程氏。 崇祯十一年(1638年),崇祯帝临场视学,观看皇子就学情况,亲问《尚书》大义,讲毕,获赐“龙团月片,甘瓜脆李”。历官南京国子监司业、左庶子。崇祯十七年(1644年)甲申之变,明朝灭亡,清兵入关后,短暂出仕弘光帝朝廷,任詹事府少詹事,不久请假归乡。弘光元年(清顺治二年,1645年),清军南下,吴伟业携家眷逃难,先后投奔到同宗繇青房及公益兄弟家,之后再逃往矾清湖亲戚家,隐居不出。
词学图录
维基
姜宸英(1628年—1699年),字西溟,号湛园,又号韦间。浙江慈溪县(在今宁波市境)人,明末清初书法家、史学家。初以布衣荐修明史,曾撰《张使君提调陕西乡试闱政记》。康熙二十八年,徐乾学被弹劾告假归田,奉命即家纂修《大清一统志》,姜宸英与黄虞稷偕行,后设局于洞庭东山。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七十岁始举进士,康熙帝亲置于一甲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任顺天府乡试副考官。是科发榜后,物议沸腾,当时落第士子戏称:“老姜全无辣气,小李大有甜头。”因科场案牵连,十一月丁酉(初三日),被江南道御史鹿祐弹劾,姜宸英与李蟠入狱,宸英饮药自尽,死于狱中。不久康熙帝得知浙江宁波考生姚观确有文才,下旨释放姜宸英,追回被充军的李蟠。康熙得知宸英已于狱中自尽,痛惜咨嗟不已,“举朝知其无罪,莫不叹息”。书法、学术有文名,与朱彝尊、严绳孙合称“江南三布衣”。擅书法,尤精楷书,宗米芾、董其昌,书法以摹古为本,融合各家之长。与笪重光、汪士鋐、何焯并称为康熙四大家。曾参与修纂《明史》,史称为文“宏博雅健,但叙事稍差”。
人物简介
华长发(1629--1713)字商原,号沧江。无锡人。诸生。工诗词。与秦沅善,二人尝偕顾祖禹纂《方舆纪要》;擅行草楷法,与邑中孙骇禾、高世泰、严绳孙齐名,有《沧江词》。(国朝常州词录)
纳兰自序其《沁园春》云:“丁巳重阳前三日,梦亡妇淡妆素服,执手呜咽,语多不复能记,但临别有云:‘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君圆。’觉后感赋长调。”容若颇多自度曲,所与游皆知名士。震泽赵函曰:“惠山之阴,有贯华阁者,在群松乱石间,远绝尘轨。容若扈从南来时,尝与迦陵、梁汾、荪友信宿其处,旧藏容若绘像及所书阁额,近毁于火,甚可惜也。”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江苏无锡人,字人宏,一字青梧。严绳孙子。工平远山水,尤精人物。尝为王士禛写《碧山吟社图》留别,士禛有诗记其事。有《青梧集》。
严泓曾,字人宏,号青梧,无锡人。有《青梧集》。顾复初曰:“青梧为藕渔子,幼有羸疾,弱不胜衣。其诗如秋水芙蓉,蜕出风露,工平远山水,尤善人物。”
词学图录
顾贞观(1637-1714) 字华峰,号梁汾。无锡人。清康熙十年(1672)举人。官内阁中书。少与同里严绳孙等结云门社。康熙十五年(1676)馆纳兰明珠家,交性德,与之谋吴兆骞释还事,时人重其风义。性德卒,归里终老。工诗,清微古淡。尤长于词,名与朱彝尊、陈维崧埒,今人以之与纳兰性德、曹贞吉并称为"京华三绝"。所作用笔圆朗,全以情胜,出入南北两宋,而奄有众长。有《纑塘集》、《积书岩集》。词集名《弹指词》。
词学图录
吴之振(1640-1717) 字孟举,号橙子,别号竹洲居士,晚年又号黄叶老人、黄叶村农,石门(今桐乡)洲泉镇人。顺治九年13岁应童子试,与吕留良定交,试后又与黄宗羲兄弟交往。举贡生,以赀为内阁中书,不赴任。性淡泊。康熙二年与吕留良、吴自牧合编《宋诗钞》,收录宋诗成集者84家,凡94卷。又选施国章、宋琬、王士祯、王士禄、陈廷敬、沈荃、程可则、曹尔堪8人诗为《八家诗》刊刻行世。十二年去北京访求宋人遗集,与复社诗人冒襄、长洲尤侗、汪琬、锡山严绳孙、工部尚书汤斌等订文字交。南归时,冒襄等为之饯行,吴之振于席间赋《种菜诗》以言志,众人和之,后汇编成《种菜诗倡和集》。筑别墅于石门城西,因爱苏子瞻名句"家在江南黄叶村",便命名为黄叶村庄。生平锐意于诗,兼工书画。撰有《黄叶村庄诗集》及后集、续集、《德音堂琴谱》等。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9—1718
【介绍】:
清江南无锡人,字紫宸,原名梁,字子任。少孤贫力学,工诗古文,见知于秦松龄、严绳孙,名誉始盛。不慕荣利,授徒自给。与顾祖禹、魏禧、刘献廷交往。尝北游燕赵,南至广东。有《铁庄文集》、《疏快轩诗》等。
人物简介
陈睿声,字朝喈,无锡人。康熙时诸生。有《含誉堂集》。为诗多楚调。与严绳孙邻。常与严论诗。少为贵公子豪宕自喜。中年佗傺失志,其无聊不平之气一寓于诗。
词学图录
纳兰性德(1655-1685) 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初名成德。满洲正黄旗人。清康熙十四年(1675)进士。授三等侍卫,寻晋一等。数随清圣祖出巡塞外之地。好结客,一时文士皆乐与交,与世所称落落寡合者,如严绳孙、顾贞观、陈维崧、姜宸英尤相契厚。工诗,得唐开元、大历间丰格。词尤享名,喜学北宋。论者谓其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故能真切感人。谭献以之与项廷纪、蒋春霖为清词三鼎足。今人以其与曹贞吉、顾贞观称"京华三绝"。有《通志堂集》。词集名《纳兰词》。
梅边吹笛谱·跋
《梅边吹笛谱》二卷,先师次仲先生所手定也。其锦赋性拙鲁,于此夙未究心,然尝窃闻其绪论矣。词者,诗之馀也,昉于唐,沿于五代,具于北宋,盛于南宋,衰于元,亡于明。以诗譬之,慢词如七言,小令如五言。慢词北宋为初唐,秦、柳、苏、黄如沈、宋,体格虽具,风骨未遒,片玉则如拾遗,骎骎有盛唐之风矣。南渡为盛唐,白石如少陵,奄有诸家,高、史则中允、东川,吴、蒋则嘉州、常侍。宋末为中唐,玉田、碧山风调有馀,浑厚不足,其钱、刘乎。草窗、西麓、商隐、友竹诸公,盖又大历派矣。稼轩为盛唐之太白,后村、龙洲亦在微之、乐天之间。金、元为晚唐,山村、蜕岩可方温、李,彦高、裕之近于江东、樊川也。小令唐如汉,五代如魏晋,北宋欧、苏以上如齐梁,周、柳以下如陈隋,南渡如唐,虽才力有馀而古气无矣。填词之道,须取法南宋,然其中亦有两派焉。一派为白石,以清空为主,高、史辅之。前则有梦窗、竹山、西麓、虚斋、蒲江,后则有玉田、圣与、公谨、商隐诸人,扫除野狐,独标正谛,犹禅之南宗也。一派为稼轩,以豪迈为主,继之者龙洲、放翁、后村,犹禅之北宗也。元代两家并行,有明则高者仅得稼轩之皮毛,卑者鄙俚淫亵,直拾屯田、豫章之牙后。我朝斯道复兴,若严荪友、李秋锦、彭羡门、曹升六、李耕客、陈其年、宋牧仲、丁飞涛、沈南渟、徐电发诸公,率皆雅正,上宗南宋,然风气初开,音律不无小乖,词意微带豪艳,不脱《草堂》前明习染,唯朱竹垞氏专以玉田为模楷,品在众人上。至厉太鸿出,而琢句炼字,含宫咀商,净洗铅华,力除俳鄙,清空绝俗,直欲上摩高、史之垒矣;又必以律调为先,词藻次之,昔屯田、清真、白石、梦窗诸君,皆深于律吕,能自制新声者,其用昔人旧谱,皆恪守不敢失,况其下乎。吾师之词,不专主一家,而尤严于律,尝自谓幼年精力误弊于此。壬申冬,江郑堂先生亦语锦曰:令师学问精博,悉臻绝诣,礼经乐律,固其千秋大业,即骈体文章,诗馀小技,亦不落第二流也。爰案次为其目录,置诸卷端,以便检阅。外有《花犯》一阕,与《折桂令》诸散曲,既不欲弃置,亦不敢窜入,惟补录于后,以公同好云。时道光六年仲秋月望日,受业宣城张其锦谨识。
梁溪多词人,国朝以来,严秋水宫允、顾梁汾舍人所著词稿,至今脍炙人口。刘芙初太史晚出,受业于杨蓉裳先生之门,得其传衣,名噪艺苑。伯夔刺史为先生冢嗣,早岁敦敏嗜学,青缃劬好,含咀道腴。平生富著述,尤工倚声,守其家钵,更陶冶于唐宋诸名家,而撷其精华,摅以妙笔,江南北一时称宗匠焉。顾以文憎命达,连不得志于有司。岁己卯,以县丞简发来直,始宣力于河防,旋补雄县丞,调蠡邑,擢固安令,荐升苏州牧。呜琴退食之暇,乃编录《真松阁词》如干卷,先以授梓,邮筒寄示,属弁一言。余窃谓北宋词人,不袭南唐之貌,而或失之过刚;南宋则力矫刚劲险率之弊,而常流于纤腻,过犹不及。君子疑之。《真松阁词》六卷,譬之于文,殆合江、鲍、徐、庾为一炉之冶,古艳以树骨,悱恻以寓情,醲郁以铸词,抑扬感慨以寄意,掩群雅而成专家,传世行远,又奚疑哉。伯夔诗、古文俱有专集,他日手自纂订,汇付剞劂,与先世《芙蓉山馆全集》同播词坛,并垂不朽,斯尤余之所厚望者耳。道光甲午季春既望,石门弟方廷瑚拜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