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张佩纶” 相关资源
人物库 清朝
何璟清 ? — 188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88 【介绍】: 广东香山人字小宋
道光二十七年进士
第二次鸦片战争广州失陷时,曾劾柏贵、穆克德纳等误国,并条陈驱敌之计。
光绪间官至闽浙总督,旋兼福州将军
法越事起,与张佩纶同守马尾,以兵败褫职。
黄体芳晚清 1832 — 189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32—1899 【介绍】: 浙江瑞安人字漱兰
同治二年进士
编修
官至兵部左侍郎
张之洞张佩纶于荫霖共称为“翰林四谏”,为同光清流魁首。
光绪七年,督江苏学政,在江阴建南菁书院。
后以劾李鸿章治兵无效,降通政使
十七年,因病乞归。
孙毓汶清末 1833 — 1899
维基
孙毓汶(1833年—1899年)字莱山号迟盦山东济宁人,清朝末年政治人物。
户部尚书孙瑞珍次子。
咸丰六年(1856年)榜眼,授编修侍读学士
咸丰十年,以在籍办团抗捐被劾,革职遣戍,为恭亲王深恶痛绝。
同治元年(1862年),以输饷复原官。
光绪十年(1884年),法越事起(北圻远征),策划醇亲王复出,排挤恭亲王,促使慈禧尽撤全班军机大臣孙毓汶工部左侍郎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
当时清议纷嚣,孙出张佩纶陈宝琛等会办南北洋、闽海军务,令清流气燄顿敛。
十四年,授吏部右侍郎
十五年,迁刑部尚书,加太子少保
十九年,转兵部尚书
二十年,中日媾和,结纳李鸿章,力主战不可恃。
二十年恭亲王复入军机处,孙以病乞休。
二十五年卒,谥文恪
孙毓汶在京旧居为丞相胡同(又称绳匠胡同,或菜市口胡同)12号,该胡同今已拆除。
孙家穆
维基
孙家穆安徽寿州人
同治十年(1871年)辛未进士
户部云南司主事
光绪八年(1882年)云南巡抚杜瑞联报销军费,由崔尊彝永昌知府潘英章前往北京向太常寺卿周瑞清王文韶景廉打通关节,孙家穆索贿十三万两,此时阎敬铭上任户部尚书孙家穆知其清,最后以八万多两了结。
是年六月御史陈启泰奏参周瑞清受贿,朝廷立即派刑部尚书麟书潘祖荫确切查明,八月二十四日江西道监察御史洪良品又奏称云南报销案,户部索贿八万两,后来王文韶李鸿藻承认接受过“炭敬”。
亲王奕誴主张严查“炭敬”、“节敬”、“别敬”、“赠敬”等变相贿赂,邓承修、张佩纶盛昱等连上奏折表示支持,但翁同龢等表示反对,最后,慈禧太后对此不予追究,仅将王文韶景廉奎润董恂降二级调用,孙家穆周瑞清革职、赔赃。
张之洞清末 1837 — 190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37—1909 【介绍】: 直隶南皮人字香涛又字香岩孝达号壶公又号无竞居士晚号抱冰又号广雅
少时工词章。
同治二年进士
光绪初,擢司业,迁洗马
遇事敢言,曾请斩崇厚,毁俄约。
宝廷陈宝琛张佩纶号为清流
中法战争时任两广总督,起用冯子材击败法军。
又设广东水陆师学堂,立广雅书院,武事与文备并举,以谋自强。
后督湖广二十年,筹卢汉铁路,办汉阳铁厂、萍乡煤矿、湖北枪炮厂,设纺织四局,创两湖书院等,为后起洋务派首领
提倡“旧学为体,新学为用”,维护封建纲常,反对戊戌变法,作《劝学篇》以明宗旨。
庚子之役,参与东南互保,镇压两湖反洋教斗争及唐才常自立军起事。
光绪末,擢体仁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兼管学部,定清末教育制度,力谋振兴国势,而为满族宗贵所挠,不能有所作为。
卒谥文襄
所作文章典瞻,诗亦淹博沉丽。
有《张文襄公全集》。
宝廷晚清 1840 — 1890
维基
宝廷(1840年—1890年)字竹坡号偶斋爱新觉罗氏满洲镶蓝旗人,诗人,进士出身
郑亲王济尔哈朗八世孙,年少时,家中祖宅遭焚毁,家道中落,宝廷乃发愤读书。
二十二岁中举。
二十六岁中同治七年(1868年)进士
累官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等职务。
以直谏著称,力主除弊、御外,和张之洞张佩纶等官员被当时人视为“清流党”。
黄体芳宝廷张之洞张佩纶合称〈清流四谏〉或〈翰林四谏〉,以敢言著称光绪八年(1882年)主持福建乡试,途中将船女纳为妾,回北京后上书自劾罢官,老景凄凉。
宝廷入仕前,作《补履》诗,抒发救弊抱负:“履兮!
履兮!
吾补汝未识,汝可知吾苦。
此生事事不周全,茫茫宇宙谁肯补?
”为官期间,写下《质女行》、《中州女》、《肩担儿》等诗作描写灾年的民瘼。
《经三叉河口有感》、《表忠观题壁》、《题焦山文文山墨迹》、《五人墓》等诗以抒爱国情怀。
晚年贫居时作有《无衾叹》、《无火叹》、《冬日叹》、《雨夜书怀》等诗。
短诗《糖胡卢》:“胡卢穿累累,咀嚼蜜满口。
外视尽光华,中心隐枯朽。
汪辟疆曾说:“语近代旗籍诗人,偶斋高踞一席无愧也。”
寿富晚清 1865 — 1900
维基
宗室寿富(1865年4月3日—1900年8月17日)同治四年三月初八日亥时光绪二十六年七月二十三日巳时),字伯茀号菊客又号兰客清朝镶蓝旗第五族宗室,溥字辈,诗人、词人。
寿富自幼博览古籍,擅长古文、诗、词,尤其谙熟《周官》、《三礼》、《太史公书》,同时涉猎外国各国历史,读书过目不忘,又通习算术,著有《四元玉鉴补释》。
品性刻苦孤傲,有其父宝廷之风,喜好欣赏山水泉石,静默而不见喜怒,每当谈及忠孝之事则凛然动色,自幼时已然被视为大器之才。
宝廷罢官时间早,家庭经济贫困,甚至无法满足餐食,于是遣寿富就学于外之同时自己教授七经。
年纪稍长,受业于张佩纶张之洞门下。
治经学不局限,惟倾向二程;论天下大势,主张泯除满汉畛域为先。
寿富崇尚气节、重视新学,孝顺事奉父亲,总是委曲以符合其父意旨。
光绪十四年(1888年)戊子顺天府宗室乡试举人
十六年,父亲宝廷去世,铺草席、枕土块、不吃盐酪酱料,服丧二年馀;萨廉认为过于矫情,录取寿富乡试副考官翁同龢则表示「敬之爱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