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释大成” 相关资源
人物库 清朝
金科豫
解脱纪行录·序
川江之险甲天下,闻者色变,比于谭虎劳人。
墨客诗状其险者夥矣。
然诗而不记,记而不详。
老坡之游石钟,所以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同年笠庵金君,天下之壮士也。
年二十,许宰黔中
往时充神京铅运使,出峡江以解脱纪行。
记经而诗纬之,累然成帙。
盖其学赡,故援据。
详其才雄,故论断确。
伟哉笠庵,使挟其所有出入侍从,备天子顾问,行秘书,岂足道哉。
抑余所以奇笠庵不在此。
夫赡于学,学人也。
雄于才,才人也。
天下之大,具笠庵之才之学者,宜皆可以为笠庵之记与诗。
然前乎笠庵者。
固未尝为笠庵之所为,而必待笠庵今日之自为者何欤。
今夫乘舟于囿,荡而变色,地非甚险而尔者,胆弱故也。
今使履厚寸之木,簸漾于惊湍飞涝中,而又风师怒号于其上。
猛兽奇鬼,嵯岈逼伺于其旁。
危矶怪碣,探头露臂,齧噬横梗于其下。
当此之时,虽子建之才,公干之学,亦必魂駴目昡,瑟缩于一叶之中,扃口戢手而莫敢动。
笠庵独申申然,如如然,搔首捋髭,濡墨引褚而叙之,而歌之,而考證辩驳之,而诙谐嘲笑之。
千里之遥,三月之久,无虚日,无虚地。
是则笠庵之奇,不奇于其才之雄。
学之赡,而奇于其胆之壮也。
夫惟有如是之胆,后能为如是之记与诗。
则是笠庵之才,信非才人之才,而壮士之才;笠庵之学,信非学人之学而壮士之学也。
谢叠山论文曰放胆,刘青田相人曰胆怯。
胆之于人大矣。
小用之于为文,为有胆之文,后大用之于为吏,为有胆之吏。
为有胆之文,故可以朝百赋而郁怒,暮千诗而紧遒。
坦然出没于三千悬水之中,而身不濡、目不瞬,是如卵之胆也,非难之难者也。
为有胆之吏,则必能言人之所不敢言,为人之所不敢为,屹然山立于万麋倾角之会,而利不动,威不惕,是一身之胆也,难之难者也。
笠庵之为吏也,一如其为文,而且有大过乎其为文者。
则是笠庵之心无挂碍,故无恐怖。
放此四大,还于一如。
夫亦安往而不如老坡之解脱也者。
区区出峡之解脱,其亦小矣。
虽然吾黔之服官者,率不免于是役。
则斯编也,一切众生方将倚为苦海之航、迷津之筏。
其庶几涉川而嬉,免于擿埴索途之苦矣,于解脱乎何有。
辛亥嘉平望日,山右年愚弟孙希元序。
释智檀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十四
释智檀字香木晚号肺山姓冯氏汉中人
本儒家子,生有殊姿,方九龄即有志弃家学道。
顶有黑子,大如芡高于粒,有相者曰:此子松顶一珠,必高僧也。
闻之,益自决。
时寇盗充斥,父母继亡,避兵深山,从热病中感观世音见相,膜拜而愈。
年二十,往明珠院礼无量薙发,闻两僧对语欲了生死必须参学,乃矢 志行脚,至终南读《楞严》有感,入长安遍投讲席,所至或代座演论,群相推许。
已而叹曰:“行脚事止于是耶?
”因游湖广,与人论《圆觉》至普眼章“根根尘尘周遍法界无坏无杂”处,忽闻孩提击钟声,不觉失笑曰:原来又复杂其语。
竟下座,觉通体舒泰,不可言喻。
自是不复事义学。
抵九江参竺庵成,复谒龙池微,皆有机缘。
及造佛日,叩具德礼,结制静坐三日,举头见桂树,豁然如井中跃出,从前所见皆冰释矣。
更随普明照,问学三载。
顺治甲午年,三十五始过宝寿,白岩位中符,遂受印可。
寻至湖湘,觅隐深山,值长沙岳麓寺久废,为虎狼所居,人莫敢近。
杖锡深入,就树结茅,唯一行者自随,夜则经行林麓间,虎皆驯伏。
不踰月,禅侣闻风渐至。
岁大旱,为诵佛祷雨,所至甘霖立沛,乡人感之,方谋建寺,而张少师节镇湖湘,蠲訾倡建大雄殿,督抚钜公布金建法堂丈室,门庑庖湢无不备矣,竟成丛席。
中丞三韩周公召南来抚湘,未至长沙,先梦僧于沅芷署中求见,后至山寺,宛如旧识,遂议建藏经阁
后与召南谭论,有心静自凉一语,不合,欲罗致其罪不得,或劝避之,曰:“祸患之来,亦时节因缘,山僧得力处正在于处祸患,处祸患即所以了生死也。
”械系至狱,笞辱随之。
在狱中,每得食必施囚徒之饥者,有逋赎锾,代募金偿之,常劝念佛,以消夙业。
久之得释,乃诛茅天岳云腾寺。
未几,游南岳,住马祖传法院
康熙庚子春,中夜月朗,二虎怒号,若山崩石裂,直至草庐,策杖坐门前,厉声喝之曰:“尔业根未断。
”一虎俯伏,久之钟鸣,二虎一跃而去。
侍者:“慎勿言,恐谓我惑众。
”后往山谷者,多见虎,虎不伤人,人皆知虎为所驯。
辛丑,道出衡阳,访郡守张公,闻城外杀伤二虎,太息曰:“莫是我护山虎也。
”惋惜不已。
次日回寺,有虎于说法堂前大吼数声,闻之,喜曰:“吾护山虎固无恙也。
”然虎若善解人意,每于寺众聚集,新建柱梁,吼声相应,不约而然,屡验无爽。
尝有句云“玲珑茅屋无关设,虎鹿终朝伴作邻”即其事也。
寂,虎亦去。
著有《便麓居》、《剪蔓篇》《滇游集》《岳麓衡书》、《埋云草》及文集语录若干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