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清朝
释本画清 1621 — 1705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十二
释本画字天岳别号寒泉子姓萧氏蕲春人
性聪慧,年方四周,听塾师诵书,随声咿唔,曰:“我亦能诵。
”试之果然。
令从读,日数百言,颖异迈俦。
稍长,随父避寇匡卢,恍然旧游,白父出家,就大林慧剃染,锐志苦学。
偶尔婴疾,乃礼诵习禅,以资静摄。
因阅镫录“藏身处灭踪迹,没踪迹处莫藏身”,怀疑不已。
一日晓起,宿鸟飞鸣,有省。
时往参雪峤信于开先,问:“某也坠地二十年,未知坠地事。
”机语契合,从兹服膺。
后依山翁忞于布木台,会天童密云示寂,相随过明,乃于龛前受具足戒。
明年,忞继席,尝于侍立次,问:“大慧谓:参禅贵得命根断,若命根未断时如何?
”忞喝曰:“汝识何为命根!
”乃豁然而悟。
后再参于云门,书云门大树授之。
又参箬庵问夹山玉林琇于大雄,皆器重之。
忞往台州广润时,招至,忞即升座告众,授以衣拂。
后结茅于黄石岩,三年移牧石庵,首开法于龙门。
海会,历杭之佛日清流,平阳,尝再至焉,为日最久。
康熙丙子,延居天童,年已七十六矣。
圣祖南巡,赐宸翰石砚诸物至山,对使赋诗,恭谢盛典。
癸未冬,营寿藏于东谷
乙酉春,搆归来庵退休,命弟子伟载乘主院事。
是冬,书偈云:“辞世向谁辞,西方太远哉?
不如遗蜕葬山阿,日听长松响天籁。
”伏枕数日,吉祥而逝,寿八十五,腊七十三。
有《六语录》及《牧石吟诗卷》《直木堂》《晚云楼》诸集。
曾士扬明末清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末清初广西苍梧人
明举人
性聪颖,潜心理学,训迪后进,肃然有规矩。
又手辑郡邑志乘,寒冬酷暑,手不停披。
吴绍宗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江西新城人字二璧
性聪敏,善为文,弱冠补诸生
事父孝,康熙十七年父病危,乃求神于山崖处舍身以代,得不死,寻父病亦愈,时人称之。
释来照
新续高僧传·明律篇第四之五
释来照字大初
姓樊氏凤山人也。
其父祷于雪山寺而生。
灵根夙种,幼性聪悟。
初就外傅,卓异凡儿。
年及舞勺,游雪山寺
见佛国威仪,辄生成慕,知昔缘有在,辞亲投唤生为师。
昏显持念,终岁不倦。
年二十四,具戒于桂昌。
穷研藏典,北请南参,圆足三学
后归极乐,慧彻深器之,拔置首席。
雍正戊申慧因目疾,付衣于
遵守绳墨,十有四载,弗敢陨越。
尝应邳宿士大夫请,主名蓝,弘敷戒法
每谓丛林授受,最宜精审。
必其识能出类,德可表众,庶得畅厥素怀。
若非察见本原,轻率放行,如麻蒸竹苇,何埤法系。
故门下千指,而为印可者,殊无一二。
间有见其亲炙最久,当在记莂,及默叩之,乃曰:“皆不得吾真脉。
”于是人益异之,莫敢窥其涯涘。
乾隆七年五月十三日,忽书座右曰:“我七月十九日且去矣。
”及期,众以极乐法系为请。
则曰:“今且付院事于德明。
”竟如期坦化。
明既履席,兢兢自饬。
上述视风,下开来学
辛劬三载,秩然有纪。
乾隆十年五月二十日示疾,集众告曰:“吾住无心,去亦无口。
向下文长,大众出手。
”说已,端坐而逝。
知照不轻授受,无负正传,于斯可见。
王文潞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江苏镇洋人字介人
诸生
性聪颖,工诗词。
早卒。
有《义亭词》。
石庞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安徽太湖人字天外
性聪明,诗文纤仄佻巧。
有《天外谈》。
释芳圃晚清 1837 — 1908
新续高僧传·护法篇第五之三
释芳圃字笠云江宁陈氏子。
幼即披薙于长沙黎仙庵。
性聪颖过人,读书妙解义理,尤工书法,喜赋诗以畅禅机。
复有志名山,负担跋涉,虽历险阻亦无惧怯。
光绪初元,继席虎岑,与山长徐树钧相往还。
麓山莲杜,唱和无虚夕,由是声称,啧啧公卿间。
已而复主上林杲山。
曾太傅祠成,召僧居之,佥曰非笠云不可。
既处省垣,文宴日盛。
湘中名宿,若王湘绮郭筠仙皆与酬答,词翰㦽然。
庚申更游上杭姑苏,历览名胜,吊古遣怀,间有述作。
仁和徐太史花农,素钦高望,雅企芳躅,甫闻其至,走简迎之,相见甚驩,为卜西湖孤山,修复宝成寺以处之。
乃工作方兴,而笠云还湘。
太史因𤗒其室曰“留云”以寄意焉。
笠云亦感念。
己丑重至江南,颇寻旧约。
扶筇缓步,拾级登临,名蓝胜迹,多有题咏,具见诗集。
壬辰夏,始还故居。
发箧遥吟,检拾馀稿,藉愉晚岁。
及戊戌政变,事言庞杂,新说盛行,竞立学堂,强侵寺院,摧残教宗,以夺僧产,将无所不至,笠云甚忧之。
值倭僧水野梅晓,寻法南岳,道出长沙,久慕道声,径来参叩。
咨询之馀,为述日本佛乘,随潮流之转移,与国运以俱新,种种业力,不外兴学。
欲谋保护教纲,畅弘佛旨,无出此者。
笠云颇为之动。
明年遂假开福寺创立僧学,并设佛会,推笠云董之,而夺攘之风稍息。
乙巳春,又以水野之言,兴浮海之叹,率门人筏喻道香航瀛东渡,著有《东游记》。
凡所经见东西两京,佛寺僧学,及扶桑风景,政教习俗,莫不言之甚悉。
而与倭人题跋诗篇甚富,索书者纸素满前,日不暇给。
方訉归期,而倭僧百十相留不舍。
及将别时,请其敝履存为遗迹,景慕之殷,于斯可见。
既归,了知教之隆替,在乎继起有人。
于是培植后生,宏奖新进,以为己任。
而麓峰荫禅诸子,扇其馀风,联翩东渡,为僧侣游倭之渐云。
笠云光绪戊申年示寂,寿七十有二,戒腊六十,所著有《听香禅室诗集》若干卷。
吴希鄂
江上诗钞
字苇青光绪三年生居城内南街,系著名画家吴冠英孙,李兆洛弟子。
性聪颖博闻强识,绘画得其祖真传。
不幸体弱早逝,年仅廿八岁。
著有《崆峒庐诗草》,邑志有传。
陈进卿清末民国初 1866 — 1923
全台诗
陈进卿(1866~1923)字德明,「瀛社」创社社员。
台北大稻埕北街人。
性聪敏,年二十尚未学,见邻人默观所摹字画,窃听讲解经传,豁然有悟,自是始读书。
不数年,淹博如老儒。
光绪十七年(1891)廿六岁取茂才
日治后,于自宅招徒授经,为人谨严端正,从游者皆畏其威仪。
明治卅年(1897)受佩绅章。
台湾列绅传》称其「志操清廉,气格最高」。
〖参考鹰取田一郎《台湾列绅传》,台北台湾督府1916年4月
〗无诗集行世,诗散见《台湾日日新报》、《寿星集》等诗选报刊。
陈怀澄
台湾历史人物小传·明清暨日据时期
字槐庭又字心水号沁园彰化鹿港人,生员。
光绪三年六月十四日1877年7月24日)生。
祖克劝,以拓垦贸易起家,系开发台湾中部钜贾。
父为廪生宗华,早世。
兄弟四人,怀澄居末,赖母吴氏抚养成人。
性聪敏,喜读书,善诗词古文,复工小楷,知音律,能篆刻,对摄影亦颇有兴趣,可谓多才多艺。
弱冠交游江湖名士及海内诸大家。
早期诗作浮靡艳丽,情意缠绵;迨割台后,因阅历兴亡,感怀家国,一变为激楚凄苍。
1902年与台中士绅林痴仙朝崧)、林幼春资修)、赖悔之绍尧)等诗友组织栎社,以琴书诗酒自娱,被社中推为巨擘。
同时为鹿苑吟社、鹿江诗会、大冶吟社主要社员,骚坛咸称健将。
平居喜奖掖后进,且深研阳明学,于学界著有劳绩。
1919年九月,继庄士哲之后为鹿港区长,翌年十月转任街长及台中州协议会会员,先后主持街政十二年,对于维护汉学,校勘文字,解决乞丐问题,改良婚丧社会风俗,筹建公会堂,创办学校,开设道路,计画「市区改正」等地方建设与公益事业,莫不悉力以赴。
然为建公会堂而拆除万春宫,为「市区改正」而拆三山国王庙,造成文物莫大损失。
1932年九月,街长任期届满退职。
三年后宿疾复发,辗转至1940年七月十九日去世,年六十四。
著有《沁园诗草》(1921),又选七言绝句成《媪解集》(1934)等。
张子文
刘文钦清末至民国 1881 — 1935
简介
刘文钦(1881~1935)原名思明,因避清讳,更名思睿平越(今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福泉市)城内人。
自幼失怙,赖母抚养成人。
性聪敏,过目成诵。
入州学就读,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乡试中举人光绪二十九年进士
是时,知州杨兆麒器重其材,将侄女许配,并为其置地购屋。
文钦受聘协修平越直隶州志》。
宣统三年(1911年)四月,任上海吴淞口厘金总办。
辛亥革命后,卸官回籍。
民国二年(1913年)9月次年5月,任兴义县
民国七年平越县经费局董事,计入为出,节减开支,筹措经费发展地方教育。
其后改任县教育局局长,时县境遭兵匪骚扰,绑票捉人,勒索赎款,以致将许多公学田典出,充作赎出费用,不少学校经费无着停办。
文钦尽力计划开支,陆续赎回典当的学田,停办的学校得以复课,并购买地基扩充了平越女校校舍,动员乡绅陶名魁捐献《万有文库》丛书,在城厢小学建两间书馆庋藏,供师生县人阅览。
为鼓励私人办学,他请用政府名义奖给果水地方的李学礼一副匾额:“学问经济文章,教育兴而英才出;礼乐射御书数,师道立则善人多。
民国十四年,任赤水县征收局局长,受聘为周西成幕僚
不久,辞职返乡,寄情山水,以诗文自娱,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9月病逝,葬城南三江口
刘文钦擅诗词楹联,尤工骈体文。
同年,贵阳文通书局出版了其诗文集《刘文钦先生遗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