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库 清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94—1690
【介绍】:
明末清初江南长洲人,字苍书。诸生。深于古学。康熙南巡时,书“海鹤风姿”额赐之。有《海鹤堂集》。
清诗别裁集
字苍书,江南长洲人。邑诸生。○苍书天爵自尊,淬砺古学,韩文懿公以父执敬礼之。康熙己巳圣祖南巡,召见于行在所,命书笺二幅,御书“海鹤风姿”赐之,时年已九十六矣,越岁卒。生平诗稿散佚,只存此篇。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满洲镶黄旗人,章佳氏。初为护军校。天聪、崇德间从攻明军,屡有功。入关后,参与对李自成、张献忠、郑成功的多次战役,累擢内大臣。康熙亲政后,坐为鳌拜党黜罢。不久死。
新续高僧传·译经篇第一之二
释老藏者,即阿王老藏,燕京西山之喇嘛也。姓贾氏,生甫十龄,父母送之崇国寺为沙弥,年十八始受具。禀性超颖,度越众流。已习韦陀,兼究瑜伽,慧根自觉,真空独證,于番汉经书,一目俱了。复历讲肄,遍聆奥机,至于三密护身,坛仪悉练,五部印契,宣导咸推。会大清定鼎,顺治初元,应诏入都,藏与同坛五人摄斋受戒。有一上士忽谛视曰:此中有一五台主人。众皆惘然,莫测所谓。及顺治己亥,藏果以兼通番汉膺选,乘传上主五台,总理番汉经典,旧时所译多所订正。术士之言,始为有徵。自莅众兹山,乳窦重流,荆条复茂,损食减衣以施贫乏,禅堂骈集,觉路弘开,补缀残典,不惮勤劳。生平不设衣钵,一锡飘然,无所系念,空诸所有,即为正观,平等应缘,解除一切。乘五衍之轼,开八正之门,拯溺逝川,大庇交丧。内翰缪彤、中行李嘉猷,道过台顶,一见皈,玉带山门,云天瓶水,远吟深契,信非偶然。厥后比岁,赴觐阙廷,钦承天问,妙啼微几,既协皇情,而译事钩稽,尤邀特眷,是以殊礼异数,宠赉滋多。康熙辛亥年,已七十矣,退居颐养,日以禅诵课心,长坐不卧,遍翻大藏,专业《华严》,以千部为期。尝以岁旱,露跣祷祈,甘雨应时而降,万众交忭。癸亥秋,圣祖幸临台山,御书题赐号为“清凉老人”。宸藻流辉,焜耀千古。住山二十八稔,法云远荫,火宅晨凉,慧日载升,重昏夜晓,宗风方鬯,祖庭用光。以康熙丁卯三月九日示寂。先期集众告以大限,十日将从西去,勉哉修持,勿令坠失。日至,索浴,号佛不绝,端坐而化。春秋八十有七,僧腊六十有九。圣祖闻之,赐金营葬,发龛荼毗,塔于凤林谷,设食供众至者四千馀人,悲声栖响,感动林壑。户部左侍郎蒋弘道为撰碑铭,勒石山阿。
维基
成其范,字洪叙,号愚昆,山东省乐安县(今山东省广饶县)颜徐店人,清朝官员。明朝末年,成其范出生于山东省乐安县颜徐店,是天启年间南京御史成勇的第六子。清顺治八年(1651),成其范参加乡试中举人,顺治十五年(1658)中进士,最初被任命为顺天府保定县知县。数年后出任监察御史,顺治帝钦命其巡按陕西道并稽查户、工二部钱局。康熙皇帝继位后,成其范曾担任钦差大臣,奉旨巡按两浙盐漕,其后任通政司参议。不久,成其范升任太常寺正卿,晋升为兵部右侍郎、少司马,封通议大夫,官居三品之位。三藩叛乱时,清廷朝野震慌,而成其范断言三藩必被削平,并献计若干。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66
【介绍】:
清满洲正白旗人,他塔喇氏。顺治三年由王府护卫授弘文院学士,累迁工部尚书。康熙初,兼管户部。以反对将正白旗屯庄拨交镶黄旗、另圈民地交换事,被□拜诬为“藐视上命”,处死。康熙亲政后,得昭雪,谥襄悯。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66
【介绍】:
清汉军镶红旗人,字捷轩。顺治间自贡生授郑州知州,累迁至保定巡抚。康熙五年,奉命与苏纳海、朱昌祚办圈地事,上疏请求停圈,触鳌拜怒,被杀。康熙亲政后得昭雪,谥悫悯。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06—1692
【介绍】:
明末清初江西瑞金人,字延会,号六逸。康熙岁贡。授兴安县训导,辞不就官。有《影居文钞》。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67
【介绍】:
清满洲正黄旗人,赫舍里氏。太祖时授一等侍卫。顺治间官至内大臣,晋一等公。受遗诏与□拜、苏克萨哈、遏必隆同辅康熙,在职作为不多。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69
【介绍】:
清满洲镶黄旗人,瓜尔佳氏。初为护军校,天聪间任甲喇额真(参领),崇德间进梅勒章京(副都统)。入关时考群臣功绩,列一等昂邦章京。顺治亲政,授议政大臣。擢领侍卫内大臣。十八年,与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同受顾命辅政。受事后,专横擅权,以苏克萨哈不肯阿附,虚构罪状,处以绞刑,并杀其子孙多人。康熙亲政后,逮捕革职,免死禁锢,死于禁所。
维基
冯溥(1609年—1692年),字孔博,号易斋,山东青州府益都县(今临朐县)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冯溥生于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清顺治四年(1647年)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编修,累迁秘书院侍读学士、经筵讲官。顺治十六年(1659年),擢吏部侍郎。康熙初,停各省巡按,吏部尚书阿思哈、侍郎泰必图议设公廨,冯溥反对,与泰必图争执。时鳌拜等辅政大臣专擅朝政,骄横跋扈。冯溥“持正不阿”,屡陈大策。擢刑部尚书。康熙十年(1671年),拜文华殿大学士。屡次以衰老多病请求退休,吴三桂反,兵政繁杂,冯溥不敢再言。康熙十七年(1678年),福建平定,冯溥以年届七旬为由,再次申请,为康熙帝慰留。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获准以原官致仕。《太宗实录》修成,加太子太傅。康熙三十年(1691年),冯溥卒于青州。谥文毅。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1669
【介绍】:
明末清初江南歙县人,字长公。明末为新安卫千户,以劾大学士温体仁,戍辽西。清初,上书反对用西洋人治历法。康熙初,□拜执政,授钦天监监正。著书名《不得已》,谓“宁使中国无好历法,不可使中国有西洋人”。康熙帝亲政后,革职,死于还乡途中。
维基
杜立德(1612年—1692年),字纯一,号敬脩,直隶宝坻(今属天津市)人,官至太子太师。谥文端。杜立德为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癸未科同进士出身。清顺治元年(1644年),经顺天巡抚宋权推荐,被授予中书科中书。次年(1645年)考选户科给事中 。顺治三年(1646年)调兵科,任右给事中。顺治四年(1647年)又调吏科,任左给事中。顺治九年(1652年)任太常寺少卿。顺治十年(1653年)三月,破格提拔为工部右侍郎,同年六月,调职为兵部左侍郎。顺治十一年(1654年)四月,调职为吏部右侍郎。同年七月,因父丧丁忧去职。守丧结束,因丁酉江南科场案牵连,降一级,任太仆寺卿。顺治十四年(1657年)四月,谏言「热审之刑」的减轻。同年六月,擢升刑部右侍郎。八月,转刑部左侍郎。顺治十六年(1659年),加太子少保衔,不久因事被夺衔。同年擢升刑部尚书。康熙元年,调户部尚书。考察期满,重新加太子少保头衔。康熙三年(1662年),调任吏部尚书。康熙八年(1667年)四月,官拜国史院大学士。康熙九年(1668年),改任保和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康熙十二年(1671年),进太子太傅。三藩之乱爆发后,杜立德与李霨、冯溥等参预机务。康熙十八年(1679年)乞休,受到慰留。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夏再次乞休,康熙帝批准,并赐御制诗及“怡情洛社”篆章,派遣专人护送归里。《太宗实录》修成,进太子太师,获赐银币及鞍马。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卒,享年八十一岁。康熙帝闻此消息,谕大学士:“杜立德秉性厚重,行事正大。直言敷奏,不肯苟随同列。可谓贤臣!”赐祭葬,谥文端。《清史稿》有传。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山西泽州人,字香林。顺治三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升郎中。为官廉洁,曾督饷固原,康熙帝誉之为清官第一,迁兴安参议。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僧。蒙古人,明末入卫籍改姓赵。顺治中住五台山。解文义,亦能书画,康熙西巡时,曾予奖赐。
维基
冀如锡(1613年—1686年),字公冶,一字熔我,直隶永年县冀尹固村人。进士出身。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举人。清朝顺治四年(1647年),登进士,授刑部主事。后历任山东司员外郎、贵州司郎中。之后历任太常寺卿,转通政司通政使,擢工部右侍郎、工部左侍郎。官至工部尚书。子冀栋、冀矩皆为康熙进士。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13—1688
【介绍】:
清太宗妃,世祖生母,博尔济吉特氏。科尔沁贝勒寨桑女,孝端皇后侄女。天命十年入清(后金)宫。崇德元年,封永福宫庄妃。三年,生清世祖。世祖即位,尊为皇太后。圣祖即位,尊为太皇太后。太后不预政,但朝廷有黜陟,圣祖常于事前禀告。二十六年十二月卒。后谥孝庄文皇后。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74
【介绍】:
或作穆尼各。N。Smogolenoki,波兰耶稣会士。清顺治三年来华,传教于福建、南京等地。康熙帝闻其名,曾召至京师。后入居广东琼州。精天文及数学。薛凤祚从之学,并将其所著《天步真原》译成中文。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八
释性关,字遍云。姓吴氏,郧阳人。少孤,薙发襄阳仁皇寺,事惺然为师。年二十,游吴越,受华山三昧寂光衣钵,复得法金陵天界寺中隐。西上荆州,于圣水寺旁结茆曰“松庵”,读《圆觉了义》有悟。后辟乱汉沔间,时开讲席,人多重之。顺治七年,入玉泉,创立东禅堂,演法弘律,归依者众。顺治十五年正月十二日,寂于监利灵照庵。二十年中,驻锡十有八处,讲说所施津梁无绝,所著语录诗文戒不授梓,故佚而不传。弟子觉聪、本赤,保守东禅,锄垦田土,补修殿宇,不坠旧声。
简介
林丹汗之孙,为清初察哈尔亲王,蒙古族布尔尼氏得姓始祖之一。公元1675年(康熙十四年)蒙古察哈尔部居民由于战乱,人心混乱。察哈尔王——林丹汗之孙布尔尼认为脱离清朝的时机已到,举兵反清。康熙帝命多罗信郡王爱新觉罗·鄂扎为抚远大将军,图海为副将军,率兵讨伐布尔尼。布尔尼之变不足两个月就以失败告终。经此一役,蒙古王公全部顺从了清朝,清朝在漠南蒙古的统治根本上确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15—1689
【介绍】:
清安徽歙县人,原名圣臣,一作孺昌,字昌言,一作荩庵,号素功。善制墨,能传程氏之法。康熙南巡,以墨进献,得赐“紫玉光”三字,声名大著。曾创制“紫玉光”、“天琛”、“千秋光”、“天瑞”、“豹囊丛赏”等名墨。其墨庄由歙迁至苏州,又迁至上海,子孙相传,绵延数百年,享有盛誉。曾集士大夫投赠诗文为《曹氏墨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