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清朝
王泽
王泽字子卿芜湖人
嘉庆辛酉进士历官徐州知府
赣南道
有《观斋集》。
许乃普清 1787 — 1866
维基
许乃普(1787年—1866年)字贞锡号滇生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书法家
许乃普生于科考世家。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殿试高居一甲第二名(榜眼),赐进士及第,授翰林院编修
官至吏部尚书
同治五年(1866年)卒,谥文恪
工书法,师法二王,与祁寯藻陈孚恩赵光并称“同光四家”。
著有《堪齐集》。
刘绎清 1798 — 1879
存吾春斋文钞
刘绎江西永丰县人道光五年贡生次年朝考,以知县用,呈请改就教职,授宜黄县教谕
十一年举乡试。
十五年一甲一名进士,授翰林院修撰,旋召入直南书房
十八年提督山东学政,任满覆命,仍奉谕入直,并诏许奉亲居澄怀园直庐以便养。
嗣以父母年老多病,水土不宜,陈乞归养,疏入特允所请。
归里后,主讲吉安青原鹭洲两书院。
咸丰元年,廷臣交荐,奉诏入,召对,仍以父母请归,许之。
六年,粤匪临郡邑城,奉母避居山中,倡办民团,乞师克复
八年,命加三品京堂衔,督办江西团练,不烦不扰,众志感奋,多所保全。
丁母忧,恳辞差使终制。
同治初年,有诏嘉其学优品正,复召入,时年已七十,乞抚臣代奏恳辞。
自是纂修省志及郡邑志,逾数寒暑,不辞劳勚。
光绪五年八月卒于家,年八十有二。
秉性忠孝,学宗洛闽。
自幼诵法朱子小学比长,益潜心义理之旨,一言一动,必遵先民矩镬。
学政,以山左士风间有惑于邪说者,思有以默化之。
刻劝课条规,令诸生联课会文,使贫士得广切磋,隐以鼓舞善类。
著《崇正黜邪语(论)》一卷,岁试各属初入学者,约以一年之内,缮五经全文一部,俟科试日,由各学教官呈核,分别奖劝。
三年中士习丕变。
主讲青原书院八年,专课经艺;鹭洲书院三十有七年,课四书文,生徒论学不涉偏激,不落虚空,一以省察躬行为本,谓士贵经明行修,不专以文艺论优绌,故造就人才甚众。
吉安自宋明以来,理学辈出,流风犹存。
默承渊源,推阐往绪,生平文不苟作,必有物有序,求合于立言之旨。
著《存吾春斋文钞》十二卷,《诗钞》十三卷,外笺经评及语录未诠次者不下数十万言。
年届八十,重游泮水,其自序文有“平生进未尝有一日诡遇,退未尝有一日暇逸”之语,盖非虚也。
京师时,与同直户部尚书祁寯藻深相契,适言官有以开矿奏者,下廷臣议,巂藻难之。
将明季矿害,为剀切指陈,祁寯藻具疏以上,遂不果行。
尝言“为国必先培元气,其要在乎得人才,固民心,上无言利之臣,则贤才进,下无贪黯之吏,则闾阎安
元气之复,必由于此。
”其议论醇正,有古纯儒风。
孙宗岱咸丰庚申进士刑部主事
宗衡同治庚午举人内阁中书
宗岳咸丰辛酉贡生
祁宿藻清 1801 — 185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53 【介绍】: 山西寿阳人字幼章一字子孺
祁寯藻弟。
道光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官至江宁布政使
太平军南京时,力疾守城,卒于城上,谥文节
何桂清清 1816 — 1862
维基
何桂清(1816—1862年12月21日)字根云
云南省云南府昆明县(今云南省昆明市)
清朝翰林、政治人物、军事人物。
官至两江总督
因抵抗太平天国不力,以失封疆之罪,弃市。
何桂清的父亲是王英九之父王燮的家丁。
王燮担任太守,为王英九请来家教,何桂清伴读
王英九愚钝又喜欢玩乐嬉闹,不喜欢八股文,因而读书失败,何桂清思绪清明,过目不忘,反而造就了何桂清
来王九捐纳为盐使时,何桂清出资,报答此恩。
道光十五年(1835年)何桂清中式乙未科第二甲第四十九名进士出身,点翰林院庶吉士
道光十六年(1836年)散馆,授翰林院编修
道光十七年(1837年),任河南乡副主考官
道光十九年(1839年),主贵州乡试。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任司经局洗马右赞善,改左赞善日讲起居注官南书房行走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升翰林院侍讲,仍任洗马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升太仆寺少卿,为广东乡试正主考会试同考官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升光禄寺卿,改太常寺卿
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出为山东学政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加内阁学士,仍提督山东学政
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二月五日,迁兵部右侍郎
丁忧去职,服满后补任原官。
咸丰元年(1851年)五月二十日,署理吏部右侍郎闰八月十三日兵部右侍郎
十二月十四日户部右侍郎,兼管钱法堂事务南书房行走顺天乡试覆试阅卷大臣顺天武乡试较射大臣,兼管三库事务,充实录馆副总裁
二年(1852年),署理经筵讲官
三月六日会试副总裁覆试阅卷大臣大考翰詹阅卷大臣考试荫生阅卷大臣八月六日授江苏学政
太平天国江南何桂清以江苏学政身份疏陈军事,抨击封疆大吏软弱,无所顾忌侃侃而谈,咸丰帝感到惊奇。
三年(1853年)十一月二日礼部左侍郎
四年(1854年)三月十日,改吏部右侍郎,仍充江苏学政四月十八日仓场侍郎九月二十一日升授浙江巡抚
太平军攻陷江宁,东南震动。
安徽徽州府宁国府浙江屏障,何桂清驻兵黄池,扼守要冲,与浙江提督邓绍良击退太平军
五年(1855年)桂清檄令道员徐荣黟县石埭太平军主力到达后徽勇溃败,徐荣战死。
何桂清上疏主张安徽浙江互为唇齿,主客一心方有胜算,咸丰帝上谕令地方官吏不分畛域剿敌。
安徽巡抚移驻庐州徽州宁国二府暂由何桂清管辖,桂清徽州府知府石景芬副将魁龄等收复徽州府城休宁县,布防堵敌军来路。
江西太平军入侵浙江,攻陷衢州府开化县,进犯严州府遂安县桂清檄令邓绍良等夹攻,击退太平军周天受石景芬克复黟县石埭县
何桂清奏请增补道员缺额,以石景芬任徽宁池太道总兵豫祺战绩不佳,革职,以江长贵代;团练大臣侍郎张芾驻皖南,督办徽、宁防务,兼顾浙江衢州严州二府
六年(1856年),檄令邓绍良、秦如虎、都兴阿等合攻宁国府江长贵击败来援的太平军,收宁国府城,获得嘉奖。
浙江杭州府知府王有龄通判徐徵讦控,桂清复奏有微词,被朝廷责问,十一月六日以病免职。
七年(1857年)春,两江总督怡良因病出缺,桂清同年文渊阁大学士彭蕴章保荐以何继任,统筹粮饷。
四月十二日,以二品顶戴署理两江总督
六月六日,实授两江总督
桂清保荐王有龄升授江苏布政使,获准。
此时江宁已沦陷多年,总督常州,军事由江宁将军和春主导,江南提督张国梁帮办,前任总督怡良专责转运粮饷。
桂清屡次奏陈方略符合咸丰帝期望,谕饬和春桂清和衷商酌。
冬季,攻克江苏镇江府,以办理军饷功加太子少保
十二月二十六日钦差大臣、南洋通商大臣办理通商各口事务。
八年(1858)十一月,会同东阁大学士桂良吏部尚书花沙纳、法、美三国改订税则、通商章程:有限承认鸦片贸易;依《中五口通商章程》在上海创建关税总局;进出口货物,一律按时价抽5%关税,洋货远销内地一律按时价抽2.5%子口税;各口税收划一办理,聘请英人李泰国帮办海关税务等。
十年(1860年)张国梁攻克江宁城外九洑洲,与和春挖壕筑垒,完成合围江宁(第二次江南大营)。
桂清以济饷之功,晋加太子太保
三月二十一日太平军陈玉成李世贤杨辅清李秀成等合兵十馀万攻陷建平县东坝
李秀成为了解围,由安徽广德州急袭杭州杭州将军瑞昌死守,上谕令何桂清和春尽速救援;桂清急檄帮办江南军务广西提督张玉驰援,到达后以600兵击破太平军,并收复临安县孝丰县安吉县,获朝廷嘉奖。
何桂清又传檄宣化镇总兵马德昭寿春镇总兵熊天喜游击秉忠副将刘成元水陆分路进剿,造成兵力分散。
太平军一支由东坝江宁府,一支由溧阳县常州府,进而攻陷溧阳县、进围金坛县
桂清檄令马德昭救援常州总兵衔天孚及潮勇救援金坛县太平军于是退出武进县界,全部进围金坛
闰三月初三日太平军攻陷句容县江南大营后路断绝。
初四日张玉回军到达常州
初五日参将罗希贤率军自宜兴进驻常州城初六日寿春镇总兵熊天喜安徽广德抵达常州城
宁将军和春飞檄求援,何桂清不准张玉赴援,和春又调马德昭急援,桂清也不准。
浙江巡抚王有龄递书告诫何桂清勿逃离常州:「事棘时危,身为大臣,万目睽睽,视以动止。
一举足则人心瓦解矣。
初七日太平军江宁城外攻击江南大营,张国梁激励将士激战七昼夜。
张国梁次传常州诸军救援,何桂清皆不回应。
十四日,大风雨后降下大雪,人多冻僵,将士因缺饷而噪乱,十五日江南大营失火,全军溃败。
十六日张国梁退守镇江和春退守丹阳县
何桂清惧怕张、和弹劾,极力致书慰劳,请张国梁移防丹阳
和春熊天喜扎营于白堍,张国梁招集溃兵,十八日张国梁统兵一万三千人抵达丹阳,留西宁镇总兵冯子材一万二千人守镇江
何桂清张玉常州城外西南五里至西北横列二十营,并上奏:「丹阳以上军务和春张国梁主之。
常州军务,臣与张玉主之。
部署稍定,即进规溧阳
」其实是空言,企图推诿责任。
常州丹阳失陷,弃守出逃,枪杀百姓 何桂清催促张国梁和春援救金坛县,但因刚遭遇大败,士气不振,未及休养;而太平军已由金坛珥村绕道出丹阳南侧,马德昭于奔牛迎击,太平军转往吕城,隔绝丹阳常州大道,熊天喜于白堍溃败自杀。
二十九日李秀成太平军十万人进逼丹阳张国梁开南门迎击,李秀成望见张国梁旗帜而退。
张国梁常州索要锅、帐、军械而不得,部众再度溃逃,张国梁指挥亲军驰骋鏖战,被溃兵阻挡,太平军混入溃兵中狙击张,张战死,丹阳城破,和春突围前往常州
何桂清大为震惊,已革江苏按察使总理江南粮台事务的查文经等人洞悉桂清心意,建议退守苏州
桂清便奏言军事已交托和春、自赴苏州筹饷,作为逃跑藉口。
出逃时,常州士绅跪道请求桂清留守,戈什哈枪杀跪留其中19人才脱身,张玉也随即出逃。
何桂清弃守后常州士民自筹登陴守城。
数日后常州城破,李秀成愤恨人民抵抗而屠城。
和春督兵迎敌,兵溃重伤,退至无锡县,自杀殉节。
无锡城破,湖北提督王浚战死。
苏州守军闻讯大为愤恨,何桂清到达后,驻扎于浒墅关,江苏巡抚徐有壬拒绝打开城门,并弹劾何桂清「弃城丧师」及亲兵在途中焚掠的罪行。
和春四月十三日苏州城沦陷,徐有壬于巷战战死殉节,遗疏再弹劾何桂清多条罪状。
朝廷降谕将何桂清革职解京审讯。
何桂清逃至常熟县,托言借外兵,逃进上海租界。
何桂清统领馀万清军弃城潜逃,导致常州常熟苏州皆失守,咸丰帝上谕革职,捕送北京审讯。
然凑巧遇英法联军之役,咸丰帝避难热河,何案搁置两年。
期间王有龄及江苏巡抚薛焕等相继上疏乞恩,未获允准。
同治元年(1862年),言官交章弹劾何桂清,于是恭亲王与租界交涉,正式将其逮捕下狱。
秋审处总办直隶司郎中余光倬,照「各省督抚提镇失陷城寨律」拟斩监候,并以情罪重大,「击杀执香跪留父老十九人,忍心害理,罪当加重」,应即行处决,而改拟「斩立决」请旨定夺。
刑部尚书赵光,因与帮办江南军务许乃钊有交情,瞭解何桂清失陷苏常殃民细节,覆奏:「不杀何桂清,何以谢江南百万战难生灵?
慈安太后慈禧太后降旨命大学士六部九卿翰詹科道会议。
大理寺卿李棠阶认为何桂清清为两江总督,骄横颟顸,治军无方,克扣军饷导致将士哗变、全军覆没,弃城而逃又嫁祸他人,其罪不容诛。
然而太后为求慎重,另有旨:「何桂清曾任一品大员,用刑宜慎,如有疑义,不妨各陈所见
」有17人上疏论救,体仁阁大学士礼部尚书祁寯藻,引用嘉庆帝谕旨:「刑部议狱,不得有加重字样。
」认为刑部所拟不合制。
另有工部尚书万青藜、御史高延祜,而新任江苏巡抚薛焕以重金疏通,故拖延未决。
言官仍交章弹劾,户科掌印给事中郭祥瑞吏科给事中谢增等奏请速正典刑;礼科给事中卞宝第(曾于浙江道监察御史任内弹劾桂清)抗章驳祁寯藻:「仁宗上谕,只就承平时期寻常罪名而言。
」又言:「道光年间江提督余步云失定海咸丰年间湖北巡抚青麟武昌,皆以失陷封疆伏法,其时祁寯藻军机大臣,何独于何桂清护惜若此?
大理寺卿李棠阶以东南战事尚未结束,求顾全大局再上密摺主张不应拖延:「刑赏大政,不可为谬悠之议所挠,今欲平贼,而先庇逃帅,何以作中兴将士之气?
刑部审讯时,桂清提出一份薛焕等人具名之公禀,请其退到苏州,以保饷源重地,作为其本不欲弃地的證明。
公禀出于当时或事后伪造已无从查究,朝廷命两江总督曾国藩查核具奏。
曾国藩认为守土之责与公禀无关,覆奏:「疆吏以城守为大节,不当以僚属一言为进止;大臣以心迹为罪状,不必以公禀有无为权衡。
大学士六部九卿翰詹科道议覆,由刑部主稿,六月十三日余光倬疏奏:「已革两江总督何桂清身膺疆寄,受国厚恩,岂不知军旅之事,有进无退,守土之责,城存与存?
况其时常州有兵有饷,并非不可固守,乃首先弃城逃避,致令全局溃散。
望亭无锡苏州要冲,业经奏明截留长龙船,扎营于此,乃并未身经一战,命杀一贼,忽于苏州失陷之前一日,率师船退驻福山海口,是其撤兵远遁,纵寇殃民,尤罪迹之昭著者。
刑部历年审办军营失事案,均视此为轻,惟馀步云系由斩候加至斩决,情罪相等。
虽带兵提督与统兵总督稍有不同,然论疆寄,则文臣视武臣为;论军法,则逃官与逃将同诛;论情节,则闻警屡逃,非被攻被围变出不测者可比;论地方,则全省糜烂,非一城一寨偶致疏防屠可比。
请仍照原拟,从重拟以斩立决。
」得旨,改为斩监候,秋后处决。
12月21日京师菜市口法场处斩。
祁世长晚清 1825 — 189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25—1892 【介绍】: 山西寿阳人字子禾号敏斋
祁寯藻子。
咸丰十年进士,官至工部尚书、兼顺天府
清操自励。
工文章。
卒谥文恪
有奏疏及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