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库 清朝
全台诗
王之春(?~?),字芍棠,清湖南清泉人。曾任四川布政使、广西巡抚。广西巡抚任内,允诺将辖内铁路和矿山开采权让给法国,引发林白水、刘申叔愤慨,拟刺杀之,事未果。乙未(1895)割台之际,复援引西人观念,倡建「台湾民主国」以抗拒日本统治,张之洞发给总理衙门之电文,即引述王氏之意。著有《谈瀛录》三卷、《国朝柔远记》、《椒生诗草》。
海日楼诗·跋
先师沈乙盦先生曾植,为清同、光朝第一大师,章太炎、康长素、孙仲容、刘左庵、王静庵诸先生,未之或先也。其学术之广袤,略见于《学思文粹》王蘧常先生所著《嘉兴沈乙盦先生学案小识》及王静庵先生《沈乙盦尚书七十寿言》。以予浅学,不足以窥先生宫墙,兹不具论。耳食所闻,康长素初入京,意气飙发,目无馀子。因介得晤先生。时长素不能京语,乃以笔谈。首问先生:「在今之世,尚得为孔子、释迦、基督、穆罕默德否?」先生以片语折之,方爽然自失。又闻俄国哲学家克塞林伯爵东来访道,自矢心如白纸,不存纤毫成见。至沪,因介得见先生,反复问难,卒之衷心倾服,以为得未曾有。又闻杨仁山先生治唯识法相学,亦得先生启示,而欧阳竟无师作《杨仁山先生传》,竟无一语涉及先生,具见先生学泽沾被之广,有非后学所能尽知者。亦如先生精研我国律学,而今日谈清季研律学者但知溯源于沈家本尚书也。先生之学,海涵地负,近世罕匹,诗词藉以抒情,固其馀事耳。先生所著《曼陀罗寱词》,朱彊村丈已为之刊行。诗则以卷帙稍多,未付剞劂。先生于诗本不多作,诗柬唱酬,实由于客武昌帅幕时以应陈石遗先生之倡议,其颠末具详于《石遗室诗话》与石遗先生《海日楼诗》二序中。先生学问奥衍,精通汉、梵诸学,先生视为常识者,他人咸诧为生僻。其诗本清真,但以捃拾佛典颇多,遂为浅学所訾病。第其精粹及合于石遗室所标举之平易准则者,已为石遗先生选入《近代诗钞》及《石遗室诗录》至二百首,则已足供后人窥仰矣。读散原丈跋,知流寓沪渎后收拾散佚,录存近作,经哲嗣慈护重辑成四卷本。予此本则据临川李證刚先生翌灼所钞录者编次而成。读石遗先生序二,知慈护重辑本录诗九百馀首,證刚手录本则显不及此数。予虽忝列门墙,然除髫年应童子试时得数瞻风采外,先生迅即赴皖学使任,予又出国治草木之学,久不得奉手请教益。迨戊午执教南雍,始获间至沪寓拜谒,亦未得读全稿。證刚手录本次序颇多讹舛,證刚没后,予从其哲嗣假来,编次成今六卷本。他年如有学人参照慈护重辑稿,并网罗石遗先生所录存及其他佚稿,俾成全璧,梓以行世,亦盛世尚文之要政也。印度大诗哲泰戈尔,其国人备致敬仰,近方为之举行诞生一百五十周年纪念。而我国大哲如吾师,时人多不能举其姓名,第以书法尚为人所宝重。浮世遭遇之不同有如此者,悲夫!
庚子立夏,门下士胡先骕敬跋。
人物简介
黄节(1873—1935),名晦闻,字玉昆,号纯熙,又号节。广东顺德人。近代著名诗人、学者。所著有《黄史》、《周秦诸子学》、《诗旨变雅》、《诗旨篹辞》、《诗学》、《诗律》、《蒹葭楼诗》、《汉魏乐府诗笺》、《谢康乐诗注》、《阮步兵咏怀诗注》、《中国文学史》、《粤东学术源流史》等。1905年,在上海和邓实(秋牧)、刘师培(申叔)、诸宗元(贞将)创办“国学保存会”,又办《国粹学报》,阐发吾国固有学术之传统,其云:“夫国学者,明吾国界以定吾学界者也。痛吾国之不国,痛吾学之不学。凡欲举东西诸国之学,以为客观,而吾为主观,以研究之,期光复吾巴克之族,黄帝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之学而已。”其诗与人相称,以节气著于一代,为世人之所共景仰。诗格澹而奇,趣新而妙,郁勃悱恻,清壮幽俊,一洗万古凡马空。七律比类后山,五古效法汉魏,皆辙迹莫寻,自成孤诣。庄生称藐姑射之神人,肌肤若凝雪,绰约若处子,庶可及之。
词学图录
黄侃(1886-1935) 初名乔鼐,后更名乔馨,最后改为侃,字季刚,又字季子,晚年自号量守居士,湖北蕲春人,生于成都。1905年留学日本,在东京师事章太炎,受小学、经学,为章氏门下大弟子。1914年后曾在北京大学、武昌高等师范(武汉大学前身)、北京师范大学、山西大学、东北大学、中央大学(南京大学前身)、金陵大学等学校任教授。在北京大学期间,从刘师培学,尽通春秋左氏学家法。殁于南京,仅49岁。于经学、文学、哲学皆有深诣,尤以"小学"之音韵、文字、训诂最为卓越,人以与章太炎为"乾嘉以来小学之集大成者"。主张中国传统语言文字学的研究应以《说文》、《广韵》两书为基础,强调从形、音、义三者关系中研究中国语言文字学,以音韵贯穿文字和训诂。有《量守居士诗集》、《量守居士词集》、《量守庐日记》、《黄侃论学杂著》、《文心雕龙札记》、《诗品注释》、《说文古韵》、《尔雅略说》、《集韵声类表》、《日知录校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