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清朝
蔡世瑸清 1775年12月20日 — 1819年5月21日
儒雅堂诗集·序
盖闻芙蓉之剑,层渊閟其壮采;璠玙之玉,阴壑韬其瑰辉。
乔柯干霄而遽折,逝波赴海而不归。
叹瓶雀难遮,则顿空鹏舍;慨驹隙莫挽,而幸有凤毛。
予读双漪先生遗集而有感焉。
先生幼而岐嶷,长更沉潜。
肴馔百家,笙簧六籍。
绿字赤文,刘向靡详之策;丹函翠蕴,黄香未见之书。
莫不甲库搜奇,酉山徵博。
弱冠举茂才嘉庆庚午,登贤书见赏于主试。
程梓庭先生襜帷乍驻,持玉尺而开缄;沆瀣同源,标银榜而传钵。
时伯兄琢轩先生亦以名孝廉蜚声艺苑,与先生棣萼联辉,弦韦交贽。
萃于门者荀龙薛凤,同其味者酥酪醍醐。
使得展其才、竟其学,足以排阊阖、登蓬瀛,比翼鹓鸾、齐镳骥騄
乃金台屡上,玉骨遽摧。
云竟乘归,世上失昌黎北斗;箕偏骑去,天边瞻傅说列星。
寿殊鸿鹄,识应龙蛇。
可胜悼哉。
君笃天显重,友于方伯兄琢轩先生,作宰云南
君乃驱策,慧仆韬沂;彭城风雨,静夜联床。
春草池塘,因时得句。
览烟皋聘云,隰洱海荡其奇怀,黔山催其险句。
迄今集中作尤以滇游为最兹。
予作宰上湘,式钦遗范,与令子荷亭明府献缟订交。
倾衿话雨,见其言有坛宇,行有坊表。
乡闾著雅望,共推松菊主人;庭诰念新传,洵是台莱君子。
示我一编,因之三复。
见夫墨海泉流,笔床花艳。
霭若春云卷舒,在夫碧落;或澄如秋水骀宕,激夫紫澜
每情深于君父,更谊笃于友朋。
谢灵运传述祖之篇,陆士龙有赠兄之作。
向子期之思旧,落日神伤;陶元亮之怀人,停云兴托。
言必归于忠爱,旨都合乎典谟。
允宜速付手民,垂诸汗简。
鸣呼,凿楹传晏子之书,炽昌有后;呵笔效士安之序,仰止无穷。
手泽常贻,不愧刘殷家学;心声宛在,依然元礼楷模。
同治元年壬戌孟春湘乡县事粤西张培仁拜序
黄浚清末至民国 1891 — 1937
聆风簃诗·梁序
光绪丙午,识哲维于北京,年裁十六耳,讷于言,约敕如宿儒,而治学甚力。
三年,己酉,同笔砚大学文科,不久皆弃去。
国变后,时时相见谈诗,或纵论时事。
未几,樊樊山易实甫周沈观俞恪士梁任公辈皆集京师,每有赏会,辄并举余与哲维,于是世人遂以齐名相指目矣。
顾哲维汎爱而嗜吟,海内之称诗者,鲜不往复唱和,名乃益盛,然独昵近余,每有作,必就商,安而后已,如是者八九年,逮庚申政变,余为逋人,踪迹始稍稍远矣。
哲维少好骈俪之文,方弱岁时,即驰书老辈,争论文体,故其为诗亦沈博顽艳,喜作才语。
俭腹者读之,如入都之市,目不暇给。
顾独谣孤赏,亦尝为淡远閒适之言,乃知能者之不可以一方囿也。
哲维未冠入官,浮沉记室者几三十年,颇不自得。
丁丑秋,战事初起,遽以事见法,盖其平日审度国势,主款最力,既不得抒,每有出位之谋,又不自检括,动为雠者所藉口,既以身殉,而国亦随破。
及今思之,向者之烛照几先,明若布算,使其言行,其所全不更大耶?
余维古今文人,张华潘岳陆机陆云谢灵运谢朓温子升薛道衡陈子昂宋之问李邕卢仝张羽高启孙蕡之伦,或死于冤,或中于法,当时之毁誉爱憎,亦至不一矣。
及时易事迁,世人诵其文章,震其风采,往往有生不同时之恨,彼贵寿考终,与草木同腐者,使人转不详其名氏,然则人生所尚,殆在此不在彼矣。
哲维既喜谈政,胸中抑塞不平之气,一寓于诗,其所非议刺讥,或当或不当,然函孕史事,比附故实,如珠玉出箧,光采烂然,并世作者,未之或先也。
方哲维未逝时,书坊贾人将流布其诗,其后遂怵祸谢绝。
余急收其稿,以归其子劼之,釐为《聆风簃诗》八卷,且集赀使授诸梓,而以长短句附焉。
呜乎!
哲维亡矣,其不亡者仅此,余以三十年之交旧,申之以姻亚,追维平日文酒之乐、离合之迹,虽风逝电谢,不可抟捖,然一展卷间,彷佛遇诸纸上,令人悲咽不可仰。
回忆哲维临命之岁,序余《爰居阁诗》,脱稿视余,并几赏析,宛然前日事耳。
今劼之既刻《聆风簃诗》,乃徵余序,辄以泪濡笔,书此以塞其意,哲维有知,其许我耶。
辛巳春长乐梁鸿志
(录入:顾青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