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清朝
王环明末清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末清初徽州休宁人号石农
金声弟子。
幼为学使首拔。
明亡绝意仕进。
专精古文,诗臻妙境,风格近陶渊明孟浩然
游览四方,足迹几遍海内。
晚年家居,教授生徒。
有《高雪堂集》、《诗岳初集》。
王泰际明末清初 1599 — 1675
维基
王泰际(1599年—1675年)字内三苏州府嘉定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崇祯三年(1630年)王泰际中式应天乡试举人崇祯十六年(1643年)进士
弘光时,和葛遇朝张弘弼吴国斗雍鸣鸾赵明远许承钦任弘震区志远秦堈夏时泰曹玑陆禹思张大章何应璜方岳朝周宪申蔡元宸陈宗大赵翼心、盛黄、周伯瑞张永禧、刘世斗、侯鼎铉、傅如汤、张鼎隅、赵悦心、章甫、徐懋贤、倪元善同在户部共事,任湖广司主事
南京失陷,王泰际留书黄淳耀,提及欲隐居之事,黄淳耀回信教导隐居要求,他终身恪守。
其家有房三间,题名「寿研」,自称「研存老人」。
清朝官员抚相继请他出仕,皆推辞不应。
康熙十四年(1675年)去世,年七十七。
知县陆清献为他作祭文、建坟墓,喻之为庞德公陶靖节,学者私谥贞宪先生
徐夜明末清初 1617 — 1688
徐诗·序
徐诗者,刻徐夜先生诗也。
先生初名元善字长公,慕嵇叔夜之为人,更名夜字嵇庵又字东痴
世为济南新城人
曾大父守吾公准,万历间进士历官云南布政使时称山东四君子,公其一也。
先生为从祖考功季木先生外孙,少读书外家,湔染风气,束发工为诗,为外祖所爱。
年二十九遭世乱,母死,遂弃诸生,隐系水之东,茅屋数椽,葭墙艾席,凝尘满座,晏如也。
顺治辛丑,一游钱塘,过孤山,访林和靖故居;渡浙江,溯桐庐,登严先生钓台,酹谢皋父墓,裴回赋诗而返。
又十三年为康熙癸丑,赴故人之约,西游宛、邓,归,遂不复出。
戊午己未间,有诏旁求岩穴之士,士皆鳞集阙下。
有司将以先生应诏,力以老病辞。
先生少为文章,原本《史》《》《庄》《骚》,工于哀艳。
五言诗似陶渊明,巉刻处更似孟郊
中岁以往,屏居田庐,邈与世绝,写林水之趣,道田家之致,率皆世外语,储、王已下不及也。
癸丑春,余与先西樵、东亭两兄过其村居,老屋三间,雨久穿漏,若将压焉。
余遗书邑令曰:「昔道州状举处士张季秀,请县官为造草舍十数间,给水田几十亩,免其徭役,令得保遂其志,使士人识廉耻之方。
杨君谦《苏谈》记中峰和上草堂,冯海粟炼泥,赵松雪搬运,中峰涂壁,吴人至今传为雅谈。
徐先生并日而食,簟瓢屡空,所居一亩,与蓬藋鼪鼯共之。
公诚能修式庐之典,捐草堂之资,继迹次山海粟雪三君子者,亦佳话也。
」今又十年,先生贫日甚,年且七十矣,当路益无知之者。
其诗亦散佚,半饱虫蚕。
余在京师,数寄书索其稿,先生但逊谢而已。
余乃就箧中所藏断简编缀之,共得二百馀篇,刻梓,以传先生千载。
人可传于后者,固不在区区文字之末;而后之人或因此百篇,想见其流风馀韵,是亦知人论世之资也。
先生貌癯而神清,望之如溪松露鹤,书法酷类虞永兴
在里中与余兄弟尤厚善,尝属西樵为作传,未果;今东亭又奄随物化,夙昔之交,独余在。
先生之诗,思畴日兄弟友朋游处倡酬之乐,为之泫然而流涕也。
渔洋山人王士禛序。
吴嘉纪明末清初 1618 — 1684
唐书》之传隐逸也,才二十有二人,中间或隐或仕略相半,而为道士之学者数人焉。
史臣谓隐之槩有三,而其所述皆下槩也。
噫!
何真隐之难也!
上焉者,身藏而德不晦,万乘之贵,寻轨而委聘;次则挈治世之具,弗得伸,或持峭行,汎然爵禄,使人君常有所慕企;末焉者,资槁薄,乐山林,内审其材,终无当于取舍,故遁迹不返,使人高其风而不敢訾。
史臣之论率如是。
以余观其论列诸人,若朱桃椎田游岩李元恺卢鸿陆羽之徒,其于泉石烟霞,洵膏肓痼疾矣。
王绩吴筠贺季真秦系张志和陆龟蒙诸子,文词卓越,以诗歌相雄长,诙谐放荡,浮沉荣遇之间,当时慕之,后世传之;身虽隐而名益彰,岂寂寂无所表见者比哉!
扬之泰州,有吴先生者,名嘉纪字野人,隐居东淘,名所居曰陋轩。
与世罕接,家最贫,虽礼年常乏食,以歌诗自娱乐。
独与余兄舟次善,尝窃诵其诗于周栎园司农,为刊其初稿。
继家芾斯分司东淘,慕其贤,为再刊其集。
于是江南北家有其诗,渐达于京师
济南阮亭王公,尤时时口其诗不置。
先生之名,虽欲俱隐不得矣!
余获交先生久,间入城,必过余家,故得尽览其作。
大抵四五言古诗,原本陶潜王粲刘桢阮籍陈子昂杜甫之间;七言古诗浑融少陵,出入王建张籍;五七言近体,幽峭冷逸,有王、孟、钱、刘诸家之致,自脱拘束。
至所为今乐府诸篇,即事写情,变化汉、魏,痛郁朴远,自为一家之言,必传于后何疑欤?
先生之诗日益多,不自收拾,其友方子于云,裒其前后诗,重刊精好,吾党义之。
询其人,孝而乐善,又左右于先生,贤矣!
先生以其所刊首示余,且属为论次。
余何足为先生序,顾不鄙弃而必见属者,或以余之知之也!
噫!
余之所以知先生者,独诗云尔哉!
大都号为隐逸者,多违乎时,不得已而托焉者耳。
苟有知而举之者,即攘臂而起,肩相摩于道,求如桃椎诸人,尘芥徵辟,走林草以自匿者几人乎?
先生名虽闻于时,身处海滨,自甘穷寂,不肯托迹于终南嵩少,为钓名窃禄之计,爱其诗而愿见其人者,至想像不可得此,其品槩何等也!
先生生平无所好,惟酷嗜,有鸿渐鲁望之遗风焉。
他时有传逸民者,当与并列云。
时康熙十八年己未,六月望日,郡同学弟汪懋麟拜撰于百尺梧桐阁。
曾衍先
曾衍先字树本号补之善化人
长沙宗圣奉祀生。
有《话稿》。
黄任
香草斋诗·序
昔人多以靖节闲情赋》为不类其为人,至梁昭明,则有白璧微瑕之叹。
固哉是言直不知靖节者。
白文公曰:「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古诗三百,孰非闲情之作?
而何独异于靖节
其自序不云乎「荡思虑而归闲正」,殆所谓佩玉比洁、齐争芳者欤?
吾友黄子莘田,今之靖节也。
其操履纯白,襟度冲夷,凡出处去就,无一不与靖节吻合。
而其诗则信如赋中所称「淡柔情于俗内」「憩遥情于八遐」,尤深契靖节闲情之旨。
尝出其《香草斋诗》,属余点定序而梓之。
余学识梼昧,乌足以序莘田诗?
顾交莘田垂三十载,既稔其为人,而尤笃嗜其诗,往往吟讽不去口。
尝手抄其《香草笺》凡三数过,流沫手胝,窃比于靖节《饮酒》「聊命故人书之」之义。
莘田生平所为诗不下数千首,六十年间,直与放翁埒。
最初为《十砚轩稿》,既而有《秋江集》,最后曰《香草笺》。
斋前环植兰蕙,以颜其斋,即以香草名其集。
香草者,沅澧潇湘之产,骚坛中以之喻美人者也。
余一日与吴下诗人许二素园寒夜泛舟吴江,襆被共寝,各记其笺中诗,芊绵婉丽,细腻风光,更唱迭咏,互相击节,所谓餐五色灵芝,咽三危瑞露,千百年无此逸响。
吟声断续,与芦汀过雁嘹呖上下,树间栖鹘咸拍拍惊起,而山寺钟声已初动矣。
《香草斋诗》梓以行者,昉于吾浙大中丞今少司农觉罗雅公,前陈臬闽海,选入《采风集》中,余为作《感恩知己歌》附梓卷末者是也。
惜其未见全稿,故所收不多。
余主讲鳌峰,仿其义例,增入如干首,属李君霖村续梓集内,而卒卒不果。
稿存行笥,归装携以自随。
偶一相思,辄开卷如觌。
莘田书来督序不已。
余适读陶君《拟古诗》,至「日暮天无云,春风扇微和」之章,其言「美人清夜达曙酣歌」极之,「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花」,和悦绮缛,置诸玉台宫体中,几不复辨,宁独《闲情》一赋为托凤鸟而陈辞者哉?
因有感于文公之一言,以为古人善闲情者无如靖节,惟《香草斋诗》得其神似非形似。
而或者以莘田《无题》诸作,沉博绝丽,酷类义山
涪翁称「玉溪生之学老杜,不在皮毛间」,余则谓香草斋之拟柴桑,宁复波澜有二,而奚论夫玉溪
即如集中《吊虞卿》《过乐毅墓》《歌李阳冰般若台篆书》及《三君咏》等篇,直欲跻韩碑晋石而上之,独有千古,夫岂后世诸馆职挦扯一时号为西昆体者所可同年而语也耶?
是则佩玉比洁,齐争芳,骚雅嗣音,非靖节之比而谁?
请以质之素园,当不以余言为河汉也。
遂书以寄之,以当簸扬之糠秕也可。
时乾隆甲戌中秋,同学弟会稽傅玉露拜撰,年七十有七。
香草笺偶注·序
诗之有注,盖肇于李善之注《选》。
顾风人与训诂,肝肠意见,绝不相同,往往有取风人妙义,牵强附会者。
《杜诗笺传》,自昔纷挐,虞伯生之注既晦杜意,牵缠之病,实谬误千里;赵次公以笺释文句为事,而边幅单窘,少所发明。
论者谓老杜身后,受虞、赵两君之累不浅,以杜公虽破万卷,未必拘拘泥古若此也。
近世所传《香草笺诗》,吾闽永阳黄莘田先生之作也。
莘田操履纯白,襟度冲夷,生平所为诗无虑数千首,若《十研轩稿》《秋江》,多与一时公卿士大夫酬赠及纪游感遇之篇,并皆舂容尔雅,嗣响唐音。
而笺中诗独写闺房儿女之事,流连往复,纯以绮语,摅其深情,或疑为《香奁》之续,至拟之陶徵士白璧微瑕。
今读笺中《无题》诗序,有「无聊笔墨」之云,则莘田于是诗有微旨焉。
知言者以为有托而逃谅矣。
顾其中摭实隶事,出入百家,后生喜其博而亦苦其奥也。
闻轩主人者,以文学著名,专攻举业,兼事诗歌。
偶读是诗,爱其芊绵婉丽,卷轴琳琅,约随睹记,附录诗后,俾其家后生便于稽核,丹黄甲乙。
稿成而出以示余。
间有余目力之所未逮,或得之旧闻,历久失之者。
桐城相国有言,今人非不及于古,而文之成处,辄难尽辨由来。
以余所闻,如张燕公大手笔,然于王子安「帝车南指,华盖西临」之语,犹有不解。
访于一公,仅得其半。
又如李义山《锦瑟》一篇,刘原父以为当时贵人爱姬之名;计敏夫以为令狐楚青衣;山谷读之,不晓其意,以问东坡,方得「适怨清和」之解。
今主人于莘田之诗启钥发箧,悉心探讨,凡所徵引,细加校雠,遇有异同,必衷一是,务求得乎作者本意而后已焉。
固不致如虞、赵两君为老杜身后累也。
然则是诗之注,不独一家稽覈之资,且于读是诗者多所沾丐,谓宜亟付,公诸同好,无容吝也。
倘以附益香奁为疑,则「无聊笔墨」,莘田亦既言之矣。
他日主人方出所著述以问世,即不妨执是诗之注为其嚆矢也夫。
嘉庆十三年岁在戊辰七月中浣恕斋阮芳潮拜撰。
香草笺诗注·跋
诗与文,异其体而亦异其用也。
文必经经纬史,理举辞明,然后为典要。
诗则取材务多,隶事务富,即至稗官野乘、谐语方言,且兼收而并畜焉。
藉非广见洽闻,作诗难,读诗尤难。
闽十研黄先生《香草笺》一集,其寓意也悠而远,其托兴也深而澄,不屑屑傍唐人门户而骋秘抽妍,薰香摘艳,譬客泛珠船,游玉海,千态万貌,悦目醉心,岂易溯委而穷源哉?
夫以随园太史负倚天拔地之才,树岳峙渊停之望,擅茹古涵今之识,定扬风扢雅之衡,而独心折是编焉,此其故可与辨物者道,难与拘墟者言也。
盖诗各有体,或主颂德,或主纪事,或主言情,其旨备兴观群怨,其绪馀又足以资多识。
圣贤有明训矣,于古然,于今何独不然?
是故说约者先由博,赏奇者必晰疑。
余尝谓陶靖节读书不求甚解李太白论诗以绮丽不足珍,惟有其识足其才则可也。
若识不及靖节,才不及太白,而反相援以为口实,噫,毋乃刻画无盐,唐突西施者欤?
有志之士,质无论钝敏,境无论穷达,而苟耽典籍,广蒐罗,勤考核,一切俶诡离奇、幽隐琐屑之谈,犹欲备陈颠末以开拓心胸,而况本之情性,托之篇章,意祖楚骚,旨同漆吏,格并温李,词拟庾鲍,当世名公哲匠之所击节而叹赏者,而顾以曼声浮艳少之耶?
然则《香草笺》之注,所以明诗思之绵邈而著诗学之宏深者,夫亦不可以已矣。
至其援据必详,校勘匪谬,寒暑无间,寝食与偕,阅是注者亦可知其不疲于奔命矣,余又奚庸赘焉。
同学弟郑希元月林氏拜跋。
蒋岍
字僧果嘉兴人
襟怀旷达,卒年七十三。
屠东蒙挽以诗,有“作诗凌,学道尊张程
”之句,盖纪实也。
沈钦圻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江苏长洲人字得舆
沈德潜祖父。
诸生
能诗。
中年爱刘长卿,晚年爱陆放翁,往复陶潜杜甫,自摅胸臆,未尝求工。
沈湛
字渊伯,世居嘉善斜塘,盖桐村旧居也。
诸生,豪迈尚气,与俗牴牾。
好谈兵事,论兵法,性卞急,欢则头攒耳摩,怒则面赤发叱。
然好交游,不忘故旧。
其读书论文,最嗜与钟谭诗。
不喜阅文选,尤痛诋李于鳞集。
后依人入,刻闽游草,以橐金买田。
居有五柳,遂以名村。
冉冉将七十,耕砚为娱老计。
时画墨竹,人多宝之。
评者谓其诗峥泓苍健,善为悽惋之词。
王谢
闺秀词钞·卷十二
字絮卿常熟人,大楏绿,邵元亮室。
有《瘦红闺诗词》。
章陶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浙江诸暨人初名北骥字栽良,因慕陶渊明之为人,改名陶字柴桑
雍正诸生
事亲孝,重行谊。
家贫而嗜书,居斗室,聚书数千卷。
有《季汉书》、《幽芳集》、《古文杂著》、《史记评选》。
郑典
郑典字子韶余姚人
有《友陶居士诗集》。
厉鹗清 1692年5月2日 — 1752
游仙百咏·杭序
盖闻皇娥既邈,韵不唱夫璇宫;穆满云遥,歌未传于瑶岛。
月中桂树,羽士难逢;源里桃花,渔郎安在?
天上乏骖鸾之客,人间无吐凤之俦。
迨至庾开府仗清新之气,郭景纯用隽上之才,开生面于青宫,夺夜光于玄圃。
然而辞多感慨,同坎壈之咏怀;调本轻淫,非列仙之本趣。
难匹休乎子建,终见笑于钟嵘
仙咏难工,由来久已。
厉先生太鸿者,玉皇香吏,暂谪尘寰;碧落侍郎,侨居瀛海。
朱异赋弓之岁,便解操觚;兰成射策之年,即闻染翰。
琅玕披腹,门无题凤之宾;珠玉为心,座有解龟之赏。
一丸飞药,逢璋瑞于西山;九节菖蒲,遘商丘北海
东华公子,旧是相知;南岳夫人,新为结客。
凝神濯魄,原无俟于冰壶;洗髓伐毛,亦何须于紫水
乃琼霄有路,阆苑多歧,既非感遇之刘桢,讵作嫉邪之赵壹
聊寄怀于玄远,遂托咏于游仙。
数凡三百,谢家胡蝶之篇;字过八千,倪氏梅花之制。
洞中蕊简,始足挥毫;海上珊瑚,差堪架笔。
月穿高树,依萝户以敲金;风度碧天,傍云窗而戛玉。
江花箧,种由琼草之田;连箱,裁作流霞之帔。
行间冰雪,喷来即是玄霜;腕底蛟螭,泻出何殊碧海?
笑驱素豹,盘桓墨碗之中;怒逐朱龙,游戏砚池之侧。
昆崙袅袅,不用支筇;烟渚茫茫,何须买舶?
苔笺十幅,俄成王屋之峰;缃帙一函,都是蓬莱之岛。
以神仙为输写,借文翰为遨游,可谓尽名士之才情,极仙人之本色者矣。
仆与先生云霞意气,泉石投交。
架上琅函,共读通明之卷;篱边黄菊,曾倾陶令之杯。
风义平生,兼之师友;相逢今日,示以琼瑶。
击节三终,何惜玉壶之缺;披吟数过,恍登银阙之遥。
携来市上,谁不购以千金;若在床头,人自函其一部。
曹唐于下座,谁曰不宜;坐何劭于庑间,佥云允称。
引尊相对,聊当醽醁之浆;浣手高吟,除是蔷薇之露。
书藏二酉,何用秕糠;纸贵三都,宁关玄晏
爰等兹于弁髦,敢用是为前驱。
谨序。
杭世骏拜撰。
王又曾清 1706 — 1762
丁辛老屋集·曹自鋈跋
谷原先生诗不名一体,而色色与古人相肖。
《读庄子》则似渊明之《读山海经》,《游庐山》则似灵运之《过始宁墅》,《五代史杂咏》则似王建、花蕊诸宫词。
其他伤离赠别、缠绵恺恻之语,无不直追古人而与之逼肖,然遗貌取神,非若有明王、李诸人生吞而活剥之也。
嗣君敦初以其集示余,余反复读之不厌,深惧抄本零落,不足以永其传,乃授之剞劂氏,凡两月而工竣。
先生手定,自壬子辛巳,计诗一千三百馀首,离为十七卷。
外有词四卷,先为橙里江君梓于邗上,兹复加删订,并作三卷,附于诗后,共二十卷。
其馀杂著文集,以俟续刊。
丙申仲夏新安曹自鋈忍庵氏拜跋。
(录入:顾青翎)
陶正祥清 1732 — 179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32—1797 【介绍】: 江苏苏州人字庭学号瑞庵
少贫,以贩书为业。
后寓居京师
精通版本学,所开书坊名五柳居,当地藏书家、书商访书皆诣之。
乾隆间《四库》馆开,受朱筠之荐,任搜访秘书官,主购访鉴定等事。
法式善清 1752年1月17日 — 181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52—1813 【介绍】: 蒙古正黄旗人,乌尔济氏,原名运昌字开文号时帆
乾隆四十五年进士,授检讨,官至侍读
所居称梧门书屋。
收藏法书名画盈屋。
曾从翰苑所藏《永乐大典》抄录宋元人集一百三十家。
生平熟悉朝章典故,有《杂录》、《清秘述闻》、《槐厅载笔》、《存素堂集》。
缪公恩清 1756 — 1841
梦鹤轩梅澥诗钞·跋
捧读大集见猎心喜因不揣固陋吟七律四章 【 诗录于前】 缮写呈上先生如果见许即以为题词可也大集中佳处每不胜收择其言尤雅者录出非阿好也昔新城尚书愚山作摘句图仆之去取敢比阮翁而先生之诗何殊尚白五古如自吟述略周爽亭印谱七古如行路谣纂辑诗钞自识石佛寺古松等作叙次详明沈郁顿挫大有古人风缘篇幅太长不能备录姑录近体如干于左五言如客怨传清笛闺情托远砧明月入秋水远钟敲暮烟叶尽山容瘦苔枯石骨寒杨花不入水飞过小平桥凉露坠高树素河明远天白剩幽岩雪青飞远岫烟不落言诠自然高妙都从韦柳门径中过来七言如漫成云我叹东风难作主拙鸠呼雨鹊呼晴暖日不消头上雪清宵常忆梦中人独酌云蝶梦自酣蛩自语鸦翻成阵雁成行书怀云明蟾当户夜将半落叶打窗秋欲深即事云诗草为嫌轻费纸每裁简尾入彫奁漫吟云方书不著医贫药人世虚传避债台咏武瞾云不似玉环贪作母清平一曲怨青莲咏半山云青苗竟使苍生困赢得人称拗相公山村云一片閒云过山去入帘秋色远峰多寄铁峰云收花入砚香生笔把酒当轩月满卮独酌漫吟云人情冷暖黄金尽诗句苍凉白发多夜坐云官酿初开陶令山园小熟戴公春郊即事云桑林雨霁鸠呼妇麦陇风和雉引媒夜坐漫吟云鬓雪不容诗笔扫愁城暂借酒兵开此例数十句雍容大雅寄意遥深要不愧作家手笔异日者輶轩下采收入诗筒未必不是一段韵事佳话不知先生以我为知音否也寿潜敬识
蔡世瑸清 1775年12月20日 — 1819年5月21日
儒雅堂诗集·序
盖闻芙蓉之剑,层渊閟其壮采;璠玙之玉,阴壑韬其瑰辉。
乔柯干霄而遽折,逝波赴海而不归。
叹瓶雀难遮,则顿空鹏舍;慨驹隙莫挽,而幸有凤毛。
予读双漪先生遗集而有感焉。
先生幼而岐嶷,长更沉潜。
肴馔百家,笙簧六籍。
绿字赤文,刘向靡详之策;丹函翠蕴,黄香未见之书。
莫不甲库搜奇,酉山徵博。
弱冠举茂才嘉庆庚午,登贤书见赏于主试。
程梓庭先生襜帷乍驻,持玉尺而开缄;沆瀣同源,标银榜而传钵。
时伯兄琢轩先生亦以名孝廉蜚声艺苑,与先生棣萼联辉,弦韦交贽。
萃于门者荀龙薛凤,同其味者酥酪醍醐。
使得展其才、竟其学,足以排阊阖、登蓬瀛,比翼鹓鸾、齐镳骥騄
乃金台屡上,玉骨遽摧。
云竟乘归,世上失昌黎北斗;箕偏骑去,天边瞻傅说列星。
寿殊鸿鹄,识应龙蛇。
可胜悼哉。
君笃天显重,友于方伯兄琢轩先生,作宰云南
君乃驱策,慧仆韬沂;彭城风雨,静夜联床。
春草池塘,因时得句。
览烟皋聘云,隰洱海荡其奇怀,黔山催其险句。
迄今集中作尤以滇游为最兹。
予作宰上湘,式钦遗范,与令子荷亭明府献缟订交。
倾衿话雨,见其言有坛宇,行有坊表。
乡闾著雅望,共推松菊主人;庭诰念新传,洵是台莱君子。
示我一编,因之三复。
见夫墨海泉流,笔床花艳。
霭若春云卷舒,在夫碧落;或澄如秋水骀宕,激夫紫澜
每情深于君父,更谊笃于友朋。
谢灵运传述祖之篇,陆士龙有赠兄之作。
向子期之思旧,落日神伤;陶元亮之怀人,停云兴托。
言必归于忠爱,旨都合乎典谟。
允宜速付手民,垂诸汗简。
鸣呼,凿楹传晏子之书,炽昌有后;呵笔效士安之序,仰止无穷。
手泽常贻,不愧刘殷家学;心声宛在,依然元礼楷模。
同治元年壬戌孟春湘乡县事粤西张培仁拜序
王衍梅清 1776 — 183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76—1830 【介绍】: 浙江会稽人
字律芳号笠舫
童时背诵《十三经》,不遗一字。
嘉庆十六年进士,官广西武宣知县
未十日,以吏议失官,遂依阮元广东
工诗。
陶潜李白自况。
有《绿雪堂遗稿》。
陶澍清 1778 — 183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78—1839 【介绍】: 湖南安化人字子霖号云汀
嘉庆七年进士
编修
御史给事中
出为川东道,治行称四川第一。
嘉、道间,历安徽布政使巡抚,清查库款,理清三十余年积累纠葛。
治荒政,创辑《安徽通志》。
道光五年,调江苏
洪泽湖决,运道梗阻,办理海运,亲赴上海雇船而成之。
十年,任两江总督
巡抚林则徐疏浚江南河流,号为数十年之利
两淮盐政积弊,推行票盐,减价敌私,颇有成效。
卒谥文毅
有《印心石屋诗文集、奏议》、《蜀輶日记》、《陶渊明集辑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