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近现代
况周颐清末民国初 1859年9月1日 — 1926年7月18日
词学图录
况周颐(1859-1926) 字夔笙一字揆孙号蕙风又号玉梅道人初名周仪
临桂(今桂林)人。
光绪五年(1879)举人
内阁中书,充会典馆纂修
辞官归。
两江总督张之洞端方先后延入幕中
又任教于龙城书院、南京师范学堂。
民国,在沪为寓公。
精词学,论词标举半塘之"重、拙、大"说。
为"清季四家"之一,又与王鹏运被推为"临桂词派"。
编有《薇省词钞》、《粤西词见》。
有《新莺词》等,晚年删定为《蕙风》,又有《蕙风词话》。
况周颐(一八五九~一九二六),近代词人。
原名周仪,以避宣统帝溥仪讳,改名周颐
字夔笙一字揆孙别号玉臞词人晚号蕙风词隐
临桂(今广西桂林)人。
原籍湖南宝庆
光绪五年(一八七九)举人
后官内阁中书、会典馆纂修,以知府分发浙江,曾入两江总督张之洞端方幕府
况周颐以词为专业,致力五十年,为晚清四大家之一。
二十岁前,词作主“性灵”,“好为侧艳语”,“固无所谓感事”(赵尊岳蕙风词史》)。
刘三清末至民国 1878 — 1938
黄叶楼遗稿
1878-1938原名宗,又作钟,字季平又字江南别署离垢,又署刘三,本清诗人龚自珍诗:“刘三真义士,愧杀读书人”意,也因行三。
晚号黄叶老人上海县华泾(今上海龙华乡)人。
早年赴日本,入东京成城学校骑兵科。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春,参加东京留学生集会,声讨沙俄侵占我东北罪行,并参加拒俄义勇军(后改名军国民教育会),旋加入兴中会。
次年春回国,与费公直等在华泾本宅创办丽泽学院,五月改称青年学社,延请黄炎培等讲学,文武兼修,培植反清力量。
旋因参与谋刺两江总督端方事泄被捕,倾家产。
黄炎培多方营救,半年后获释。
光绪三十一年春邹容因《苏报》案瘐死狱中,刘三不畏株连,与堂兄东海等将邹容遗骸从四川会馆移葬华泾黄叶楼旁,筑墓树碣。
辛亥革命后,刘三曾担任过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和东南大学等学校教授、国民政府监察院监察委员等职。
南社社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