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近现代
裴景福清末民国初 1854 — 1924
睫闇诗钞·序
广垂髫,留意当世贤豪长者,辄知霍邱裴睫闇先生
洎应童子试,又出尊公浩亭夫子门下,因得识睫闇,并尽读睫闇之所为诗。
睫闇未弱冠,即挂名朝籍。
三十掇甲科。
将四十,由户部改官知县
初补广东之陆丰,既而历番禺潮阳、南海。
所至号称难治,而睫闇治之辄裕如
遇有暇日,则益肆力于诗,牢笼万有,变化不测。
不识睫闇者,疑其为汝、颍之士,状貌瑰异。
及一接颜色,乃知恂恂儒雅,语言若不忍造怒于人也。
顾其中所蕴蓄,磅礴郁积,虽所遭际极之他人畔援歆羡而不能得,而其诗常若有所不豫而托之山巅水涯者。
嗟乎!
姚惜抱所谓「事有旁观见为功名之美,而君子中心欿然也」。
假令睫闇少有宦情,供职郎署,平流而进,当至监司
中更哀乐,外逼忧患,求为承平贵游不得,求为山林枯槁亦不得。
旁皇四顾,日月急景,始假县令以效其茧丝保障之才。
两宰首邑,岭海多故,遇有兴革要政,大吏倾心咨询,辄视睫闇一言为行止,然犹伣伣泚泚,低首下心,稍不自抑,谤随其后。
目中所见,既非平日愿见之人,耳中所闻,复非平日愿闻之言,若之何其不有遐心也?
因叙睫闇之诗一及之。
世有知者,当以广生之言为悲,世无知者,几何不以广生之言为狂且瞽也?
光绪辛丑如皋冒广生叙于广州南海县署。
沙元炳清末民国初 1864 — 1927
人物简介
1864-1927字健庵,晚岁别号毁髯如皋人
1891年乡试中举。
1892年会试取为贡士1894年殿试取进士
深得帝师翁同龢的赏识,经翁推荐,入庶馆深造,授翰林院编修
1895年集资创办广丰腌腊制腿公司,聘请兰溪师傅来如皋主持腌腊加工,所制火腿与金华火腿齐名,远销美洲。
此后,他还集资创办皋明电灯公司、如皋公立医院、鼎丰碾坊、裕如钱庄和广生德中药铺等。
辛亥革命爆发后,他被推举为如皋县民政长。
1913年又当选为江苏省议会议长,他坚辞不就。
其后,他担任过如皋县水利会会长,清丈局局长和款产处主任等职,并主持总纂《如皋县志》,有《志熙堂诗文集》传世。
曹元忠清末民国初 1865 — 1923
笺经室遗诗·跋
世丈曹君直先生既没之八年,叔彦吾师以丛稿一束命大隆校理编次。
大隆心折先生久矣,得读遗书,如亲謦欬。
而草稿丛残,几不可爬梳,往往一篇分见数纸,一文涂改至五六次,悉心辨仞,如读没字之碑,如集千腋之裘。
从事经年,写成二百篇以报于师,卒卒未能付刊。
丁丑兵燹,故家藏书大半流散,偶于冷摊得先生手稿一册,即驰书吾师问之,则先生孙凤年幸将清本保藏未失,更搜得残篇断简,补遗数十篇,因汰其阙讹及酬应之作,并诗稿存焉。
念世事之不可知,乃谋诸先生故人冒鹤亭叶揆初高欣木刘翰怡诸公,集赀付印。
荏苒三年,始克观成,盖距始事亦将十年矣。
大隆于先生之学研索既久,得窥大略,敢扬摧陈之:一曰经术,恪守高密郑氏家法,不稍出入。
于《》之《泰誓》有考、释、有述、有辨,多发前人所未发;于《春秋》则辟素王改制之异说;于《》则依据古礼,裁定新制;于丧服尤专精,别刊《礼议》二卷外,存文又若干篇,皆有关于世道人心者。
一曰考订,于《邓析》、《司马法》有音义,《蒙鞑备录》有校注,旁及金石、目录、书画、歌曲,莫不原原本本,殚见洽闻。
一曰校勘,多见宋、元旧椠,凡内阁大库之秘藏,海内收藏家之珍籍,咸得目睹而手校之。
一书必穷其源委,究其异同,所作题跋,蔚为大观。
一曰辑佚,自小学、地志、医方、诗词,皆博采群籍,绳贯丝联,千百年不传之秘,重复旧观。
其精密详审,阳湖孙氏、兴化任氏之匹也。
一曰历算,谓服虔注《左传》用三统历,亦以殷历参校;谓班固《汉书•律历志》有推日食法,而补《畴人传》,虽仅存残稿,尤见博通淹贯。
一曰医方,潜心于张仲景王叔和诸家外,能博参古书,通以今法,活人无算。
于《素女经》、《治奇疾方》有集本,《刘涓子鬼遗方》有校补,而论病之书,医经之跋,识断明通,尤为独绝。
一曰音律,于唐、五代、宋、金、元词之仅存者,一一考其宫调旁谱,而于叙《彊村丛书》、跋《舒艺室白石词校语》二文,特发其凡。
一曰词章,古文则尔雅淳厚,俪体则矞皇典丽,而诗词皆自名家,上嗣谷音》、汐社之遗,不失温柔敦厚之旨。
综此八者,其渊博无涯涘,当与潜研堂、问字堂絜其短长,特钱氏、孙氏生乾嘉承平时,不若先生之际天骇地踔之会也。
先生之书,于维持礼教独具苦心,而故国之思,一篇之中,三致意焉。
朱彊村尝谓先生子政稚圭之经术,叠山所南之怀抱,可以概其生平矣。
所著《礼议》等若干种,先后刊行。
他若《邓析子音义》、《素女经集本》、《刘涓子鬼遗方校补》稿均佚。
即此诗文二十卷,亦不过存十之六七而已。
高才硕学,耆德劭闻,卓然通儒,奚必多乎哉!
岁在重光大荒落寎月,原籍秀水邑后学王大隆谨跋于学礼斋。
(录入:胡不醒)
李宣龚清末至现当代 1876 — 1953
人物简介
1876-1953(一作1952),福建闽县人
沈葆桢为其舅祖。
字拔可号观槿,室名硕果亭晚号墨巢
清光绪甲午(1894)举人,官至江苏候补知府
民国后供职上海商务印书馆多年,曾任商务印书馆经理,并兼发行所所长。
喜收藏有清一代和清末民初同辈人诗文,以及时人书法、绘画精品。
民国30年(1941年)任合众图书馆(即上海图书馆前身)董事。
所藏经史子集各类图籍千余册及师友简札、书画、卷轴等一并捐入该馆。
内中有翁方纲林旭曾慕韩、请贞壮等人之诗集稿本。
书画墨迹以伊墨卿秉绶)、林琴南、溥心畲三家为多。
合众图书馆为之编《闽县李氏硕果亭藏书目录》一册。
曾为诸贞壮林旭、林亮奇、杨钟羲冒广生王允晰等刊行诗文集。
其生平诗文词,生前有过几次刊刻, 如《硕果亭诗正续集》等;2009年10月,又经黄曙先生汇集校点,刊为《李宣龚诗文集》。
汪东清末至现当代 1890 — 1963
梦秋词
1890-1963.6.13,著名文学家书法家
原名东宝后改名东字旭初号寄庵别号寄生梦秋
江苏吴县人
著名词学家。
1890年生于江苏吴县东北街(今位于苏州市城内),有书房名曰“寄庵”。
早年就读于上海震旦大学1904年日本,入早稻田大学预科,毕业后入哲学馆(后改为“东洋大学”)学习。
同时结识孙中山,参加同盟会,鼓吹革命,任《民报》编辑、主编。
1908年,师从章太炎习文字学,与黄侃、钱玄同、承仕同为章门四弟子。
1910年回国,参与江苏光复活动。
1912年,担任《大共和报》撰述,并参加“南社”,对抗北京北洋政府
1913年,任北洋政府内务部佥事
1923年,与章太炎等人在上海创办了《华国月刊》。
1925年,任江苏省长公署秘书
1927年,受第四中山大学校长乃燕之聘担任该校教授兼中文系主任。
1928年学校改为“国立中央大学”(中大校歌由汪东作词,程懋筠谱曲,歌词是:"维襟江而枕海兮,金陵宅其中。
陟升皇以临睨兮,此实为天府之雄。
焕哉郁郁兮,文所钟。
宏我黉舍兮,甲于南东。
干戈永戢,弦诵斯崇。
百年树人,郁郁葱葱。
广博易良兮,之风。
以此为教兮,四方来同。
")。
1930年学院院长寿康奉调出任比利时大使,由汪东继任学院院长
1932年罗家伦任中大校长后聘任的各院院长为学院汪东,法学院童冠贤、理学院孙洪芬、教育学院黄健中、工学院卢思绪、农学院邹树、(当时的医、商两学院已独立,在上海建成“中大上海医学院”和“中大上海商学院”)。
1937年,随中央大学入川,曾于1938年改任国民党政府察院监察委员,至1943年重庆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抗战胜利后担任国立礼乐馆(该馆成立于1943年,直属于民国政府教育部)馆长,1947年柳诒徵夏敬观冒鹤亭汪辟疆顾颉刚教授同任国史馆(1946年12月由国民党政府成立,后迁台湾)修纂。
解放后,于1950年被选为苏州市人民代表、人民委员会委员。
1954年起,先后任苏州市政协常委、副主席、江苏省政协常委、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苏州市委员会主任、民革中央团结委员、民革江苏省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汪东章太炎弟子,凡经史百家,无不研习,在音韵学、训诂学、文字学等诸方面,都有创获。
1963年6月13日汪东因患胃癌医治无效,病故在苏州,享年74岁。
遗体葬于吴县越溪陆墓山
吴湖帆现当代 1894 — 1968
佞宋词痕·序
吾方闻之,士于金石文字多跋尾,研求点画,分别肥瘦,及其所出之土,时代先后,与夫流传之绪,咸著于录,以诒来哲。
翁覃溪乃一发之于诗,而或者讥之以为学人之诗,非诗人之诗也。
则彼未尝读凤翔八观于石鼓诅楚文,皆韵语也。
昌黎临川精于训诂,故其所作若干将莫邪,光气不可逼视,又若赤刀大训,天球河图,森然罗列于左右之间,此固非枵腹寒俭梦境之所能造。
然则覃溪岂非豪杰之士,毅然自为者哉。
吴君湖帆之于词,其亦诗家覃溪矣。
湖帆恪斋先生之孙,又娶于潘,潘两家收藏甲海内,自其儿时日寝馈于金石书画,其作画并世无与为匹。
而尤嗜词,寻声探律,规模周,所次周韵者最多。
上自子野、屯田、六一、东坡淮海方回,以迄彦高稼轩、白石、梅溪玉田草窗、碧山,不名一家,小山尤多,别成外篇一卷,颜其耑曰佞宋词痕,志微尚也。
文章小技也,于文章,技之小而尤小者也。
工于此者不过闺襜之言,恩怨尔汝,甚者至流于淫荡,其稍异趣则或呵天斫地,以发其胸中抑郁不平之气。
常州学者标举比兴,以为上接骚辨而体始尊,然犹未能拓其境域也。
湖帆博雅嗜古,耳目闻见既有异乎单门,集中所题金石文字若齐侯壶、邾钟、吴季子剑、孙吴大泉以至汉沙南侯获碑、石门铭、梁萧敷太妃双志、隋常丑奴志、董美人墓志、怀素圣母帖、王居士砖塔铭、苏书大江东去蜀先主碑、七姬权厝志,太半宋金元明旧拓,改跋尾为倚声,几使明诚金石录与漱玉词合而为一,此真能为家日辟百里者。
其他题宋以来法书名画及所藏宋椠梅花喜神谱尚不与焉。
曾子固所谓骚人所不及,近世所未有,殆即此也。
湖帆元妃潘静淑亦能,其绿遍池塘草句颇传诵。
庚寅八月,七十八叟如皋冒广生撰。
陆丹林现当代 1896 — 1972
词学图录
陆丹林 (1896-1972) 字自在号非素,斋号红树室。
广东三水人
同盟会员。
入南社。
喜搜罗书画、印章。
张大千为知交,藏大千画百余幅,为《张大千画集》撰长序。
主编《人之初》、《国画月刊》、《蜜蜂画刊》、《道路月刊》等,又编有《中国美术年鉴》。
抗战起,赴香港,编辑《大风》期刊,曾载郁达夫《毁家诗记》。
南社中坚人物,性喜书画物,擅长美术评论,又熟谙史,交游极广,冒广生称为“能令英雄都入彀,即今惟有陆丹林”。
黄宾虹张大千结识甚早,1931年创立第一个全国性中国画家学术团体“中国画会”,即由黄宾虹陆丹林贺天健钱瘦铁午昌等人发起,1934年创办《国画月刊》,黄宾虹陆丹林贺天健午昌等共任编辑。
与符铁年、张大千张善孖、午昌、谢玉岑等为“画中九友”。
有《革命史谭》、《革命史话》、《艺术论文集》、《美术史话》、《孙中山香港》等。
夏承焘现当代 1900年1月11日 — 1986年4月3日
词学图录
夏承焘(1900-1986) 字瞿禅别号瞿髯
温州人
词学家,毕生致力于词学研究和教学。
曾在温州任教,1930年到之江大学任教,居秦望山月轮楼,先后与龙榆生、朱疆村、冯沅君、陆侃如夫妇、冒鹤亭等把晤,又结识马一浮金松岑唐玉虬诸翁,后与唐圭璋、任二北、邓广铭等通函,又与顾颉刚吴鹭山订交。
主要著作有《唐宋词人年谱》、《唐宋词论丛》、《姜白石编年笺校》、《白石道人歌曲旁谱考证》、《白石歌曲旁谱辨》、《瞿髯》、《瞿髯绝句》、《夏承焘集》等。
周炼霞现当代 1909 — 2000
词学图录
周炼霞(1909-2000) 字紫宜号螺川,斋名“螺川诗屋”。
江西安吉人,生于湖南湘潭
十四岁始学画,为吴昌硕王一亭张大千所称许。
三十年代与李秋君、陈小翠吴青霞等人发起成立“中国女子书画会”。
十七岁起学填词,师从朱古微,清丽可喜,后又从蒋碧薇之父蒋笙学诗。
西江月·寒夜》一阕尤为时人称颂:“几度声低语软,道是寒轻夜犹浅;早些归去早些眠,梦里和君相见。
宁后约毋忘,星华滟滟生光;但使两心相照,无灯无月何妨。
”长于咏物,如咏过滤嘴香烟的《清平乐》:“泥金镶裹,闪烁些儿个,引得神仙心可可,也爱人间烟火。
多情香草谁裁,骈将玉指拈来,宠受胭脂一吻,不辞化骨成灰。
” 与吴湖帆交密,常为其《佞宋词痕》润色甚至代笔,冒鹤亭序《佞宋词痕》多有赞辞,背后却说:“湖帆,做周炼霞的徒孙都不够格。
”周后交恶反目。
周容貌姣美,亦善交际,其时在沪上文场颇得艳名,人称“炼师娘”,及至暮年,苏渊雷仍赞她“七十犹倾城”。
唐圭璋读其相见恨晚
早年曾自印《小螺川诗稿》,后编有《螺川韵语》,未见付版。
谢孝苹现当代 1920 — 1998
词学图录
谢孝苹(1920-1998) 字鹿垌号雷巢,笔名周塬。
江苏泰州人
20岁入东吴大学法科。
陈诗金松岑,从冒广生夏承焘学词,从马叙伦习训诂、书法,从吴景略学古琴。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院,中国古琴学会理事
兼通史学、考古、词、琴,为著名古琴演奏家。
有《雷巢文存》,中《双雷琴馆稿汇存》含词73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