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隋朝
辛德源隋 ? — 60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01 【介绍】: 陇西狄道人字孝基
辛子馥子。
沉静好学,博览群书,少即有名。
曾仕北齐
北周,为宣纳上士
文帝受禅,久不得志。
隐于林虑山
著《幽居赋》以寄情。
卢思道友善,时相往来,为人所奏,谪令从军,年余还。
后参与修国史
撰《集注春秋三传》、扬子《法言》注等。
蜀王杨秀咨议参军,卒于官。
有集。
僧慧頵隋末唐初 564 — 637
释慧頵
俗姓张氏
清河人也。
晋永嘉
避地居于建业焉。
天性通简风神详正。
洽闻博达砥砺后贤。
昔在志学早经庠塾。
业贯儒宗艺能多具。
正见文国英彦所高。
自有别集。
嘉其欣奉释门。
悟其神宇将欲继世其业。
故有所志请。
并抑夺之和上识真日积情陈切至。
若不出家誓当去世。
乃恐其毕命。
且隶李宗。
既处静观权持巾褐。
遂授三五秘要符箓真文并算数式易禁劾等法。
慧开明指掌通晓。
又旁询庄老三洞三清杨子太玄生内诀。
莫不镜识根源究寻支派。
末乃思其真际崇尚自然。
驻采练形。
终期羽化。
讨寻至理。
若响难追。
即密诵法华意归佛种。
未经时序文言并竟。
会陈帝度僧。
便预比挍。
太建年中便蒙敕度。
令住同泰
剃落之后亲亲乃知。
既是官许即便称庆。
由附缁侣禀听众经。
后至前达日增荣唱。
隋降陈国北度江都
又止华林栖遑问法。
解法师
成论名匠。
因从累载听谈玄义。
稽洽先闻更弘神略。
以道行成著缁素攸归。
开皇末年被召京寺。
于时晋王信盛延大德同至日严。
并海内杞梓递互相师。
每日讲乘五轮方驾。
遂得通观异部遍览众传雠讨旧闻考定新轨。
陶津玄奥慧悟弥新。
深鉴诃黎漏文小道。
乃归宗龙树弘扬大乘。
故得中百般若唯识等论。
皆饮沐神化披阅文言讲导相仍用为己任。
时闲屏退成虑研思。
所诵法华通持犹昔并讲文义以为来习。
贞悫守正不妄参迎。
沙门智首道岳等。
并学穷稽古架业重霄。
饮德钦风留连信宿。
详议法律删定宪章。
欢笑而旋寻复造展。
武德之始。
皇姊桂阳长公主
造崇义寺。
久崇戒范。
义而居之。
世属休明物情望重。
律师玄琓道张朝市。
行感紫宸气结风云。
游从龙象每事邀延。
叙言友敬而谦虚成治。
时复栖焉。
琓深戢机神弥隆致接故。
有出罪受戒。
常居元席矣。
贞观十一年夏末
风疾屡增。
召门人曰。
形势不久将毕大辞。
宜各敦自爱。
不宜后悔。
恨福业未就。
以为虑耳。
乃割其冬服并用成之。
又曰。
若识神自课可有常规。
恐脱昏昧。
非时索食一无与法后将大渐。
时过索粥。
答曰。
斋时过矣。
便默然不言。
其临终奉正为如此也。
至其年七月二十六日卒于所住。
春秋七十有四。
葬于高阳原之西。
凿穴处之。
后又迁南山丰德寺东岩
斲石为龛就铭表德余学年奉侍岁盈二纪慈诰温洽喜怒不形诲以行纲曲示纤密。
蒸尝御涉炎凉不倦。
初受具后。
性爱定门启陈所请。
乃曰。
戒净定明。
道之次矣。
宜先学律。
持犯照融然后可也。
一听律筵。
十有馀载。
因循章句遂欣祖习。
贞观初年
拔思关表广流闻见。
乃跪陈行意。
便累余曰。
出家为道。
任从观化。
必事世善。
不可离吾。
因而流涕。
余勇意闻道。
暂往便归。
不谓风树易喧逝川难静。
往还十载遂隐终天。
悲哉。
道会隋末唐初 580 — 649
道会
姓史
犍为武阳人
初出家。
益州严远寺。
器宇高简雅调逸群。
四方道俗日夕参候。
犹以蜀门小陜闻见非广。
乃入京询访经十馀年。
经论史籍博究宗领。
还蜀欲大开释教导引后锐。
时属乱离不果心术。
皇运初兴率先招抚
詹俊李衮首途巴蜀。
上疏曰。
弟性不肖。
家风失坠。
封爵虽除诏敕犹在。
门生故吏子孙成列。
并奋臂切齿思效力用。
即日剑门虽启巫峡负固。
请。
躬率徒隶。
振锡启途。
折简宣威。
开怀纳款。
军无矢石之劳。
主有待成之逸。
此亦一时之利也。
惟公图之。
为使淹留遂不行。
于时国初。
僧尼道士所在多度。
道士宋冀。
是彼梁栋。
隆山县下新立道观。
屋宇成就置三十人。
经总管段伦陈牒改观为寺。
其郭内住者并是道宗不伏。
移改嘱安抚大使李袭誉
巡察州县。
以事达。
乃引兵过城。
四面鸣鼓一时驱出。
举宗怨诉噂𠴲街衢。
曰。
未能令天下改观为寺。
此之一所终不可夺。
遂依立寺。
至今不毁。
武皇登遐。
入京朝观。
因与琳师同修辨正。
安州皓师。
在蜀弘讲。
人有嫉者。
表奏云。
反又述法。
觇候消息遂被拘执。
身虽在狱言笑如常。
为诸在狱讲释经论。
经春至冬。
诸僧十数。
衣服褴缕不胜寒酷。
京师有无尽藏。
恒施为事。
致书曰。
自如来潜影西国
千有馀年。
正法东流五百许载虽复赤髭青眼大开方便之门。
白脚漆身广示归依之路。
犹未出于苦海。
尚陆沈于险道。
五众名僧四禅教首。
头陀聚落唯事一餐。
宴坐林中但披三纳。
加以无缘之慈想。
升锤以代鸽。
履不轻之行。
思振锡以避虫。
今有精勤法子清净沙门
横被囚拘实非其罪。
遂使重关早落睹狱吏而魂飞。
清室晚开见刑官而思尽。
严风旦洒穿襟与中露俱飘。
繁霜夜零寒心与死灰同殪。
若竟不免沟壑。
抑亦仁者所耻。
书达即送裘鞋给之。
及事释还乡。
三辅名僧送出郭门。
与诸远僧别诗曰。
去住俱为客。
分悲损性情。
共作无期别。
时能访死生。
道俗闻者皆堕泪。
益州法曹裴希仁。
自矜门学。
与相见。
轻有讥诮。
曰。
蜀川虽小贤德如林。
汉朝八俊同出。
张纲埋轮
东雒
难曰。
豺狠当路安问狐狸
奏诛梁冀
威摄四海者。
揵为武阳人也。
汉时有问杨子云曰。
仲堪何如人。
答曰。
隐不违亲。
贞不绝俗。
天子不臣。
诸侯不友者。
资中人也。
巴西阆中
百王之仰戢。
益州郫县
名振于华夷。
明公庶可虚心待国士。
岂得以土地拘于人哉。
言讫而出。
希仁愧谢。
既返谓人曰。
江汉多灵。
其斯人也。
贞观末卒。
年七十矣。
释慧辨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九 持志科
齐人。
泰山灵岩寺
大业中
年踰七十矣。
同里
来游襄部。
其学研究天文地理。
预陈休咎。
其验如神。
尝谓。
禅居寺
固尽山势。
奈何于前起阁。
招致諠诤。
后果不诬。
有俗士。
请视坟茔。
周历原阜。
指一所曰。
此可以足食丰财。
入土三尺。
当获一升。
又一丈。
则当获五色文石二片。
皆如其言。
遂以葬。
故其家殷盛至今。
且未尝一夕废观宿度云。
裕法师
每谓予以晋之道安
亦妙斯术。
其注素女经。
最为切要。
独恨失其本耳。
时一僧偶获以献。
日披揽不小置。
叹曰。
世以弥天目
吾始凝之。
今而后斯信。
此虽四纸。
综括无遗。
时方太阴犯井。
遽曰。
井楚分野。
太阴水徵。
楚其被水乎。
未几汉江大涨。
襄城之不没者仅一板。
儒者袁山松
闻其该博。
造之以论子云太玄辅嗣易。
曰。
扬王之道。
似未甚渊奥。
松山勃然变色。
为嫉贤。
曰。
公何信古之过。
然未睹其谬耳。
因为举太玄而贬駮焉。
性好炉火。
得钱则市丹砂铅汞物。
或语以当慎出入。
宜防盗。
曰。
无畏也。
推盗之法。
必以遁甲六丁。
月朔加气。
今如此。
无畏也。
义宁中
南游岭表。
不知所终。
释道辩
释道辩
齐人。
泰山灵岩寺
居无常所。
游行为任。
经史洞达偏解数术。
以大业年中来游襄部。
年过七十。
又与同邑僧神
相随杖策。
登临眺望山水。
多所表诣如曾闻见。
行至禅居寺南岭望云。
此寺达者所营。
极尽山势。
众侣繁盛清肃有馀。
如何后锐于前起阁。
寺僧非唯寡少。
更增諠诤。
相接曾未经涉。
恰如其言。
于是盘游诸寺。
备陈胜负。
莫不幽通前识鉴彻精灵。
又至诸墓亦陈休咎。
有士俗忘姓名。
去者请为图其坟茔。
巡历岘原示其一所曰。
此中安墓足食丰财。
入地三尺获一升。
又深一丈获石二片五彩交映。
斯曰财缘。
依言掘凿果获石。
遂行卜葬。
至今殷有。
襄州袁山松者。
博览经诰。
时号儒宗。
学广故来寻造。
杨子太玄王弼易道。
用相探瞋。
曰。
杨王道术未足研寻。
可赐愚徒无闻智者。
勃然变色。
抑扬。
曰。
公学未周。
信其前述。
可除我固。
当为指归。
便引太玄经云。
又于玄象偏所留心。
曾不寝卧夜便露视。
审宿度之所次。
察孛彗之光景。
便告人云。
吾昔于裕法师所。
学观七曜。
告余云。
晋朝道安
妙于此术。
人虽化往遗文在焉。
其所注素女之经。
最为要举。
恨失其本。
何得之
时有一僧偶然获本。
请为披决。
得欣然。
即为销摘。
此僧茫味情犹梦海。
遂以惠之。
曰。
目弥天。
诚非虚称。
学统弥纶数术穷尽。
此虽四纸文综无遗。
要约包富灵台所尽。
于时月临井宿。
便云。
事在西楚
可告道俗。
营水备。
不盈两夕汉江大涨。
汛溢襄邑城隍将没。
预见之明其类若此。
所得财物并用市金。
将事合丹拟延其寿。
人告来盗不可行之。
便云。
盗假遁甲六丁。
吾明此术。
常以月朔加气。
何得相欺。
吾不畏也。
义宁年。
与神南游岭表。
不知所往。